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扶手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18695发布日期:2023-01-20 18:08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车辆扶手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车辆扶手安装结构,属于轨道车辆领域。


背景技术:

2.在轨道车辆上(尤其是城市地铁车辆),为了提高载客能力,客室座椅一般纵排布置在车厢的两侧,且以六人位座椅为主。目前的轨道车辆上,一般会在六人位座椅的两侧安装扶手,以供座椅两侧站立乘客抓扶,同时也可以防止乘客从座椅两端滑落。但是,站立在座椅中间区域附近的乘客缺少足够的抓握位置,尤其是身高不足的儿童难以抓握到车辆顶部的扶手;同时,当六人位座椅未满席乘坐时,在车辆加、减速瞬间,乘客易发生在座椅面上滑移的情况,降低了乘坐体验。
3.扶手安装在座椅上通常采用以下两种安装方式,第一种直接在座椅面背面通过垫片和螺钉对扶手杆端部进行紧固,扶手杆上的力会直接作用在座椅面上;另外一种是座椅面对应位置开略大于扶手杆外径的圆孔,扶手杆端部伸长,直接穿过座椅面,最后固定在座椅内部骨架梁上,这种方案扶手杆与座椅面孔的配合安装比较困难,同时扶手杆受力后可能会对座椅面、孔边缘产生刚性接触和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轨道车辆扶手安装结构,以解决轨道车辆车厢中座椅中部乘客抓握位置不足及乘客容易在座椅面上滑移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轨道车辆扶手安装结构,包括座椅,至少两个竖向布置的座椅扶手,与座椅扶手顶端固定连接的横向布置的顶部扶手,所述座椅包括靠面和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扶手包括长扶手和短扶手,所述短扶手的一端固定在长扶手上,该短扶手另一端通过第一安装座与座椅的靠面固定相连;所述长扶手的上端与顶部扶手固定相连,该长扶手的下端通过第二安装座与座椅的座面固定相连;所述座椅扶手沿座椅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两个并间隔设置在座椅的两端部之间。
7.由此,将至少两个座椅扶手安装在座椅上,为长座椅中间附近的站立乘客提供了足够的、适应不同高度的抓握空间,解决了座椅中部乘客抓握位置不足的问题;座椅扶手对长座椅乘坐空间进行了有效分隔,防止了车辆加、减速时座椅上乘客的意外滑移,改善了乘坐的舒适程度。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优化,以下为优化后形成的技术方案:
9.具体的,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设置在座椅内侧;所述第一安装座与第二安装座结构相同,均包括折弯设置的第一板部件和第二板部件;所述第一板部件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第二板部件开有腰型孔;所述第一安装座上的第一套筒的端面与短扶手的安装端抵接,并用紧固件进行固定,第二安装座上的第二套筒的端面与长扶手的下端抵接,并
用紧固件进行固定。
10.具体的,所述座椅面向车体的一侧在靠近靠面上端设置有顶部梁,在靠近座面的一端设置有底部梁,顶部梁和底部梁分别固定有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座椅内部的骨架为横、纵梁的拼焊框架结构,顶部梁是此框架最上面的长梁,底部梁是此框架最前面的长梁,此框架最终会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侧墙上。
11.具体的,在顶部梁和底部梁上分别开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座椅的靠面和座面分别开有供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穿过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端面均凸出于座椅表面,座椅扶手不与座椅面产生直接的刚性接触,并用螺栓进行固定,同时结合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的腰形孔,实现两个方向的调节。
12.具体的,所述短扶手的安装端开有上安装孔,长扶手的上端开有限位孔,下端开有下安装孔;所述短扶手的安装端与靠面之间设置有橡胶垫,长扶手的下端与座面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13.具体的,所述座椅扶手与顶部扶手通过连接组件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的扶手为长座椅中间附近的站立乘客提供了足够的、适应不同高度的抓握空间,更加充分地利用了车厢内的空间,提高了乘客的乘坐安全性。
16.2.本实用新型的扶手对长座椅乘坐空间进行了有效分隔,防止了车辆加、减速时的意外滑移,改善了乘坐的舒适程度。
17.3.本实用新型的扶手通过设置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扶手的安装端抵接在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方便安装,扶手不与座椅面直接接触,避免了扶手杆端部对座椅面之间的磕碰挤压、破坏座椅面表面胶衣或贴膜。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轨道车辆扶手及安装后效果示意图;
19.图2是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1的正视图;
21.图4为图3安装位置的剖视图a-a;
22.图5为剖视图a-a中的局部放大视图m;
23.图6为剖视图a-a中的局部放大视图n;
24.图7为图5中的第一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图5中的顶部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图6中的第二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图6中的底部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接头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29.在图中
30.1-侧墙;2-座椅扶手;21-长扶手;22-短扶手23-上安装孔;24-下安装孔;25-限位孔;3-座椅;31-靠面;311-第一通孔;312-第二通孔;32-座面;33-顶部梁;331-第一安装孔;34-底部梁;341-第二安装孔;4-顶部扶手;5-接头组合; 511-限位销; 512-螺纹孔; 521-安装孔;6-第一安装座;61-第一板部件;62-第二板部件;63-第一套筒;64-腰型孔;7-第一
紧固件;8-第二紧固件;9-第二安装座;91-第一板部件;92-第二板部件;93-第二套筒;94-腰型孔;10-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3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座椅3紧贴着车辆侧墙1布置安装,所述座椅扶手2安装完成后可将座椅3分隔为三处长度相同的部分,每部分区域可并排乘坐两名乘客。所述座椅扶手2整体呈y字型,短扶手23和长扶手24的两个安装端分别与座椅3通过安装座连接固定,长扶手24的上端与车顶的顶部扶手4通过连接组件5连接固定。
33.如图11所示,接头组合5包括形状相似的两半,分别为左接头51和右接头52,左接头51上有两处限位销511和两处螺纹孔512,右接头52上有两处安装孔521。两处限位销511可分别插入需要连接的两根呈t形放置的扶手杆对应的限位孔中,之后将右接头52压紧左接头51、两处安装孔521对准两处螺纹孔512,最后通孔螺栓将接头组合5锁紧、完成对两根扶手杆的连接固定。
34.如图2所示,座椅扶手杆2的三个端部分别有上安装孔23,下安装孔24,限位孔25。
35.如图3为本实施例中扶手安装完成后的整体正视图和在其中一处扶手2对称轴位置的剖视图a-a,图5为座椅3顶部靠背位置的局部放大视图m,图6为座椅3底部前端位置的局部放大视图n。
36.如图5所示,第一安装座6通过第一紧固件7固定在座椅顶部梁33上;第一安装座6的结构如图7所示,为角度大于90
°
的l形零件,第一板部件61焊接有圆柱形第一套筒63,第二板部件62开有两处大小相同的腰形孔64;第一安装座6上的第一套筒63穿过座椅靠面31上的第一通孔311,第一通孔311的直径略大于第一套筒63,第一套筒63的端面凸出座椅靠面31的外表面;扶手2的安装端平面抵接在第一套筒63的端面上,但不与座椅面的外表面直接接触,通过第二紧固件8完成紧固,两平面之间通过安装橡胶垫10起到缓冲和挡缝的作用。
37.如图6所示,第二安装座9通过第一紧固件7固定在座椅底部梁34上;第二安装座9的结构如图9所示,与第一安装座6结构相同,为角度大于90
°
的l形零件,第一板部件91焊接有圆柱形第二套筒93,第二板部件92开有两处大小相同的腰形孔94;第二安装座9上的第二套筒93穿过座椅座面32上的第二通孔312,第二通孔312的直径略大于第二套筒93,套筒93的端面超出座椅座面32的外表面;扶手2的安装端平面顶在第二套筒93的端面上,但不与座椅座面32的外表面直接接触,通过第二紧固件8完成紧固,两平面之间通过安装橡胶垫10起到缓冲和挡缝。以上安装结构保证了在安装完成后,扶手2下部的两个安装端和座椅3之间不发生直接的刚性接触,扶手2上受到的力也不会直接作用于座椅3上去,避免了对座椅靠面31和座面32的磕碰和破坏。
38.如图8、图10所示,顶部梁33上开有两处第一安装孔331,底部梁34上开有两处第二安装孔341,用来放置第一紧固件7中的卡式螺母,同时结合第一安装座6上的两处腰形孔64
和第二安装座9上的两处腰形孔94,可以实现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移动,用来调节扶手2与座椅3之间的装配位置关系,保证扶手杆安装的方便性和美观性。
39.因为座椅顶部梁和底部梁会与车体进行固定,顶部扶手也会与车体顶部进行固定,所以座椅扶手杆上的力最终会传递到车体上去,座椅面基本不会受力,保证了座椅扶手杆的连接强度和可靠性。
40.综上所述,本实例提供的轨道车辆扶手及安装结构可实现牢固而方便的安装,满足乘客的抓握需求,同时可实现将长座椅进行分隔,改善乘客的乘坐体验。
41.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