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用低温耐久性风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17120发布日期:2022-07-29 22:18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车辆用低温耐久性风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用低温耐久性风挡。


背景技术:

2.轨道交通车辆中的高速动车组为了降低运行阻力,减少能源消耗,在车体端墙会安装外风挡,使得车体外形呈一体机构,有效减少了气流的扰动,降低空气阻力。外风挡结构简单,安装便捷,不需要动车组解编,而且能大大降低因气流冲击车体端墙而产生的空气阻力,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但是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外风挡因自身结构的局限性,例如胶囊与安装框架自身的结构,胶囊与安装框架的连接方式,使得胶囊与安装框架容易在拐弯处出现外翻、脱出、撕裂等现象,这给车辆的行使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性,因此设计一款不易发生外翻,稳定性高,安全性高的外风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用低温耐久性风挡,解决了外风挡容易出现外翻、脱出、撕裂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一种轨道车辆用低温耐久性风挡,包括橡胶胶囊和安装框架,橡胶胶囊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安装框架的顶部,所述橡胶胶囊呈倒u形,所述橡胶胶囊底部的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橡胶胶囊顶部的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所述安装框架上端的宽度小于所述安装框架下端的宽度,所述橡胶胶囊左右两端的外侧分别与所述安装框架左右两端的内侧接触,所述橡胶胶囊左右两端的内侧均设置有压条,所述压条与所述橡胶胶囊内侧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橡胶胶囊的左右两侧均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设置有金属套,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金属套将所述安装框架、所述橡胶胶囊和所述压条固定连接。
6.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7.优选的:所述橡胶胶囊包括圆弧段、侧壁a、侧壁b,所述侧壁a和所述侧壁b分别位于所述圆弧段的左右两侧,所述侧壁a的上端、所述侧壁b的上端均向着所述圆弧段的方向倾斜,所述侧壁a的上端、所述侧壁b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圆弧段的左右两端一体连接,所述侧壁a上端的厚度向着所述圆弧段的左端逐渐减小至与所述圆弧段的厚度相同,所述侧壁b上端的厚度向着所述圆弧段的右端逐渐减小至与所述圆弧段的厚度相同;
8.所述侧壁a的内侧自上而下包括倾斜段a和直立段a,所述倾斜段a的上端向着所述侧壁a的外侧方向倾斜,所述倾斜段a的上端与所述圆弧段的左端内侧一体连接,所述倾斜段a的下端与所述直立段a的上端一体连接,所述侧壁b的内侧自上而下包括倾斜段b和直立段b,所述倾斜段b的上端向着所述侧壁b的外侧方向倾斜,所述倾斜段b的上端与所述圆弧段的右端内侧一体连接,所述倾斜段b的下端与所述直立段b的上端一体连接,所述直立段a的高度大于所述直立段b的高度。
9.优选的:所述安装框架包括横板、侧板a和侧板b,所述侧板a和所述侧板b对称设置在所述横板的左右两端;
10.所述侧板a和所述侧板b均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侧板a中的第三连接部和所述侧板b中的第三连接部均呈l形,所述侧板a中第一连接部的下端与所述横板的左端一体连接,所述侧板b中第一连接部的下端与所述横板的右端一体连接,所述侧板a中第一连接部的下端与所述侧板a中第二连接部的上端一体连接,所述侧板b中第一连接部的下端与所述侧板b中第二连接部的上端一体连接,所述侧板a中第二连接部的下端与所述侧板a中第三连接部l形的上端一体连接,所述侧板b中第二连接部的下端与所述侧板b中第三连接部l形的上端一体连接,所述侧板a中第二连接部上端与所述侧板b中第二连接部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侧板a中第二连接部下端与所述侧板b中第二连接部下端之间的距离;
11.所述侧板a中第一连接部的右侧与所述侧壁a的左侧接触,所述侧板b中第一连接部的左侧与所述侧壁b的右侧接触,所述横板的顶部与所述侧壁a的底部、所述侧壁b的底部接触。
12.优选的:所述侧壁b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开口,所述橡胶胶囊一体成型,所述橡胶胶囊的材质为三元乙丙混炼胶。
13.优选的:所述侧板b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开口,所述侧板b开设的开口与所述侧壁b开设的开口一一对应,所述安装框架一体成型,所述安装框架的材质为铝合金。
14.优选的:所述压条的横截面呈l形,所述凸起呈条形状,所述凸起的横截面呈弧形。
15.优选的:所述压条的横截面呈u形,所述凸起呈条形状,所述凸起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
16.优选的:所述侧壁a底部与所述横板顶部之间的夹角为85度,所述侧壁b底部与所述横板顶部之间的夹角为85度。
17.优选的:所述金属套的材质为不锈钢。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橡胶胶囊呈倒u形,橡胶胶囊底部的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橡胶胶囊顶部的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使得橡胶胶囊的左右两侧具有一定的倾斜度,能够降低橡胶胶囊的重心,增强橡胶胶囊的稳定性,降低车辆在拐弯处的外翻风险,提高橡胶胶囊的安全性。
20.2、安装框架上端的宽度小于安装框架下端的宽度,安装框架这种上窄下宽的结构,提高了安装框架与车辆安装后的稳定性,有利于为橡胶胶囊提供更加稳定牢固的底部支撑,避免橡胶胶囊在车辆拐弯处出现外翻现象。
21.3、压条与橡胶胶囊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凸起,能够增强压条与橡胶胶囊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橡胶胶囊与安装框架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避免橡胶胶囊在车辆拐弯处受外力施压后与安装框架发生脱离,橡胶胶囊设置的金属套能够增强螺栓固定压条、橡胶胶囊以及安装框架之间的牢固性,同时能够增强橡胶胶囊的抗压力,使得橡胶胶囊在拐弯处能够承受更大的外力,避免橡胶胶囊发生撕裂,避免出现外翻现象。
22.4、直立段a的高度大于直立段b的高度,提高了侧壁a的强度和支撑力,使得车辆在拐弯时,能够提高橡胶胶囊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橡胶胶囊出现外翻的几率。
23.5、安装框架采用铝合金材料,能够达到减重的目的,满足现有的轨道车辆一直倡导的轻量化需求,橡胶胶囊的材料采用三元乙丙混炼胶,能够使得橡胶胶囊能够在低温下工作且更加的持久耐用。
24.6、橡胶胶囊一体成型,能够增强橡胶胶囊的韧度和强度,安装方便快捷,安装框架一体成型,替代了传统车辆采用的分体成型后再焊接的结构,能够提高安装框架的强度,同时省去了焊接工序,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5.图1是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ⅰ;
26.图2是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ⅱ;
27.图3是实施例中压板的结构示意图ⅰ;
28.图4是实施例中压板的结构示意图ⅱ;
29.图5是实施例中橡胶胶囊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是实施例中金属套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是实施例中安装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橡胶胶囊;2、安装框架;3、压条;4、凸起;5、金属套;111、圆弧段;112、侧壁a;113、侧壁b;114、倾斜段a;115、直立段a;116、倾斜段b;117、直立段b;221、横板;222、侧板a;223、侧板b;224、第一连接部;225、第二连接部;226、第三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4.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上”、“下”、“左”、“右”、“顶部”、“底部”、“内”和“外”均指附图中的方向,但是并不加以限定。
35.如图1-图7所示,一种轨道车辆用低温耐久性风挡,包括橡胶胶囊1和安装框架2,橡胶胶囊1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框架2的顶部,橡胶胶囊1呈倒u形,橡胶胶囊1底部的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橡胶胶囊1顶部的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安装框架2上端的宽度小于安装框架2下端的宽度,橡胶胶囊1左右两端的外侧分别与安装框架2左右两端的内侧接触,橡胶胶囊1左右两端的内侧均设置有压条3,压条3与橡胶胶囊1内侧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凸起4,橡胶胶囊1的左右两侧均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开设有若干个通孔,通孔设置有金属套5,金属套5的材质为不锈钢,螺栓穿过金属套5将安装框架2、橡胶胶囊1和压条3固定连接。
36.橡胶胶囊1包括圆弧段111、侧壁a112、侧壁b113,侧壁a112和侧壁b113分别位于圆弧段111的左右两侧,侧壁a112的上端、侧壁b113的上端均向着圆弧段111的方向倾斜,侧壁a112的上端、侧壁b113的上端分别与圆弧段111的左右两端一体连接,侧壁a112上端的厚度向着圆弧段111的左端逐渐减小至与圆弧段111的厚度相同,侧壁b113上端的厚度向着圆弧段111的右端逐渐减小至与圆弧段111的厚度相同;
37.侧壁a112的内侧自上而下包括倾斜段a114和直立段a115,倾斜段a114的上端向着侧壁a112的外侧方向倾斜,倾斜段a114的上端与圆弧段111的左端内侧一体连接,倾斜段a114的下端与直立段a115的上端一体连接,侧壁b113的内侧自上而下包括倾斜段b116和直立段b117,倾斜段b116的上端向着侧壁b113的外侧方向倾斜,倾斜段b116的上端与圆弧段111的右端内侧一体连接,倾斜段b116的下端与直立段b117的上端一体连接,直立段a115的高度大于直立段b117的高度。
38.安装框架2包括横板221、侧板a222和侧板b223,侧板a222和侧板b223对称设置在横板221的左右两端;
39.侧板a222和侧板b223均包括第一连接部224、第二连接部225和第三连接部226,侧板a222中的第三连接部226和侧板b223中的第三连接部226均呈l形,侧板a222中第一连接部224的下端与横板221的左端一体连接,侧板b223中第一连接部224的下端与横板221的右端一体连接,侧板a222中第一连接部224的下端与侧板a222中第二连接部225的上端一体连接,侧板b223中第一连接部224的下端与侧板b223中第二连接部225的上端一体连接,侧板a222中第二连接部225的下端与侧板a222中第三连接部226l形的上端一体连接,侧板b223中第二连接部225的下端与侧板b223中第三连接部226l形的上端一体连接,侧板a222中第二连接部225上端与侧板b223中第二连接部225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侧板a222中第二连接部225下端与侧板b223中第二连接部225下端之间的距离;
40.侧板a222中第一连接部224的右侧与侧壁a112的左侧接触,侧板b223中第一连接部224的左侧与侧壁b113的右侧接触,横板221的顶部与侧壁a112的底部、侧壁b113的底部接触。
41.侧壁b113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开口,橡胶胶囊1一体成型,橡胶胶囊1的材质为三元乙丙混炼胶。三元乙丙混炼胶包含耐低温增塑剂(癸二酸二辛酯),补强剂(改性白炭黑),硫化体系(双叔丁基过氧化二异丙基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结晶抑制剂a,耐低温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乙华平橡胶)。该材料组分使得橡胶胶囊1能够在低温下工作且更加的持久耐用。
42.侧板b223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开口,侧板b223开设的开口与侧壁b113开设的开口一一对应,安装框架2一体成型,安装框架2的材质为铝合金。侧板b223开设的开口与侧壁b113开设的开口一一对应,有利于提供足够的空间将不同位置处的安装框架2、橡胶胶囊1和压条3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43.压条3的横截面呈l形,凸起4呈条形状,凸起4的横截面呈弧形。
44.压条3的横截面呈u形,凸起4呈条形状,凸起4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
45.侧壁a112底部与横板221顶部之间的夹角为85度,侧壁b113底部与横板221顶部之间的夹角为85度。这个角度的设置使得橡胶胶囊1的抗压能力强,稳定性好。
46.橡胶胶囊1呈倒u形,橡胶胶囊1底部的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橡胶胶囊1顶部的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使得橡胶胶囊1的左右两侧具有一定的倾斜度,能够降低橡胶胶囊1的重心,增强橡胶胶囊1的稳定性,降低车辆在拐弯处的外翻风险,提高橡胶胶囊1的安全性。
47.安装框架2上端的宽度小于安装框架2下端的宽度,安装框架2这种上窄下宽的结构,提高了安装框架2与车辆安装后的稳定性,有利于为橡胶胶囊1提供更加稳定牢固的底
部支撑,避免橡胶胶囊1在车辆拐弯处出现外翻现象。
48.压条3与橡胶胶囊1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凸起4,能够增强压条3与橡胶胶囊1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橡胶胶囊1与安装框架2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避免橡胶胶囊1在车辆拐弯处受外力施压后与安装框架2发生脱离,橡胶胶囊1设置的金属套5能够增强螺栓固定压条3、橡胶胶囊1以及安装框架2之间的牢固性,同时能够增强橡胶胶囊1的抗压力,使得橡胶胶囊1在拐弯处能够承受更大的外力,避免橡胶胶囊1发生撕裂,避免出现外翻现象。
49.直立段a115的高度大于直立段b117的高度,提高了侧壁a112的强度和支撑力,使得车辆在拐弯时,能够提高橡胶胶囊1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橡胶胶囊1出现外翻的几率。
50.安装框架2采用铝合金材料,能够达到减重的目的,满足现有的轨道车辆一直倡导的轻量化需求,橡胶胶囊1的材料采用三元乙丙混炼胶,能够使得橡胶胶囊1能够在低温下工作且更加的持久耐用。
51.橡胶胶囊1一体成型,能够增强橡胶胶囊1的韧度和强度,安装方便快捷,安装框架2一体成型,替代了传统车辆采用的分体成型后再焊接的结构,能够提高安装框架2的强度,同时省去了焊接工序,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52.具体实施过程:
53.将安装框架2水平放置,使得横板221处于水平位置,橡胶胶囊1的长度与安装框架2的长度相对应,将橡胶胶囊1放置到横板221的顶部,使得橡胶胶囊1中侧壁a112的左侧紧贴在侧板a222的右侧,侧壁b113的右侧紧贴在侧板b223的左侧,侧壁a112的右侧、侧壁b113的左侧分别放置有压条3,侧壁a112的右侧、侧壁b113的左侧均与压条3的侧面紧贴,压条3的长度与侧壁a112的长度、侧壁b113的长度相对应,安装框架2左侧与橡胶胶囊1左侧的安装是通过将螺栓的端部依次穿过侧板a222、侧壁a112的金属套5和压条3,并与螺母进行螺纹连接,实现安装框架2左侧与橡胶胶囊1左侧的固定连接,安装框架2右侧与橡胶胶囊1右侧的安装是通过将螺栓的端部依次穿过侧板b223、侧壁b113的金属套5和压条3,并与螺母进行螺纹连接,实现安装框架2右侧与橡胶胶囊1右侧的固定连接,如此便实现了橡胶胶囊1与安装框架2的安装固定,橡胶胶囊1与安装框架2安装后形成风挡,橡胶胶囊1与安装框架2的横板221之间形成通道,安装框架2的底部与轨道车辆进行安装,从而将整个风挡与轨道车辆进行安装。
54.本具体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