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乘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3610发布日期:2018-07-10 21:23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骑乘型车辆,尤其涉及前罩。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的机动两轮车具有车身罩。车身罩包括前罩部和外罩部。前罩部配置在比头管靠前方。外罩部从前罩部的下缘向下方延伸。外罩部与前罩部一体成型。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1853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尝试着提高车身罩的设计性。但是,在现有例中,由于前罩部和外罩部一体成型,所以,设置于骑乘型车辆的前部的车身罩(以下酌情称为“前部车身罩”)的设计的自由度低。因此,有时难以提高前部车身罩的设计性。

本发明正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提高前部车身罩的设计性的骑乘型车辆。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者对将前部车身罩做成多个构件(零部件)连接而成的组装体进行了研究。以下,将由多个可分离的构件所构成的前部车身罩特别称为“前部车身罩组装体”,以与一体成型的(即、由1个构件构成)前部车身罩区分开。根据前部车身罩组装体,能够适当地表现复杂的设计。另外,通过对各构件施加不同的涂装,能够进一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但是,在前部车身罩组装体中,为了吸收组装误差而需要在各构件之间设置间隙。为此,存在各构件彼此的组装强度降低的可能性。若组装强度降低,则整个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刚性降低,从而前部车身罩组装体自身容易挠曲。本发明者发现了前部车身罩组装体具有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者关于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支撑发现了以下问题。也就是说,在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刚性低的情况下,难以将前部车身罩组装体支撑于车身(例如头管)。尤其是,在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支撑点受限的情况下,就更难以适当地支撑前部车身罩组装体。支撑点受限指的是:例如,支撑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位置远离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中心或重心、和/或支撑点的数量少。

为此,本发明者对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支撑点的配置、数量进行了研究。例如,对改变支撑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撑条的配置、和/或增加撑条进行了研究。由此,即使前部车身罩组装体自身的刚性低,也能够牢固地支撑前部车身罩组装体。但是,由于支撑点的配置的改变和/或支撑点的追加,会有骑乘型车辆的重量增加之虞和/或骑乘型车辆的成本增加之虞。本发明者发现:若这样改变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支撑点,则会产生新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者对即使前部车身罩组装体自身的刚性低且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支撑点受限也能够适当地支撑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构造进行了研究。

基于这样的发现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构成。

也就是说,本发明在骑乘型车辆中,具有:

头管;

被上述头管支撑的转向装置;

被上述转向装置支撑的前轮;

与上述头管连接的第1撑条;

与上述第1撑条连接的前部车身罩组装体;

配置在比上述头管靠后方的腿护罩;以及

安装于上述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灯单元;

在此,上述前部车身罩组装体具有:

第1前罩,该第1前罩配置在比上述头管靠前方且与上述第1撑条连接;

第2前罩,该第2前罩配置在比上述第1前罩靠下方,在比上述转向装置靠右方延伸到比上述前轮的上端低的位置,在比上述转向装置靠左方延伸到比上述前轮的上端低的位置,具有用于上述灯单元的开口;

右侧罩,该右侧罩配置在比上述转向装置靠右方,至少一部分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上述转向装置重叠;以及

左侧罩,该左侧罩配置在比上述转向装置靠左方,至少一部分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上述转向装置重叠;

上述第1前罩、上述第2前罩、上述右侧罩和上述左侧罩能够彼此分离;

上述第2前罩比上述第1前罩、上述右侧罩、以及上述左侧罩的哪一个都大;

上述腿护罩一体成型;

上述第1前罩与上述腿护罩连接;

上述第2前罩与上述腿护罩连接;

上述右侧罩与上述腿护罩连接;

上述左侧罩与上述腿护罩连接;

上述第1撑条和上述第1前罩连接的连接位置比上述灯单元高;

上述前部车身罩组装体具有将上述第2前罩固定于上述灯单元的3个以上的灯固定部;

至少任一个的上述灯固定部是将上述第1前罩和上述第2前罩在相同位置固定于上述灯单元的第1固定部;

除了上述第1固定部以外的至少任一个的上述灯固定部是将上述第2前罩和上述右侧罩在相同位置固定于上述灯单元的第2固定部;

除了上述第1固定部和上述第2固定部以外的至少任一个的上述灯固定部是将上述第1前罩和上述左侧罩在相同位置固定于上述灯单元的第3固定部;

上述第1固定部配置在比上述第2固定部和上述第3固定部的哪一个都高的位置;

上述前部车身罩组装体具有:

右固定部,该右固定部在比上述第2固定部低的位置将上述第2前罩固定于上述右侧罩;以及

左固定部,该左固定部在比上述第3固定部低的位置将上述第2前罩固定于上述左侧罩。

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具有前部车身罩组装体。前部车身罩组装体可分割成第1前罩、第2前罩、右侧罩和左侧罩,所以,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设计的自由度。由此,能够容易提高骑乘型车辆的前部车身罩的设计性。

第1前罩经由第1撑条而与头管连接。第1前罩比第2前罩小,所以,第1前罩具有较高的刚性,第1前罩难以挠曲。因此,头管能够经由第1撑条适当地支撑整个第1前罩。

第1前罩和第1撑条的连接位置相当于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支撑点。但是,第1前罩和第1撑条的连接位置并非是作为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支撑点的理想的位置。第1前罩位于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上部。而且,第1前罩和第1撑条的连接位置比灯单元高。因此,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支撑点位于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上部且比灯单元高的位置。也就是说,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支撑点并非配置在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中心或重心附近。因此,可以说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支撑点受限。

第2前罩具有以下的构造,所以,第2前罩的刚性较低,第2前罩较容易挠曲。也就是说,第2前罩具有用于设置灯单元的开口。第2前罩比第1前罩、右侧罩和左侧罩大。而且,第2前罩在比转向装置靠右方延伸到比前轮的上端低的位置,在比转向装置靠左方延伸到比前轮的上端低的位置。

如上所述,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支撑点受限,第2前罩较容易挠曲。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以下说明的构造,也能够有效地加强第2前罩,适当地支撑整个前部车身罩组装体。

前部车身罩组装体具有3个以上的灯固定部。各灯固定部将第2前罩固定于灯单元。而且,至少任一个的灯固定部是第1固定部。第1固定部将第1前罩和第2前罩在相同位置固定于灯单元。灯固定部产生如下的4个效果。

第1,能够由灯单元加强第2前罩。

各灯固定部分别将第2前罩固定于灯单元。灯单元具有较高的刚性。当然,灯单元具有比第2前罩高的刚性。因此,灯单元适当地加强第2前罩。也就是说,利用灯单元的刚性,能够有效地提高第2前罩的刚性。

第2,形成主路径和灯单元的分支路径,能够经由灯固定部来支撑第2前罩。

头管支撑第1前罩的力简称为“头管的支撑力”。头管的支撑力经由第1撑条传递给第1前罩。主路径将第1前罩所承受的头管的支撑力传递给第2前罩。主路径由第1固定部形成。具体地说,主路径按照第1前罩、第1固定部和第2前罩的顺序将它们连结。主路径不经过灯单元。在主路径,头管的支撑力从第1前罩通过第1固定部传递给第2前罩。由此,第1前罩利用头管的支撑力来支撑第2前罩。灯单元的分支路径从主路径分支,向第2前罩传递头管的支撑力。灯单元的分支路径由包括第1固定部的灯固定部形成。具体地说,灯单元的分支路径按照第1固定部、灯单元、第1固定部以外的灯固定部和第2前罩的顺序将它们连结。灯单元的分支路径在第1固定部连结于主路径。灯单元的分支路径经过灯单元。头管的支撑力的一部分在第1固定部从主路径流入灯单元的分支路径。在灯单元的分支路径,头管的支撑力的一部分从第1固定部传递给灯单元。由此,第1前罩利用头管的支撑力来支撑灯单元。而且,在灯单元的分支路径,头管的支撑力从灯单元通过第1固定部以外的灯固定部传递给第2前罩。由此,灯单元利用头管的支撑力来支撑第2前罩。

归纳上述说明来说,第1固定部形成主路径,灯固定部形成灯单元的分支路径。主路径和灯单元的分支路径分别传递头管的支撑力。第1前罩利用头管的支撑力、经由第1固定部来支撑第2前罩和灯单元。灯单元利用头管的支撑力、经由第1固定部以外的各灯固定部来支撑第2前罩。也就是说,各灯固定部利用头管的支撑力来支撑第2前罩。第1固定部利用头管的支撑力来支撑灯单元。

第3,能够将灯单元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第1前罩与第1固定部直接连接,所以,即使第2前罩自身的刚性低,第1固定部的位置也难以移位。即使第2前罩挠曲,也容易将第1固定部的位置保持恒定。第1固定部与灯单元直接连接,所以,灯单元的位置难以受到第2前罩自身挠曲的影响。即使第2前罩挠曲,也能够容易将灯单元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因此,灯单元能够在适当的位置对第2前罩进行加强。灯单元能够在适当的位置对第2前罩进行支撑。

第4,能够简化利用了第1固定部的固定构造。

第1固定部将第1前罩固定于灯单元的位置与第1固定部将第2前罩固定于灯单元的位置相同。也就是说,第1固定部将第1前罩和第2前罩在1个部位固定在灯单元。因此,与将第1前罩和第2前罩分别在不同位置(即、2个部位)固定在灯单元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用于吸收组装误差的间隙。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第1前罩、第2前罩和灯单元的组装强度降低,能够适当地防止整个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刚性降低。另外,能够减少第1固定部的零部件数量,能够防止骑乘型车辆的重量增加,能够防止骑乘型车辆的成本增加。

除了第1固定部以外的至少1个以上的灯固定部是第2固定部。第2固定部将第2前罩和右侧罩在相同位置固定在灯单元。而且,前部车身罩组装体具有右固定部。右固定部在比第2固定部低的位置将第2前罩固定于右侧罩。第2固定部和右固定部产生如下的4个效果。

第1,能够由右侧罩加强第2前罩。

第2固定部和右固定部分别将第2前罩固定于右侧罩。右侧罩比第2前罩小,所以,右侧罩具有较高的刚性。因此,右侧罩能够适当地加强第2前罩。也就是说,利用右侧罩的刚性,能够进一步提高第2前罩的刚性。

第2,形成右侧罩的分支路径,能够经由右固定部来支撑第2前罩。

右侧罩的分支路径从灯单元的分支路径分支,将头管的支撑力传递给第2前罩。右侧罩的分支路径由第2固定部和右固定部形成。具体地说,右侧罩的分支路径按照第2固定部、右侧罩、右固定部和第2前罩的顺序将它们连结。右侧罩的分支路径在第2固定部连结于灯单元的分支路径。第2固定部配置在比第1固定部低的位置,所以,右侧罩的分支路径在比主路径低的位置连结于灯单元的分支路径。右固定部配置在比第2固定部低的位置,所以,右侧罩的分支路径从灯单元的分支路径向下方延伸。头管的支撑力的一部分在第2固定部从灯单元的分支路径流入右侧罩的分支路径。在右侧罩的分支路径,头管的支撑力的一部分从第2固定部传递给右侧罩。由此,灯单元利用头管的支撑力、经由第2固定部来支撑右侧罩。而且,在右侧罩的分支路径,头管的支撑力从右侧罩通过右固定部传递给第2前罩。由此,右侧罩利用头管的支撑力、经由右固定部来支撑第2前罩。也就是说,第2固定部利用头管的支撑力来支撑右侧罩。右固定部利用头管的支撑力来支撑第2前罩。

第3,能够将右侧罩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如上所述,能够将灯单元保持在适当的位置,所以,能够将第2固定部保持在适当的位置。第2固定部与右侧罩直接连接,所以,右侧罩的位置难以受到第2前罩自身挠曲的影响。即使第2前罩挠曲,也能够容易将右侧罩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因此,右侧罩能够在适当的位置对第2前罩进行加强。右侧罩能够在适当的位置对第2前罩进行支撑。

第4,能够简化利用了第2固定部的固定构造

第2固定部将第2前罩固定于灯单元的位置与第2固定部将右侧罩固定于灯单元的位置相同。也就是说,第2固定部将第2前罩和右侧罩在1个部位固定在灯单元。因此,与将第2前罩和右侧罩分别在不同位置(即2个部位)固定在灯单元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用于吸收组装误差的间隙。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第2前罩、灯单元和右侧罩的组装强度降低,能够适当地防止整个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刚性降低。另外,能够减少第2固定部的零部件数量,能够防止骑乘型车辆的重量增加,能够防止骑乘型车辆的成本增加。

除了第1固定部和第2固定部以外的至少1个以上的灯固定部是第3固定部。第3固定部将第2前罩和左侧罩在相同位置固定在灯单元。而且,前部车身罩组装体具有左固定部。左固定部在比第3固定部低的位置将第2前罩固定于左侧罩。第3固定部和左固定部产生与由第2固定部和右固定部所获得的效果类似的效果。以下进行说明。

第1,能够由左侧罩加强第2前罩。

第3固定部和左固定部分别将第2前罩固定于左侧罩。左侧罩比第2前罩小,所以,左侧罩具有较高的刚性。因此,左侧罩能够适当地加强第2前罩。也就是说,利用左侧罩的刚性,能够进一步提高第2前罩的刚性。

第2,形成左侧罩的分支路径,能够经由左固定部来支撑第2前罩。

左侧罩的分支路径从灯单元的分支路径分支,将头管的支撑力传递给第2前罩。左侧罩的分支路径由第3固定部和左固定部形成。具体地说,左侧罩的分支路径按照第3固定部、左侧罩、左固定部和第2前罩的顺序将它们连结。左侧罩的分支路径在第3固定部连结于灯单元的分支路径。第3固定部配置在比第1固定部低的位置,所以,左侧罩的分支路径在比主路径低的位置连结于灯单元的分支路径。左固定部配置在比第3固定部低的位置,所以,左侧罩的分支路径从灯单元的分支路径向下方延伸。头管的支撑力的一部分在第3固定部从灯单元的分支路径流入左侧罩的分支路径。在左侧罩的分支路径,头管的支撑力的一部分从第3固定部传递给左侧罩。由此,灯单元利用头管的支撑力、经由第3固定部来支撑左侧罩。而且,在左侧罩的分支路径,头管的支撑力从左侧罩通过左固定部传递给第2前罩。由此,左侧罩利用头管的支撑力、经由左固定部来支撑第2前罩。也就是说,第3固定部利用头管的支撑力来支撑左侧罩。左固定部利用头管的支撑力来支撑第2前罩。

第3,能够将左侧罩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如上所述,能够将灯单元保持在适当的位置,所以,能够将第3固定部保持在适当的位置。第3固定部与左侧罩直接连接,所以,左侧罩的位置难以受到第2前罩自身挠曲的影响。即使第2前罩挠曲,也能够容易将左侧罩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因此,左侧罩能够在适当的位置对第2前罩进行加强。左侧罩能够在适当的位置对第2前罩进行支撑。

第4,能够简化利用了第3固定部的固定构造。

第3固定部将第2前罩固定于灯单元的位置与第3固定部将左侧罩固定于灯单元的位置相同。也就是说,第3固定部将第2前罩和左侧罩在1个部位固定在灯单元。因此,与将第2前罩和左侧罩分别在不同位置(即2个部位)固定在灯单元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用于吸收组装误差的间隙。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第2前罩、灯单元和左侧罩的组装强度降低,能够适当地防止整个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刚性降低。另外,能够减少第3固定部的零部件数量,能够防止骑乘型车辆的重量增加,能够防止骑乘型车辆的成本增加。

如上所述,前部车身罩组装体具有灯固定部,所以,能够利用灯单元来加强第2前罩。灯固定部包括第2固定部,并且前部车身罩组装体具有右固定部,所以,能够利用右侧罩来加强第2前罩。灯固定部包括第3固定部,并且前部车身罩组装体具有左固定部,所以,能够利用左侧罩来加强第2前罩。

灯固定部形成主路径和灯单元的分支路径。第2固定部和右固定部形成右侧罩的分支路径。第3固定部和左固定部形成左侧罩的分支路径。这4个路径将头管的支撑力传递给第2前罩的5个以上的部位。承受头管的支撑力的第2前罩的部位包括第2前罩与各灯固定部相接触的部位、第2前罩与右固定部相接触的部位、以及第2前罩与左固定部相接触的部位。换言之,灯固定部、右固定部和左固定部分别利用头管的支撑力来直接支撑第2前罩。由此,能够适当地支撑整个第2前罩。

而且,灯单元的分支路径将头管的支撑力传递给灯单元。由此,能够适当地支撑灯单元。右侧罩的分支路径将头管的支撑力传递给右侧罩。由此,能够适当地支撑右侧罩。左侧罩的分支路径将头管的支撑力传递给左侧罩。由此,能够适当地支撑左侧罩。

根据上述的构造,即使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支撑点受限,即使第2前罩的刚性低,也能够适当地支撑整个前部车身罩组装体。

骑乘型车辆具有腿护罩。腿护罩是一体成型的。也就是说,腿护罩仅由1个部件构成。腿护罩与第1前罩、第2前罩、右侧罩和左侧罩分别直接连接。由此,能够更适当地支撑整个前部车身罩组装体。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

上述灯单元包括:第1灯单元、以及与上述第1灯单元分体的第2灯单元;

上述开口包括:用于上述第1灯单元的第1开口、以及形成于与上述第1开口不同的位置并用于上述第2灯单元的第2开口;

上述灯固定部被分类成:将上述第2前罩固定于上述第1灯单元的第1灯固定部群、以及将上述第2前罩固定于上述第2灯单元的第2灯固定部群;

上述第1灯固定部群包括3个以上的上述灯固定部;

上述第2灯固定部群包括3个以上的上述灯固定部;

上述第1灯固定部群包括1个以上的第1固定部;

上述第2灯固定部群包括1个以上的第1固定部;

上述第1灯固定部群和上述第2灯固定部群的至少任一方包括1个以上的第2固定部;

上述第1灯固定部群和上述第2灯固定部群的至少任一方包括1个以上的第3固定部。

在灯单元包括第1灯单元和第2灯单元的情况下,前部车身罩组装体具有将第2前罩固定于第1灯单元的3个以上的灯固定部、以及将第2前罩固定于第2灯单元的3个以上的灯固定部。前者的灯固定部属于第1灯固定部群。后者的灯固定部属于第2灯固定部群。由此,能够对第2前罩进行更适当地加强且更适当地支撑。

第1灯固定部群包括至少1个以上的第1固定部,所以,第1前罩能够适当地支撑第1灯单元和第2前罩。第2灯固定部群包括至少1个以上的第1固定部,所以,第1前罩能够适当地支撑第2灯单元和第2前罩。第1灯固定部群和第2灯固定部群的至少任一方包括1个以上的第2固定部,所以,灯单元能够适当地支撑右侧罩和第2前罩。同样地,第1灯固定部群和第2灯固定部群的至少任一方包括1个以上的第3固定部,所以,灯单元能够适当地支撑左侧罩和第2前罩。这样的结果是,能够适当地确保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支撑强度。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

上述第1灯单元配置于上述第2灯单元的右方;

属于上述第1灯固定部群的上述第1固定部配置在比上述第1前罩和上述第1撑条的连接位置靠右方且下方;

属于上述第2灯固定部群的上述第1固定部的位置配置在比上述第1前罩和上述第1撑条的连接位置靠左方且下方,并配置在与属于上述第1灯固定部群的上述第1固定部相同的高度位置;

上述第1灯单元是右转向灯和右示廓灯的任一方;

上述第2灯单元是左转向灯和左示廓灯的任一方。

属于第1灯固定部群的第1固定部配置在比第1前罩和第1撑条的连接位置靠右方,所以,第1前罩在比第1前罩和第1撑条的连接位置靠右方支撑第2前罩。属于第2灯固定部群的第1固定部配置在比第1前罩和第1撑条的连接位置靠左方,所以,第1前罩在比第1前罩和第1撑条的连接位置靠左方支撑第2前罩。由此,能够适当地支撑整个第2前罩。而且,属于第1灯固定部群的第1固定部配置在与属于第2灯固定部群的第1固定部相同的高度位置,所以,能够更适当地支撑整个第2前罩。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

上述第2固定部配置在比上述第1固定部靠右方;

上述第3固定部配置在比上述第1固定部靠左方。

第2固定部配置在比第1固定部靠右方,所以,第2固定部能够将右侧罩适当地固定于灯单元。同样地,第3固定部配置在比第1固定部靠左方,所以,第3固定部能够将左侧罩适当地固定于灯单元。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

上述第2固定部配置在比上述第1固定部靠后方;

上述第3固定部配置在比上述第1固定部靠后方。

第2固定部配置在比第1固定部靠后方,所以,第2固定部能够适当地将右侧罩固定于灯单元。同样地,第3固定部配置在比第1固定部靠后方,所以,第3固定部能够将左侧罩适当地固定于灯单元。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

在上述第1固定部的位置,上述第1前罩、上述第2前罩和上述灯单元按照该顺序层叠。

在第1固定部的位置,第1前罩与第2前罩的一个面相接触,灯单元与第2前罩的另一面相接触。由此,第1前罩能够适当地支撑第2前罩和灯单元。另外,灯单元能够适当地加强第2前罩。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

在上述第2固定部的位置,上述第2前罩、上述右侧罩和上述灯单元按照该顺序层叠。

在第2固定部的位置,第2前罩与右侧罩的一个面相接触,灯单元与右侧罩的另一面相接触。由此,灯单元能够适当地支撑第2前罩和右侧罩。另外,灯单元和右侧罩能够适当地加强第2前罩。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

在上述第3固定部的位置,上述第2前罩、上述左侧罩和上述灯单元按照该顺序层叠。

在第3固定部的位置,第2前罩与左侧罩的一个面相接触,灯单元与左侧罩的另一面相接触。由此,灯单元能够适当地支撑第2前罩和左侧罩。另外,灯单元和左侧罩能够适当地加强第2前罩。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

上述灯单元具有:

上述灯本体;

从上述灯本体向上方延伸的第1结合部;

从上述灯本体向下方延伸的第2结合部;以及

从上述灯本体向下方延伸的第3结合部;

上述第1固定部将上述第1结合部固定于上述第1前罩和上述第2前罩;

上述第2固定部将上述第2结合部固定于上述第2前罩和上述右侧罩;

上述第3固定部将上述第3结合部固定于上述第2前罩和上述左侧罩。

灯单元具有第1结合部,所以,第1固定部能够在比灯本体靠上方的位置将第1前罩和第2前罩固定于灯单元。灯单元具有第2结合部,所以,第2固定部能够在比灯本体靠下方的位置将第2前罩和右侧罩固定于灯单元。灯单元具有第3结合部,所以,第3固定部能够在比灯本体靠下方的位置将第2前罩和左侧罩固定于灯单元。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

至少任一个的上述右固定部配置在比上述第2固定部靠后方;

至少任一个的上述左固定部配置在比上述第3固定部靠后方。

右固定部的至少任一个配置在比第2固定部靠后方,所以,右侧罩能够适当地对第2前罩进行加强和支撑。同样地,左固定部的至少任一个配置在比第3固定部靠后方,所以,左侧罩能够适当地对第2前罩进行加强和支撑。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

上述右固定部的数量是多个;

上述左固定部的数量是多个。

前部车身罩组装体具有第2固定部和多个右固定部,所以,能够将第2前罩在3个部位以上固定在右侧罩。由此,右侧罩能够适当地对第2前罩进行加强和支撑。同样地,前部车身罩组装体具有第3固定部和多个左固定部,所以,能够将第2前罩在3个部位以上固定在左侧罩。由此,左侧罩能够适当地对第2前罩进行加强和支撑。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

上述转向装置具有:

能旋转地被上述头管支撑的转向轴;

与上述转向轴的下部连接的悬架;以及

与上述悬架的下部连接并将上述前轮能旋转地支撑的车轴;

上述第2前罩在比上述转向装置靠右方延伸到比上述车轴低的位置,在比上述转向装置靠左方延伸到比上述车轴低的位置。

第2前罩较大,在上下方向上长。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支撑前部车身罩组装体。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

上述右侧罩配置在比上述灯单元靠下方;

上述右侧罩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上述第2前罩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短;

上述左侧罩配置在比上述灯单元靠下方;

上述左侧罩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上述第2前罩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短。

右侧罩配置在比灯单元靠下方,所以,右侧罩对第2前罩的比开口靠下方的部分进行加强、支撑。右侧罩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第2前罩在上下方向的长度短,所以,右侧罩的下部相对于右侧罩的上部挠曲的量较小。由此,右侧罩能够适当地对第2前罩的比开口靠下方的部分进行加强、支撑。同样地,左侧罩配置在比灯单元靠下方,所以,左侧罩对第2前罩的比开口靠下方的部分进行加强、支撑。左侧罩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第2前罩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短,所以,左侧罩的下部相对于左侧罩的上部挠曲的量较小。由此,左侧罩能够适当地对第2前罩的比开口靠下方的部分进行加强、支撑。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

上述骑乘型车辆具有:

在比上述第1固定部高的位置将上述第2前罩固定于上述腿护罩的上固定部;以及

在比上述右固定部和上述左固定部的哪一个都低的位置将上述第2前罩固定于上述腿护罩的下固定部。

骑乘型车辆具有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所以,腿护罩能够适当地支撑整个第2前罩。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能够容易提高前部车身罩的设计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骑乘型车辆的左侧视图。

图2是实施例的骑乘型车辆的主视图。

图3是实施例的骑乘型车辆的俯视图。

图4是骑乘型车辆的前部的立体图。

图5是前部车身罩组装体和左转向灯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支撑构造的图。

图7是第1前罩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从后方观察的嵌板的立体图。

图9是接触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10是从后方观察的第1前罩本体的立体图。

图11是第1前罩本体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后方观察的第2前罩的立体图。

图13是从后方观察的左转向灯的立体图。

图14是从后方观察的左侧罩的立体图。

图15是在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侧视图中示出了固定部的位置的图。

图16是在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主视图中示出了固定部的位置的图。

图17是沿着图16中的xvii-xvii线的剖视图。

图18是从后方观察的前部车身罩组装体和转向灯的立体图。

图19是第1前罩的立体图。

图20是沿着图19中的xx-xx线的剖视图。

图21是沿着图16中的xxi-xxi线的剖视图。

图22是沿着图15中的xxii-xxii线的剖视图。

图23是沿着图16中的xxiii-xxiii线的剖视图。

图24是沿着图16中的xxiv-xxiv线的剖视图。

图25是沿着图15中的xxv-xxv线的剖视图。

图26是沿着图15中的xxvi-xxvi线的剖视图。

图27(a)是表示固定部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图27(b)是表示固定部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28是沿着图15中的xxviii-xxviii线的剖视图。

图29是在腿护罩的后视图中示出了固定部的位置的图。

图30是沿着图29中的xxx-xxx线的剖视图。

图31是沿着图29中的xxxi-xxxi线的剖视图。

图32是沿着图29中的xxxii-xxxii线的剖视图。

图33是沿着图29中的xxxiii-xxxiii线的剖视图。

图34是沿着图29中的xxxiv-xxxiv线的剖视图。

图35(a)是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图35(b)是沿着图35(a)中的xxxv-xxxv线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骑乘型车辆

4:头管

8:第1撑条

9:第2撑条

11:转向装置

12:转向轴

13:托架

14:悬架

15:车轴

19:前轮

19a:前轮的上端

21:挡泥板

21a:挡泥板的上端

21b:挡泥板的下端

25:前部车身罩组装体

27:转向灯(灯单元)

27r:右转向灯(第1灯单元)

27l:左转向灯(第2灯单元)

31:腿护罩

41:第1前罩

45:第2前罩

47r:右侧罩

47l:左侧罩

105r、105l:结合部(灯单元所具有的第1结合部)

108r:结合部(灯单元所具有的第2结合部)

108l:结合部(灯单元所具有的第3结合部)

123r-126r、123l-126l:灯固定部

123r、123l:灯固定部(第1固定部)

126r:灯固定部(第2固定部)

126l:灯固定部(第3固定部)

127r、129r:右固定部

127l、129l:左固定部

134r、134l:固定部(上固定部)

135r、135l、136r、137l:固定部(下固定部)

a:开口

ar:右开口(第1开口)

al:左开口(第2开口)

l1:第1前罩在上下方向z上的长度

l2:第2前罩在上下方向z上的长度

l3:左侧罩47l在上下方向z上的长度

c:车身中心

x:骑乘型车辆的前后方向

y:骑乘型车辆的宽度方向

z:骑乘型车辆的上下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1进行说明。

1.骑乘型车辆的概略结构

图1是实施例的骑乘型车辆的左侧视图。图2是实施例的骑乘型车辆的主视图。图3是实施例的骑乘型车辆的俯视图。

图1-3示出了骑乘型车辆1的前后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上下方向z。前后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上下方向z是以乘坐于骑乘型车辆1的骑乘者为基准而定义的。前后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上下方向z相互正交。

“前方”、“后方”、“上方”、“下方”、“右方”、“左方”意味着对于乘坐于骑乘型车辆1的骑乘者来说的“前方”、“后方”、“上方”、“下方”、“右方”、“左方”。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前方”和“后方”不仅包括与前后方向x平行的方向,也包括接近前后方向x的方向。接近前后方向x的方向是例如与前后方向x所成的角度为45度以下的方向。同样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右方”和“左方”不仅包括与宽度方向y平行的方向,也包括接近宽度方向y的方向。只要没有特别说明,“上方”和“下方”不仅包括与上下方向z平行的方向,也包括接近上下方向z的方向。

在各图中,作为参考,适当地示出前方、后方、上方、下方、右方、左方。

图2、图3示出了车身中心c。车辆中心c是包括骑乘型车辆1的中心并与宽度方向y正交的平面。将靠近车身中心c的朝向适当称为“宽度方向y的内方”。将远离车身中心c的朝向称为“宽度方向y的外方”。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宽度方向y的内方”和“宽度方向y的外方”不仅包括与宽度方向y平行的方向,也包括接近宽度方向y的方向。

骑乘型车辆1是小型摩托车型车辆。骑乘型车辆1具有车身框架3。在图1中,用虚线示出车身框架3。车身框架3包括头管4、下伸框架5和下框架6。头管4配置于骑乘型车辆1的前部。下伸框架5与头管4连接。下伸框架5从头管4向下方且后方延伸。下框架6与下伸框架5的下部连接。下框架6从下伸框架5的下部向后方延伸。车身框架3还包括与下框架6的后部连接的未图示的车座框架等。

骑乘型车辆1具有第1撑条(stay)8和第2撑条9。第1撑条8与头管4连接。第1撑条8从头管4向前方延伸。第2撑条9与头管4连接。第2撑条9从头管4向后方延伸。第1撑条8和第2撑条9是金属制的。第1撑条8和第2撑条9可以是分体的。或者,第1撑条8和第2撑条9也可以是一体的。

骑乘型车辆1具有转向装置11、车把17和前轮19。转向装置11被头管4支撑。转向装置11与车把17连接。转向装置11支撑前轮19。转向装置11根据车把17的操作来改变前轮19的朝向。由此,骑乘型车辆1的前进道路改变。

转向装置11具有转向轴12、托架13、一对悬架14和车轴15。转向轴12被插入头管4中。头管4可旋转地支撑转向轴12。转向轴12的上部与车把17连接。转向轴12的下部与托架13连接。托架13与一对悬架14分别连接。一个悬架14在前轮19的右方从托架13向下方延伸。另一个悬架14在前轮19的左方从托架13向下方延伸。车轴15被一对悬架14支撑。车轴15的一端与一个悬架14的下部连接。车轴15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悬架14的下部连接。车轴15可旋转地支撑前轮19。

骑乘型车辆1具有挡泥板21。挡泥板21用来遮挡前轮19所掀起的石头、水等异物。挡泥板21配置在比前轮19靠上方。挡泥板21被一对悬架14支撑。

骑乘型车辆1具有车把罩23和头灯24。车把罩23配置在比车把17靠前方。头灯24照亮骑乘型车辆1的前方。头灯24安装于车把罩23。

骑乘型车辆1具有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配置在比头管4靠前方。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配置在比车把罩23靠下方。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与第1撑条8连接。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经由第1撑条8被支撑于头管4。

骑乘型车辆1具有转向灯(flasher,转向信号灯,闪光转向信号灯)27。转向灯27为了向骑乘型车辆1的周围通知骑乘型车辆1的前进道路改变等而发出闪烁光。转向灯27包括右转向灯27r和左转向灯27l。右转向灯27r和左转向灯27l是分体的。右转向灯27r和左转向灯27l安装于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

转向灯27是本发明中的“灯单元”的例子。右转向灯27r是本发明中的“第1灯单元”的例子。左转向灯27l是本发明中的“第2灯单元”的例子。

骑乘型车辆1具有腿护罩31。腿护罩31是一体成型的。腿护罩31仅由单一部件(成型品)构成。腿护罩31无法分成多个部件。腿护罩31配置在比头管4靠后方。腿护罩31与第2撑条9连接。腿护罩31经由第2撑条9被支撑于头管4。腿护罩31向下方延伸。在从侧方看车辆时,腿护罩31与下伸框架5重叠。

骑乘型车辆1具有下罩33、脚踏板34和车座35。下罩33配置在比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靠后方。下罩33从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下部向后方延伸。具体地说,下罩33从后述的第2前罩45的下部向后方延伸。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下罩33与下框架6重叠。下罩33也被称为底罩。脚踏板34配置在下罩33的上面(上表面)。车座35配置在比下罩33靠后方且上方。骑乘型车辆1的骑乘者就座于车座35,把脚搁在脚踏板34上。

骑乘型车辆1具有驱动单元37、后轮38和后悬架39。驱动单元37包括用于产生动力的发动机、以及用于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后轮38的传动装置(省略图示)。驱动单元37配置在车座35的下方。驱动单元37的前部可摆动地支撑于车身框架3。驱动单元37的后部支撑后轮38,驱动后轮38旋转。后悬架39支撑驱动单元37的后部。后悬架39的一端支撑于车身框架3。后悬架39的另一端安装于驱动单元37的后部。

2.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要素

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包括第1前罩41、第2前罩45、右侧罩47r和左侧罩47l。

第1前罩41位于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上部。第2前罩45配置在比第1前罩41靠下方。右侧罩47r配置在比第2前罩45靠右方。左侧罩47l配置在比第2前罩45靠左方。

图4是骑乘型车辆1的前部的立体图。图5是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和左转向灯27l的分解立体图。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可分割为第1前罩41、第2前罩45、右侧罩47r和左侧罩47l。换言之,第1前罩41、第2前罩45、右侧罩47r和左侧罩47l可彼此分离。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是第1前罩41、第2前罩45、右侧罩47r和左侧罩47l彼此连接而成的。第1前罩41、第2前罩45、右侧罩47r和左侧罩47l都是树脂制的。

第2前罩45比第1前罩41、右侧罩47r和左侧罩47l的哪一个都大。第2前罩45仅由单一部件(成型品)构成。第2前罩45无法分离成多个部件。因此,第2前罩45比第1前罩41、右侧罩47r和左侧罩47l的哪一个都容易挠曲。也就是说,第2前罩45的刚性较低。反之,第1前罩41、右侧罩47r和左侧罩47l都具有比第2前罩45高的刚性。

参照图2。第2前罩45在比转向装置11靠右方处向下方延伸,并且在比转向装置11靠左方处向下方延伸。更具体地说,第2前罩45在比转向装置11靠右方处延伸到比前轮19的上端19a低的位置。第2前罩45在比转向装置11靠左方处延伸到比前轮19的上端19a低的位置。

参照图1。第2前罩45延伸到比前轮19的上端19a低的位置。第2前罩45还延伸到比挡泥板21的下端21b低的位置。第2前罩45还延伸到比车轴15低的位置。

图1明了地示出了上述的位置关系。也就是说,图1示出了第2前罩45的下端45b的高度位置h1、车轴15的高度位置h2、挡泥板21的下端21b的高度位置h3以及前轮19的上端19a的高度位置h4。高度位置h1比高度位置h2低。高度位置h1比高度位置h3低。高度位置h1比高度位置h4低。

第2前罩45在上下方向z上长。图1示出了上下方向z上的第1前罩41的长度l1、第2前罩45的长度l2以及左侧罩47l的长度l3。长度l2比长度l1长。长度l2比长度l3长。虽然省略图示,但长度l2比上下方向z上的右侧罩47r的长度长。因此,第2前罩45的刚性更低。反之,第1前罩41、第1前罩41、右侧罩47r和左侧罩47l,与第2前罩45相比,具有更高的刚性。

参照图5。第2前罩45具有用于转向灯27的开口a。开口a包括用于右转向灯27r的右开口ar和用于左转向灯27l的左开口al。因此,第2前罩45的刚性更低。

开口a是本发明中的“开口”的例子。右开口ar是本发明中的“第1开口”的例子。左开口al是本发明中的“第2开口”的例子。

此外,转向灯27具有较高的刚性。右转向灯27r和左转向灯27l具有比第1前罩41、第2前罩45、右侧罩47r以及左侧罩47l的哪一个都高的刚性。

第1撑条8和第2撑条9具有更高的刚性。第1撑条8和第2撑条9具有能够看做是车身框架3的要素那样的足够高的刚性。

参照图2。右侧罩47r配置在比转向装置11靠右方。左侧罩47l配置在比转向装置11靠左方。

参照图1。左侧罩47l的至少一部分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转向装置11重叠。虽然省略图示,但右侧罩47r的至少一部分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转向装置11重叠。

3.本实施例的主要部分

对骑乘型车辆1所具有的特征性的构造的概要进行说明,并对其效果进行说明。

3.1.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支撑构造的概要

参照图6。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支撑构造的图。

骑乘型车辆1具有固定部121。固定部121连接第1撑条8和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更具体地说,固定部121连接第1撑条8和第1前罩41。

第1撑条8和第1前罩41连接的连接位置是例如固定部121的位置。第1撑条8和第1前罩41的连接位置比转向灯27高。更具体地说,第1撑条8和第1前罩41的连接位置比转向灯27的上端高。图6示出了第1撑条8和第1前罩41连接的高度位置h5、右转向灯27r的上端的高度位置h6r、以及左转向灯27l的上端的高度位置h6l。高度位置h5比高度位置h6r、h6l的哪一个都高。

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具有灯固定部123r、124r、125r、126r。灯固定部123r-126r各自将第2前罩45固定于右转向灯27r。尤其是,灯固定部123r将第1前罩41和第2前罩45在相同位置固定于右转向灯27r。灯固定部126r将第2前罩45和右侧罩47r在相同位置固定于右转向灯27r。

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具有灯固定部123l、124l、125l、126l。灯固定部123l-126l各自将第2前罩45固定于左转向灯27l。尤其是,灯固定部123l将第1前罩41和第2前罩45在相同位置固定于左转向灯27l。灯固定部126l将第2前罩45和左侧罩47l在相同位置固定于左转向灯27l。

灯固定部123r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6r、126l的哪一个都高的位置。灯固定部123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6r、126l的哪一个都高的位置。灯固定部123r配置在与灯固定部123l相同的高度位置。图6示出了灯固定部123r的高度位置h7r、灯固定部123l的高度位置h7l、灯固定部126r的高度位置h8r以及灯固定部126l的高度位置h8l。高度位置h7r比高度位置h8r、h8l高。高度位置h8l比高度位置h8r、h8l高。高度位置h7r与高度位置h8l相同。

灯固定部123r、123l是本发明中的“第1固定部”的例子。灯固定部126r是本发明中的“第2固定部”的例子。灯固定部126l是本发明中的“第3固定部”的例子。

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具有右固定部127r、129r。右固定部127r、129r各自将第2前罩45固定于右侧罩47r。右固定部127r、129r的高度位置比灯固定部126r低。图6示出了右固定部127r、129r的高度位置h9r。高度位置h9r比高度位置h8r低。此外,右固定部127r的高度位置和右固定部129r的高度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具有左固定部127l、129l。左固定部127l、129l各自将第2前罩45固定于左侧罩47l。左固定部127l、129l的高度位置比灯固定部126l低。图6示出了左固定部127l、129l的高度位置h9l。高度位置h9l比高度位置h8l低。此外,左固定部127l的高度位置和左固定部129l的高度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固定部121不是第1撑条8、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转向灯27和腿护罩31的哪一个的要素。固定部121是与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转向灯27和腿护罩31分体的。

灯固定部123r-126r、123l-126l不是第1前罩41、第2前罩45、右侧罩47r、左侧罩47l、转向灯27和腿护罩3的哪一个的要素。各灯固定部123r-126r、123l-126l是与第1前罩41、第2前罩45、右侧罩47r、左侧罩47l、转向灯27和腿护罩31分体的。

右固定部127r、129r和左固定部127l、129l不是第1前罩41、第2前罩45、右侧罩47r、左侧罩47l、转向灯27和腿护罩31的哪一个的要素。右固定部127r、129r和左固定部127l、129l是与第1前罩41、第2前罩45、右侧罩47r、左侧罩47l、转向灯27和腿护罩31分体的。

3.2.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效果

根据上述的构造,可以获得如下的效果。

第1前罩41经由第1撑条8而与头管4连接。第1前罩41具有较高的刚性,难以挠曲。因此,头管4能够适当地支撑整个第1前罩41。

第1撑条8具有足够高的刚性,所以,可以看做是头管4直接支撑第1前罩41。也就是说,第1撑条8和第1前罩41的连接位置相当于头管4支撑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支撑点(以下,仅称为“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支撑点”)。在本说明书中,将头管4支撑第1前罩41的力适当地称为“头管4的支撑力”。头管4的支撑力通过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支撑点而施加给第1前罩41。

此外,可以看做是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支撑点的部位只有第1撑条8和第1前罩41的连接位置。也就是说,骑乘型车辆1除了第1撑条8以外,不具有与第1撑条8同等以上的刚性的、将头管4和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直接连结的部件。

骑乘型车辆1具有固定部121,所以,能够适当地固定第1撑条8和第1前罩41。

能够适当地加强第2前罩45。以下将进行详细说明。

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具有灯固定部123r-126r、123l-126l,所以,能够将第2前罩45固定于转向灯27。转向灯27具有较高的刚性。由此,转向灯27能够适当地加强第2前罩45。具体地说,能够适当地防止在灯固定部123r-126r、123l-126l之间第2前罩45挠曲。

灯固定部的数量为3个以上(在本实施例中为8个),所以,能够在3个部位以上(在本实施例中为8个部位)将第2前罩45固定于转向灯27。因此,能够在大范围防止第2前罩45的挠曲。在假设有1个灯固定部的情况下,在灯固定部所在的1点加强第2前罩45。在假设有2个灯固定部的情况下,在连结2个灯固定部的线状范围加强第2前罩45。而与之相对地,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在由3个以上的灯固定部所包围的面状范围加强第2前罩45。由此,根据本实施例,能够飞跃性地提高第2前罩45的刚性。

灯固定部123r-126r、123l-126l被分类成将第2前罩45固定于右转向灯27r的右转向灯固定部群、以及将第2前罩45固定于左转向灯27l的左转向灯固定部群。右转向灯固定部群包括3个以上的灯固定部(在本实施例中为4个),所以,右转向灯27r能够适当地加强第2前罩45。左转向灯固定部群包括3个以上的灯固定部(在本实施例中为4个),所以,左转向灯27l能够适当地加强第2前罩45。

右转向灯固定部群是本发明中的“第1灯固定部群”的例子。左转向灯固定部群是本发明中的“第2灯固定部群”的例子。

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具有灯固定部126r和右固定部127r、129r,所以,能够将第2前罩45固定于右侧罩47r。右侧罩47r具有较高的刚性。由此,右侧罩47r能够适当地加强第2前罩45。具体地说,能够适当地防止在灯固定部126r和右固定部127r、129r之间第2前罩45挠曲。

右固定部的数量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2个),所以,能够在3个部位以上(在本实施例中为3个部位)将第2前罩45固定于右侧罩47r。具体地说,能够在灯固定部126的位置、右固定部127r的位置以及右固定部129r的位置将第2前罩45固定于右侧罩47r。由此,右侧罩47r能够适当地加强第2前罩45。

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具有灯固定部126l和左固定部127l、129l,所以,能够将第2前罩45固定于左侧罩47l。左侧罩47l具有较高的刚性。由此,左侧罩47l能够适当地加强第2前罩45。具体地说,能够适当地防止在灯固定部126l和左固定部127l、129l之间,第2前罩45挠曲。

左固定部的数量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2个),所以,能够在3个部位以上(在本实施例中为3个部位)将第2前罩45固定于左侧罩47l。由此,左侧罩47l能够适当地加强第2前罩45。

如上所述,利用右转向灯27r、左转向灯27l、右侧罩47r和左侧罩47l,能够适当地加强第2前罩45。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整体的刚性。

灯固定部126r、126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r、123l低的位置,所以,灯固定部126r、126l在比灯固定部123r、123l低的位置加强第2前罩45。右固定部127r、129r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6r低的位置,所以,右固定部127r、129r在比灯固定部126r低的位置加强第2前罩45。左固定部127l、129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6l低的位置,所以,左固定部127l、129l在比灯固定部126l低的位置加强第2前罩45。因此,能够适当地加强具有在上下方向z长的形状的第2前罩45。

能够由传递头管4的支撑力的多个路径来适当地支撑第2前罩45。以下将进行详细说明。

灯固定部123r形成右主路径。右主路径按照第1前罩41、灯固定部123r和第2前罩45的顺序将它们加以连结。右主路径将第1前罩41所承受的头管4的支撑力传递给第2前罩45。具体地说,头管4的支撑力从第1前罩41通过灯固定部123r传递给第2前罩45。由此,第1前罩41能够利用头管4的支撑力、经由灯固定部123r、适当地支撑第2前罩45。图6示意性地示出右主路径。

灯固定部123l形成左主路径。左主路径按照第1前罩41、灯固定部123l和第2前罩45的顺序将它们加以连结。左主路径将第1前罩41所承受的头管4的支撑力传递给第2前罩45。具体地说,头管4的支撑力从第1前罩41通过灯固定部123l传递给第2前罩45。由此,第1前罩41能够利用头管4的支撑力、经由灯固定部123l、适当地支撑第2前罩45。图6示意性地示出左主路径。

右主路径和左主路径分别是本发明中的“主路径”的例子。以下,在不特别区分右主路径和左主路径的情况下,仅称为“主路径”。

灯固定部123r-126r形成右转向灯27r的分支路径(分流路径,旁通路径)。右转向灯27r的分支路径按照灯固定部123r、右转向灯27r、灯固定部124r/125r/126r和第2前罩45的顺序将它们加以连结。右转向灯27r的分支路径在灯固定部123r处连结于右主路径。头管4的支撑力的一部分从右主路径流入右转向灯27r的分支路径。在右转向灯27r的分支路径,头管4的支撑力从灯固定部123r传递给右转向灯27r。由此,第1前罩41利用头管4的支撑力、经由灯固定部123r支撑右转向灯27r。而且,在右转向灯27r的分支路径,头管4的支撑力从右转向灯27r通过灯固定部124r-126r传递给第2前罩45。由此,右转向灯27r利用头管4的支撑力、经由灯固定部124r-126r支撑第2前罩45。这样的结果是,能够适当地支撑右转向灯27r。另外,能够适当地支撑整个第2前罩45。图6示意性地示出右转向灯27r的分支路径。

右转向灯固定部群包括3个以上的灯固定部(在本实施例中为4个),所以,能够在大范围形成右转向灯27r的分支路径。由此,右转向灯27r能够适当地支撑第2前罩45。

灯固定部123l-126l形成左转向灯27l的分支路径。左转向灯27l的分支路径按照灯固定部123l、左转向灯27l、灯固定部124l/125l/126l和第2前罩45的顺序将它们加以连结。左转向灯27l的分支路径在灯固定部123l处连结于左主路径。头管4的支撑力的一部分从左主路径流入左转向灯27l的分支路径。在左转向灯27l的分支路径,头管4的支撑力从灯固定部123l传递给左转向灯27l。由此,第1前罩41利用头管4的支撑力、经由灯固定部123l支撑左转向灯27l。而且,在左转向灯27l的分支路径,头管4的支撑力从左转向灯27l通过灯固定部124l-126l传递给第2前罩45。由此,左转向灯27l采用头管4的支撑力、经由灯固定部124l-126l支撑第2前罩45。这样的结果是,能够适当地支撑左转向灯27l。另外,能够适当地支撑整个第2前罩45。图6示意性地示出左转向灯27l的分支路径。

左转向灯固定部群包括3个以上的灯固定部(在本实施例中为4个),所以,能够在大范围形成左转向灯27l的分支路径。由此,左转向灯27l能够适当地支撑第2前罩45。

右转向灯27r的分支路径和左转向灯27l的分支路径分别是本发明中的“灯单元的分支路径”的例子。以下,在不特别区分右转向灯27r的分支路径和左转向灯27l的分支路径的情况下,仅称为“转向灯27的分支路径”。

灯固定部126r和右固定部127r、129r形成右侧罩47r的分支路径。右侧罩47r的分支路径按照灯固定部126r、右侧罩47r、右固定部127r/129r和第2前罩45的顺序将它们加以连结。右侧罩47r的分支路径在灯固定部126r处连结于右转向灯27r的分支路径。灯固定部126r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r、123l低的位置,所以,右侧罩47r的分支路径在比主路径低的位置连结于右转向灯27r的分支路径。右固定部127r、129r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6r低的位置,所以,右侧罩47r的分支路径从右转向灯27r的分支路径向下方延伸。头管4的支撑力的一部分从右转向灯27r的分支路径流入右侧罩47r的分支路径。在右侧罩47r的分支路径,头管4的支撑力从灯固定部126r传递给右侧罩47r。由此,右转向灯27r利用头管4的支撑力、经由灯固定部126r支撑右侧罩47r。而且,在右侧罩47r的分支路径,头管4的支撑力从右侧罩47r通过右固定部127r、129r传递给第2前罩45。由此,右侧罩47r利用头管4的支撑力、经由右固定部127r、129r支撑第2前罩45。这样的结果是,能够适当地支撑右侧罩47r,并且,能够更适当地支撑整个第2前罩45。图6示意性地示出右侧罩47r的分支路径。

固定部的数量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2个),所以,能够在大范围形成右侧罩47r的分支路径。由此,右侧罩47r能够适当地支撑第2前罩45。

灯固定部126l和左固定部127l、129l形成左侧罩47l的分支路径。左侧罩47l的分支路径按照灯固定部126l、左侧罩47l、左固定部127l/129l和第2前罩45的顺序将它们加以连结。左侧罩47l的分支路径在灯固定部126l处连结于左转向灯27l的分支路径。灯固定部126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r、123l低的位置,所以,左侧罩47l的分支路径在比主路径低的位置处连结于左转向灯27l的分支路径。左固定部127l、129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6l低的位置,所以,左侧罩47l的分支路径从左转向灯27l的分支路径向下方延伸。头管4的支撑力的一部分从左转向灯27l的分支路径流入左侧罩47l的分支路径。在左侧罩47l的分支路径,头管4的支撑力从灯固定部126l传递给左侧罩47l。由此,左转向灯27l利用头管4的支撑力、经由灯固定部126l支撑左侧罩47l。而且,在左侧罩47l的分支路径,头管4的支撑力从左侧罩47l通过左固定部127l、129l传递给第2前罩45。由此,左侧罩47l利用头管4的支撑力、经由左固定部127l、129l支撑第2前罩45。这样的结果是,能够适当地支撑左侧罩47l,并且,能够更适当地支撑整个第2前罩45。图6示意性地示出左侧罩47l的分支路径。

左固定部的数量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2个),所以,能够在大范围形成左侧罩47l的分支路径。由此,左侧罩47l能够适当地支撑第2前罩45。

如上所述,形成2个主路径、2个转向灯27的分支路径、1个右侧罩47r的分支路径和1个左侧罩47l的分支路径。各路径分别传递头管4的支撑力。由此,头管4的支撑力分散传递给第2前罩45的12个部位。换言之,灯固定部123r-126r、123l-126l、右固定部127r、129r和左固定部127l、129l分别利用头管4的支撑力直接支撑第2前罩45。由此,能够适当地支撑整个第2前罩45。

右侧罩47r的分支路径在比主路径低的位置处连结于右转向灯27r的分支路径,从右转向灯27r的分支路径向下方延伸。由此,即使第2前罩45在转向装置11的右方延伸到低位置,也能够适当地支撑第2前罩45。

左侧罩47l的分支路径在比主路径低的位置处连结于左转向灯27l的分支路径,从左转向灯27l的分支路径向下方延伸。由此,即使第2前罩45在转向装置11的左方延伸到低位置,也能够适当地支撑第2前罩45。

能够将转向灯27、右侧罩47r和左侧罩47l分别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以下将进行详细说明。

第1前罩41与灯固定部123r、123l直接连接,所以,即使第2前罩45自身的刚性低,灯固定部123r、123l的位置也难以移位。即使第2前罩45挠曲,也容易保持灯固定部123r、123l的位置恒定。灯固定部123r与右转向灯27r直接连接,所以,右转向灯27r的位置难以受到第2前罩45自身挠曲的影响。灯固定部123l与左转向灯27l直接连接,所以,左转向灯27l的位置难以受到第2前罩45自身挠曲的影响。即使第2前罩45挠曲,也容易将右转向灯27r和左转向灯27l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因此,转向灯27能够在适当的位置对第2前罩45进行加强和支撑。

能够将转向灯27保持在适当的位置,所以,也能够将灯固定部126r、126l保持在适当的位置。灯固定部126r与右侧罩47r直接连接,所以,右侧罩47r的位置难以受到第2前罩45自身挠曲的影响。因此,右侧罩47r能够在适当的位置对第2前罩45进行加强和支撑。灯固定部126l与左侧罩47l直接连接,所以,左侧罩47l的位置难以受到第2前罩45自身挠曲的影响。因此,左侧罩47l能够在适当的位置对第2前罩45进行加强和支撑。

能够简化利用了灯固定部123r、123l、126r、126l的固定构造。以下将进行详细说明。

灯固定部123r将第1前罩41和第2前罩45在相同位置固定在右转向灯27r。也就是说,灯固定部123r将第1前罩41和第2前罩45在1个部位固定在右转向灯27r。在假设将第1前罩41和第2前罩45分别在不同位置固定于右转向灯27r的情况下,固定部位为2个部位。与这样的情况相比,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位少,所以,能够减少用于吸收组装误差的间隙。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第1前罩41、第2前罩45和右转向灯27r的组装强度降低。也就是说,能够适当地防止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刚性降低。另外,能够减少灯固定部123r的零部件数量。由此,能够防止骑乘型车辆1的重量增加。另外,能够防止骑乘型车辆1的成本增加。

灯固定部123l将第1前罩41和第2前罩45在相同位置固定于左转向灯27l。与将第1前罩41和第2前罩45在不同位置固定于左转向灯27l的情况相比,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位少。由此,能够减少用于吸收组装误差的间隙,能够适当地防止第1前罩41、第2前罩45和左转向灯27l的组装强度降低。另外,能够减少灯固定部123l的零部件数量。

灯固定部126r将第2前罩45和右侧罩47r在相同位置固定于右转向灯27r。与将第2前罩45和右侧罩47r在不同位置固定于右转向灯27r的情况相比,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位少。由此,能够减少用于吸收组装误差的间隙,能够适当地防止第2前罩45、右转向灯27r和右侧罩47r的组装强度降低。另外,能够减少灯固定部126r的零部件数量。

灯固定部126l将第2前罩45和左侧罩47l在相同位置固定于左转向灯27l。与将第2前罩45和左侧罩47l在不同位置固定于左转向灯27l的情况相比,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位少。由此,能够减少用于吸收组装误差的间隙,能够适当地防止第2前罩45、左转向灯27l和左侧罩47l的组装强度降低。另外,能够减少灯固定部126l的零部件数量。

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支撑点位于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上部。而且,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支撑点比转向灯27高。因此,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支撑点不能说被配置在希望的位置。另外,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支撑点的数量仅为1个。因此,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支撑点可以说被限制了。而且,第2前罩45的刚性比较低,从而第2前罩45容易挠曲。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上述的构造,也能够适当地支撑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也就是说,能够适当地确保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支撑强度。

转向灯27包括2个灯单元(即、右转向灯27r和左转向灯27l),所以,构成有2个固定部群(即、右转向灯固定部群和左转向灯固定部群)。各固定部群分别包括3个以上的灯固定部。因此,与转向灯27仅包括1个灯单元的情况相比,在本实施例中,灯固定部的数量多。由此,能够更适当地对第2前罩45进行加强和支撑。

右转向灯固定部群包括灯固定部123r,左转向灯固定部群包括灯固定部123l。第1前罩41经由2个灯固定部123r、123l来支撑第2前罩45。因此,能够更适当地支撑第2前罩45。

右转向灯固定部群包括灯固定部126r,所以,右转向灯27r能够经由灯固定部126r适当地支撑右侧罩47r。同样地,左转向灯固定部群包括灯固定部126l,所以,左转向灯27l能够经由灯固定部126l适当地支撑左侧罩47l。

灯固定部123r-126r、123l-126l与第1前罩41、第2前罩45、右侧罩47r、左侧罩47l、转向灯27和腿护罩31是分体的。因此,能够牢固地固定第1前罩41、第2前罩45、右侧罩47r、左侧罩47l和转向灯27。

右固定部127r、129r和左固定部127l、129l与第1前罩41、第2前罩45、右侧罩47r、左侧罩47l、转向灯27和腿护罩31是分体的。因此,能够牢固地固定第2前罩45、右侧罩47r、左侧罩47l和转向灯27。

固定部121与第1撑条8、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转向灯27和腿护罩31是分体的。因此,能够牢固地固定第1撑条8和第1前罩41。

4.各结构的详细说明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各结构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4-1.第1前罩41的构造

参照图1-3。第1前罩41配置在比头管4靠前方(参照图1)。第1前罩41向前方且下方延伸(参照图1)。第1前罩41的宽度越向前方变得越细(参照图3)。在此,第1前罩41的宽度是在宽度方向y上的第1前罩41的长度。

第1前罩41的外形在主视时和俯视时为大致三角形(参照图2、图3)。在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右缘部41a、左缘部41b和后缘部41c的大致位置。第1前罩41具有大致三角形状,所以,第1前罩41具有更高的刚性。

第1前罩41的周缘部包括右缘部41a、左缘部41b和后缘部41c。这些右缘部41a、左缘部41b和后缘部41c将第1前罩41的外形划定为大致三角形。

右缘部41a和左缘部41b在第1前罩41的前部相连。右缘部41a从第1前罩41的前部向后方、上方且右方延伸。左缘部41b从第1前罩41的前部向后方、上方且左方延伸。右缘部41a的后部与后缘部41c相连。左缘部41b的后部与后缘部41c相连。

第1前罩41不具有用于转向灯27、头灯24的开口。因此,第1前罩41具有更高的刚性。

参照图7。图7是第1前罩41的分解立体图。第1前罩41包括第1前罩本体42和嵌板43。第1前罩本体42和嵌板43可彼此分离。

第1前罩本体42比嵌板43大。嵌板43位于第1前罩41的后部且宽度方向y的中央的部分。第1前罩41的其他部分是第1前罩本体42。第1前罩本体42包括上述的右缘部41a和左缘部41b的全部。

参照图8。图8是从后方观察的嵌板43的立体图。嵌板43具有结合部51r、51l。结合部51r、51l与腿护罩31相结合。在本说明书中,将由固定部而结合的部位称为“结合部”。

结合部51r、51l例如具有贯通孔(通孔)e。贯通孔e具有可配置固定部的大小。而且,结合部51r、51l例如在贯通孔e的周围具有座部f。座部f与其他的结合部和后述的固定部的至少任一个相接触。贯通孔e形成于座部f。

嵌板43具有接触部53、54r、54l、55r、55l。接触部53、54r、54l、55r、55l与第1前罩本体42相接触。接触部54r配置于接触部54l的右方。接触部55r配置于接触部55l的右方。在本说明书中,将不用固定部而接合的部位称为“接触部”,与结合部区别开。

接触部53、54r、54l、55r、55l例如具有凸部t。凸部t可以具有在其顶端形成的返回部(突起)。由此,可以将嵌板43适当地固定于第1前罩本体42。凸部t可以具有平板形状,也可以具有销形状。

参照图9。图9是接触部55r的放大立体图。图9是从斜下方向观察嵌板43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接触部55r的凸部t具有向右方突出的返回部(突起)。虽然省略图示,但接触部55l的凸部t具有向左方突出的返回部。

参照图10、11。图10是从后方观察的第1前罩本体42的立体图。图11是从第1前罩本体42的后方且下方观察第1前罩本体42的立体图。第1前罩本体42具有结合部61、62、63r、63l、64r、64l。结合部61与第1撑条8相结合。结合部62、63r、63l与第2前罩45相结合。结合部63r也与右转向灯27r相结合。结合部63l也与左转向灯27l相结合。结合部64r、64l与腿护罩31相结合。

结合部63r配置于结合部61的右方且下方。结合部63l配置于结合部61的左方且下方。

以下例示出结合部61等的结构。此时,在结合部及61等的结构具有与结合部51的结构同等的功能的情况下,为了方便,对结合部及61等的结构标注与结合部51的结构相同的标号。例如,对结合部61的贯通孔也标注标号“e”。在此情况下,结合部61的贯通孔e可以具有与结合部51r的贯通孔e相同的形状,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对其他结合部和其他接触部的结构也是同样的。

结合部61、62分别例如具有贯通孔e。而且,各结合部61、62例如在贯通孔e的周围具有座部f。

结合部63r、63l例如具有螺纹孔j。螺纹孔j与固定部相结合。螺纹孔j例如与固定部螺纹结合。螺纹孔j可以例如具有形成于螺纹孔j的内周面的阴螺纹(未图示)。而且,结合部63r、63l例如具有筒部k。螺纹孔j由筒部k构成。更详细地说,螺纹孔j形成于筒部k的上面的中央。而且,结合部63r、63l例如具有基部m。筒部k的下部(基端部)与基部m相连。基部m从筒部k的外周面向外方伸出。

结合部64r、64l例如具有螺纹孔j。而且,结合部64r、64l例如具有构成螺纹孔j的筒部k。

第1前罩本体42具有接触部66、67r、67l、68r、68l。接触部66、67r、67l、68r、68l与嵌板43(更具体地说为接触部53、54r、54l、55r、55l)相接触。接触部66、67r、67l、68r、68l例如具有凹部s。凹部s与上述的凸部t相嵌合。凹部s可以是开口。也就是说,凹部s可以形成为贯通第1前罩本体42。或者凹部s也可以具有底面。也就是说,凹部s也可以不贯通第1前罩本体42。

4-2.第2前罩45的构造

参照图5、图12。图12是从后方观察的第2前罩45的立体图。第2前罩45具有上部71、右下部77r和左下部77l。作为参考,图5用假想线v表示上部71和左下部77l的边界的大致位置。

上部71与右下部77r和左下部77l相连。右下部77r在比转向装置11靠右方从上部71向下方延伸。左下部77l在比转向装置11靠左方从上部71向下方延伸。右下部77r和左下部77l包括上述的第2前罩45的下端45b。

参照图2。上部71配置在比挡泥板21靠上方。更详细地说,上部71配置在比挡泥板21的上端21a高的位置。右下部77r配置在比转向装置11靠右方。左下部77l配置在比转向装置11靠左方。

参照图1。上部71配置在比转向装置11靠前方。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左下部77l与转向装置11(悬架14)重叠。虽然省略图示,但在从侧方看车辆时,右下部77r与转向装置11(悬架14)重叠。

参照图12。右开口ar和左开口al形成于上部71。右开口ar和左开口al形成在彼此离开的位置。右开口ar配置在左开口al的右方。

上部71具有右开口缘部72r和左开口缘部72l。右开口缘部72r划定右开口ar。左开口缘部72l划定左开口al。右开口缘部72r封闭右开口ar的周围。左开口缘部72l封闭左开口al的周围。右开口缘部72r和左开口缘部72l在上部71的前部相连。右开口缘部72r从上部71的前部向右方且后方延伸。左开口缘部72l从上部71的前部向左方且后方延伸。

右开口缘部72r包括上缘部73r、下缘部74r和后缘部75r。上缘部73r位于比右开口ar靠上方。下缘部74r位于比右开口ar靠下方。后缘部75r位于比右开口ar靠后方。上缘部73r和下缘部74r在比右开口ar靠左方且前方(即、上部71的前部)相连。上缘部73r向与第1前罩41的右缘部41a大致相同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上缘部73r从上部71的前部向后方、上方且右方延伸。而且,上缘部73r与后缘部75r相连。下缘部73r从上部71的前部向后方且右方延伸。而且,下缘部73r与后缘部75r相连。下缘部74r与右下部77r直接相连。

左开口缘部72l除了与右开口缘部72r是左右对称这一点之外,具有与右开口缘部72r同样的结构。也就是说,左开口缘部72l具有上缘部73l、下缘部74l和后缘部75l。上缘部73l向与第1前罩41的左缘部41b大致相同的方向延伸。下缘部74l与左下部77l直接相连。

参照图1、图2、图4。上缘部73l与第1前罩41(更具体地说是左缘部41b)重叠。虽然省略图示,但上缘部73r与第1前罩41(更具体地说是右缘部41a)重叠。

参照图12。第2前罩45具有结合部81。结合部81配置在上部71的前部。结合部81与第1前罩41相结合。结合部81例如具有贯通孔e。而且,结合部81例如在贯通孔e的周围具有座部f。

第2前罩45具有结合部82l、83l、84l、85l、86l、87l、88l、91l、92l、93l。结合部82l-88l配置于左开口缘部72l。更详细地说,结合部82l配置于上部71的前部(具体地说是,上缘部73l和下缘部74l相连的部分)。结合部83l-85l配置于上缘部73l。结合部86l-88l配置于下缘部74l。结合部91l-93l配置于左下部77l。

结合部82l-84l和87l与左转向灯27l相结合。而且,结合部83l也与第1前罩41相结合。而且,结合部87l也与左侧罩47l相结合。结合部86l、88l、91l与左侧罩47l相结合。结合部85l、92l、93l与腿护罩31相结合。

结合部82l、84l、85l、92l、93l例如具有螺纹孔j。结合部82l、84l、85l、92l、93l例如具有构成螺纹孔j的筒部k。

结合部83l例如具有较大的贯通孔(通孔)g。贯通孔g具有可配置结合部63l的筒部k的大小。具体地说,贯通孔g比结合部63l的筒部k的外径大。结合部83l例如在贯通孔g的周围具有座部f。

结合部86l-88l、91l例如具有贯通孔e。结合部86l-88l、91l例如在贯通孔e的周围具有座部f。

第2前罩45具有结合部82r-88r和91r-93r。此外,在图12中,由于位于无法看到的位置,从而结合部86r、88r、91r未被图示。结合部83r-88r配置于右开口缘部72r。更详细地说,结合部82r配置于上部71的前部(具体地说是,上缘部73r和下缘部74r相连的部分)。结合部83r-85r配置于上缘部73r。结合部86r-88r配置于下缘部74r。结合部91r-93r配置于右下部77r。结合部82r-88r和91r-93r的结构,除了左右对称这一点之外,与结合部82l-88l和91l-93l是同样的。

第2前罩45具有接触部94l、95l、96l、97l。接触部94l、95l配置于左开口缘部72l。更详细地说,接触部94l、95l配置于下缘部74l。尤其是,接触部95l配置在比与左侧罩47l相结合的结合部86l-88l、91l的哪一个都靠右方。接触部96l、97l配置于左下部77l。尤其是,接触部97l配置在比与左侧罩47l相结合的结合部86l-88l、91l的哪一个都低的位置。

接触部94l-97l与左侧罩47l相接触。接触部94l-97l例如具有凹部s。

此外,在图12中虽然没有图示,但第2前罩45具有接触部94r、95r、96r、97r。接触部94r、95r配置于右开口缘部72r。更详细地说,接触部94r、95r配置于下缘部74r。尤其是,接触部95r配置在比与右侧罩47r相结合的结合部86r-88r、91r的哪一个都靠左方的位置。接触部96r、97r配置于右下部77r。尤其是,接触部97r配置在比与右侧罩47r相结合的结合部86r-88r、91r的哪一个都低的位置。

接触部94r-97r的结构,除了左右对称这一点之外,与接触部94l-97l是同样的。

4-3.转向灯27的构造

右转向灯27r和左转向灯27l的结构,除了是左右对称这一点之外,是同样的。由此,以下对左转向灯27l进行说明,而适当省略对右转向灯27r的说明。

参照图5。左转向灯27l具有转向灯本体101l。转向灯本体101l包括壳体102l和灯罩103l。壳体102l支撑未图示的光源。灯罩103l安装于壳体102l。灯罩103l覆盖光源的前方。灯罩103l具有透光性。

参照图5和图13。图13是从后方观察的左转向灯的立体图。左转向灯27l具有结合部105l、106l、107l、108l。结合部105l、106l配置在比转向灯本体101l靠上方。结合部105l、106l从转向灯本体101l向上方延伸。结合部107l配置在比转向灯本体101l靠右方(即、宽度方向y的内方)。结合部107l从转向灯本体101l向右方延伸。结合部108l配置在比转向灯本体101l靠下方。结合部108l从转向灯本体101l向下方延伸。结合部105l-108l例如与壳体102l一体成型。

结合部105l-108l与第2前罩45相结合。而且,结合部105l也与第1前罩41相结合。而且,结合部108l也与左侧罩47l相结合。

结合部105l-108l例如具有贯通孔e。而且,结合部105l-108例如在贯通孔e的周围具有座部f。

同样地,右转向灯27r具有结合部105r、106r、107r、108r。结合部105r-108r与第2前罩45相结合。而且,结合部105r也与第1前罩41相结合。而且,结合部108r也与右侧罩47r相结合。

结合部105r、105l是本发明中的“灯单元所具有的第1结合部”的例子。结合部108r是本发明中的“灯单元所具有的第2结合部”的例子。结合部108l是本发明中的“灯单元所具有的第3结合部”的例子。

4-4.右侧罩47r和左侧罩47l的构造

右侧罩47r和左侧罩47l的结构,除了是左右对称这一点之外,是同样的。由此,以下对左侧罩47l进行说明,而省略对右侧罩47r的说明。

参照图4、5。左侧罩47l的外形为大致三角形状或大致v字形状。因此,左侧罩47l具有较高的刚性。

左侧罩47l不具有用于转向灯27、头灯24的开口。因此,左侧罩47l具有更高的刚性。

参照图1。左侧罩47l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第2前罩45重叠。更详细地说,左侧罩47l与左开口缘部72l的下缘部74l和左下部77l这两者重叠(同时参照图4)。

左侧罩47l配置在比左开口al靠下方。左侧罩47l的上端比第2前罩45的上端低。左侧罩47l的下端比第2前罩45的下端45b高。

左侧罩47l在从侧方看车辆时与转向装置11重叠。左侧罩47l配置在比左转向灯27l靠下方。

图14是从后方观察的左侧罩47l的立体图。左侧罩47l具有结合部111l、112l、113l、114l、115l。结合部111l-113l和115l与第2前罩45相结合。而且,结合部112l也与左转向灯27l相结合。结合部114l与腿护罩31相结合。

结合部111l、112l、114l例如具有贯通孔e。结合部111l、112l、114l例如在贯通孔e的周围具有座部f。结合部113l、115l例如具有轴部i。轴部i向右方向(即、宽度方向y的内方)延伸。

左侧罩47l具有接触部116l、117l、118l、119l。接触部117l配置在比与第2前罩45相结合的结合部111l-113l、115l哪一个都靠前方。接触部119l配置在比与第2前罩45相结合的结合部111l-113l、115l的哪一个都低的位置。

接触部116l-119l与第2前罩45(具体地说是接触部94l-97l)相接触。接触部116l-119l例如具有凸部t。

5.连接构造

参照图15、16。图15是在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侧视图中示出了固定部的位置的图。图16是在前部车身罩组装体的主视图中示出了固定部的位置的图。图15、16用加括号的方式表示固定部要结合的结合部的标号。而且,图15、16也示出了接触部的位置。

骑乘型车辆1如上所述具有固定部121。而且,骑乘型车辆1具有固定部131、132r-137r、132l-137l。此外,固定部131、132r-137r、132l-137l在图16中示出。

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如上所述具有灯固定部123r-126r、123l-126l、右固定部127r、129r和左固定部127l、129l。而且,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具有固定部122、128r、128l。

各固定部121、122、123r-129r、123l-129l、131、132r-137r、132l-137l分别固定2个以上的结合部。

以下,对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转向灯27和腿护罩31的连接构造进行说明。

5-1.第1撑条8和第1前罩41的连接

固定部121将第1前罩41(更具体地说第1前罩本体42)的结合部61和第1撑条8结合。

固定部121的位置相当于第1撑条8和第1前罩41的连接位置。固定部121配置于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上部。而且,固定部121配置于第1前罩41的上部。固定部121位于车身中心c上。

固定部121配置在比右转向灯27r和左转向灯27l高的位置。固定部121配置在比右转向灯27r和左转向灯27l靠后方。固定部121配置在比右转向灯27r靠左方。固定部121配置在比左转向灯27l靠右方。

图15、16所示出的右转向灯27r和左转向灯27l的位置分别能够看做是右开口ar和左开口al的位置。固定部121和开口ar、al的位置关系与固定部121和右转向灯27r以及左转向灯27l的位置关系相同。具体地说,固定部121配置在比右开口ar和左开口al高的位置。固定部121配置在比右开口ar和左开口al靠后方。固定部121配置在比右开口ar靠左方。固定部121配置在比左开口al靠右方。

由固定部121固定的结合部61配置在与固定部121实质上相同的位置。由此,上述的关于固定部121的位置的说明兼作关于结合部61的位置的说明。也就是说,在上述的关于固定部121的位置的说明中,“固定部121”可换用成“结合部61”。关于其他固定部的位置的说明也同样地,兼做关于由该固定部固定的结合部的位置的说明。

参照图17。图17是沿着图16中的xvii-xvii线的剖视图。图17例示出利用了固定部121的结合构造。

结合部61的座部f接触于第1撑条8。固定部121例如包括螺丝b和螺母n。螺丝b是例如螺栓、小螺钉或自攻螺丝。螺丝b配置于结合部61的贯通孔e和第1撑条8的未图示的贯通孔。具体地说,螺丝b贯通结合部61的贯通孔e和第1撑条8的未图示的贯通孔。螺母n与螺丝b螺纹结合。由此,固定部121将第1撑条8和结合部61结合。

5-2.第1前罩本体42和嵌板43的连接

参照图15、16。嵌板43的接触部53、54r、54l和第1前罩本体42的接触部66、67r、67l配置于固定部121的附近。接触部55r、55l、68r、68l配置在比固定部121靠上方。接触部55r、55l、68r、68l配置在比固定部121靠后方。接触部55r、68r配置在比固定部121靠右方。接触部55l、68l配置在比固定部121靠左方。

图18是从后方观察的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1和转向灯27的立体图。在图18中,为了方便,彼此结合的2个以上的结合部的标号一起标出。图18虽然并未图示出固定部,但接着结合部的标号,用括号标记了固定该结合部的固定部的标号。在图18中,彼此接触的2个接触部的标号一起标出。

接触部53、54r、54l、55r、55l分别与接触部66、67r、67l、68r、68l相接触。由此,嵌板43和第1前罩本体42连接。

图19是从第1前罩41的后方且下方观察第1前罩41的立体图。在图19中,彼此接触的2个接触部的标号一起标出。图19明了地示出了接触部55r、68r所接触的位置和接触部55l、68l所接触的配置。

参照图17。图17例示出接触部53和接触部66的接合构造。接触部53的凸部t插入接触部66的凹部s。由此,接触部53的凸部t与接触部66的凹部s相嵌合。利用接触部53、66的接合,嵌板43被固定于第1前罩本体42。此外,接触部53、66不用固定部而接合。所以,接触部53、66的接合构造与结合部彼此的结合构造相比,很简单。接触部53、66能够将嵌板43和第1前罩本体42简单地固定。

图20是沿着图19中的xx-xx线的剖视图。图20例示出接触部55r、68r的接合构造和接触部55l、68l的接合构造。

接触部55r的凸部t配置于接触部68r的凹部s。接触部55l的凸部t配置于接触部68l的凹部s。接触部55r、55l的各凸部t具有返回部。因此,接触部55r、55l能够适当地与接触部68r、68l相接合。接触部55r的凸部t的返回部向与接触部55l的凸部t的返回部相反的方向突出。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接触部55r、55l从接触部68r、68l脱离。接触部55r的凸部t的返回部向右方突出,接触部55l的凸部t的返回部向左方突出。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嵌板43相对于第1前罩本体42向右方和左方移动。

5-3.第1前罩41和第2前罩45的连接

参照图15、16、18。固定部122将第1前罩41(更具体地说是第1前罩本体42)的结合部62和第2前罩45的结合部81结合。

固定部122配置在比固定部121低的位置。固定部122配置在比固定部121靠前方。固定部122位于车身中心c上。

固定部122配置在比右开口ar和左开口al靠前方。固定部122配置在比右开口ar靠左方。固定部122配置在比左开口al靠右方。

固定部122配置在比右转向灯27r和左转向灯27l靠前方。固定部122配置在比右转向灯27r靠左方。固定部122配置在比左转向灯27l靠右方。

参照图17。图17例示出利用了固定部122的结合构造。结合部62和结合部81在固定部122的位置处层叠。结合部62的座部f和结合部81的座部f彼此接触。结合部62的贯通孔e和结合部81的贯通孔e配置于相同的位置。固定部122是例如螺丝b和弹簧钢插片螺母(speednut)ns。弹簧钢插片螺母ns例如具有u字形状、j字形状。弹簧钢插片螺母ns可以例如具有螺纹槽。图17等所例示的弹簧钢插片螺母ns也被称为弹簧螺母。螺丝b配置于结合部62的贯通孔e和结合部81的贯通孔e。螺丝b贯通结合部62、81的各贯通孔e。弹簧钢插片螺母ns被安装于螺丝b来防止结合部62、81从螺丝b脱落。由此,固定部122将结合部62、81结合。

5-4.第1前罩41、第2前罩45和转向灯27的连接

参照图15、16、18。灯固定部123r固定第1前罩41(更具体地说是第1前罩本体42)的结合部63r、第2前罩45的结合部83r以及右转向灯27r的结合部105r。灯固定部123r在相同的位置固定结合部63r、83r、105r。灯固定部123l固定第1前罩41(更具体地说是第1前罩本体42)的结合部63l、第2前罩45的结合部83l以及左转向灯27l的结合部105l。灯固定部123l在相同的位置固定结合部63l、83l、105l。

灯固定部123r、123l配置在比固定部121低的位置。灯固定部123r、123l配置在比固定部122高的位置。灯固定部123r配置在比固定部121靠右方。灯固定部123l配置在比固定部121靠左方。灯固定部123r、123l配置在比固定部121靠前方。灯固定部123r、123l配置在比固定部122靠后方。

固定部121和灯固定部123r的距离与固定部121和灯固定部123l的距离大致相等。灯固定部123r和灯固定部123l配置在相同的高度位置。灯固定部123r和灯固定部123l配置成在主视时关于通过固定部121的与上下方向z平行的假想线对称。“假想线”相当于主视时的车身中心线c。

灯固定部123r配置在比右开口ar靠上方。灯固定部123l配置在比左开口al靠上方。

灯固定部123r配置在与结合部83r相同的位置,所以,配置于右开口缘部72r。更详细地说,灯固定部123r配置于上缘部73r。灯固定部123l配置在与结合部83l相同的位置,所以,配置于左开口缘部72l。更详细地说,灯固定部123l配置于上缘部73l。

灯固定部123r配置在与结合部105r相同的位置,所以,配置在比转向灯本体101r靠上方。灯固定部123l配置在与结合部105l相同的位置,所以,配置在比转向灯本体101l靠上方。

图21是沿着图16中的xxi-xxi线的剖面。利用了灯固定部123r的结合构造和利用了灯固定部123l的结合构造相同。图21用1个图例示出利用了灯固定部123r、123l的各结合构造。

第1前罩41、第2前罩45和右转向灯27r在灯固定部123r的位置处按照该顺序层叠。也就是说,结合部63r、83r、105r按照该顺序层叠。结合部63r的筒部k配置于结合部83r的贯通孔g。筒部k贯通贯通孔g。筒部k的上面和结合部83r的座部f的一个面与结合部105r的座部f相接触。结合部63r的基部m与结合部83r的座部f的另一面相接触。座部f的另一面是与座部f的一面相反的面。结合部63r的螺纹孔j和结合部83r、105r的各贯通孔e配置于相同的位置。

灯固定部123r例如是螺丝b。螺丝b配置于结合部83r、105r的各贯通孔e和结合部63r的螺纹孔j。螺丝b贯通结合部83r、105r的各贯通孔e,插入结合部63r的螺纹孔j。螺丝b与螺纹孔j螺纹结合。由此,灯固定部123r将结合部63r、83r、105r一并结合。

同样地,灯固定部123l将结合部63l、83l、105l一并结合。

5-5.第2前罩45和转向灯27的连接

参照图15、16、18。灯固定部124r固定第2前罩45的结合部82r和右转向灯27r的结合部107r。灯固定部124l固定第2前罩45的结合部82l和左转向灯27l的结合部107l。灯固定部125r固定第2前罩45的结合部84r和右转向灯27r的结合部106r。灯固定部125l固定第2前罩45的结合部84l和左转向灯27l的结合部106l。

灯固定部124r、124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r、123l低的位置。灯固定部124r、124l配置在比固定部122高的位置。灯固定部124r、124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r、123l靠前方。灯固定部124r、124l配置在比固定部122靠后方。灯固定部124r配置在比固定部121靠右方。灯固定部124r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r靠左方。灯固定部124l配置在比固定部121靠左方。灯固定部124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l靠右方。

灯固定部124r配置在比右开口ar靠左方。灯固定部124l配置在比左开口al靠右方。

灯固定部124r配置在与结合部82r相同的位置,所以,配置于右开口缘部72r。更详细地说,灯固定部124r配置于上部71的前部(具体地说是上缘部73r和下缘部74r相连的部分)。灯固定部124l配置在与结合部82l相同的位置,所以,配置于左开口缘部72l。更详细地说,灯固定部124l配置于上部71的前部(具体地说是上缘部73l和下缘部74l相连的部分)。

灯固定部124r配置在与结合部107r相同的位置,所以,配置在比转向灯本体101r靠左方。灯固定部124l配置在与结合部107l相同的位置,所以,配置在比转向灯本体101l靠右方。

灯固定部125r、125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r、123l高的位置。灯固定部125r、125l配置在比固定部121低的位置。灯固定部125r、125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r、123l靠后方。灯固定部125r、125l配置在比固定部121靠前方。灯固定部125r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r靠右方。灯固定部125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l靠左方。

灯固定部125r配置在比右开口ar靠上方。灯固定部125l配置在比左开口al靠上方。

灯固定部125r配置在与结合部84r相同的位置,所以,配置于右开口缘部72r。更详细地说,灯固定部125r配置于上缘部73r。灯固定部125l配置在与结合部84l相同的位置,所以,配置于左开口缘部72l。更详细地说,灯固定部125l配置于上缘部73l。

灯固定部125r配置在与结合部106r相同的位置,所以,配置在比转向灯本体101r靠上方。灯固定部125l配置在与结合部106l相同的位置,所以,配置在比转向灯本体101l靠上方。

灯固定部124r、125r和灯固定部124l、125l配置成在主视时关于通过固定部121的与上下方向z平行的假想线对称。

图22是沿着图15中的xxii-xxii线的剖视图。利用了灯固定部124r的结合构造和利用了固定部124l的结合构造相同。图22用1个图例示出利用了固定部124r、124l的各结合构造。

结合部82r、107r在灯固定部124r的位置处层叠。结合部82r的筒部k的上面接触于结合部107r的座部f。结合部82r的螺纹孔j和结合部107r的贯通孔e配置于相同的位置。固定部124r例如具有螺丝b。螺丝b配置于贯通孔e和螺纹孔j。螺丝b贯通贯通孔e,插入螺纹孔j。螺丝b与螺纹孔j螺纹结合。由此,灯固定部124r将结合部82r、107r结合。

同样地,灯固定部124l将结合部82l、107l结合。

图23是沿着图16中的xxiii-xxiii线的剖视图。利用了灯固定部125r的结合构造和利用了灯固定部125l的结合构造相同。图23用1个图例示出利用了固定部125r、125l的各结合构造。

在此,利用了灯固定部125r/125l的结合构造(图23)在固定部的结构和2个结合部的各构造方面,与利用了灯固定部124r/124l的结合构造(图22)类似。因此,省略对利用了灯固定部125r/125l的结合构造的详细说明。

5-6.第2前罩45、转向灯27和右侧罩47r/左侧罩47l的连接

参照图15、16、18。灯固定部126r固定第2前罩45的结合部87r、右转向灯27r的结合部108r和右侧罩47r的结合部112r。灯固定部126r在相同的位置固定结合部87r、108r、112r。灯固定部126l固定第2前罩45的结合部87l、左转向灯27l的结合部108l和左侧罩47l的结合部112l。灯固定部126l在相同的位置固定结合部87l、108l、112l。

灯固定部126r、126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r、123l低的位置。灯固定部126r、126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4r、124l高的位置。灯固定部126r、126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r、123l靠后方。灯固定部126r、126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5r、125l靠前方。灯固定部126r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5r靠右方。灯固定部126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5l靠左方。

灯固定部126r配置在比右开口ar靠下方。灯固定部126l配置在比左开口al靠下方。

灯固定部126r配置在与结合部87r相同的位置,所以,配置于右开口缘部72r。更详细地说,灯固定部126r配置于下缘部74r。灯固定部126l配置在与结合部87l相同的位置,所以,配置于左开口缘部72l。更详细地说,灯固定部126l配置于下缘部74l。

灯固定部126r配置在与结合部108r相同的位置,所以,配置在比转向灯本体101r靠下方。灯固定部126l配置在与结合部108l相同的位置,所以,配置在比转向灯本体101l靠下方。

灯固定部126r和灯固定部126l配置成在主视时关于通过固定部121的与上下方向z平行的假想线对称。

图24是沿着图16中的xxiv-xxiv线的剖视图。利用了灯固定部126r的结合构造和利用了灯固定部126l的结合构造相同。图24用1个图例示出利用了固定部126r、126l的各结合构造。

第2前罩45、右侧罩47r和右转向灯27r在灯固定部126r的位置处按照该顺序层叠。也就是说,结合部87r、112r、108r按照该顺序层叠。结合部87r的座部f与结合部112r的座部f的一个面相接触。结合部108r的座部f与结合部112r的座部f的另一面相接触。座部f的另一侧面是与座部f的一个面相反的面。结合部87r、112r、108r的各贯通孔e配置于相同的位置。灯固定部126r例如是螺丝b和弹簧钢插片螺母ns。螺丝b配置于结合部87r、112r、108r的各贯通孔e。螺丝b贯通结合部87r、112r、108r的各贯通孔e。弹簧钢插片螺母ns被安装于螺丝b来防止各结合部87r、112r、108r从螺丝b脱落。由此,灯固定部126r将结合部87r、112r、108r一并结合。

同样地,灯固定部126l将结合部87l、112l、108l一并结合。

5-7.第2前罩45和侧罩47的连接

分成利用了右固定部和左固定部的结合构造、利用了固定部128r、128l的结合构造、以及利用了接触部的接合构造进行说明。

5-7-1.利用了右固定部和左固定部的结合构造

参照图15、16、18。右固定部127r固定第2前罩45的结合部86r和右侧罩47r的结合部111r。左固定部127l固定第2前罩45的结合部86l和左侧罩47l的结合部111l。右固定部129r固定第2前罩45的结合部91r和右侧罩47r的结合部115r。左固定部129l固定第2前罩45的结合部91l和左侧罩47l的结合部115l。此外,图18示出了左固定部127l、129l而未示出右固定部127r、129r。

右固定部127r、129r和左固定部127l、129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r-126r、123l-126l的哪一个都低的位置。

右固定部127r和左固定部127l配置在比固定部122低的位置。右固定部127r和左固定部127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r、123l靠前方。右固定部127r和左固定部127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4r、124l靠后方。右固定部127r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r靠右方。右固定部127r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5r靠左方。左固定部127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l靠左方。左固定部127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5l靠右方。

右固定部129r和左固定部129l配置在比右固定部127r和左固定部127l低的位置。右固定部129r和左固定部129l配置在比右固定部127r和左固定部127l靠后方。右固定部129r配置在比右固定部127r靠右方。左固定部129l配置在比左固定部127l靠左方。

右固定部129r和左固定部129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5r、125l靠后方。而且,右固定部129r和左固定部129l配置在比固定部121靠后方。右固定部129r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6r靠右方。左固定部129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6l靠左方。

右固定部127r、129r和左固定部127l、129l配置在比开口a靠下方。右固定部127r、129r和左固定部127l、129l配置在比转向灯27靠下方。

灯固定部127r配置在与结合部86r相同的位置,所以,配置于右开口缘部72r。更详细地说,灯固定部127r配置于下缘部74r。灯固定部127l配置在与结合部86l相同的位置,所以,配置于左开口缘部72l。更详细地说,灯固定部127l配置于下缘部74l。

灯固定部129r配置在与结合部91r相同的位置,所以,配置于右下部77r。灯固定部129l配置在与结合部91l相同的位置,所以,配置于左下部77l。

右固定部127r、129r和左固定部127l、129l配置成在主视时关于通过固定部121的与上下方向z平行的假想线对称。

图25是沿着图15中的xxv-xxv线的剖视图。利用了右固定部127r的结合构造和利用了左固定部127l的结合构造相同。图25用1个图例示出利用了右固定部127r和左固定部127l的各结合构造。

结合部86r、111r在右固定部127r的位置处层叠。结合部86r的座部f和结合部111r的座部f彼此接触。结合部86r的贯通孔e和结合部111r的贯通孔e配置于相同的位置。右固定部127r例如是螺丝b和弹簧钢插片螺母ns。螺丝b配置于各结合部86r、111r的各贯通孔e。螺丝b贯通各结合部86r、111r的各贯通孔e。弹簧钢插片螺母ns被安装于螺丝b来防止各结合部86r、111r从螺丝b脱落。由此,右固定部127r将结合部86r、111r结合。

同样地,左固定部127l将结合部86l、111l结合。

图26是沿着图15中的xxvi-xxvi线的剖视图。利用了右固定部129r和左固定部129l的各结合构造相同。图26用1个图例示出利用了右固定部129r和左固定部129l的各结合构造。

结合部91r、115r在右固定部129r的位置处层叠。结合部115r的轴部i配置于结合部91r的贯通孔e。结合部115r的轴部i贯通结合部91r的贯通孔e。

右固定部129r例如具有弹簧钢插片螺母ns。弹簧钢插片螺母ns被安装于轴部i来防止结合部91r的座部f从轴部i脱落。由此,右固定部129r将结合部91r、115r结合。

同样地,左固定部129l将结合部91l、115l结合。

参照图27(a)、27(b)。图27(a)是表示固定部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图27(b)是表示固定部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图27(a)、27(b)例示出右固定部129r和左固定部129l所具有的弹簧钢插片螺母ns。弹簧钢插片螺母ns也被称为防松螺母(pushnut)。弹簧钢插片螺母ns具有本体部ns1和多个爪部ns2。本体部ns1具有圆形的平板形状。在本体部ns1的中央形成开口o。爪部ns2从本体部ns1朝向开口o的中心突出,并且,向与开口o的面正交的一方向d翘起。当轴部i朝向开口o沿一方向d被按入时,爪部ns2接触于轴部i的外周面,从而阻止轴部i从开口o脱落。这样,弹簧钢插片螺母ns能够适当地安装于不具有螺纹槽的轴部i。

5-7-2.利用了固定部128r、128l的结合构造

参照图15、16、18。固定部128r固定第2前罩45的结合部88r和右侧罩47r的结合部113r。固定部128l固定第2前罩45的结合部88l和左侧罩47l的结合部113l。此外,图18示出了固定部128l而未示出固定部128r。

固定部128r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6r高的位置。固定部128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6l高的位置。

固定部128r、128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r、123l低的位置。固定部128r、128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6r、126l高的位置。固定部128r、128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5r、125l靠前方。固定部128r、128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6r、126l靠后方。固定部128r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6r靠右方。固定部128r配置在比右固定部129r靠左方。固定部128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6l靠左方。固定部128l配置在比左固定部129l靠右方。

固定部128r配置在比右开口ar靠下方且后方。固定部128l配置在比左开口al靠下方且后方。固定部128r、128l配置在比转向灯27靠下方且后方。

利用了固定部128r、128l的结合构造与利用了右固定部129r和左固定部129l的各结合构造相同。也就是说,图26不仅示出了右固定部129r和左固定部129l的结合构造,也示出了利用了固定部128r、128l的各结合构造。由此,省略对利用了固定部128r、128l的结合构造的详细说明。

5-7-3.利用了接触部的结合构造

参照图15、16、18。第2前罩45的接触部94r-97r、94l-97l与右侧罩47r的接触部116r-119r、116l-119l相接触。此外,图18示出了接触部94l、96l、97l、116l、118l、119l而未示出接触部95l、117l、94r―97r、116r-119r。

接触部94r、116r配置于右固定部127r和固定部128r之间。更具体地说,接触部94r、116r配置在比右固定部127r靠上方。接触部94r、116r配置在比固定部128r靠下方。接触部94r、116r配置在比右固定部127r靠后方。接触部94r、116r配置在比固定部128r靠前方。接触部94r、116r配置在比右固定部127r靠右方。接触部94r、116r配置在比固定部128r靠左方。

接触部95r、117r配置在比右固定部127r、129r的哪一个都靠前方。接触部95r、117r配置在比右固定部127r靠下方。接触部95r、117r配置在比右固定部129r靠上方。接触部95r、117r配置在比右固定部127r、129r的哪一个都靠左方。

接触部96r、118r配置于右固定部127r和右固定部129r之间。更具体地说,接触部96r、118r配置在比右固定部127r靠下方。接触部96r、118r配置在比右固定部129r靠上方。接触部96r、118r配置在比右固定部127r靠后方。接触部96r、118r配置在比右固定部129r靠前方。接触部96r、118r配置在比右固定部127r靠右方。接触部96r、118r配置在比右固定部129r靠左方。

接触部97r、119r配置在比右固定部127r、129r的哪一个都靠下方。接触部97r、119r配置在比右固定部127r、129r的哪一个都靠后方。

接触部94lー97l、116l-119l、左固定部127l、129l和固定部128l的位置关系与接触部94rー97r、116r-119r、右固定部127r、129r和固定部128r的位置关系是左右对称的。为慎重起见,以下进行说明。

接触部94l、116l配置于左固定部127l和固定部128l之间。更具体地说,接触部94l、116l配置在比左固定部127l靠上方。接触部94l、116l配置在比固定部128l靠下方。接触部94l、116l配置在比左固定部127l靠后方。接触部94l、116l配置在比固定部128l靠前方。接触部94l、116l配置在比左固定部127l靠左方。接触部94l、116l配置在比固定部128l靠右方。

接触部95l、117l配置在比左固定部127l、129l的哪一个都靠前方。接触部95l、117l配置在比左固定部127l靠下方。接触部95l、117l配置在比左固定部129l靠上方。接触部95l、117l配置在比左固定部127l、129l的哪一个都靠右方。

接触部96l、118l配置于左固定部127l和左固定部129l之间。更具体地说,接触部96l、118l配置在比左固定部127l靠下方。接触部96l、118l配置在比左固定部129l靠上方。接触部96l、118l配置在比左固定部127l靠后方。接触部96l、118l配置在比左固定部129l靠前方。接触部96l、118l配置在比左固定部127l靠左方。接触部96l、118l配置在比左固定部129l靠右方。

接触部97l、119l配置在比左固定部127l、129l的哪一个都靠下方。接触部97l、119l配置在比左固定部127l、129l的哪一个都靠后方。

图28是沿着图15中的xxviii-xxviii线的剖视图。接触部97r和接触部119r的接触构造与接触部97l和接触部119l的接触构造相同。图28用1个图例示出接触部97r和接触部119r的接触构造以及接触部97l和接触部119l的接触构造。

接触部119r的凸部t插入接触部97r的凹部s。由此,接触部119r的凸部t和接触部97r的凹部s相嵌合。接触部119r和接触部97r连接第2前罩45和右侧罩47r。

同样地,接触部97l、119l连接第2前罩45和左侧罩47l。

5-8.第2撑条9和腿护罩31的连接

与图17一并参照图29。图29是在从后方观察腿护罩31的后视图中示出了固定部131、132r-137r、132l-137l的位置的图。

固定部131固定腿护罩31和第2撑条9。

固定部131的位置相当于第2撑条9和腿护罩31连接的连接位置。第2撑条9具有足够高的刚性,所以,可以将第2撑条9和腿护罩31的连接位置看做是头管4直接支撑腿护罩31的支撑点。

参照图17。腿护罩31具有结合部151。结合部151例如具有座部f和未图示的贯通孔。座部f与第2撑条9相接触。固定部131是例如螺丝b和螺母n。螺丝b贯通结合部151和第2撑条9的贯通孔(未图示)。螺母n与螺丝b螺纹结合。由此,固定部131将第2撑条9和腿护罩31结合。

固定部131还将钩141固定于第2撑条9。腿护罩31、钩141和第2撑条9由固定部131在相同的位置固定。钩141用于钩挂物品。钩141是骑乘型车辆1的要素。钩141不是腿护罩31的要素。钩141和腿护罩31是分体的。

5-9.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和腿护罩31的连接

参照图29。固定部132r-137r、132l-137l固定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和腿护罩31。

固定部132r、132l连接第1前罩本体42和腿护罩31。腿护罩31具有结合部152r、152l。结合部152r配置在要安装固定部132r的位置。结合部152l配置在要安装固定部132l的位置。

固定部133r、133l连接嵌板43和腿护罩31。腿护罩31具有结合部153r、153l。结合部153r、153l形成在固定部133r、133l的位置。

固定部134r、134l连接第2前罩45和腿护罩31。腿护罩31具有结合部154r、154l。结合部154r、154l形成在固定部134r、134l的位置。

固定部135r、135l、136r、136l分别连接第2前罩45和腿护罩31。腿护罩31具有结合部155r、155l、156r、156l。结合部155r、155l、156r、156l形成在固定部135r、135l、136r、136l的位置。

固定部137r连接右侧罩47r和腿护罩31。固定部137l连接左侧罩47l和腿护罩31。腿护罩31具有结合部157r、157l。结合部157r、157l形成在固定部137r、137l的位置。

参照图16。固定部132r-137r配置在比固定部121靠右方。固定部132r-137r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r靠右方。固定部132l-137l配置在比固定部121靠左方。固定部132l-137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l靠左方。

固定部132r、132l、133r、133l配置在比固定部121高的位置。

固定部134r、134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r、123l高的位置。固定部134r、134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r-126r、123l-126l的哪一个都高的位置。固定部134r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r、123l靠右方。固定部134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r、123l靠左方。

固定部135r、135l、136r、136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r-126r、123l-126l的哪一个都低的位置。固定部135r、136r配置在比右固定部127r、129r的哪一个都低的位置。固定部136r配置在比右侧罩47r低的位置。固定部135l、136l配置在比左固定部127l、129l的哪一个都低的位置。固定部136l配置在比左侧罩47l低的位置。

固定部134r、134l是本发明中的“上固定部”的例子。固定部135r、135l、136r、136l是本发明中的“下固定部”的例子。

固定部137r配置在比右固定部127r、129r的哪一个都高的位置。固定部137r配置在比固定部128r高的位置。固定部137l配置在比左固定部127l、129l的哪一个都高的位置。固定部137l配置在比固定部128l高的位置。

图30是沿着图29中的xxx-xxx线的剖视图。利用了固定部132r的结合构造和利用了固定部132l的结合构造相同。图30用1个图例示出利用了固定部132r、132l的各结合构造。

第1前罩41的结合部64r和腿护罩31的结合部152r在固定部132r的位置处层叠。结合部152r例如具有贯通孔e。结合部152r例如在贯通孔e的周围具有座部f。结合部152r的座部f与结合部64r的筒部k的上面相接触。结合部152r的贯通孔e配置在与结合部64r的螺纹孔j相同的位置。固定部132r例如是螺丝b。螺丝b贯通贯通孔e,插入螺纹孔j。螺丝b与螺纹孔j螺纹结合。由此,固定部132r将结合部64r、152r结合。

同样地,固定部132l将结合部64l、152l结合。

图31是沿着图29中的xxxi-xxxi线的剖视图。利用了固定部133r的结合构造和利用了固定部133l的结合构造相同。图31用1个图例示出利用了固定部133r、133l的各结合构造。

嵌板43的结合部51r和腿护罩31的结合部153r在固定部133r的位置处层叠。结合部153r例如具有贯通孔e。结合部153r例如在贯通孔e的周围具有座部f。结合部153r的座部f与结合部51r的座部f相接触。结合部153r的贯通孔e配置在与结合部51r的贯通孔e相同的位置。

固定部133r例如是螺丝b和弹簧钢插片螺母ns。螺丝b贯通结合部51r、153r的各贯通孔e。弹簧钢插片螺母ns被安装于螺丝b来防止结合部51r、153r从螺丝b脱落。由此,固定部133r将结合部51r、153r结合。

同样地,固定部133l将结合部51l、153l结合。

图32是沿着图29中的xxxii-xxxii线的剖视图。利用了固定部134r的结合构造和利用了固定部134l的结合构造相同。图32用1个图例示出利用了固定部134r、134l的各结合构造。

固定部134r固定第2前罩45的结合部85r和腿护罩31的结合部154r。固定部134l固定第2前罩45的结合部85l和腿护罩31的结合部154l。

在此,利用了固定部134r、134l的结合构造(图32)与利用了固定部132r、132l的结合构造(图30)类似。因此,省略对利用了固定部134r、134l的结合构造的说明。

图33是沿着图29中的xxxiii-xxxiii线的剖视图。利用了固定部135r、135l、136r、136l的各结合构造相同。图33用1个图例示出利用了固定部135r、135l、136r、136l的各结合构造。

固定部135r将第2前罩45的结合部92r和腿护罩31的结合部155r结合。固定部135l将第2前罩45的结合部92l和腿护罩31的结合部155l结合。固定部136r将第2前罩45的结合部93r和腿护罩31的结合部156r结合。固定部136l将第2前罩45的结合部93l和腿护罩31的结合部156l结合。

在此,利用了固定部135r、135l、136r、136l的结合构造(图33)与利用了固定部132r、132l的结合构造(图30)类似。因此,省略对利用了固定部135r、135l、136r、136l的结合构造的说明。

图34是沿着图29中的xxxiv-xxxiv线的剖视图。利用了固定部137r的结合构造和利用了固定部137l的结合构造相同。图34用1个图例示出利用了固定部137r、137l的各结合构造。

固定部137r将右侧罩47r的结合部114r和腿护罩31的结合部157r结合。固定部137l将左侧罩47l的结合部114l和腿护罩31的结合部157l结合。

在此,利用了固定部137r、137l的结合构造(图34)与利用了固定部133r、133l的结合构造(图31)类似。因此,省略对利用了固定部137r、137l的结合构造的说明。

6.效果

根据实施例的骑乘型车辆1,起到上述的本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效果。对上述的主要部分的效果进行补充说明。

关于第2前罩的加强

右转向灯27r具有较高的刚性,所以,结合部105r-108r的相对的位置不容易移位。结合部105r-108r分别由灯固定部123r-126r而被固定于第2前罩45的结合部82r-84r、87r。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在结合部82r-84r、87r之间第2前罩45挠曲。

同样地,左转向灯27l的结合部105l-108l由灯固定部123l-126l而被固定于第2前罩45的结合部82l-84l、87l。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在结合部82l-84l、87l之间第2前罩45挠曲。

结合部82r-84r、87r配置于右开口缘部72r,所以,能够适当地防止右开口ar的周围挠曲。换言之,灯固定部123r-126r配置于右开口缘部72r,所以,能够适当地加强右开口缘部72r。

同样地,结合部82l-84l、87l配置于左开口缘部72l,所以,能够适当地防止左开口al的周围挠曲。换言之,灯固定部123l-126l配置于左开口缘部72l,所以,能够适当地加强左开口缘部72l。

灯固定部123r、125r配置在比右开口ar靠上方,灯固定部124r配置在比右开口ar靠左方,灯固定部126r配置在比右开口ar靠下方。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右开口缘部72r挠曲。

同样地,灯固定部123l、125l配置在比左开口al靠上方,灯固定部124l配置在比左开口al靠右方,灯固定部126l配置在比左开口al靠下方。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左开口缘部72l挠曲。

右侧罩47r具有较高的刚性,所以,结合部111r-113r和115r的相对的位置不容易移位。结合部111r-113r和115r分别由灯固定部126r、右固定部127r、129r和固定部128r而被固定于第2前罩45的结合部86r-88r、91r。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在结合部86r-88r、91r之间第2前罩45挠曲。

同样地,左侧罩47l的结合部111l-113l和115lr分别由灯固定部126l、左固定部127l、129l、固定部128l而被固定于第2前罩45的结合部86l-88l、91l。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在结合部86l-88l、91l之间第2前罩45挠曲。

结合部86r-88r配置于下缘部74r,结合部91r配置于右下部77r,所以,能够适当地防止下缘部74r和右下部77r挠曲。换言之,灯固定部126r、右固定部127r和固定部128r配置于下缘部74r,右固定部129r配置于右下部77r,所以,能够适当地加强下缘部74r和右下部77r。

同样地,结合部86l-88l配置于下缘部74l,结合部91l配置于左下部77l,所以,能够适当地防止下缘部74l和左下部77l挠曲。换言之,灯固定部126l、左固定部127l和固定部128l配置于下缘部74l,左固定部129l配置于左下部77l,所以,能够适当地加强下缘部74l和左下部77l。

右固定部127r、129r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6r低的位置,所以,右侧罩47r能够在比灯固定部126r低的位置加强第2前罩45。

同样地,左固定部127l、129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6l低的位置,所以,左侧罩47l能够在比灯固定部126l低的位置加强第2前罩45。

固定部128r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6r高的位置,所以,右侧罩47r也能够在比灯固定部126r高的位置加强第2前罩45。

同样地,固定部128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6l高的位置,所以,左侧罩47l也能够在比灯固定部126l高的位置加强第2前罩45。

关于传递头管4的支撑力的路径

图35(a)是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一部分(左部分)的主视图。图35(b)是沿着图35(a)中的xxxv-xxxv线的剖视图。图35(b)示出了左主路径、左转向灯27l的分支路径和左侧罩47l的分支路径。

关于左主路径,更具体地说,按照结合部63l、灯固定部123l和结合部83l的顺序将它们连结。关于左转向灯27l的分支路径,更具体地说,按照灯固定部123l、结合部105l、结合部106l/107l/108l、灯固定部125l/124l/126l和结合部84l/82l/87l的顺序将它们连结。此外,作为左转向灯27l的分支路径,图35(b)仅示出了按照灯固定部123l、结合部105l、结合部108l、灯固定部126l和结合部87l的顺序将它们连结的路径。关于左侧罩47l的分支路径,更具体地说,按照灯固定部126l、结合部112l、结合部111l/115l、左固定部127l/129l和结合部86l/91l的顺序将它们连结。此外,作为左侧罩47l的分支路径,图35(b)仅示出了按照灯固定部126l、结合部112l、结合部115l、左固定部129l和结合部91l的顺序将它们连结的路径。

在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右部分,与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左部分同样地,形成传递头管4的支撑力的路径。也就是说,关于右主路径,更具体地说,按照结合部63r、灯固定部123r和结合部83r的顺序将它们连结。关于右转向灯27r的分支路径,更具体地说,按照灯固定部123r、结合部105r、结合部106r/107r/108r、灯固定部125r/124r/126r和结合部84r/82r/87r的顺序将它们连结。关于右侧罩47r的分支路径,更具体地说,按照灯固定部126r、结合部112r、结合部111r/115r、右固定部127r/129r和结合部86r/91r的顺序将它们连结。

虽然省略图示,但固定部128l形成新的分支路径(为了方便,称为“左上分支路径”)。左上分支路径按照灯固定部126l、结合部112l、结合部113l、固定部128l和结合部88l的顺序将它们连结。左上分支路径在灯固定部126l处连结于左转向灯27l的分支路径。灯固定部126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r、123l低的位置,固定部128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6l高的位置。因此,左上分支路径在比主路径低的位置处连结于左转向灯27l的分支路径,从左转向灯27l的分支路径向上方延伸。头管4的支撑力的一部分从左转向灯27l的分支路径流入左上分支路径。在左上分支路径,头管4的支撑力从灯固定部126l通过结合部112l传递给结合部113l,进而从结合部113l通过固定部128l传递给结合部88l。由此,左侧罩47l利用头管4的支撑力、经由固定部128l支撑第2前罩45。由此,能够更适当地支撑整个第2前罩45。

同样地,固定部128r形成新的分支路径(为了方便,称为“右上分支路径”)。右上分支路径按照灯固定部126r、结合部112r、结合部113r、固定部128r和结合部88r的顺序将它们连结。右上分支路径在灯固定部126r处连结于右转向灯27r的分支路径。灯固定部126r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r、123l低的位置,固定部128r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6r高的位置。因此,右上分支路径在比主路径低的位置处连结于右转向灯27r的分支路径,从右转向灯27r的分支路径向上方延伸。头管4的支撑力的一部分从右转向灯27r的分支路径流入右上分支路径。在右上分支路径,头管4的支撑力从灯固定部126r通过结合部112r传递给结合部113r,进而从结合部113r通过固定部128r传递给结合部88r。由此,右侧罩47r利用头管4的支撑力、经由固定部128r支撑第2前罩45。

而且,根据实施例,起到上述的主要部分的效果以外的效果。以下进行说明。

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可分割为第1前罩41、第2前罩45、右侧罩47r和左侧罩47l。因此,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设计的自由度高,能够容易提高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设计性。

第1前罩41进而可分割为第1前罩本体42和嵌板43。由此,能够更容易提高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设计性。

灯固定部123r配置在比固定部121(即第1前罩41和第1撑条8的连接位置)靠右方且下方,所以,第1前罩41在比固定部121靠右方且下方支撑第2前罩45。灯固定部123l配置在比固定部121靠左方且下方,所以,第1前罩41在比固定部121的连接位置靠左方且下方支撑第2前罩45。因此,能够平衡良好地支撑第2前罩45。而且,灯固定部123r和灯固定部123l配置在相同的高度位置,所以,第1前罩41能够更平衡良好地支撑第2前罩45。另外,第1前罩41在比固定部121靠右方的位置处支撑右转向灯27r,在比固定部121靠左方的位置处支撑左转向灯27l。因此,第1前罩41能够适当地分别支撑右转向灯27r和左转向灯27l。

与其说右转向灯27r具有平面的形状,倒不如说右转向灯27r具有立体的形状。换言之,与其说右转向灯27r具有薄板形状,倒不如说右转向灯27r具有块形状。由此,右转向灯27r具有高刚性。由于同样的理由,左转向灯27l也具有高刚性。因此,利用右转向灯27r和左转向灯27l所具有的刚性,能够将第2前罩45的刚性充分提高。

固定部121和灯固定部123r的距离与固定部121和灯固定部123l的距离大致相等。因此,第1前罩41能够平衡良好地支撑第2前罩45。

灯固定部123r和灯固定部123l配置成在主视时关于通过固定部121的与上下方向z平行的假想线对称。因此,第1前罩41能够更平衡良好地支撑第2前罩45。

灯固定部126r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r靠右方,所以,灯固定部126r能够将右侧罩47r适当地固定于右转向灯27r。灯固定部126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l靠左方,所以,灯固定部126l能够将左侧罩47l适当地固定于左转向灯27l。

灯固定部126r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r靠后方,所以,灯固定部126r能够将右侧罩47r适当地固定于右转向灯27r。灯固定部126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3l靠后方,所以,灯固定部126l能够将左侧罩47l适当地固定于左转向灯27l。

在灯固定部123r的位置,第1前罩41、第2前罩45和右转向灯27r按照该顺序层叠。由此,第1前罩41能够经由灯固定部123r适当地支撑第2前罩45和右转向灯27r。另外,右转向灯27r能够经由灯固定部123r适当地加强第2前罩45。

在灯固定部126r的位置,第2前罩45、右侧罩47r和右转向灯27r按照该顺序层叠。由此,右转向灯27r能够经由灯固定部126r适当地支撑第2前罩45和右侧罩47r。另外,右转向灯27r和右侧罩47r能够经由灯固定部126r适当地加强第2前罩45。

在灯固定部126l的位置,第2前罩45、左侧罩47l和左转向灯27l按照该顺序层叠。由此,左转向灯27l能够经由灯固定部126l适当地支撑第2前罩45和左侧罩47l。另外,左转向灯27l和左侧罩47l能够经由灯固定部126l适当地加强第2前罩45。

结合部105r从转向灯本体101r向上方延伸。因此,灯固定部123r能够在比转向灯本体101r靠上方的位置将第1前罩41和第2前罩45固定于右转向灯27r。同样地,结合部105l从转向灯本体101l向上方延伸。因此,灯固定部123l能够在比转向灯本体101l靠上方的位置将第1前罩41和第2前罩45固定于左转向灯27l。

结合部108r从转向灯本体101r向下方延伸。因此,灯固定部126r能够在比转向灯本体101r靠下方的位置将第2前罩45和右侧罩47r固定于右转向灯27r。同样地,结合部108l从转向灯本体101l向下方延伸。因此,灯固定部126l能够在比转向灯本体101l靠下方的位置将第2前罩45和左侧罩47l固定于左转向灯27l。

至少任一个的右固定部(在本实施例中为右固定部129r)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6r靠后方,所以,右侧罩47r能够适当地加强第2前罩45。至少任一个的左固定部(在本实施例中为左固定部129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6l靠后方,所以,左侧罩47l能够适当地加强第2前罩45。

至少任一个的右固定部(在本实施例中为右固定部127r)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6r靠前方,所以,右侧罩47r能够适当地加强第2前罩45。至少任一个的左固定部129l(在本实施例中为左固定部129l)配置在比灯固定部126l靠前方,所以,左侧罩47l能够适当地加强第2前罩45。

第1前罩41的右缘部41a和第2前罩45的上缘部73r都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延伸。因此,右缘部41a和上缘部73r能够容易连接。同样地,第1前罩41的左缘部41b和第2前罩45的上缘部73l都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延伸。因此,左缘部41b和上缘部73l能够容易连接。这样的结果是,第1前罩41能够适当地支撑第2前罩45。

腿护罩31与第1前罩41、第2前罩45、右侧罩47r和左侧罩47l分别直接连接。具体地说,第1前罩41经由固定部132r、132l、133r、133l而与腿护罩31连接。第2前罩45经由固定部134r-136r、134l-136l而与腿护罩31连接。右侧罩47r经由固定部137r而与腿护罩31连接。左侧罩47l经由固定部137l而与腿护罩31连接。腿护罩31是一体成型的,而并非是多个部件连接而成的组装体。因此,腿护罩31能够进一步提高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支撑强度。

而且,腿护罩31与嵌板43和第1前罩本体42分别直接连接。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第1前罩41的支撑强度。

腿护罩31与第2撑条9连接。由此,头管4能够适当地支撑腿护罩31。

第2前罩45具有接触部94r、95r、96r、97r,右侧罩47r具有接触部116r、117r、118r、119r,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第2前罩45和右侧罩47r的组装强度。同样地,第2前罩45具有接触部94l、95l、96l、97l,左侧罩47l具有接触部116l、117l、118l、119l,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第2前罩45和左侧罩47l的组装强度。

固定部134r、134l在比灯固定部123r、123l高的位置将第2前罩45固定于腿护罩31。固定部135r、135l、136r、136l在比右固定部127r、129r和左固定部127l、129l的哪一个都低的位置将第2前罩45固定于腿护罩31。因此,能够由腿护罩31适当地支撑整个第2前罩45。

第2前罩45在比转向装置11靠右方延伸到比车轴15低的位置,在比转向装置11靠左方延伸到比车轴15低的位置。即使是这样的第2前罩45,根据本实施例,也能够有效地提高第2前罩45的刚性。另外,能够适当地确保包括第2前罩45在内的整个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支撑强度。

右侧罩47r配置在比右转向灯27r靠下方,所以,右侧罩47r能够适当地防止位于比右开口ar靠下方的第2前罩45的部分挠曲。同样地,左侧罩47l配置在比左转向灯27l靠下方,所以,左侧罩47l能够适当地防止位于比左开口al靠下方的第2前罩45的部分挠曲。

右侧罩47r在上下方向z上的长度比第2前罩45在上下方向z上的长度l2短。因此,在右侧罩47r的下部和上部之间挠曲的量较小。因此,即使第2前罩45具有在上下方向z上长的形状,右侧罩47r也能够有效地提高第2前罩45的刚性。同样地,左侧罩47l在上下方向z上的长度l3比第2前罩45在上下方向z上的长度l2短。因此,即使第2前罩45具有在上下方向z上长的形状,左侧罩47l也能够有效地提高第2前罩45的刚性。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如下述那样变型地实施。

(1)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第1前罩41可分为2个部件(即、第1前罩本体42和嵌板43),但不限于此。例如、第1前罩41也可以一体成型。或者,第1前罩41也可以分割为3个以上的部件。

(2)右侧罩47r可以一体成型。或者,右侧罩47r也可以包括彼此能分离的多个部件。同样地,左侧罩47l可以一体成型。或者,左侧罩47l也可以包括彼此能分离的多个部件。

(3)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右转向灯固定部群包括1个第1固定部(具体地说是灯固定部123r),但不限于此。换言之,将第1前罩41和第2前罩45固定于右转向灯27r的灯固定部的数量是1个,但不限于此。右转向灯固定部群也可以包括多个第1固定部。同样地,左转向灯固定部群包括1个第1固定部(具体地说是灯固定部123l),但不限于此。换言之,将第1前罩41和第2前罩45固定于左转向灯27l的灯固定部的数量是1个,但不限于此。左转向灯固定部群也可以包括多个第1固定部。

(4)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右转向灯固定部群包括1个第2固定部(具体地说是灯固定部126r),但不限于此。换言之,将第2前罩45和右侧罩47r固定于右转向灯27r的灯固定部的数量是1个,但不限于此。右转向灯固定部群也可以包括多个第2固定部。同样地,左转向灯固定部群包括1个第3固定部(具体地说是灯固定部126l),但不限于此。换言之,将第1前罩41和左侧罩47l固定于左转向灯27l的灯固定部的数量是1个,但不限于此。左转向灯固定部群也可以包括多个第3固定部。

(5)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右转向灯固定部群包括4个灯固定部(具体地说是灯固定部123r-126r),但不限于此。右转向灯固定部群也可以包括3个灯固定部。或者,右转向灯固定部群也可以包括5个以上的灯固定部。同样地,左转向灯固定部群包括4个灯固定部(具体地说是灯固定部123l-126l),但不限于此。左转向灯固定部群也可以包括3个灯固定部。或者,左转向灯固定部群也可以包括5个以上的灯固定部。

(6)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右固定部的数量是2个(具体地说是右固定部127r、129r),但不限于此。右固定部的数量也可以变成1个。或者,右固定部的数量也可以变成3个以上。同样地,左固定部的数量是2个(具体地说是左固定部127l、129l),但不限于此。左固定部的数量也可以变成1个。或者,左固定部的数量也可以变成3个以上。

(7)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上固定部的数量是2个(具体地说是固定部134r、134l),但不限于此。换言之,在比灯固定部123r、123l高的位置将第2前罩45固定于腿护罩31的固定部的数量是2个,但不限于此。上固定部的数量也可以变成1个。或者,上固定部的数量也可以变成3个以上。

(8)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下固定部的数量是4个(具体地说是固定部135r、135l、136r、136l),但不限于此。换言之,在比右固定部127r、129r和左固定部127l、129l的哪一个都低的位置将第2前罩45固定于腿护罩31的固定部的数量是4个,但不限于此。下固定部的数量也可以变成1个、2个、3个、或者5个以上。

(9)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固定部121的数量是1个,但不限于此。固定部121的数量也可以变成多个。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支撑点的数量是1个,但不限于此。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的支撑点的数量也可以变成多个。

(10)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可以适当地改变固定部122、128r、128l的数量。另外,也可以省略固定部122、128r、128l的至少任一个。

(11)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第1灯单元,例示了右转向灯27r,但不限于此。第1灯单元也可以是右示廓灯(positionlamp)。或者,第1灯单元也可以是头灯、转向灯、示廓灯的至少任一方。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第2灯单元,例示了左转向灯27l,但不限于此。第2灯单元也可以是左示廓灯。或者,第2灯单元也可以是头灯、转向灯、示廓灯的至少任一方。这样,本发明中的“灯单元”可以是头灯、转向灯和示廓灯的哪一方都行。

(12)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灯单元包括第1灯单元和第2灯单元(具体地说,是右转向灯27r和左转向灯27l),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省略第1灯单元和第2灯单元的至少任一方。或者,灯单元还可以包括与第1灯单元和第2灯单元分体的第3灯单元。这样,可以适当地改变灯单元的数量。

(13)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开口a的数量是2个(具体地说是右开口ar和左开口al),但不限于此。例如,开口a的数量也可以变成1个。或者,开口a的数量也可以变成3个以上。

(14)例如在灯单元的数量是1个且开口a的数量是1个的情况下,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只要具有以下的灯固定部来代替灯固定部123r-126r、123l-126l即可。此外,以下,为了方便而将灯固定部记载为“灯固定部p”。

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具有将第2前罩45固定于灯单元的3个以上的灯固定部p。在此,至少任一个的灯固定部p是将第1前罩41和第2前罩45在相同位置固定于灯单元的第1固定部p1。除了第1固定部p1以外的至少任一个的灯固定部p是将第2前罩45和右侧罩47r在相同位置固定于灯单元的第2固定部p2。除了第1固定部p1和第2固定部p2以外的至少任一个的灯固定部p是将第2前罩45和左侧罩47l在相同位置固定于灯单元的第3固定部p3。

(15)例如在灯单元的数量是3个且开口a的数量是3个的情况下,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只要具有以下的灯固定部即可。此外,以下,为了方便而将灯固定部记载为灯固定部p。另外,将3个灯单元分别记载为灯单元a、b、c。

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具有将第2前罩45固定于灯单元a、b、c的任一方的灯固定部p。灯固定部p被分类成将第2前罩45固定于灯单元a的灯固定部群ga、将第2前罩45固定于灯单元b的灯固定部群gb、以及将第2前罩45固定于灯单元c的灯固定部群gc。在区分属于灯固定部群ga、gb、gc的灯固定部p的情况下,将属于灯固定部群ga、gb、gc的灯固定部p分别记载为灯固定部pa、pb、pc。灯固定部群ga包括3个以上的灯固定部pa。灯固定部群gb包括3个以上的灯固定部pb。灯固定部群gc包括3个以上的灯固定部pc。灯固定部pa将第2前罩45固定于灯单元a。灯固定部pb将第2前罩45固定于灯单元b。灯固定部pc将第2前罩45固定于灯单元c。

灯固定部群ga包括1个以上的第1固定部pa1。也就是说,至少任一个的灯固定部pa是将第1前罩41和第2前罩45在相同位置固定于灯单元a的第1固定部pa1。灯固定部群gb包括1个以上的第1固定部pb1。也就是说,至少任一个的灯固定部pb是将第1前罩41和第2前罩45在相同位置固定于灯单元b的第1固定部pb1。灯固定部群gc包括1个以上的第1固定部pc1。也就是说,至少一个的灯固定部pc是将第1前罩41和第2前罩45在相同位置固定于灯单元c的第1固定部pa1。

灯固定部群ga、gb、gc的至少任一方包括1个以上的第2固定部p2。也就是说,除了第1固定部pa1、pb1、pc1以外的至少任一方的灯固定部p是将第2前罩45和右侧罩47r在相同位置固定于灯单元a、b、c的任一方的第2固定部p2。灯固定部群ga、gb、gc的至少任一方包括1个以上的第3固定部p3。也就是说,除了第1固定部pa1、pb1、pc1和第2固定部p2以外的至少任一方的灯固定部p是将第2前罩45和左侧罩47l在相同位置固定于灯单元a、b、c的任一方的第3固定部p3。

此外,关于灯单元的数量是3个的情况下的灯固定部的结构的思路也能够适用于灯单元的数量是4个以上的情况。例如在追加灯单元d的情况下,前部车身罩组装体25具有被分类成灯固定部群gd的3个以上的灯固定部pd,至少任一个的灯固定部pd是第1固定部pd1。

(16)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固定部121等的结构,例示了螺丝b、螺母ns、弹簧钢插片螺母ns等,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固定部121等的结构变为其他的紧固部件、止动件等。

(17)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结合部51r等的结构,例示了贯通孔e、座部f、螺纹孔j、筒部k、基部m、轴部i等,但不限于此。结合部51r等的结构可以根据固定部的结构而适当地改变。

(18)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灯固定部123r-126r、123l-126l的配置进行了详细描述,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适当地改变灯固定部123r-126r、123l-126l的配置。同样地,也可以适当地改变右固定部127r、129r的配置。也可以适当地改变左固定部127l、129l的配置。也可以适当地改变固定部121、122、128r、128l的配置。也可以适当地改变固定部131、132r-137r、132l-137l的配置。

(19)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结合部51r等的配置进行了详细描述,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适当地改变结合部51r等的配置。

(20)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接触部53等的配置进行了详细描述,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适当地改变接触部等的配置。另外,也可以改变接触部53等的数量。

(21)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螺纹孔j具有阴螺纹,但不限于此。螺纹孔j也可以不具有阴螺纹。或者,也可以由螺丝b(例如自攻螺丝)在螺纹孔j的内周面形成阴螺纹。

(22)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骑乘型车辆1,例示了小型摩托车型的车辆,但不限于此。骑乘型车辆1也可以变为轻型摩托车型、运动型、全地形行驶用车辆(all-terrainvehicle)等其他种类的车辆。另外,前轮19的数量不限于一个。前轮19的数量也可以变成2个。后轮38的数量不限于1个。后轮38的数量也可以变成2个。

(23)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例示了发动机(内燃机)作为动力源,但不限于此。例如,骑乘型车辆1也可以具有电动马达作为动力源。

(24)关于上述的实施例和上述(1)至(23)中说明的各变型实施例,还可以将各结构置换或组合到其他的变型实施例的结构中等来进行适当地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