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铁站台安全智能屏蔽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64235发布日期:2022-12-31 10:3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铁站台安全智能屏蔽门,包括机体(1)、第一屏蔽门(2)和第二屏蔽门(3),所述第一屏蔽门(2)和第二屏蔽门(3)分别位于机体(1)的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门(2)的长度和第二屏蔽门(3)的长度之和小于机体(1)的长度,且第一屏蔽门(2)和第二屏蔽门(3)均通过水平位置控制机构和机体(1)相连接,使其能在机体(1)内进行伸缩移动,所述机体(1)的下方设置有导轨(8),导轨(8)预埋固定在站台内,且导轨(8)上开设有滑槽(9),所述机体(1)的下方固定有连接块(10),且连接块(10)位于滑槽(9)的内部和滑槽(9)之间构成左右滑动结构,并且连接块(10)的下方安装有驱动轮(11),通过驱动轮(11)的旋转控制连接块(10)在滑槽(9)内进行移动,驱动轮(11)和控制电机相连接,使其能自主旋转,所述机体(1)的后侧安装有控制器(4),对驱动轮(11)的移动以及第一屏蔽门(2)和第二屏蔽门(3)的移动进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站台安全智能屏蔽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前侧安装有显示屏(5),用于显示车辆位置信息,且机体(1)的前侧安装有警示灯(6),在开关屏蔽门时自动进行工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站台安全智能屏蔽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门(2)和第二屏蔽门(3)的中部均设置有透明板(7),且第一屏蔽门(2)和第二屏蔽门(3)的后侧均固定有引导块(12),引导块(12)和机体(1)之间构成左右滑动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高铁站台安全智能屏蔽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0)的侧视截面呈倒“t”形结构设计,且连接块(10)和机体(1)之间构成一体化结构,和机体(1)保持同步的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站台安全智能屏蔽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位置控制机构包括齿板(13)、传动齿轮(14)、安装轴(15)和伺服电机(16);齿板(13),分别固定在第一屏蔽门(2)和第二屏蔽门(3)的下方;传动齿轮(14),设置在机体(1)的内部,且传动齿轮(14)位于齿板(13)的下方和齿板(13)之间构成啮合连接;安装轴(15),固定在传动齿轮(14)的中部,传动齿轮(14)通过安装轴(15)转安装在机体(1)的内部;伺服电机(16),固定在机体(1)的内部,其输出轴和安装轴(15)相连接控制安装轴(15)的旋转。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站台安全智能屏蔽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门(2)的左侧设置有磁性加强块(17),磁性加强块(17)和第一屏蔽门(2)之间构成左右滑动结构,且磁性加强块(17)的外侧设置有复位弹簧(18),通过复位弹簧(18)为磁性加强块(17)提供内推力,使其保持收缩状态,所述第二屏蔽门(3)的右侧开设有对接槽(19),且对接槽(19)和磁性加强块(17)之间构成凹凸配合结构,并且对接槽(19)的内部固定有磁板(20),磁板(20)和磁性加强块(17)相互吸引。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铁站台安全智能屏蔽门,包括机体、第一屏蔽门和第二屏蔽门,所述第一屏蔽门和第二屏蔽门分别位于机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屏蔽门的长度和第二屏蔽门的长度之和小于机体的长度,且第一屏蔽门和第二屏蔽门均通过水平位置控制机构和机体相连接,使其能在机体内进行伸缩移动,所述机体的下方设置有导轨,导轨预埋固定在站台内,且导轨上开设有滑槽。该高铁站台安全智能屏蔽门设置有可移动的机体,机体可在固定在站台上的导轨内进行水平位置的移动,从而对屏蔽门的位置进行调整,且第一屏蔽门和第二屏蔽门的伸出长度也可随机体之间间距的变化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从而使其能适配不同高铁的车门位置变化。使其能适配不同高铁的车门位置变化。使其能适配不同高铁的车门位置变化。


技术研发人员:毛雷军 毛超豪 吴国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雷时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4
技术公布日:2022/12/3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