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锁车头及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4911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锁车头及自行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带锁车头及自行车。



背景技术:

骑自行车环保、健康,面对拥堵的交通,骑自行车既快捷,又是一个很不错的健身方式,符合现在人们对于绿色健康的环保追求。

防止自行车的遗失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的防范措施之一就是通过车锁。目前市场的车锁种类各异,有U型锁、钢缆锁(软锁)、碟片锁、链条锁和自配的自行车固定锁等。但是U型锁、钢缆锁(软锁)、碟片锁和链条锁需要额外购买和随车携带,造成了行车的不方便,同时会有遗忘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锁车头,该带锁车头同时兼具车头及车锁,不需要单独再购置车锁,也节约了成本。车锁与车头的一体设置,使车锁不易丢失。带锁车头与车头本体的可转动连接,使车在锁固与解锁过程中更省力。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带锁车头,其包括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用于安装在自行车前叉的车头本体,第一把手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一锁止端。第二把手具有第二连接端和与第一锁止端匹配可拆卸连接的第二锁止端;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分别与车头本体连接,使带锁车头至少具有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带锁车头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一锁止端与第二锁止端相互分离。带锁车头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一锁止端与第二锁止端相互连接。并形成用于收容自行车的车轮的部分的环形空间。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把手可转动地与车头本体连接,第二把手可转动地与车头本体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车头本体具有分别位于自行车前叉两侧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铰链,并通过第一铰链可转动地与第一把手连接。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二铰链,并通过第二铰链可转动地与第二把手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铰链为阻尼铰链,第二铰链为阻尼铰链。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端设有第一卡槽,第二连接端设有第二卡槽。第一连接部设有伸入第一卡槽并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连接端转动连接的第一凸块,第二连接部设有伸入第二卡槽并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二连接端转动的第二凸块。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凸块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连接部,第二凸块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连接部。第一凸块的转动平面与第一转轴的转动平面垂直,第二凸块的转动平面与第二转轴的转动平面垂直。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转动中心线共面。且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的转动中心线共线。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锁止端设置有锁芯、第二锁止端设置有与锁芯配合使用的锁孔。

一种自行车,其包括上述的带锁车头。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车头本体与自行车前叉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带锁车头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车头的第一把手、第二把手上设置第一锁止端与第二锁止端,使车头与车锁合为一体,携带方便。如果车锁被破坏,车将无法再使用。第一把手、第二把手可以相对车头本体的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可转动连接,使带锁车头具有多个姿态,以便在不同的使用状态下具有不同的姿态。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上述带锁的自行车,具有锁与车不分离,不易丢失,锁固稳定等优点,且车锁被破坏之后车将无法再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带锁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带锁车头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带锁车头的局部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自行车的局部图。

图标:100-带锁车头;110-车头本体;111-第一连接部;112-第二连接部;113-第一凸块;114-第二凸块;120-第一把手;121-第一连接端;122-第一锁止端;123-第一转轴;124-第一卡槽;125-钥匙孔;130-第二把手;131-第二连接端;132-第二锁止端;133-第二转轴;134-第二卡槽;200-自行车;201-第一连接杆;202-销件;210-自行车前轮;220-自行车本体;221-第二连接杆;222-螺纹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带锁车头1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锁车头100,带锁车头100包括第一把手120、第二把手130、车头本体110。第一把手120、第二把手130皆安装于车头本体110。

第一把手120具有第一连接端121和第一锁止端122,第一把手120通过第一连接端121与车头本体110连接。

具体地,第一连接端121与车头本体110通过第一铰链可转动连接。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端121设有第一卡槽124,车头本体110的一端伸入第一卡槽124,第一连接端121通过第一转轴123与车头本体110可转动连接。使第一把手120可沿第一转轴123的轴线转动。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铰链具有阻尼结构。

第一锁止端122设置于第一把手120远离车头本体110的一端。第一锁止端122可选择地与第二把手130的自由端锁固或解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带锁车头100的俯视图。请参阅图2,第二把手130具有第二连接端131和第二锁止端132,第二把手130通过第二连接端131与车头本体110通过第二铰链转动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铰链具有阻尼结构。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端131设有第二卡槽134,车头本体110的一端伸入第二卡槽134,第二连接端131通过第二转轴133与车头本体110可转动连接,使第二把手130可沿第二转轴133的轴线转动。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转轴123与第二转轴133的轴线在同一面上。在锁固及解锁过程中,第一把手120的自由端与第二把手130的自由端的对接更为灵活。第一锁止端122(第一把手120的自由端)与第二锁止端132(第二把手130的自由端)更容易连接与拆卸。

第二锁止端132设置于第二把手130远离车头本体110的一端,第二锁止端132与第一锁止端122匹配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锁止端132设置有锁芯,第一锁止端122设置有锁孔。设置于第二锁止端132的锁芯伸入设置于第一锁止端122的锁孔,从而使得第二锁止端132与第一锁止端122连接处于锁固的状态;锁芯从锁孔中脱离,使第二锁止端132与第一锁止端122解锁而处于解锁的状态。

当带锁车头100的车处于锁固的状态,第一锁止端122与第二锁止端132连接时形成环形空间,从而可用于收容车轮的部分。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环形空间也可以用于收容其他物体的一部分,例如栏杆、树木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把手120还包括与第一锁止端122配合使用的钥匙孔125,从而通过钥匙解锁。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与第二锁止端132、第一锁止端122相互配合的字轮,形成数字或者字母解锁。或第二锁止端132、第一锁止端122及相互配合的二维码等其他解锁方式需要的锁固装置。

车头本体110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1、第二连接部112,第一把手120通过第一连接部111与车头本体110连接,第二把手130通过第二连接部112与车头本体110连接。

第一连接部111、第二连接部112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与第一转轴123、第二转轴133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可以相互采取垂直或非垂直的形式布置。在本实施例中,两者相互垂直。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1的轴线与第二连接部112的轴线共平面,在旋转锁固时,使第一把手120、第二把手130的自由端更容易对接。

第一连接部111上设置有第一凸块113、第二凸块114。第一凸块113可相对于车头本体110沿第一连接部111的轴线转动,第二凸块114可相对于车头本体110沿第二连接部112的轴线转动。

第一把手120、第二把手130分别通过第一凸块113、第二凸块114可以同时相对车头本体110的转动,使得带锁车头100具有多个姿态。

例如第一姿态,在车的骑行过程中,带锁车头100与地面大致平行。第一锁止端122与第二锁止端132连接,锁固的带锁车头100与车头本体110抵接,确保在骑行过程中带锁车头100不会动摇,影响骑行。第二姿态,第一锁止端122与第二锁止端132相互连接,形成一个锁固的空间;即车在锁固状态下,第一把手120的第一锁止端122第二把手130的第二锁止端132连接锁固车的前轮,或者将车与栏杆等固定物锁定。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姿态也可以为第一锁止端122与第二锁止端132分离,通过其他锁固装置将带锁车头100与车本体固定。例如,通过插销将第一把手120、第二把手130固定。

请参阅图3,第一连接部111通过第一凸块113与第一把手120连接,第一凸块113伸入第一卡槽124。第一转轴123贯穿第一凸块113,且与第一卡槽124的壁体连通,使第一把手120沿第一转轴123转动。

第二连接部112通过第二凸块114与第二把手130连接。第二凸块114伸入第二卡槽134。第二转轴133贯穿第二凸块114,且与第二卡槽134的壁体连通。使第二把手130沿第二转轴133转动。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转轴133、第一转轴123的轴线处于同一平面,且与第一连接部111、第二连接部112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垂直。

带锁车头100的工作原理:需要锁固车时,将第一把手120沿第一凸块113转动,第二把手130沿第二凸块114转动,通过第一锁止端122、第二锁止端132将车的前轮或者电线杆等固定物锁固。

钥匙与钥匙孔125配合将由第一锁止端122、第二锁止端132锁固的车解开。将第一把手120沿第一凸块113转动至骑行位置,第二把手130沿第二凸块114转动至骑行位置。再将第一锁止端122、第二锁止端132锁定,保证车在骑行过程中带锁车头100不晃动。在锁固与解锁过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把手120沿第一转轴123转动,第二把手130沿第二转轴133转动,更好地将第一锁止端122与第二锁止端132对接。

带锁车头100的主要优点是:第一凸块113、第二凸块114、第一转轴123、第二转轴133的相互配合设计,使第一把手120、第二把手130可以沿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转动。第一锁止端122、第二锁止端132的相互配合使带锁车头100车与锁不分离,携带更为方便,在防盗系统上设计更为合理。破坏车锁将使整个带锁车头100被破坏而无法再利用。

本实施例中,第一把手120、第二把手130采用机械锁装置,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利用其他的锁定方式,例如通过电子密码解锁的锁定结构,或者其他磁力锁等等。

实施例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自行车2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4,自行车200包括自行车前轮210、自行车本体220、带锁车头100。自行车前轮210、带锁车头100皆安装于自行车本体220。

带锁车头100与自行车本体220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带锁车头100还包括第一连接杆201,带锁车头100通过第一连接杆201与设置于自行车本体220的前叉可拆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带锁车头100与自行车本体220也可以为固定连接、一体成型等其他的不可拆卸连接方式。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自行车200的局部图。请参阅图5,第一连接杆201端面设置有螺纹孔,以及贯穿螺纹孔周壁的销件202,第一连接杆201通过销件202、螺纹孔与自行车本体220连接。

进一步地,自行车本体220还可通过设置的第二连接杆221与第一连接杆201连接。例如,第二连接杆221的一端设置有与螺纹孔配合的螺纹轴222,螺纹轴222上设有与销件202相配合的销件孔。设置于第二连接杆221的螺纹轴222伸入设置于第一连接杆201的螺纹孔并通过螺纹连接,同时销件孔与销件202的配合使其两者的连接更加紧固。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杆221与第一连接杆201连接的部位可加上可滑动的保护套等,以保护在使用过程中的划伤等。

自行车200的具有带锁车头100车头与车锁合为一体,携带方便的优点。并且通过自行车本体220与带锁车头100的可拆卸连接,在停车时节约了空间,车锁的破坏也会造成自行车200的无法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可拆卸的带锁车头100通过锁固前轮,从而实现对自行车200上锁。在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当自行车200的刹车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与带锁车头100连接,或者带锁车头100具有足够的移动空间时,也可使带锁车头100对自行车200后轮进行锁固,从而实现对自行车200上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