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用钢轨探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00979发布日期:2022-10-01 08:11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交通用钢轨探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钢轨探伤装置,具体是一种轨道交通用钢轨探伤装置。


背景技术:

2.钢轨是轨道交通中必不可少的设施,而现有钢轨分为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有砟轨道是指轨下基础为石质散粒道床的轨道,通常也称为碎石道床轨道。无砟轨道是指采用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等整体基础取代散粒碎石道床的轨道结构。无砟轨道轨枕本身是混凝土浇灌而成,而路基也不用碎石,钢轨、轨枕直接铺在混凝土路上。
3.相较于有砟轨道来说,无砟轨道整体性好,线路稳定,维修工作量小,但成本高,施工期长,有砟轨道的维修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比手工作业费用要低,并能够持久地保持轨道几何状态。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无砟轨道铺设的也越来越多,而无砟轨道在长时间使用后也会产生损伤,为了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需要定期对无砟轨道进行探伤工作,通常进行这种探伤工作的是探伤车,现有探伤车按照体型分为大型与小型两种,大型探伤车本身就是铁道车辆不需要另行上轨道,而小型探伤车却需要将其放在轨道上才能进行探伤工作。
4.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现有小型探伤车通常需要人工或外界吊装工具移动到钢轨上,特别是在进行长轨道多段同时探伤时,不仅耗时耗力,还无法有效保证将探伤车精准放在轨道上。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用钢轨探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钢轨探伤装置,通过设置的可旋转翻转组件,能够将探伤车精准翻转放在钢轨上,省时省力,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轨道交通用钢轨探伤装置,包括运输车,所述运输车顶端面设有探伤车,且探伤车一侧设有可旋转翻转组件用于将探伤车叉起翻转旋转,所述探伤车的另一侧设有气动夹固组件用以夹固或松开探伤车,所述运输车的一侧面设有锚定组件用以稳定运输车与钢轨的位置。
8.通过设置的可旋转翻转组件,能够将探伤车精准翻转放在钢轨上,省时省力。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可旋转翻转组件,具体包括:旋转电机与底板,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在底板下方的运输车内部,且旋转电机顶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顶端贯穿运输车并与底板底端面中心固定连接,且底板的顶端面两侧对称设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并列的叉杆与两个并列的支撑杆,各个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直角卡板,且直角卡板卡在探伤车一侧面顶端边沿,各个所述叉杆一端贯穿固定直角卡板并叉入探伤车,所述翻转机构一侧的叉杆与支撑杆外侧面上共同套接固定连接有限位座。
10.使用时,运输车移动至待检测钢轨的指定位置,通过锚定组件将运输车与钢轨稳定连接在一起,随后,气动夹固组件松开探伤车,可旋转翻转组件运行,具体运行过程为:翻转机构通过叉杆将探伤车叉起翻转九十度,过程中,直角卡板卡住探伤车一侧,而支撑杆提高直角卡板的结构稳定性,随后,旋转电机运行,通过转轴带动底板转动一百八十度,紧接着,翻转机构的翻转电机反向运行将探伤车再次翻转九十度,此时的探伤车被翻转至钢轨上,最后,松开锚定组件,运输车后移拔出叉杆,探伤车在钢轨上移动进行探伤工作。
11.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的底端面边角位置嵌有可活动的钢珠,且钢珠与运输车顶端面接触。
12.钢珠的设置不仅能够为底板提供支撑,还能够减小底板转动时与运输车顶端面的摩擦阻力。
13.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翻转机构,具体包括:固定在底板顶端面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端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支撑板,且电机支撑板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翻转电机,所述电机支撑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水平并列的翻转支撑板,两个所述翻转支撑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翻转座,所述翻转电机输出端贯穿电机支撑板并与翻转座固定连接,两个并列的所述叉杆与两个并列的所述支撑杆分别固定在翻转座一侧面四角位置,且翻转座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翻转座底端面坐落在限位块顶端面上。
14.翻转机构的具体工作流程为:翻转电机运行带动翻转座在两个翻转支撑板之间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叉杆转动将探伤车进行翻转,需要说明的是,限位块能够在限位座处于水平状态时托住限位座,并限制住限位座的翻转范围。
15.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直角卡板的一侧面中间位置嵌有两个红外线发射器,且直角卡板的内侧面顶端设有多个并列的压板,所述压板顶端面与直角卡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弹簧柱,且压板一端呈弧形。
16.在直角卡板卡在探伤车上时,压板与探伤车顶端面接触,而第一弹簧柱的设置能够提高压板对探伤车的压紧效果,此外,压板一端呈弧形方便顺利卡在探伤车顶端。
17.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动夹固组件,具体包括:固定在运输车顶端面的侧板,所述侧板的一侧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气缸,且气缸输出端贯穿侧板并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硅胶垫,所述气缸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套筒,且套筒内部活动连接有光轴,所述光轴一端贯穿侧板并与夹板固定连接。
18.在可旋转翻转组件将探伤车翻转到钢轨上前,气缸运行收回输出端,进而带动夹板后移松开探伤车,进而方便探伤车的翻转,此外,夹板移动过程中,光轴在套筒中跟随移动保证夹板的稳固性,而硅胶垫的设置避免夹板挤压过紧压坏探伤车。
19.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探伤车,具体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底端面四角位置活动连接有轨道轮,且车体的侧面开设有供可旋转翻转组件叉入的叉孔,所述车体靠近可旋转翻转组件的一侧面嵌有两个红外线接收器,且车体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池,且固定框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有探测仪,同一侧两个所述轨道轮之间固定连接有传动轴,且传动轴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传动轴之间通过齿轮箱传动连接。
20.初始状态下,叉杆插在叉孔中,翻转时,叉杆在叉孔中将探伤车叉起翻转,而在探伤车的轨道轮被放置在钢轨上后,随着叉杆的退去,探伤车开始移动进行探伤工作,过程
中,驱动电机运行,通过齿轮箱带动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传动轴两端的轨道轮转动,探伤车移动,而探测仪在移动过程中实时检测所过钢轨的损伤状态,探伤工作完成后,运输车对着探伤车驶过来,随着运输车的靠近,不断调整运输车的方向直到两个红外线发射器射出的红外线被两个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到,当运输车移动至探伤车所在钢轨位置时,由于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的校准,运输车与探伤车是相对齐的,此时的叉杆再次插在叉孔中,随后,再次通过锚定组件将运输车与钢轨稳定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翻转机构将探伤车叉起翻转九十度,使得探伤车脱离钢轨,再通过旋转电机带动底板反向转动一百八十度,紧接着,翻转机构的翻转电机反向运行将探伤车再次翻转九十度,此时的探伤车被翻转至运输车上,最后,气动夹固组件的气缸运行伸出输出端,进而带动夹板前进夹紧探伤车。
21.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运输车的顶端面两侧开设有条形槽,所述车体的轨道轮坐落在条形槽中。
22.在将探伤车翻转至运输车上时,探伤车的轨道轮坐落在条形槽中,进一步提高探伤车在运输车上的稳定性。
23.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锚定组件,具体包括:锚定支撑板,所述锚定支撑板侧面中心贯穿设置有电磁铁柱,且电磁铁柱一端固定在运输车一侧面上,所述锚定支撑板的一侧面边角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臂,且支撑臂一端活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支撑臂内侧面与锚定支撑板一侧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杆,所述锚定支撑板另一侧面边角位置设有弹性伸缩件。
24.在运输车移动至钢轨位置时,首先与钢轨接触的是支撑臂上的滚轮,待到四个滚轮均抵在钢轨上时,随着运输车的进一步前进,锚定支撑板连同支撑臂相较于电磁铁柱后移,而电磁铁柱不断靠近钢轨,直到与钢轨接触,此时,电磁铁柱通电产生磁性,牢牢吸附在钢轨上形成锚定。
25.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伸缩件,具体包括:内杆与外杆,所述内杆一端与锚定支撑板固定连接,且内杆另一端插接在外杆内部开设的伸缩槽中,所述内杆与伸缩槽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柱,所述外杆一端与运输车一侧面固定连接。
26.在锚定支撑板相较于电磁铁柱后移的过程中,内杆向外杆的伸缩槽内缩进,第二弹簧柱被挤压,待锚定解除后,第二弹簧柱释放弹性势能将锚定支撑板恢复至原状。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8.1、通过设置的可旋转翻转组件,能够将探伤车精准翻转放在钢轨上,省时省力。
29.2、通过设置的气动夹固组件,能够在需要时夹固或松开探伤车,在不影响探伤车翻转的同时,提高了探伤车在运输车上的稳定性。
30.3、通过设置的锚定组件,能够在进行翻转工作时稳定运输车与钢轨的位置,避免翻转时运输车移动导致探伤车翻转后无法顺利坐落在钢轨上,提高探伤车翻转在钢轨上的稳定性与精准性。
31.4、本技术是将探伤车翻转在钢轨上的,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或外界吊装方式,在翻转前可通过运输车运输至任意位置,方便进行长轨道多段同时探伤工作,此外,传统的探伤车安放方式都需要有人在户外进行操作,在炎热天气下,无砟轨道周围的混凝土或沥青地面散热较慢,很容易导致工作人员中暑,而本技术的钢轨探伤装置能够在这种恶劣天气无需人工即可完成探伤工作。
附图说明
32.图1为一种轨道交通用钢轨探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一种轨道交通用钢轨探伤装置中可旋转翻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一种轨道交通用钢轨探伤装置中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一种轨道交通用钢轨探伤装置中直角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为一种轨道交通用钢轨探伤装置中气动夹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为一种轨道交通用钢轨探伤装置中探伤车的结构示意图;
38.图7为一种轨道交通用钢轨探伤装置中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
39.图8为一种轨道交通用钢轨探伤装置中锚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中:1、运输车;101、条形槽;2、探伤车;201、车体;202、轨道轮;203、传动轴;204、驱动电机;205、齿轮箱;206、固定框;207、探测仪;208、电池;209、红外线接收器;2010、叉孔;3、气动夹固组件;301、侧板;302、气缸;303、夹板;304、硅胶垫;305、套筒;306、光轴;4、可旋转翻转组件;401、旋转电机;402、转轴;403、底板;404、钢珠;405、翻转机构;4051、固定板;4052、电机支撑板;4053、翻转支撑板;4054、翻转座;4055、翻转电机;4056、限位块;406、限位座;407、支撑杆;408、叉杆;409、直角卡板;4091、红外线发射器;4092、压板;4093、第一弹簧柱;5、锚定组件;501、锚定支撑板;502、电磁铁柱;503、内杆;504、外杆;505、伸缩槽;506、第二弹簧柱;507、支撑臂;508、滚轮;509、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42.请参阅图1~8,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轨道交通用钢轨探伤装置,包括运输车1,运输车1顶端面设有探伤车2,且探伤车2一侧设有可旋转翻转组件4用于将探伤车2叉起翻转旋转,探伤车2的另一侧设有气动夹固组件3用以夹固或松开探伤车2,运输车1的一侧面设有锚定组件5用以稳定运输车1与钢轨的位置。通过设置的可旋转翻转组件4,能够将探伤车2精准翻转放在钢轨上,省时省力。
43.在本实施例中:可旋转翻转组件4,具体包括:旋转电机401与底板403,旋转电机401固定在底板403下方的运输车1内部,且旋转电机401顶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402,转轴402顶端贯穿运输车1并与底板403底端面中心固定连接,且底板403的顶端面两侧对称设有翻转机构405,翻转机构40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并列的叉杆408与两个并列的支撑杆407,各个支撑杆407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直角卡板409,且直角卡板409卡在探伤车2一侧面顶端边沿,各个叉杆408一端贯穿固定直角卡板409并叉入探伤车2,翻转机构405一侧的叉杆408与支撑杆407外侧面上共同套接固定连接有限位座406。使用时,运输车1移动至待检测钢轨的指定位置,通过锚定组件5将运输车1与钢轨稳定连接在一起,随后,气动夹固组件3松开探伤车2,可旋转翻转组件4运行,具体运行过程为:翻转机构405通过叉杆408将探伤车2叉起翻转九十度,过程中,直角卡板409卡住探伤车2一侧,而支撑杆407提高直角卡板409的结构稳定性,随后,旋转电机401运行,通过转轴402带动底板403转动一百八十度,紧接着,翻转机构405的翻转电机4055反向运行将探伤车2再次翻转九十度,此时的探伤车2被翻转至钢轨上,最后,松开锚定组件5,运输车1后移拔出叉杆408,探伤车2在钢轨上移动进
行探伤工作。
44.在本实施例中:底板403的底端面边角位置嵌有可活动的钢珠404,且钢珠404与运输车1顶端面接触。钢珠404的设置不仅能够为底板403提供支撑,还能够减小底板403转动时与运输车1顶端面的摩擦阻力。
45.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机构405,具体包括:固定在底板403顶端面的固定板4051,固定板4051顶端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支撑板4052,且电机支撑板4052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翻转电机4055,电机支撑板405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水平并列的翻转支撑板4053,两个翻转支撑板4053之间转动连接有翻转座4054,翻转电机4055输出端贯穿电机支撑板4052并与翻转座4054固定连接,两个并列的叉杆408与两个并列的支撑杆407分别固定在翻转座4054一侧面四角位置,且翻转座4054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4056,翻转座4054底端面坐落在限位块4056顶端面上。翻转机构405的具体工作流程为:翻转电机4055运行带动翻转座4054在两个翻转支撑板4053之间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叉杆408转动将探伤车2进行翻转,需要说明的是,限位块4056能够在限位座406处于水平状态时托住限位座406,并限制住限位座406的翻转范围。
46.在本实施例中:直角卡板409的一侧面中间位置嵌有两个红外线发射器4091,且直角卡板409的内侧面顶端设有多个并列的压板4092,压板4092顶端面与直角卡板409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弹簧柱4093,且压板4092一端呈弧形。在直角卡板409卡在探伤车2上时,压板4092与探伤车2顶端面接触,而第一弹簧柱4093的设置能够提高压板4092对探伤车2的压紧效果,此外,压板4092一端呈弧形方便顺利卡在探伤车2顶端。
47.在本实施例中:气动夹固组件3,具体包括:固定在运输车1顶端面的侧板301,侧板301的一侧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气缸302,且气缸302输出端贯穿侧板301并固定连接有夹板303,夹板303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硅胶垫304,气缸30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套筒305,且套筒305内部活动连接有光轴306,光轴306一端贯穿侧板301并与夹板303固定连接。在可旋转翻转组件4将探伤车2翻转到钢轨上前,气缸302运行收回输出端,进而带动夹板303后移松开探伤车2,进而方便探伤车2的翻转,此外,夹板303移动过程中,光轴306在套筒305中跟随移动保证夹板303的稳固性,而硅胶垫304的设置避免夹板303挤压过紧压坏探伤车2。
48.在本实施例中:探伤车2,具体包括:车体201,车体201的底端面四角位置活动连接有轨道轮202,且车体201的侧面开设有供可旋转翻转组件4叉入的叉孔2010,车体201靠近可旋转翻转组件4的一侧面嵌有两个红外线接收器209,且车体201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框206,固定框20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池208,且固定框206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有探测仪207,同一侧两个轨道轮202之间固定连接有传动轴203,且传动轴203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04,驱动电机204输出端与传动轴203之间通过齿轮箱205传动连接。初始状态下,叉杆408插在叉孔2010中,翻转时,叉杆408在叉孔2010中将探伤车2叉起翻转,而在探伤车2的轨道轮202被放置在钢轨上后,随着叉杆408的退去,探伤车2开始移动进行探伤工作,过程中,驱动电机204运行,通过齿轮箱205带动传动轴203转动,进而带动传动轴203两端的轨道轮202转动,探伤车2移动,而探测仪207在移动过程中实时检测所过钢轨的损伤状态,其中,电池208给探测仪207与驱动电机204供电,探伤工作完成后,运输车1对着探伤车2驶过来,随着运输车1的靠近,不断调整运输车1的方向直到两个红外线发射器4091射出的红外线被两个红外线接收器209接收到,当运输车1移动至探伤车2所在钢轨位置时,由于红外线发射器
4091与红外线接收器209的校准,运输车1与探伤车2是相对齐的,此时的叉杆408再次插在叉孔2010中,随后,再次通过锚定组件5将运输车1与钢轨稳定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翻转机构405将探伤车2叉起翻转九十度,使得探伤车2脱离钢轨,再通过旋转电机401带动底板403反向转动一百八十度,紧接着,翻转机构405的翻转电机4055反向运行将探伤车2再次翻转九十度,此时的探伤车2被翻转至运输车1上,最后,气动夹固组件3的气缸302运行伸出输出端,进而带动夹板303前进夹紧探伤车2。
49.在本实施例中:运输车1的顶端面两侧开设有条形槽101,车体201的轨道轮202坐落在条形槽101中。在将探伤车2翻转至运输车1上时,探伤车2的轨道轮202坐落在条形槽101中,进一步提高探伤车2在运输车1上的稳定性。
50.在本实施例中:锚定组件5,具体包括:锚定支撑板501,锚定支撑板501侧面中心贯穿设置有电磁铁柱502,且电磁铁柱502一端固定在运输车1一侧面上,锚定支撑板501的一侧面边角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臂507,且支撑臂507一端活动连接有滚轮508,支撑臂507内侧面与锚定支撑板501一侧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杆509,锚定支撑板501另一侧面边角位置设有弹性伸缩件。在运输车1移动至钢轨位置时,首先与钢轨接触的是支撑臂507上的滚轮508,待到四个滚轮508均抵在钢轨上时,随着运输车1的进一步前进,锚定支撑板501连同支撑臂507相较于电磁铁柱502后移,而电磁铁柱502不断靠近钢轨,直到与钢轨接触,此时,电磁铁柱502通电产生磁性,牢牢吸附在钢轨上形成锚定。
51.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伸缩件,具体包括:内杆503与外杆504,内杆503一端与锚定支撑板501固定连接,且内杆503另一端插接在外杆504内部开设的伸缩槽505中,内杆503与伸缩槽505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柱506,外杆504一端与运输车1一侧面固定连接。在锚定支撑板501相较于电磁铁柱502后移的过程中,内杆503向外杆504的伸缩槽505内缩进,第二弹簧柱506被挤压,待锚定解除后,第二弹簧柱506释放弹性势能将锚定支撑板501恢复至原状。
5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首先,运输车1移动至待检测钢轨的指定位置,通过锚定组件5将运输车1与钢轨稳定连接在一起,此时的轨道轮202与钢轨处于同一高度,随后,气动夹固组件3松开探伤车2,可旋转翻转组件4运行,具体运行过程为:翻转机构405通过叉杆408将探伤车2叉起翻转九十度,过程中,直角卡板409卡住探伤车2一侧,而支撑杆407提高直角卡板409的结构稳定性,随后,旋转电机401运行,通过转轴402带动底板403转动一百八十度,紧接着,翻转机构405的翻转电机4055反向运行将探伤车2再次翻转九十度,此时的探伤车2被翻转至钢轨上,最后,松开锚定组件5,运输车1后移拔出叉杆408,探伤车2在钢轨上移动进行探伤工作,过程中,驱动电机204运行,通过齿轮箱205带动传动轴203转动,进而带动传动轴203两端的轨道轮202转动,探伤车2移动,而探测仪207在移动过程中实时检测所过钢轨的损伤状态,探伤工作完成后,运输车1对着探伤车2驶过来,随着运输车1的靠近,不断调整运输车1的方向直到两个红外线发射器4091射出的红外线被两个红外线接收器209接收到,当运输车1移动至探伤车2所在钢轨位置时,由于红外线发射器4091与红外线接收器209的校准,运输车1与探伤车2是相对齐的,此时的叉杆408再次插在叉孔2010中,随后,再次通过锚定组件5将运输车1与钢轨稳定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翻转机构405将探伤车2叉起翻转九十度,使得探伤车2脱离钢轨,再通过旋转电机401带动底板403反向转动一百八十度,紧接着,翻转机构405的翻转电机4055反向运行将探伤车2再次翻转九十度,此时的探
伤车2被翻转至运输车1上,最后,气动夹固组件3的气缸302运行伸出输出端,进而带动夹板303前进夹紧探伤车2,紧接着,松开锚定组件5,运输车1带着探伤车2离开钢轨。需要说明的是,在运输车1移动至钢轨位置时,首先与钢轨接触的是支撑臂507上的滚轮508,待到四个滚轮508均抵在钢轨上时,随着运输车1的进一步前进,锚定支撑板501连同支撑臂507相较于电磁铁柱502后移,而电磁铁柱502不断靠近钢轨,直到与钢轨接触,此时,电磁铁柱502通电产生磁性,牢牢吸附在钢轨上形成锚定,而解除锚定时,电磁铁柱502断电。
53.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54.以上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