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轨道工程机械的动力车及一种轨道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67183发布日期:2023-01-17 19:34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轨道工程机械的动力车及一种轨道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轨道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轨道工程机械的动力车及一种轨道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2.轨道工程机械,多为两端司机室,或设置检测室等独立室,动力室常位于动力车中部位置。地铁车辆倾向于最大限度优化用户体验,动力传动系统的布置显得尤为重要。动力传动系统会产生振动噪声,高温热源,而且既需要考虑操作人员通过体验,又要考虑配置的合理性,既考虑重量的均衡配置,散热系统的出风位置,动力间进气和排气的配置是否会造成热气回流。动力传动系统整体配置有常见两种:动力单元及其他大部件位于车下,提高了操作人员的舒适性,但是这种布局常对发动机和传动箱外形尺寸要求严格,可选型号不多,造成成本的提升,缺点还在于组装维护困难。另一种动力单元半下沉式,车下空间相对宽松,散热装置常位于侧面或者顶置,而这种布置方式会占用过道或者顶部空间,而且增加的散热管路又会占据部分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工程机械的动力车,以解决现有动力传动系统配置的局限性,由于散热装置常位于侧面或者顶置,从而占用过道或者顶部空间,并且增加的散热管路又会占据部分空间,进而造成维修不方便,增加成本的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本技术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工程机械的动力车,包括动力传动系统,所述动力传动系统包括:
6.驱动装置和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沿所述动力车的纵向靠近所述驱动装置的后侧设置,用于对所述驱动装置进行散热;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散热装置,且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向动力车提供动力,驱动动力车在轨道上移动。
7.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8.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位于所述动力车的车架上,所述散热装置位于所述发动机的自由端,所述发动机的驱动块与所述散热装置的散热风扇连接,所述散热风扇的冷却水管路和增压空气管路连接至所述发动机的预设接口处。
9.进一步,还包括:
10.导风道,所述导风道的上部与所述动力车的车顶连接,并贴近所述散热装置设置,所述导风道的热风导入口开口面积和所述散热装置的排风面积匹配,以使所述散热装置排出的热风经由所述导风道排出。
11.进一步,所述导风道和所述散热装置中间缝隙安装密封条。
12.进一步,所述发动机固定安装于所述动力车的车架上方,所述发动机通过隔振器安装到焊接座上,所述焊接座焊接在所述动力车的车架动力单元安装梁的侧面和上面。
13.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
14.传动箱,所述传动箱位于所述发动机、靠近所述动力车的车头一侧;
15.液压油箱,所述液压油箱位于所述传动箱的上端,所述液压油箱为所述发动机提供动力,使所述发动机带动所述传动箱运动;
16.在所述动力车的纵向中心线上,所述液压油箱、所述传动箱、所述发动机、所述散热装置和所述导风道自前至后依次设置,且与所述动力车的侧墙之间留有人行通道。
17.进一步,所述传动箱的输入端位于所述动力车上,且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传动箱的输出端位于所述动力车下方,且与万向轴连接。
18.进一步,还包括动力室和进排气装置,所述动力传动系统位于所述动力室内;
19.所述进排装置用于发动机进排气,所述进排气装置包括进气装置和排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位于所述动力室内,且所述进气装置用于将所述动力室外气体输送至所述发动机内;
20.所述排气装置用于将所述发动机产生的气体通过位于所述动力室上的排气管路排出。
21.进一步,所述动力车还包括司机室、电气室和工具室;在所述动力车的纵向方向上,所述司机室、所述电气室、所述动力室和所述工具室自前至后依次设置。
22.进一步,所述传动箱均为立式结构且半下沉布置,所述发动机和所述传动箱一体式安装。
23.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工程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轨道工程机械的动力车。
24.采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用于轨道工程机械的动力车,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由于本技术包括动力传动系统,所述动力传动系统包括:驱动装置和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沿所述动力车的纵向靠近所述驱动装置的后侧设置,用于对所述驱动装置进行散热;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散热装置,且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向动力车提供动力,驱动动力车在轨道上移动,由于驱动装置和散热装置紧贴设置并纵向排列布置,占用面积小,结构紧凑,从而可以让出两侧通道,便于穿行。
附图说明
2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6.图1为本技术用于轨道工程机械的动力车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技术用于轨道工程机械的动力车结构示意图。
28.附图中标记如下:
29.司机室1、电气室2、液压油箱3、进气装置4、排气装置5、散热装置6,导风道7、工具室8、转向架9、发动机10、传动箱11、万向轴12、动力室13。
具体实施方式
30.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工程机械的动力车,以解决现有动力传动系统配置的局限性,由于散热装置常位于侧面或者顶置,从而占用过道或者顶部空间,并且增加
的散热管路又会占据部分空间,进而造成维修不方便,增加成本的问题。
31.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2.请参阅图1-2,图1为本技术用于轨道工程机械的动力车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轨道工程机械的动力车结构示意图。
33.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轨道工程机械的动力车,包括动力传动系统,动力传动系统包括:
34.驱动装置和散热装置6,散热装置6沿动力车的纵向靠近驱动装置的后侧设置,用于对驱动装置进行散热;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散热装置,且驱动装置用于向动力车提供动力,驱动动力车在轨道上移动。
35.具体的说,包括动力传动系统,动力传动系统包括:驱动装置和散热6装置,散热装置6沿动力车的纵向靠近驱动装置的后侧设置,由于驱动装置和散热装置6紧贴设置并纵向排列布置,占用面积小,结构紧凑,从而增加动力室13两侧空间,便于动力室13做成两侧通道,利于穿行。为了用于对驱动装置进行散热;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散热装置,且驱动装置用于向动力车提供动力,驱动动力车在轨道上移动。
36.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装置包括:发动机10,发动机10位于动力车的车架上,通过将发动机10设置在车架上,从而预留出更多的空间,结构更加的紧凑,利于穿行。散热装置6位于发动机10的自由端,发动机10的驱动块与散热装置6的散热风扇连接,散热风扇的冷却水管路和增压空气管路连接至发动机的预设接口处,通过设置的散热装置6将排气和散热排风均由车顶排出,流场较为顺畅,在隧道内能有效减少热风被回吸进动力间。
37.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包括:导风道7,导风道7的上部与动力车的车顶连接,并贴近散热装置6设置,从而可以确保散热装置6排出热风经由导风道排出,避免热风吸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导风道7的热风导入口开口面积和散热装置6的排风面积匹配,以使散热装置排出的热风经由导风道排出,避免在排出热风时出现漏气现象,并且,导风道7和散热装置6中间缝隙安装密封条,通过设置的密封条确保密封效果更好。
38.本技术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还包括:传动箱11,传动箱11位于发动机10、靠近动力车的车头一侧;液压油箱3,液压油箱3位于传动箱11的上端,液压油箱3为发动机提供动力,使发动机10带动传动箱11运动;
39.在动力车的纵向中心线上,液压油箱3、传动箱11、发动机10、散热装置6和导风道7自前至后依次设置,且与动力车的侧墙之间留有人行通道。
40.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传动箱11的输入端位于动力车上,且与发动机10的输出端连接;传动箱11的输出端位于动力车下方,且与万向轴12连接,万向轴12和水平线夹角小于万向轴规定要求,使万向轴12处于接近水平状态。
41.本技术的动力车还包括动力室13和进排气装置,动力传动系统位于动力室13内,动力室13处于动力车中部位置,为动力传动系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保证动力传动系统在动力室内的安全稳定运行。
42.进排装置用于发动机10进排气,进排装置包括进气装置和排气装置,进气装置位
于所述动力室内,且进气装置4用于将动力室13外气体输送至发动机10内;
43.排气装置5用于将发动机10产生的气体通过位于动力室13上的排气管路排出。
44.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动力车还包括司机室1、电气室2、工具室8和转向架9;在动力车的纵向方向上,司机室1、电气室2、动力室13和工具8室自前至后依次设置,具体的,司机室1位于动力车的车头,转向架9位于司机室1的下方,电气室2位于动力室的一侧且靠近司机室1的一侧,工具室8位于动力室13的另一侧,且靠近动力车的车尾,通过上述的设置使得结构更加的紧凑,从而增加动力室两侧空间,便于动力室做成两侧通道,利于穿行,能提升用户体验,节约成本。
45.为了增加维修空间,传动箱11为立式结构且半下沉布置,发动机10和传动箱11为一体式安装。
46.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47.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