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智能客运车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05072发布日期:2022-10-01 10:3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乘车系统,包括智能进站装置、智能出站装置(64)和智能乘车控制系统,智能进站装置和智能出站装置(64)分别安装在智能候车区的进口和出口的两侧或中间,由通讯电缆或无线与智能乘车控制系统相连,在智能乘车控制系统管理控制和协调下运行;所述智能进站装置包括识别模块、机箱(5)、机柜(5b);机柜(5b)是矩形立体结构柜,安装在智能候车区入口一侧地面上;机箱(5)安装在机柜(5b)上方,是一箱体结构,从其纵截面看,其上部为矩形,下部是单斜面,近似直角梯形结构,单斜面是读卡扫码面板(56),单斜面上方的机箱面是屏幕面板(5a);识别模块安装在机箱(5)上;所述智能出站装置(64)包括识别模块、安装箱和支撑柜;所述支撑柜是矩形箱体安装在智能候车区出口的一侧,矩形箱体的上方设有安装箱,安装箱面板上安装有识别模块,所述识别模块通过电缆或无线连接到智能乘车控制系统上,在智能乘车控制系统管理控制和协调下运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乘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包括识别器(51)、扫码器(53)和/或读卡器(55),识别器(51)、扫码器(53)和/或读卡器(55)在智能乘车控制系统管理下单独或组合使用,采集乘车信息;扫码器(53)、读卡器(55)安装在读卡扫码面板(56)上,识别器(51)安装在屏幕面板(5a)上方;所述读卡器(55)用于读取卡片信息,所述扫码器(53)用于扫描支付码数据信息,所述识别器(51)用于人脸识别。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乘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进站装置还包括打印票据口(58)、收集槽(57)、显示屏幕(52)和/或音响设备(5c),在智能乘车控制系统管理下运行;打印票据口(58)设在读卡扫码面板(56)上;收集槽(57)位于读卡扫码面板(56)的底部;音响设备(5c)安装在屏幕面板(5a)上方;显示屏幕(52)安装在屏幕面板(5a)中部,用于显示和查询乘车信息。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乘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乘车控制系统还包括信息核查系统、智能乘车物联网、智能交通图系统、自动扣费系统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信息核查系统,信息核查系统对智能进站装置或智能出站装置(64)扫描的乘客身份信息进行核实、乘车卡信息及支付app信息进行核对等;所述信息核查系统可以是集群式、上下位式或分布式;所述智能乘车物联网;智能乘车物联网(59)是车站与车载物联网联络的重要渠道之一,所述智能乘车物联网(59)是集群式或分布式结构布局;或者是分布式结构布局与集群式结构布局的结合;所述智能交通图系统和所述自动扣费系统安装在机柜(5b)内,在智能乘车控制系统管理下运行。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乘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乘车系统还包括用户智能终端系统,用户智能终端系统安装到乘客终端上,由高速智能公交云平台提供支撑,为乘客提供智能精准乘车服务。6.一种智能候车区,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乘车系统、候车区入门(61)、候车区出口门(62)、门转动轴(66)、车联动自动门(63)、候车区挡墙(65);候车区入门(61)、
候车区出口门(62)、门转动轴(66)安装于智能候车区出入口位置,车联动自动门(63)安装在站台边缘与车辆车门之间;候车区挡墙(65)位于智能候车区出入口和车联动自动门(63)之间,并与车联动自动门(63)连接;所述车联动自动门(63)由左右两扇自动门组成,开门时向两边打开,安装在站台边缘与车辆车门之间,接受车辆车门控制信号的控制,随着车辆车门的打开或关闭,车联动自动门(63)同步地打开或关闭;所述门转动轴(66)安装在智能候车区出入口位置,其左右侧分别设有候车区入口门(61)和候车区出口门(62),由门转动轴(66)的驱动装置控制候车区入口门(61)和候车区出口门(62)的开和关闭,每通过一人后自动关闭;或候车区入口门(61)连同驱动装置安装在智能进站装置的机柜(5b)上,候车区出口门(62)连同驱动装置安装在智能出站装置的支撑柜上;智能乘车系统的机柜(5b)安装于候车区入口门(61)的外侧边或内侧边,智能出站装置(64)安装于候车区出口门(62)的外侧边或内侧边;所述候车区挡墙(65)是l型挡墙,左右各一堵l型挡墙,l型挡墙具有l短边和l长边,右l型挡墙长边的端部与智能乘车系统的识别机柜(5b)相连,左l型挡墙长边的端部与智能出站装置(64)相连,其l短边相对安装在车联动自动门(63)两边的前方,与车联动自动门(63)组成相对封闭结构,与候车区入口门(61)、门转动轴(66)和候车区出口门(62)围成相对封闭的智能候车区;所述智能候车区对应轨道车辆的每个车门均有一套,为精准乘车提供保障;优选的,所述智能候车区还包括前挡墙(67),前挡墙(67)安装在两相邻智能候车区的智能出站装置(64)和智能进站装置之间组成封闭区。7.一种车站线路,其特征是,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的上下轨道结构,按照南站台为上行线路、北站台为下行线路划分,南站台和北站台镜像对称地设置在车站线路两侧;所述上行线路在南站台,车辆由东向西进站;所述下行线路在北站台,车辆由西向东进站;车站线路包括站台主轨道(9)、站台轨道(91)、道岔(92)、干线轨道(95)和道岔控制系统;所述道岔(92)是一个整体轨道结构,与上下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整体结构是完全一致的,其上下复合轨道的运行原理和方式是完全一致的;南北各一条站台轨道(91)位于站台主轨道(9)的外侧紧靠南北站台;南北各一条站台主轨道(9)位于车站线路中部,其东西两端各连接有一组道岔(92),东西各两组道岔(92)的外端分别与东西各两条干线轨道(95)固定连接;所述东西各两组道岔(92)分别由道岔控制系统控制在站台主轨道(9)与站台轨道(91)之间转换连接;优选的,所述道岔(92)在道岔主位(93)和道岔站台位(94)之间进行位置转换,车站线路东西两侧的道岔(92)处于道岔主位(93)时,站台主轨道(9)与干线轨道(95)是直通线路;在车站管理系统指挥下,道岔控制系统按照指令,控制车站线路东西两侧的道岔(92)处于道岔站台位(94)时车辆进站或出站;优选的,所述道岔(92)的轨道结构也可以是上下分离结构,即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的上翼缘异型l轨道(30)和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20)在道岔(92)结构中是上下两个独立的轨道结构,可以分别独立地在道岔主位(93)和道岔站台位(94)之间进行位置转换,其上下独立轨道结构的运行、转换原理和方式与上述道岔(92)整体轨道结构的运行和转换是完全
一致的。8.一种智能客运车站,其特征是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的上下轨道结构,智能客运车站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站线路、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乘车系统、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候车区,以及站台、车站管理系统;所述站台分南站台和北站台,镜像对称地设置在车站线路的南北两外侧,或是一个整体站台设置在车站线路的中间位置、或是一个整体站台设置在车站线路的一侧;按照上下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结构需要,所述站台分为上层站台(69)和下层站台(6a);站台立柱(6c)垂直上层站台(69)和下层站台(6a)的平面,并与上层站台(69)和下层站台(6a)形成框架结构;当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只有上轨道结构或下轨道结构时,相应的,所述站台也只有上层站台(69)或下层站台(6a);下层站台(6a)通过站台底柱(6b)框架结构安装在地面上,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的下翼缘轨道高速智能公交(2v)相对应;上层站台(69)通过站台立柱(6c)组成的框架结构架设在下层站台(6a)之上,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的上翼缘轨道高速智能公交(3v)相对应;上层站台(69)和下层站台(6a)成为一个整体结构,智能乘车系统和智能候车区分别安装在上层站台(69)和下层站台(6a)上。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客运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客运车站还包括下列系统之一或多个:所述车站管理系统还包括站台智能监控系统,所述站台智能监控系统包括站台智能监控器(6d)和智能监控操作系统,多部站台智能监控器(6d)安装在站台立柱(6c)上或其它合适位置,在智能监控操作系统管理下工作,实时智能识别站台乘客数量和情况;所述车站管理系统还包括精准停车定位系统,设置在站台和站台轨道(91)之间,当车辆进入站台轨道(91)后,精准停车定位系统与车载物联网立即连通,从车头距离停车点200-90米开始,实时发送距离信息,供无人智能驾驶系统精确操纵车辆制动系统;所述下层站台(6a)还包括一种弹性稳车机构(7),用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的悬挂式下翼缘轨道高速智能公交(2v),2~30个或更多个弹性稳车机构(7)一端安装在站台底柱(6b)上,另一端与安装在下翼缘轨道高速智能公交(2v)底面纵向板状的车箱稳定翼板(25)相配合,当下翼缘轨道高速智能公交(2v)进站时能快速稳定车辆。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客运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稳车机构(7)包括支撑杆(71)、燕尾导槽(7c)、弹性稳车轮,支撑杆(71)是长矩形板结构或槽钢结构横向水平安装,一端安装在站台底柱(6b)上,另一端上表面安装有燕尾导槽(7c),弹性稳车轮安装在燕尾导槽内;燕尾导槽(7c)包括直角梯形框(78)、矩形框(79)、燕尾槽底板(7a)、异型盖板(7b),燕尾槽底板(7a)是长矩形板结构,纵向垂直安装在支撑杆(71)的外端上平面;左右各一个镜像对称的矩形框(79)安装在燕尾槽底板(7a)上表面的后部,左右矩形框(79)的外边缘与燕尾槽底板(7a)外边缘对齐;矩形框(79)之间的间隙大于一个车箱稳定翼板(25)宽度;左右各一个镜像对称的直角梯形框(78)安装在燕尾槽底板(7a)上表面的前部,其底边与矩形框(79)安装在一起、且尺寸相等,其直角边和顶边与燕尾槽底板(7a)外边缘对齐,其相对两斜边形成燕尾状;所述异型盖板(7b)左右各一个,其前部是直角梯形、后部是矩形,盖在上述
直角梯形框(78)和矩形框(79)上表面组成一个整体结构;所述左右两直角梯形框(78)和左右两矩形框(79)中间围成的区域组成燕尾导槽(7c);所述弹性稳车轮包括滚轮(72)、u型滚轮槽(73)、导向筒(74)、滑动杆(75)、挡板(76)、弹簧(77),两支滚轮(72)并列安装在u型滚轮槽(73)内,u型滚轮槽(73)槽底外侧中心位置安装在滑动杆(75)一端,滑动杆(75)依次穿过弹簧(77)和导向筒(74)后另一端安装上挡板(76),组成弹性稳车轮;所述弹性稳车轮左右各一套,滚轮(72)向内镜像对称分别安装在左右矩形框(79)内,其滚轮(72)边缘外伸出一部分到燕尾导槽(7c)内,其导向筒(74)安装在矩形框(79)内的燕尾槽底板(7a)上。11.一种智能客运车站系统,包括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客运车站、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轨道通号系统、高速智能公交云平台,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架设在墩柱上或山体隧道内、或地下隧道内沿规划路线延伸,高速客运车辆在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上运行,轨道通号系统提供轨道状态信息,在高速智能公交云平台指挥下车辆进出智能客运车站。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智能客运车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h结构基梁(1)上翼缘设有的上翼缘异型l轨道(30)与下翼缘设有的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20),上下复合组成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还包括安装横梁(12)、墩柱(15)和新能源系统(1h);在同一水平面上左右镜像对称纵向平行布置两榀h结构基梁(1),在h结构基梁(1)的相对内侧面前后两端各设有一个安装横梁(12),h结构基梁(1)和安装横梁(12)组成矩形框架结构;优选的,在前后安装横梁(12)之间纵向均匀分布设有0~20个或更多个矩形空心结构的连接中梁(13),把左右h结构基梁(1)连结成一榀轨道梁;多榀h结构基复合异型翼缘轨道梁的前后安装横梁(12)分别连续架设在墩柱(15)上,墩柱(15)安装在规划路线上连续延伸;新能源系统(1h)架设在安装横梁(12)、连接中梁(13)的上表面和左右h结构基梁(1)的侧面上,并与h结构基梁(1)侧面之间留有除雪和雨水分流缝隙;所述h结构基梁(1),包括竖直翼缘梁、结构端梁(10)、结构中梁(11);在同一水平面上左右各一支竖直翼缘梁纵向平行镜像对称布置,在两竖直翼缘梁的两端各设一个结构端梁(10),两个结构端梁(10)之间纵向均匀分布设有0~20个或更多个的结构中梁(11),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上表面是同一平面、下表面亦为同一平面,把左右的竖直翼缘梁连接为一个整体结构,组成h结构基梁(1);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包括h结构基梁(1)和l结构轨道,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其左右两个上翼缘(3)的上表面各设置有一条l结构轨道;所述l结构轨道是由l竖边护板(31)和l水平边轨道面(32)组成,l竖边护板(31)和l水平边轨道面(32)之间呈85-95度夹角,在h结构基梁(1)上部左右两个上翼缘(3)的上表面镜像对称地各安装有一条l轨道,其l竖边护板(31)朝上、外侧面与上翼缘(3)的外侧面在同一竖直面上,其l水平边轨道面(32)向内水平安装在上翼缘(3)的上表面,上翼缘异型l轨道(30)沿h结构基梁(1)纵向延伸,高速客车或物流车在其上运行;l水平边轨道面(32)向内侧超出上翼缘(3)宽度的部分称为l轨道面外展板(33);所述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20),包括h结构基梁(1)、u型钢轨(21)、支撑钢轨道(22);以
h结构基梁(1)为基础,其左右两个下翼缘(2)内侧各设置有一条支撑钢轨道(22),左右支撑钢轨道(22)底面与下翼缘(2)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镜像对称设置;左右各一条u型钢轨(21)安装在下翼缘(2)的底面上镜像对称设置;所述轨道通号系统,包括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上下轨道共用的通讯电缆、通讯基站(4h),通讯电缆布设在轨道内实现轨道系统和各车站的有线通讯,通讯基站(4h)安装在墩柱(15)上用于车辆、车站和高速智能公交云平台之间的无线通讯;轨道通号系统还包括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上下轨道分别设置应用的位置信号网(4f)和轨道讯号系统,位置信号网(4f)分别安装在上下轨道上,与各自运行车辆上的测速定位器安装位置相对应。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智能客运车站系统的运行方法:1)高速智能公交车运行在上下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上,在高速智能公交云平台、轨道通号系统、车站管理系统、车辆控制系统和无人智能驾驶系统的综合管理和控制下,由始发站出发;始发站车站管理系统把上下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上的高速智能公交车在本站上车乘客信息发送给车载物联网和高速智能公交云平台,车载物联网把信息传送给车辆控制系统,车辆控制系统通过车内视频监控识别系统核对乘客信息,并与接收到的信息交叉核实;高速智能公交云平台把上下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上运行的高速智能公交车的信息发送到下一站;2)在上下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上运行的高速智能公交车的车辆信息(通过车载物联网实时发送给高速智能公交云平台和前后各3~5辆车的车载物联网,以实现前后各3~5辆车信息互通、安全协同运行;3)若本列车内乘客已满座,该辆车将启动直达其中某乘客最近目的地车站运行模式,车辆控制系统通过车载物联网向高速智能公交云平台发出直达运行请求和目的地车站信息,高速智能公交云平台立即通知沿线各车站和该车辆,车辆控制系统对无人智能驾驶系统下达直达运行指令和目的地车站信息,该辆车将直达目的地车站,4)高速智能公交车到达前方车站之前,根据计划信息和轨道通号系统的实时车辆运行信息,车站管理系统和轨道通号系统自动指示道岔控制系统,操作车站两侧道岔(92)处于道岔站台位(94),干线轨道(95)通过道岔(92)与站台轨道(91)连通,道岔(92)到位确认后,轨道通号系统自动发出车辆进站绿灯信息;5)该车站管理系统把高速智能公交云平台和该车载物联网发来的信息传送给智能乘车系统;智能乘车系统把即将到站车辆信息显示在智能候车区对应的智能乘车系统屏幕上,引导乘客按车门和座席空位选择乘车;乘客精准选择待乘车门后,通过其智能乘车系统的识别模块进行信息识别,信息互联确认系统把乘客信息迅速进行计算处理和识别;识别通过后,智能交通图系统在屏幕显示交通线路图,乘客选择目的地车站名,智能交通图系统即提供出优化线路图,乘客确认后,自动扣费系统扣费,智能交通图系统把优化线路图发送到乘客;智能候车区入口门自动打开请乘客进入,一人通过后门自动关闭,屏幕上空座数减少1个,直到空座数为0,智能乘车系统在屏幕显示空座数0和禁入标志;智能乘车物联网(59)通过智能乘车控制系统把该乘客信息实时发送到车站运行管理系统和到达车辆的车载物联网上,车站运行管理系统综合该列车的全部信息后上传到高速
智能公交云平台,高速智能公交云平台将通知沿线目的地车站;6)高速智能公交车由干线轨道(95)通过道岔(92)进入站台轨道(91),精准停车定位系统与车载物联网立即连通,从车头距离停车点200-90米开始,实时发送与停车点距离信息,供无人智能驾驶系统精确操纵车辆制动系统,实现精准停车,使车门与智能候车区的车联动自动门(63)精准定位;7)车辆进站停稳后,道岔控制系统自动将道岔(92)自动恢复到道岔主位(93),干线轨道(95)通过道岔(92)与车站站台主轨道(9)连通;无人智能驾驶系统自动打开车门,站台车联动自动门(63)同步自动打开;乘客先下后上,下车乘客通过智能出站装置逐一识别,候车区出口门(62)自动打开,一名乘客通过后门自动关闭;智能乘车控制系统核对下车乘客数量和信息;假若有1乘客到站未下车或有乘客提前下车,信息同时通过智能乘车物联网(59)传送到车载物联网上和车站运行管理系统,车站运行管理系统综合该列车的全部信息后上传到高速智能公交云平台,高速智能公交云平台将信息发送到沿线相关车站;8)乘客上下车完毕,无人智能驾驶系统自动关闭车门,站台车联动自动门(63)同步自动关闭;根据计划信息和轨道通号系统的实时车辆运行信息,干线轨道(95)满足车站车辆出站条件,轨道通号系统自动通知车站运行管理系统对道岔控制系统下达指令,站台两侧道岔(92)同时转到站台轨道(91),道岔(92)到位确认后,轨道通号系统发出车辆出站绿灯信息,无人智能驾驶系统驾驶车辆由站台轨道(91)通过道岔(92)进入干线轨道(95);道岔控制系统自动将道岔(92)自动恢复到道岔主位(93),干线轨道(95)通过道岔(92)与站台主轨道(9)连通,或按照车站运行管理系统指令保持不动,等待下辆车进站;9)刚刚驶离车站的高速智能公交车,若本列车内乘客已满座,将重复3)的操作;10)若有直达车辆通过车站,干线轨道(95)与道岔(92)和站台主轨道(9)保持直达畅通是常态,根据计划信息和轨道通号系统的实时车辆运行信息,系统确认道岔(92)到位信息后,轨道通号系统发出车辆直通绿灯信息,直达车辆快速通过车站;11)高速智能公交云平台根据各车站客流量大数据计算和站台智能监控系统图象识别,对出现客流较大的车站采用空列直达的运行方式,快速疏解密集客流;12)若乘客通过用户智能终端系统(优选高速智能公交app)精准乘车,按照在高速智能公交app选择的车号、车厢号、车门号和空座号以及预计到达时间乘车,乘客通过智能进站装置的人脸识别后直接进入智能候车区待乘车。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智能客运车站系统,尤其是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公交智能客运车站系统,包括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车站线路、轨道通号系统、智能客运车站、车站管理系统、高速智能公交云平台,提供一种上下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和高速智能公交系统共用轨道的立体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技术研发人员:董亚飞 王华川 董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启和云梭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5
技术公布日:2022/9/3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