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动车折页组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81204发布日期:2022-07-09 02:0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动车折页组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度动车折页组成。


背景技术:

2.在动车车厢制造的过程中,高强度折页是比较常用且普遍的连接卡件,现有的高强度动车折页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缺陷,就比如;
3.如公开号cn213502294u的一种高强度高速动车折页,通过设置端面轴承,可以避免端头压板与转动支座直接接触,通过两侧的端面轴承将原有的滑动摩擦力转变为端面轴承内部的滚动摩擦力,大大降低摩擦系数,提高转动的灵活性,通过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两侧设置密封圈,可以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外围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储油腔,用来蓄积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润滑油,可以始终确保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能够得到润滑,进而延长使用寿命;
4.这种现有技术方案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5.1.转动折页一般通过装配的形式进行安装,容易脱落;
6.2.轴承内部比较难接触,无法对内部均匀的涂抹润滑油;
7.3.通孔内壁直接裸露,在穿过螺钉进行安装时,两者发生摩擦,容易发出刺耳的噪音;
8.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动车折页组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高强度动车折页其转动折页一般通过装配的形式进行安装,容易脱落,且轴承内部比较难接触,无法对内部均匀的涂抹润滑油,并且通孔内壁直接裸露,在穿过螺钉进行安装时,两者发生摩擦,容易发出刺耳的噪音的问题。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动车折页组成,包括:固定底座、挡板和第一轴承;
11.所述固定底座上连接有挡板,且固定底座作为支撑基础,所述挡板上方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连接在对接筒内,所述对接筒嵌设在转动折页内,所述转动折页上连接有折页座;
12.放置槽,开设在所述固定底座内,所述放置槽内侧壁上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固定连接在挡板一侧。
13.优选的,所述放置槽内壁上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内连接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上螺纹连接有内螺纹筒,所述内螺纹筒固定连接在挡板底部;
14.从动锥齿轮,嵌设连接在所述双向丝杆上,所述从动锥齿轮一侧啮合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一侧连接有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转动连接在放置槽另一侧内壁上,通过双向丝杆旋转,带动两组挡板同时向内移动,牢固的夹持住转动折页,进而防止
脱落。
15.优选的,所述滑轨和滑块构成滑动结构,且滑块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挡板固定连接,增大滑块与挡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使挡板受力不易与滑块分离。
16.优选的,所述第二轴承、双向丝杆、内螺纹筒、从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和旋转把手构成联动结构,通过转动旋转把手能够带动双向丝杆转动。
17.优选的,所述挡板一侧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卡合连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一端连接在第一轴承一侧,使润滑油能够通过分流管进入第一轴承内。
18.优选的,所述分流管另一端嵌设在聚合管一侧,所述聚合管端部卡合连接有密封端盖;
19.填充棉,连接在所述分流管内,通过将润滑油分别导流至六组分流管内,进而能够将润滑油均匀的涂装在第一轴承内。
20.优选的,所述贯穿孔关于第一轴承的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六组,使润滑油能够通过六组贯穿孔与第一轴承接触。
21.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内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开设有通孔;
22.第一魔术贴,连接在所述通孔内周面上,所述第一魔术贴内连接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二魔术贴内连接有防护圈,通过第二魔术贴与第一魔术贴粘连,将防护圈安装在通孔内周面,使螺钉不会与通孔内壁直接接触,进而防止发出噪音。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高强度动车折页组成,通过双向丝杆旋转,带动两组挡板同时向内移动,牢固的夹持住转动折页,进而防止脱落,通过将润滑油分别导流至六组分流管内,进而能够将润滑油均匀的涂装在第一轴承内,通过第二魔术贴与第一魔术贴粘连,将防护圈安装在通孔内周面,使螺钉不会与通孔内壁直接接触,进而防止发出噪音。
24.1.首先,将转动折页放置在两组挡板之间,转动旋转把手,带动双向丝杆旋转,当双向丝杆旋转时,两组挡板能够同时向内移动,进而带动两组转轴插入转动折页两侧的对接筒内,从而将转动折页安装在固定底座上,且安装比较牢固,不易脱落;
25.2.当需要对第一轴承进行润滑时,打开密封端盖,将润滑油倒入聚合管内,润滑油通过聚合管分别进入各组分流管内,被填充棉吸收的润滑油在重力势能的影响下,会缓慢渗入第一轴承一侧,进而对第一轴承内部均匀的涂抹润滑油;
26.3.在安装之前,将防护圈插入通孔内,使第二魔术贴与第一魔术贴粘连,在将螺钉穿过通孔时,螺钉与防护圈内周面接触,不与通孔内周面直接接触,进而防止出现两者发生摩擦,产生刺耳的噪音的情况。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折页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从动锥齿轮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a部结构放大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b部结构放大图。
32.图中:1、固定底座;2、挡板;3、第一轴承;4、转轴;5、对接筒;6、转动折页;7、折页
座;8、放置槽;9、滑轨;10、滑块;11、第二轴承;12、双向丝杆;13、内螺纹筒;14、从动锥齿轮;15、主动锥齿轮;16、旋转把手;17、贯穿孔;18、分流管;19、聚合管;20、密封端盖;21、填充棉;22、凹槽;23、通孔;24、第一魔术贴;25、第二魔术贴;26、防护圈。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动车折页组成,包括:固定底座1、挡板2和第一轴承3;
35.固定底座1上连接有挡板2,且固定底座1作为支撑基础,挡板2上方连接有第一轴承3,第一轴承3内连接有转轴4,转轴4一端连接在对接筒5内,对接筒5嵌设在转动折页6内,转动折页6上连接有折页座7,放置槽8,开设在固定底座1内,放置槽8内侧壁上连接有滑轨9,滑轨9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0,滑块10固定连接在挡板2一侧。
36.放置槽8内壁上连接有第二轴承11,第二轴承11内连接有双向丝杆12,双向丝杆12上螺纹连接有内螺纹筒13,内螺纹筒13固定连接在挡板2底部,从动锥齿轮14,嵌设连接在双向丝杆12上,从动锥齿轮14一侧啮合连接有主动锥齿轮15,主动锥齿轮15一侧连接有旋转把手16,旋转把手16转动连接在放置槽8另一侧内壁上。滑轨9和滑块10构成滑动结构,且滑块10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挡板2固定连接,增大滑块10与挡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使挡板2受力不易与滑块10分离。第二轴承11、双向丝杆12、内螺纹筒13、从动锥齿轮14、主动锥齿轮15和旋转把手16构成联动结构,通过转动旋转把手16能够带动双向丝杆12转动,通过双向丝杆12旋转,带动两组挡板2同时向内移动,牢固的夹持住转动折页6,进而防止脱落。
37.挡板2一侧开设有贯穿孔17,贯穿孔17内卡合连接有分流管18,分流管18一端连接在第一轴承3一侧,使润滑油能够通过分流管18进入第一轴承3内。分流管18另一端嵌设在聚合管19一侧,聚合管19端部卡合连接有密封端盖20,填充棉21,连接在分流管18内。贯穿孔17关于第一轴承3的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六组,使润滑油能够通过六组贯穿孔17与第一轴承3接触,通过将润滑油分别导流至六组分流管18内,进而能够将润滑油均匀的涂装在第一轴承3内。
38.固定底座1内开设有凹槽22,凹槽22底部开设有通孔23,第一魔术贴24,连接在通孔23内周面上,第一魔术贴24内连接有第二魔术贴25,第二魔术贴25内连接有防护圈26,通过第二魔术贴25与第一魔术贴24粘连,将防护圈26安装在通孔23内周面,使螺钉不会与通孔23内壁直接接触,进而防止发出噪音。
39.工作原理:如图1-5所示,在使用该高强度动车折页组成时,对本装置进行简单的一个了解,首先,将转动折页6放置在两组挡板2之间,手动转动旋转把手16,旋转把手16带动主动锥齿轮15转动,主动锥齿轮15带动从动锥齿轮14转动,从动锥齿轮14通过第二轴承11带动双向丝杆12旋转,由于双向丝杆12通过两组内螺纹筒13与两组挡板2螺纹连接,而两组挡板2通过各自两侧的滑块10与滑轨9滑动连接,当双向丝杆12旋转时,两组挡板2能够同时向内移动,进而带动两组转轴4插入转动折页6两侧的对接筒5内,从而将转动折页6安装
在固定底座1上,且安装比较牢固,不易脱落,其次,当需要对第一轴承3进行润滑时,打开密封端盖20,将润滑油倒入聚合管19内,润滑油通过聚合管19分别进入各组分流管18内,并被填充棉21所吸收,然后将密封端盖20重新封闭在聚合管19端部,在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被填充棉21吸收的润滑油在重力势能的影响下,会缓慢渗入第一轴承3一侧,进而对第一轴承3内部均匀的涂抹润滑油,最后,在安装之前,将防护圈26插入通孔23内,当防护圈26完全插入通孔23内之后,按压防护圈26,使第二魔术贴25与第一魔术贴24粘连,在将螺钉穿过通孔23时,螺钉与防护圈26内周面接触,不与通孔23内周面直接接触,进而防止出现两者发生摩擦,产生刺耳的噪音的情况,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40.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