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疾人平地代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8832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残疾人平地代步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残疾人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残疾人平地代步车。



背景技术:

早在中国南北朝 ( 公元 525 年 ) 时期便有轮椅的记录,石棺上带轮子椅子的雕刻也是现代轮椅的前身。那时候的轮椅已经与现代的手动轮基本相同。而欧洲最早的记载是在中世纪时期的独轮推车。约在18世纪,出现接近现代造型设计的轮椅。由两个大大的木质前轮与后面单一小轮,中间配上一张有着扶手的椅子所组成。这似乎可追溯至大约 1760。现代意义上的折合式轮椅的出现是公元 1932 年,一位名叫 Hebert Everest 的截瘫残疾人与他的朋友 Harry Jennings 发明出第一部现代的可折式轮椅。当时的轮椅骨架由航空金属管材构成,配上帆布式的座椅。现代科技的进步也使得轮椅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电动轮椅、GPS 电动轮椅、特制轮椅、运动轮椅等多功能轮椅,满足了更多人得需求。然而对于下半身残疾人员轮椅极不方便且无法上下楼。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残疾人平地代步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残疾人平地代步车,包括底盘、竖直设置于所述底盘头部顶面的支架,所述底盘底面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设有四个支座,所述支座分别位于所述底盘的四个角底面,每个所述支座上均设有一个马达、一个麦克拉姆轮,所述马达与所述麦克拉姆轮驱动连接,所述支架顶部设有铰链座,所述铰链座两端分别枢转连接有一个边杆,所述边杆相互平行,所述边杆顶部与同一个顶座枢转连接,即所述顶座、两根边杆以及铰链座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所述支架上枢转连接有可控伸缩支撑杆,所述可控伸缩支撑杆另一端与所述边杆枢转连接,所述底盘上设有电源,所述顶座上设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上设有控制手柄,所述顶座竖直设有胸腔托板,所述支架顶部设有与T形辅助架配合的T形杆摆动锁死机构,所述T形辅助架两端铰接有上下翻转的手柄,所述手柄设有控制所述可控伸缩支撑杆的开关,所述边杆上设有两个拉紧收紧器,每个所述拉紧收紧器上各连接有一根收紧带,所述收紧带绕过所述顶座,所述收紧带末端卡扣连接有布兜,所述支架上套有U形膝盖支架,所述U形膝盖支架两端设有膝盖托板。

上述设计中通过麦克拉姆轮实现任意方向的自由行走,所述胸腔托板和膝盖托板以及布兜便于为操作人员提供支撑和固定,所述可控伸缩支撑杆为相互平行的边杆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机构提供动力,便于操作人员上下车。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盘尾部的两个马达设置在空腔内,所述底盘头部的两个马达竖直设置在所述底盘头部顶面。便于缩小设备体积。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形膝盖支架两端设有插孔,所述膝盖托板背面设有与所述插孔配合的插杆,所述插杆上设有伸缩卡销,所述U形膝盖支架两端设有沿所述U形膝盖支架长度方向分布的定位孔,所述伸缩卡销与所述定位孔配合。便于调整膝盖托板位置适应不同的人乘坐。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胸腔托板两端通过粘扣带分别与腰带两端连接,便于对乘坐者固定,使用方便。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T形杆摆动锁死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支架顶部的条形孔,所述条形孔顶部为圆形孔,所述支架顶部插有沿所述支架长度方向滑动的T形辅助架,所述T形辅助架底部侧面设有滑销,所述滑销在所述条形孔内滑动,所述滑销截面腰圆形,所述滑销截面最小轮廓尺寸小于所述条形孔宽度,所述滑销截面最大轮廓尺寸小于所述圆形孔内径且大于所述条形孔宽度。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条形孔顶部连通的辅助滑槽,所述辅助滑槽与所述条形孔共线,所述T形辅助架底部侧面设有导向销,所述导向销位于所述滑销上方,所述滑销与所述导向销距离为辅助滑槽长度,所述滑销与所述导向销之间的距离与T形辅助架长度比值为1:8,所述辅助滑槽顶部设有弧形导向槽。便于收起T形辅助架,适用不同场合,弧形导向槽和辅助滑槽使得T形辅助架收放顺滑,所述滑销与所述导向销之间的距离与T形辅助架长度比值为1:8,承载力大,行程短。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T形杆摆动锁死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顶部的导向销、设置在所述T形辅助架底部侧面的条形导向孔、设置在所述支架顶部后侧的豁口,所述T形辅助架自所述支架顶部插入沿所述支架上下滑动,所述条形导向孔与所述导向销配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盘上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设有自动找寻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麦克拉姆轮实现任意方向的自由行走,所述胸腔托板和膝盖托板以及布兜便于为操作人员提供支撑和固定,所述可控伸缩支撑杆为相互平行的边杆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机构提供动力,便于操作人员上下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胸腔托板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支架与T形辅助架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支架与T形辅助架连接示意图。

在图中1.底盘,2.电源,3.马达,4.麦克拉姆轮,5.空腔,6.支架,7.U形膝盖支架,8.膝盖托板,9.定位孔,10.伸缩卡销,11.可控伸缩支撑杆,12.边杆,13.T形辅助架,14.胸腔托板,15.支座,16.铰链座,17.顶座,18.控制手柄,19.控制盒,20.滑销,21.开关,22.手柄,23.布兜,24.收紧带,25.拉紧收紧器,26.插杆,27.腰带,28.导向销,29.弧形导向槽,30.圆形孔,31.条形孔,32.辅助滑槽,33.充电接口,34.条形导向孔,35.导向销,36.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一种残疾人平地代步车,包括底盘1、竖直设置于所述底盘1头部顶面的支架6,所述底盘1底面设置有空腔5,所述空腔5设有四个支座15,所述支座15分别位于所述底盘1的四个角底面,每个所述支座15上均设有一个马达3、一个麦克拉姆轮4,所述马达3与所述麦克拉姆轮4驱动连接,所述支架6顶部设有铰链座16,所述铰链座16两端分别枢转连接有一个边杆12,所述边杆12相互平行,所述边杆12顶部与同一个顶座17枢转连接,即所述顶座17、两根边杆12以及铰链座16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所述支架6上枢转连接有可控伸缩支撑杆11,所述可控伸缩支撑杆11另一端与所述边杆12枢转连接,所述底盘1上设有电源2,所述顶座17上设有控制盒19,所述控制盒19上设有控制手柄18,所述顶座17竖直设有胸腔托板14,,所述支架6顶部设有与T形辅助架13配合的T形杆摆动锁死机构,所述T形辅助架13两端铰接有上下翻转的手柄22,所述手柄22设有控制所述可控伸缩支撑杆11的开关21,所述边杆12上设有两个拉紧收紧器25,每个所述拉紧收紧器25上各连接有一根收紧带24,所述收紧带24绕过所述顶座17,所述收紧带24末端卡扣连接有布兜23,所述支架6上套有U形膝盖支架7,所述U形膝盖支架7两端设有膝盖托板8。

上述设计中通过麦克拉姆轮4实现任意方向的自由行走,所述胸腔托板14和膝盖托板8以及布兜23便于为操作人员提供支撑和固定,所述可控伸缩支撑杆11为相互平行的边杆12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机构提供动力,便于操作人员上下车。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盘1尾部的两个马达3设置在空腔5内,所述底盘1头部的两个马达3竖直设置在所述底盘1头部顶面。便于缩小设备体积。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形膝盖支架7两端设有插孔,所述膝盖托板8背面设有与所述插孔配合的插杆26,所述插杆26上设有伸缩卡销10,所述U形膝盖支架7两端设有沿所述U形膝盖支架7长度方向分布的定位孔9,所述伸缩卡销10与所述定位孔9配合。便于调整膝盖托板8位置适应不同的人乘坐。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胸腔托板14两端通过粘扣带分别与腰带27两端连接,便于对乘坐者固定,使用方便。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T形杆摆动锁死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支架6顶部的条形孔31,所述条形孔31顶部为圆形孔30,所述支架6顶部插有沿所述支架6长度方向滑动的T形辅助架13,所述T形辅助架13底部侧面设有滑销20,所述滑销20在所述条形孔31内滑动,所述滑销20截面腰圆形,所述滑销20截面最小轮廓尺寸小于所述条形孔31宽度,所述滑销20截面最大轮廓尺寸小于所述圆形孔30内径且大于所述条形孔31宽度。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6上设有与所述条形孔31顶部连通的辅助滑槽32,所述辅助滑槽32与所述条形孔31共线,所述T形辅助架13底部侧面设有导向销3528,所述导向销3528位于所述滑销20上方,所述滑销20与所述导向销3528距离为辅助滑槽32长度,所述滑销20与所述导向销3528之间的距离与T形辅助架13长度比值为1:8,所述辅助滑槽32顶部设有弧形导向槽29。便于收起T形辅助架13,适用不同场合,弧形导向槽29和辅助滑槽32使得T形辅助架13收放顺滑,所述滑销20与所述导向销3528之间的距离与T形辅助架13长度比值为1:8,承载力大,行程短。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盘上设有充电接口33,所述充电接口33设有自动找寻模块,便于代步车自动寻找接口充电,方便残疾人为代步车充电。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所述T形杆摆动锁死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6顶部的导向销35、设置在所述T形辅助架13底部侧面的条形导向孔34、设置在所述支架6顶部后侧的豁口36,所述T形辅助架13自所述支架6顶部插入沿所述支架6上下滑动,所述条形导向孔34与所述导向销35配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