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23972发布日期:2018-06-30 07:43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平衡车,尤其涉及一种可以由驾驶者通过自身平衡或双脚扭转承载平台而驱动的电动平衡车。



背景技术:

电动平衡车是一种在近年内引起极大风潮的崭新交通工具,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Dynamic Stabilization)的基本原理上,即车辆自身的自动平衡能力。先通过感测车体所处的枢转状态,在利用中央微处理器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操控电动机进行相应的动作,进而达到平衡车的动态稳定。

从外型上看,常见的电动平衡车一般由两个车轮组成,分别分布在驾驶者的左右两侧,在两个车轮的中间设置有可以相对转动的两个承载平台,驾驶者的双脚分别站在两个承载平台上,再通过驾驶者的双脚或重心的变化使其所站立的承载平台产生枢转,从而达到操控车体前进、后退、停止以及旋转等动作。

然而,现有的电动平衡车一般将转动机构(包括两个轴承和一个轴套)固定于两个承载平台相对内侧面的筒体内,另将两个车轮可枢转地设置在两个承载平台的相对外侧面,这样的结构虽然能够实现两个承载平台与两个车轮之间的自由枢转,但也使得各承载平台的两端(即各承载平台与转动机构以及车轮的连接处)成为主要的应力集中点,这些应力集中点往往也是电动平衡车最易损坏之处;

为了克服该缺陷,某些现有的电动平衡车采取了增加承载平台的厚度,并在各个连接处增加强化元件的方式来维持整体的结构强度;但是,该种方式会造成电动平衡车重量的增加,且组装时较为不便。

综上所述,现有的电动平衡车仍存在需要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平衡车,可以有效的分散应力,具有更优良的耐用性。

上述的一种智能平衡车,包括中轴和电池单元,其中,所述中轴的两端设置有关于中轴中心对称的两组车体组件,每组所述车体组件均设置有车轮和踏板组件,所述中轴穿过车体组件与车轮相连;

所述车轮可旋转地设置于中轴的端部,所述车体组件可旋转地设置于中轴外侧;

所述踏板组件的内部设置有驱动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固定于中轴上;

所述驱动单元通过驱动模组驱动车轮转动,所述驱动模组包括本体、驱动源以及齿轮组。

上述设备中,所述车轮包括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所述第一车轮与第二车轮分别可旋转地设置于中轴的两个端部。

上述设备中,所述踏板组件包括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所述第一踏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驱动模组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包括第一驱动源、第一齿轮组以及枢接于中轴的第一本体,所述第一驱动源和第一齿轮组分别固定于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一驱动源通过第一齿轮组驱动第一车轮转动。

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二踏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驱动模组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驱动模组包括第二驱动源、第二齿轮组以及枢接于中轴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二驱动源和第二齿轮组分别固定于第二本体上,所述第二驱动源通过第二齿轮组驱动第二车轮转动。

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设置于第一车轮与第二车轮之间。

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分别设置于第一车轮与第二车轮的外侧。

上述设备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感测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感测单元传输的感测信号来控制驱动单元工作,所述感测单元设置有若干个陀螺仪。

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一踏板包括第一上盖和第一下盖,所述第二踏板包括第二上盖和第二下盖。

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一上盖和第一下盖分别位于第一驱动模组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二上盖和第二下盖分别位于第二驱动模组的顶部和底部。

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二踏板的第二下盖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电性连接于电池单元。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平衡车,通过采用中轴穿过驱动单元并直接与车轮相连的一体式结构,从而有效的改善了现有设备中驾驶者的重量集中在少数应力集中点的缺陷,进而提升了平衡车的耐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中智能平衡车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智能平衡车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智能平衡车的第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智能平衡车的第二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智能平衡车的剖视图;

图6是图3中智能平衡车的第一驱动模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智能平衡车 10、中轴 20、第一车轮 30第二车轮

40、驱动单元 42、第一驱动模组 422、第一本体 424、第一驱动源

426、第一齿轮组 44、第二驱动模组 442、第二本体 444、第二驱动源

446、第二齿轮组 50、控制单元 52、感测单元 522、陀螺仪

60、踏板组件 62、第一踏板 622、第一上盖 624、第一下盖

64、第二踏板 642、第二上盖 644、第二下盖 646、充电接口

70、电池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记载了一种智能平衡车,该智能平衡车1包括中轴10和电池单元70,且在中轴10的两端设置有关于该中轴10中心对称的两组车体组件,每组车体组件均设置有车轮和踏板组件60,且中轴10穿过车体组件与车轮相连;车轮可旋转地设置于中轴10的端部,而车体组件则可旋转地设置于中轴10的外侧,至于踏板组件60的内部则设置有驱动单元40和控制单元50。

如图3、图4以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智能平衡车1采用了双车轮结构,即车轮包括第一车轮20和第二车轮30,且第一车轮20与第二车轮30分别可旋转地设置于中轴10的两个端部。

与之相应的,踏板组件60包括第一踏板62和第二踏板64,该第一踏板62和第二踏板64可以设置于第一车轮20与第二车轮30之间,也可以分别设置于第一车轮20与第二车轮30的外侧;同时,驱动单元40包括第一驱动模组42和第二驱动模组44。

如图6所示,在第一踏板6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驱动模组42和控制单元50,且第一驱动模组42包括第一驱动源424、第一齿轮组426以及枢接于中轴10的第一本体422;同时,第一驱动源424和第一齿轮组426分别固定于第一本体422上,使得第一驱动源424可以通过第一齿轮组426驱动第一车轮20转动。

同理,在第二踏板6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驱动模组44和控制单元50,且第二驱动模组44包括第二驱动源444、第二齿轮组446以及枢接于中轴10的第二本体442;同时,第二驱动源444和第二齿轮组446分别固定于第二本体442上,使得第二驱动源444可以通过第二齿轮组446驱动第二车轮30转动。

其中,上述的控制单元50包括感测单元52,使得控制单元50可以通过感测单元52传输的感测信号来控制驱动单元40工作,且感测单元52设置有若干个陀螺仪522。

此外,为了提高设备的稳固性,本实施例中的踏板采用了上下盖结构,即第一踏板62包括第一上盖622和第一下盖624,且第一上盖622和第一下盖624分别位于第一驱动模组42的顶部和底部。

同理,第二踏板64包括第二上盖642和第二下盖644,且第二上盖642和第二下盖644分别位于第二驱动模组44的顶部和底部;同时,在第二踏板64的第二下盖644设置有充电接口646,该充电接口646电性连接于电池单元70,从而达到便于充电的目的。

与现有平衡车不同的是:

参照图3–6,由于第一车轮20、驱动单元40的第一驱动模组42与第二驱动模组44、以及第二车轮30依次枢接于中轴10上,所以可以有效的将智能平衡车1在使用时承受的应力均匀分散至中轴10,从而可以有效的改善现有平衡车应力仅集中在少数几个集中点的缺陷,进而减少受损的几率并提升整体的耐用性。

而现有的电动平衡车为了维持整体的结构强度,一般都是采用了通过增加承载平台的厚度,并在各个连接处增加强化元件的方式;但是本发明中的智能平衡车1可以将应力均匀的分散至中轴10上,所以不必增加金属材料及强化元件,从而可以降低整车的重量,节省材料成本并提升组装的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