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车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7487发布日期:2023-03-04 01:37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铁车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地铁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地铁车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地铁站台与车厢之间存在夹缝,夹脚和坠物事件经常发生,可能影响到乘客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列车的正常运行。专利cn204399174u提供了一种地铁车门防护装置,包括设置在地铁车门下方地板内部的防护踏板和用于驱动防护踏板能在地板内部相对于地铁车门前后伸缩移动的驱动部件,控制地铁车门开关动作的控制器与驱动部件电连接,并在控制地铁车门开或关的同时对应向所述驱动部件发出驱动防护踏板伸出或缩回的控制指令,提高了人们在出入车厢时的安全保障,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3.但是,当车厢出现对标误差(即车厢入口与站台对标误差的差距)时,上述地铁车门防护装置无法提供精准防护,导致实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所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便提供克服所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所述问题的一种地铁车门防护装置,包括:
5.一种地铁车门防护装置,包括:控制器、图像传感器、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和防护底板;
6.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和所述防护底板均设置在车厢底部;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在车厢侧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连接,带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沿所述车厢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活动端与所述防护底板连接,带动所述防护底板沿所述车厢的宽度方向运动;所述图像传感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图像传感器用于采集包含标记物的站台图像并将所述站台图像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依据所述站台图像计算所述车厢入口与站台入口的对标误差,并依据所述对标误差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活动端运动。
7.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丝杆、第一滑块和第一导轨;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一导轨分别固定在所述车厢底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丝杆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一丝杆转动;所述第一滑块套设在所述第一丝杆外部并且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内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连接板、第二电机、第二丝杆、第二滑块和第二导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二导轨分别固定在所述连接板表面;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丝杆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二丝杆转动;所述第二滑块套设在所述第二丝杆外部并且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内部;所述防护底板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
9.优选的,所述防护底板的侧边设有第一弹性密封条。
10.优选的,还包括:第三驱动组件、第四驱动组件和防护侧板;
11.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和所述第四驱动组件均设置在所述车厢侧边;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活动端与所述第四驱动组件连接,带动所述第四驱动组件沿所述车厢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第四驱动组件的活动端与所述防护侧板连接,带动所述防护侧板绕竖直轴转动;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和所述第四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依据所述对标误差控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活动端运动。
12.优选的,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第三丝杆、第三滑块和第三导轨;所述第三电机和所述第三导轨分别固定在所述车厢侧边;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三丝杆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三丝杆转动;所述第三滑块套设在所述第三丝杆外部并且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导轨内部;所述第四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三滑块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第四驱动组件包括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与所述第三滑块连接;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防护侧板连接并带动所述防护侧板转动。
14.优选的,所述防护侧板的侧边设有第二弹性密封条。
15.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相对于现有的地铁车门防护装置当车厢出现对标误差时无法提供精准防护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在视觉识别的辅助下实现防护挡板自动对标的解决方案,具体为:“一种地铁车门防护装置,包括:控制器、图像传感器、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和防护底板;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和所述防护底板均设置在车厢底部;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在车厢侧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连接,带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沿所述车厢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活动端与所述防护底板连接,带动所述防护底板沿所述车厢的宽度方向运动;所述图像传感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图像传感器用于采集包含标记物的站台图像并将所述站台图像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依据所述站台图像计算所述车厢入口与站台入口的对标误差,并依据所述对标误差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活动端运动”。通过设置所述控制器、所述图像传感器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可以依据采集到的站台图像计算车厢入口与站台入口的对标误差,并依据所述对标误差自动调整所述防护底板至合适的伸出位置,避免了所述防护底板与站台入口的位置不对应,提升了所述地铁车门防护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铁车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铁车门防护装置中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和防护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铁车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铁车门防护装置中第三驱动组件、第四驱动组件和防护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22.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23.100、图像传感器;200、第一驱动组件;210、第一电机;220、第一丝杆;230、第一滑块;240、第一导轨;300、第二驱动组件;310、连接板;320、第二电机;330、第二丝杆;340、第二滑块;350、第二导轨;400、防护底板;410、第一弹性密封条;500、第三驱动组件;510、第三电机;520、第三丝杆;530、第三滑块;540、第三导轨;600、第四驱动组件;610、第四电机;700、防护侧板;710、第二弹性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技术的所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参照图1-2,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铁车门防护装置,包括:控制器、图像传感器100、第一驱动组件200、第二驱动组件300和防护底板400;
26.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00、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0和所述防护底板400均设置在车厢底部;所述图像传感器100设置在车厢侧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00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0连接,带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0沿所述车厢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0的活动端与所述防护底板400连接,带动所述防护底板400沿所述车厢的宽度方向运动;所述图像传感器100、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00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0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图像传感器100用于采集包含标记物的站台图像并将所述站台图像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依据所述站台图像计算所述车厢入口与站台入口的对标误差,并依据所述对标误差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00的活动端运动。
2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控制器采用的图像处理方法(例如世界坐标系-相机坐标系-图像坐标系的转换方法)和驱动控制方法均属于本领域的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以实现,此处不做赘述。
2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相对于现有的地铁车门防护装置当车厢出现对标误差时无法提供精准防护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在视觉识别的辅助下实现防护挡板自动对标的解决方案,具体为:“一种地铁车门防护装置,包括:控制器、图像传感器100、第一驱动组件200、第二驱动组件300和防护底板400;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00、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0和所述防护底板400均设置在车厢底部;所述图像传感器100设置在车厢侧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00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0连接,带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0沿所述车厢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0的活动端与所述防护底板400连接,带动所述防护底板400沿所述车厢的宽度方向运动;所述图像传感器100、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00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0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图像传感器100用于采集包含标记物的站台图像并将所述站台图像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依据所述站台图像计算所述车厢入口与站台入口的对标误差,并依据所述对标误差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00的活动端运动”。通过设置所述图像传感器100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00,可以根据识别到的对标误差自动将所述防护底板400移动至合适的伸出位置,避免了所述防护底板400与站台入口的位置不对应,提升了所述地铁车门防护装置的实用性。
29.下面,将对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地铁车门防护装置做进一步地说明。
3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00包括第一电机210、第一丝杆220、第一滑块230和第一导轨240;所述第一电机210和所述第一导轨240分别固定在所述车厢底部;所述第一电机210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丝杆220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一丝杆220转动;所述第一滑块230套设在所述第一丝杆220外部并且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240内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0与所述第一滑块230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丝杆220、所述第一滑块230和所述第一导轨240分别设有两组,并且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0的两端,可以确保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0沿所述车厢长度方向运动的稳定性。
3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0包括连接板310、第二电机320、第二丝杆330、第二滑块340和第二导轨350;所述连接板310与所述第一滑块230连接;第二电机320和所述第二导轨350分别固定在所述连接板310表面;所述第二电机320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丝杆330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二丝杆330转动;所述第二滑块340套设在所述第二丝杆330外部并且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350内部;所述防护底板400与所述第二滑块340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二丝杆330、所述第二滑块340和所述第二导轨350分别设有两组,并且分别连接在所述第防护底板400的两端,可以确保所述防护底板400沿所述车厢宽度方向运动的稳定性。
32.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底板400的侧边设有第一弹性密封条410。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弹性密封条410可以实现所述防护底板400与所述站台弹性接触,避免由于刚性接触导致所述防护底板400和所述站台损坏。
33.参照图3-4,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驱动组件500、第四驱动组件600和防护侧板700;
34.所述第三驱动组件500和所述第四驱动组件600均设置在所述车厢侧边;所述第三驱动组件500的活动端与所述第四驱动组件600连接,带动所述第四驱动组件600沿所述车厢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第四驱动组件600的活动端与所述防护侧板700连接,带动所述防护侧板700绕竖直轴转动;所述第三驱动组件500和所述第四驱动组件600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依据所述对标误差控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500的活动端运动。
35.所述第四驱动组件600带动所述防护侧板700展开后可以起到对通道侧边的防护作用;所述控制器、所述图像传感器100和所述第三驱动组件500可以根据识别到的对标误差自动将所述防护侧板700移动至合适的展开位置,避免了所述防护侧板700与站台入口的位置不对应,提升了所述地铁车门防护装置的实用性。
3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组件500包括第三电机510、第三丝杆520、第三滑块530和第三导轨540;所述第三电机510和所述第三导轨540分别固定在所述车厢侧边;所述第三电机510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三丝杆520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三丝杆520转动;所述第三滑块530套设在所述第三丝杆520外部并且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导轨540内部;所述第四驱动组件600与所述第三滑块530连接。
3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驱动组件600包括第四电机610;所述第四电机610与所述第三滑块530连接;所述第四电机610的输出轴与所述防护侧板700连接并带动所述防护侧板700转动。
38.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侧板700的侧边设有第二弹性密封条710。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弹性密封条710可以实现所述防护侧板700与所述站台弹性接触,避免由于刚性接触导致
所述防护侧板700和所述站台损坏。
39.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40.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1.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地铁车门防护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