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推车,尤其涉及一种推杆可换向的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儿童推车的种类繁多,其杆件连接也各不相同,相应地,各儿童推车的折叠原理以及折叠后的结构也不相同。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儿童推车,大多存在杆件数量多、折叠后结构尺寸大、推杆不可换向或换向操作比较复杂等缺点,生产成本较高,日常的存放与携带也很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换向操作十分方便的儿童推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推杆可换向的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车架、设于所述车架底部的轮组件、用于将所述车架锁定在展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所述车架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和推杆,所述前支架的上端、所述后支架的上端及所述推杆的下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一起,所述车架还包括前连杆、中连杆及后连杆,其中所述中连杆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中连杆的上端枢轴连接在所述推杆上,所述前连杆的前端枢轴连接在所述前支架上,所述后连杆的后端枢轴连接在所述后支架上,所述前连杆的后端与所述后连杆的前端分别枢轴连接在所述中连杆的下端上或者所述前连杆的后端、后连杆的前端及中连杆的下端相互枢轴连接在一起,当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推杆具有正向工作位置与反向工作位置,在所述正向工作位置下,所述推杆自前向后逐渐上倾;在所述反向工作位置下,所述推杆自后向前逐渐上倾。
优选地,所述推杆在所述正向工作位置与所述反向工作位置之间转换的过程中,所述前支架与所述后支架之间相对锁定,所述推杆带动所述中连杆沿前后方向翻转而实现所述推杆的换向。
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架的上端、后支架的上端及推杆的下端通过第一轴枢轴连接在一起,所述中连杆的上端通过第二轴枢轴连接在所述推杆的下端,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的轴心线平行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前支架的上端、后支架的上端及推杆的下端之间用于将三者锁定的锁定关节件,所述推杆上还设有用于将所述锁定关节件解锁的解锁操作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轴在所述推杆上位于所述第一轴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前连杆的后端、所述后连杆的前端及所述中连杆的下端绕同一轴心线旋转地连接在一起。
更进一步地,所述前连杆位于所述前支架的后侧下方,所述后连杆位于所述后支架的前侧下方,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前连杆与所述后连杆分别沿前后水平方向延伸。
优选地,当所述推杆处于所述正向工作位置时,所述锁定机构解锁后所述推杆向后翻转而带动所述中连杆上行,使得所述前连杆、后连杆带动所述前支架与后支架沿前后方向逐渐靠拢而实现所述车架的折叠。
进一步地,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设于所述车架上可折叠的座兜架,折叠后的所述座兜架靠拢在所述前支架的前侧而与折叠后的所述车架相收拢。
优选地,所述车架还包括枢轴连接在所述推杆上端的推把,所述推把的下端与所述推杆的上端之间还设有用于将两者锁定的推把锁定件。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推杆可换向的儿童推车,其车架仅包括前支架、后支架、推杆、前连杆、中连杆及后连杆,其杆件数量少,结构简洁。当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推杆具有正向工作状态与反向工作状态,且推杆在正向工作状态与反向工作状态之间转换的过程中仅带动中连杆相应地沿前后方向进行翻转,前支架与后支架均保持稳定状态,使得换向操作十分的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其中推杆处于正向工作位置;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侧视图,其中推杆处于正向工作位置;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侧视图,其中推杆处于反向工作位置;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处于半折叠状态一时的侧视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处于半折叠状态二时的侧视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处于折叠状态下的侧视图;
其中:100、车架;1、前支架;2、后支架;3、推杆;4、前连杆;5、中连杆;6、后连杆;7、锁定关节件;8、解锁操作件;9、推把;10、推把锁定件;20、前轮;30、后轮;200、座兜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1至图6所示的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车架100、设于车架100上可折叠的座兜架200、设于车架100底部的轮组件和用于将车架100锁定在展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
车架100包括前支架1、后支架2及推杆3,前支架1的上端、后支架2的上端及推杆3的上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一起。车架100还包括前连杆4、中连杆5及后连杆6,其中,中连杆5沿上下方向延伸,中连杆5的上端枢轴连接在推杆3上,前连杆4与后连杆6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前连杆4的前端枢轴连接在前支架1上,后连杆6的后端枢轴连接在后支架2上,前连杆4的后端、后连杆6的前端分别枢轴连接在中连杆5的下端上,或者前连杆4的后端、后连杆6的前端及中连杆5的后端相互枢轴连接在一起。轮组件包括分别设于前支架1两侧底部的两组前轮20和分别设于后支架2两侧底部的两组后轮30。
参见各附图所示,前连杆4位于前支架1的后侧下方,后连杆6位于后支架2的前侧下方,车架100处于展开状态时,前连杆4与后连杆6均沿前后水平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前连杆4的后端、后连杆6的前端及中连杆5的下端绕同一轴心线相枢轴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前支架1的上端、后支架2的上端及推杆3的下端通过第一轴(图中未示出)相枢轴连接,中连杆5的上端通过第二轴(图中未示出)枢轴连接在推杆3的下端上,第二轴在推杆3上位于第一轴的下方且第一轴与第二轴的轴心线平行设置。这样,前支架1、前连杆4、中连杆5及推杆3之间构成一个四连杆机构,后支架2、后连杆6、中连杆5及推杆3之间构成另一个四连杆机构。将这两个四连杆机构中的一个四连杆机构锁定,便可实现车架100的锁定。在这里,锁定机构包括设于前支架1的上端、后支架2的上端及推杆3的下端之间用于将三者锁定的锁定关节件7,该锁定关节7锁定时便可将两个四连杆机构同时锁定,从而使得车架100锁定于展开状态下。推杆3上还设有用于将锁定关节件7解锁的解锁操作件8。
参见各附图所示,该车架100处于展开状态时,推杆3至少具有正向工作位置和反向工作位置,当推杆3处于正向工作位置下,如图2所示,推杆3自前向后逐渐上倾,推车人可在车架100的后方推行;当推杆3处于反向工作位置下,如图3所示,推杆3自后向前逐渐上倾,推车人可在车架100的前方推行,从而在推行的过程中可面朝座兜架200中的儿童与儿童互动。推杆3换向前后车架100的结构基本相同,实现了对称换向。
推杆3在正向工作位置与反向工作位置之间转换的过程中,推杆3在沿前后翻转的过程中仅会带动中连杆5相应地进行前后翻转,而前连杆4、后连杆6均不会发生转动,这也使得前支架1与后支架2之间保持相对锁定,前轮20与后轮30在该过程中无相对位移。也就是说,在推杆3换向的过程中,车架100的基架部分均不会发生移动或转动,这样当儿童坐立在推车上时也可进行换向操作,操作十分的简单方便。具体设置时,也可通过锁定关节件7的设置来使得推杆3在换向操作的过程中前支架1与后支架2之间保持相对锁定,从而使得车架100的基架部分保持稳定。
车架100还包括推把9,推把9的下端与推杆3的上端相枢轴连接,推把9的下端与推杆3的上端之间还设有用于将两者锁定的推把锁定件10,以将推把9相对推杆3锁定于多个使用状态下。
座兜架200通过连接件嫁接在车架100上,其可安装在前支架1上,也可安装于锁定关节件7上,该座兜架200可在折叠后靠拢在前支架1的前侧上。
参见图1至图3所示,该儿童推车在展开使用时,车架100与座兜架200分别展开,车架100通过锁定关节件7锁定,前连杆4与后连杆6沿前后方向支撑在前支架1与后支架2之间,推杆3可处于如图1、图2示出的正向工作位置。当需要将推杆3换向至反向工作位置时,通过解锁操作件8将锁定关节件7解锁,然后将推杆3向前翻转,在推杆3向前翻转的过程中,前支架1与后支架2保持不动,推杆3仅带动中连杆5相应地向后翻转而完成推杆3的换向操作,换向完成后,锁定关节件7重新锁定而使得推杆3处于反向工作位置下,如图3所示。推杆3由反向工作位置向正向工作位置转换的操作与上述操作过程相类似,操作者先通过解锁操作件8将锁定关节件7解锁后,然后将推杆3向后翻转,带动中连杆5相应地向前翻转,便可使得推杆3转换至正向工作位置。
当需要将该儿童推车折叠起来时,先将推杆3调整为正向工作位置后,再将座兜架200折叠并使其与前支架1相靠拢,如图4所示,然后将锁定机构解锁后,将推把9向前翻转而与相对推杆3靠拢,并向下压推杆3使其相对后支架2向后翻转,推杆3的下端带动中连杆5的上端上行,使得中连杆5带动前连杆4与后连杆6分别相对前支架1与后支架2翻转,从而带动前支架1与后支架2沿前后方向逐渐靠拢,如图5所示。最终,如图6所示,前支架1与后支架2沿前后方向收拢在一起,前连杆4、中连杆5及后连杆6收拢在前支架1与后支架2之间,推杆3靠拢在后支架2的后侧,折叠后的车架100结构十分的紧凑,占用空间也较小。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