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把手立管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4853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把手立管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有涉及一种自行车把手立管改良结构,尤指一种可完全封盖于把手立管的盖体结构,该把手立管内容设有电子装置,借该盖体的封盖,可有效保护电子装置及其线体,且该盖体具流线外观可降低风阻,其结构简单且便于组设的自行车把手立管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自行车活动近年来已成为全民运动之一,民众利用空闲之余骑乘自行车,以人力踩踏方式前进,同时达到运动健身与休闲目的。自行车的结构及质量的改进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最重视的环节,其中,电子变速系统具有换挡快速、避免手感不好而换档错误问题、省力等诸多优点,使骑者于骑乘时在速度和动力的衔接上更为滑顺,进而提升骑乘速度及效能,于是为业者研发重点之一。

一般自行车结构的前车体包括:一头管、一前叉管及一把手立管,该前叉管穿设于头管内且其顶端供把手立管套设,一般在自行车上装设电子变速系统时,将一按钮装置设置于把手上,并将一电子变速器控制盒设于把手或把手立管上,于按钮装置与电子变速器控制盒间设有控制线连接,该电子变速器控制盒与前、后变电动服务器间以线体连结,借由按压按钮使电子变速器控制盒内的微电脑经线体传递信号至前、后变电动服务器,来进行换档动作。

常见自行车电子变速器控制盒依组设位置,大致分为把手式或把手立管式两大类。

现有电子变速器控制盒组设于把手式的自行车把手立管结构,如中国台湾第104211515号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竖管结构》,包括:一竖管本体,具有一管部及位于该管部两端的一束部与一夹部,该管部中具有一管孔,该管部的顶面靠近该束部处具有贯通到该管孔的一穿孔,该束部具有一束孔可供一立管的上端穿设固定,该束部的上侧面有连通该束孔与该穿孔的多个沟槽,该夹部的一侧具有贯通到该管孔的一通孔;一竖管盖,可结合在该竖管本体的夹部上以配合夹紧固定一把手;一上盖,可供结合在该竖管本体上,以供封盖住该穿孔与该束孔的上方开口;以及其中,该立管中的上端可供设置一电源装置,该电源装置的电源线可由该沟槽经该穿孔延伸入该管孔中后,再由该通孔穿伸至外部供与该把手上的电子配件连接以提供电力。

另一现有电子变速器控制盒组设于把手立管式的自行车把手立管结构,如中国台湾第102224418号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自行车立管装置》,用以连接车头管及车前管,其包括:一本体,其一端具有一内凹且贴抵于车头管的弧套部,另一端则为一头套部,该头套部具有一贯穿的组孔,该组孔套设于车前管顶部,该本体在组孔的孔口的相同侧进一步凹设有一滑槽,且该滑槽由靠近头套部的一端朝弧套部方向设置,并且,连接弧套部底面形成有一滑口,而该弧套部连接有滑槽的相对侧进一步凹设有一定位弧口;一盖体,其盖设于本体设有滑槽的一侧,并相对本体滑移,而该盖体包括一直柄部及一弧钩部,该直柄部对应滑槽的两侧进一步各延伸有一滑凸块,而该弧钩部则与弧套部一同套抵车头管,且弧钩部对应定位弧口的一端凸设有一嵌合块,该嵌合块于盖体相对本体由弧套部朝头套部位移而嵌卡于定位弧口内;其中,通过盖体以滑设的方式与本体相组装,让骑乘者能以较快速、简便的方式调整盖体的弧钩部与本体的弧套部的距离,并套组于车头管,再借由嵌合块卡入定位弧口内定位,使本体及盖体以包抵车头管而完成组装。

前者在该竖管本体的管部设有管孔,该管部顶面设有贯通管孔的穿孔,该束部上侧面设有连通束孔与穿孔的多个沟槽,且该夹部一侧具有贯通管孔的通孔,于该竖管本体上设有上盖,该电源装置的电源线由束孔经沟槽,再由该穿孔上方延伸入管孔中,再由该通孔穿伸至外部,以供与安装置在该把手上的电子配件连接;后者将电子装置设置于本体的容置室内,使外盖体遮蔽容置室且相对本体滑移,另外,在本体对应盖体的一端凹设有定位弧口,而盖体对应定位弧口凸设有嵌合块,借由嵌合块卡入定位弧口内定位,使本体及盖体以包抵车头管。

但是,上述所述结构中,前者的电子配件仅借束带束合于把手上,使该电子配件呈外露式,在骑行时的风阻大,且该电子配件外露容易造成线路脆化、漏电等问题,而会影响电子变速效果;后者虽可隐藏电子装置及线路于容置室中,然而,该盖体为一体式设计,其仅能盖合容置室,无法完全盖合整个把手立管,无法降低风阻,且该滑槽成形的成本高,容易因加工不良而产生渗水的情况,并且,通过该把手立管的煞车线仍呈外露状,容易产生线路脆化的问题,整体结构确有待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把手立管改良结构,其包括:一本体,具有一管部,该管部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组接端及一第二组接端,该第一组接端与自行车立管组接,该第二组接端与自行车把手组接;一盖体,呈长片状,其一端对应本体形状而斜向下弧状延伸设有勾状的一夹合部,使该盖体封盖结合于该本体上时,能够封盖该管部及第一组接端,且该夹合部封盖该第二组接端;借由上述结构,该盖体完全封盖住电子装置,有效防止该电子装置与水接触而产生失效的问题,以提供保护的功效,其结构简单且便于组设,具有创新性便利实用性。

其中,该管部的两个侧壁与第一组接端衔接处之间分别轴向设有一第一组接孔,该盖体的两侧内周对应第一组接孔而分别贯设有一第一结合孔,利用两个锁紧件分别穿设结合第一结合孔及第一组接孔。

其中,该管部的两个侧壁与第一组接端衔接处之间分别轴向设有一第一组接孔,并于该管部的两侧分别穿设有与各第一组接孔相接的一容孔,于各容孔内设有一结合块,该结合块径向设有一螺孔,该盖体的两侧内周对应第一组接孔而分别贯设有一第一结合孔,利用两个锁紧件分别穿设第一结合孔及第一组接孔后,将该结合块螺孔螺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该自行车把手立管改良结构,于自行车把手立管本体设有管部、第一组接端及第二组接端,该管部内设有容室,可供容设该电子装置,该第一组接端供与自行车立管组接,且该第二组接端供与自行车把手组接,于该本体上盖设有盖体,该盖体对应本体形状,而可完全封盖于该本体,借该盖体完全封盖住电子装置,防止该电子装置与水接触而产生失效的问题,以达保护的功效,且整体结构简单且便于组设,具有实用性和便利性;并且,该盖体与本体间具有凹部及开口可供电子装置的线体穿设至外部,以便连接于该自行车把手或前、后变速器,且于该容室设有穿孔,可供煞车线穿设,使线体不会外露,避免日晒而使线体受损,且避免被勾断或产生漏电的情况,提供线体便于组设及具有保护的功效;该盖体另一端对应本体形状而斜向下弧状延伸设有勾状的夹合部,该夹合部形成斜向下弧状的流线设计,其外部滑顺可有效降低风阻,使骑者在低风阻下取得较佳的速度,以达降低风阻的功效。

其中,该盖体一端设有一凹缘,该盖体另一端对应本体形状而斜向下弧状延伸设有勾状的夹合部,该夹合部的两侧下方相对设有一凹弧缘,并使该夹合部封盖于第二组接端上,该凹弧缘盖合于自行车把手上。

其中,该管部的两个侧壁远离第一组接端的一端并继续延伸形成第二组接端,该第二组接端上方径向设有半圆弧状的一凹槽,且该第二组接端于凹槽的两个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一侧缘及一第二侧缘,该第一侧缘与管部的两个侧壁衔接,且该第一侧缘与第二侧缘预定位置轴向设有一第二组接孔,该第一侧缘顶面与凹部底面平齐,设置至少一夹持件跨接于第一、第二侧缘,该夹持件内周凹设有一弯弧部,且各夹持件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孔,使各孔与第二组接孔对应,借该弯弧部及凹槽相对夹合于自行车把手,且利用一结合件穿设结合各孔及第二组接孔。

其中,该第一侧缘上方中段部位设有与容室相通的一缺口。

其中,该管部的两个侧壁远离第一组接端的一端并继续延伸形成第二组接端,该第二组接端上方径向设有半圆弧状的一凹槽,且该第二组接端于凹槽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一侧缘及一第二侧缘,该第一侧缘与管部的两个侧壁衔接,且该第一侧缘与第二侧缘预定位置轴向设有一第二组接孔,该第一侧缘顶面与凹部底面平齐,设置至少一夹持件跨接于第一、第二侧缘,该夹持件内周凹设有一弯弧部,且各夹持件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孔,使各孔与第二组接孔对应,借该弯弧部及凹槽相对夹合于自行车把手,且利用一结合件穿设结合各孔及第二组接孔,该第二侧缘底部中央设有一槽,于该槽轴向贯穿设有一第三组接孔,该盖体夹合部内侧对应第二侧缘的槽而相对设有一凸部,该夹合部底部穿设凸部而设有一第二结合孔,利用一锁紧件穿设第三组接孔并螺接固定于第二结合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组合于把手的立体外观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组合于把手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组合于把手的另一视角立体外观图。

附图标记说明

自行车把手A

本体10 管部11

容室12 穿孔13

侧壁14 第一组接孔15

容孔16 结合块17

螺孔171 凹部18

第一组接端20 轴孔21

弧部22 剖沟23

第二组接端30 凹槽31

第一侧缘32 第二侧缘33

槽331 第三组接孔332

第二组接孔34 缺口35

夹持件36 弯弧部361

孔362 结合件37

盖体40 凹缘41

第一结合孔42 夹合部43

凹弧缘44 凸部45

第二结合孔451 开口46

锁紧件47

电子装置50 电子变速器控制盒51

左变速控制线52 右半速控制线53

线体54。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自行车把手立管改良结构,其主要包括:一本体10及一盖体40。

该本体10具有一管部11,该管部1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组接端20及一第二组接端30,于该管部11内部设有一容室12,且于该容室12中段位置轴向设有一穿孔13;该第一组接端20轴向设有一轴孔21,以供自行车立管穿设组接,该第一组接端20远离第二组接端30的一端凹设有弧面状的一弧部22,且该第一组接端20于弧部22的端部处轴向设有一剖沟23,该管部11的两个侧壁14与第一组接端20衔接处间分别轴向设有一第一组接孔15,并于该管部11的两侧分别穿设有与各第一组接孔15相接的一容孔16,于各容孔16内设有轴杆状的一结合块17,该结合块17径向设有一螺孔171;该管部11的两个侧壁14远离第一组接端20的一端上方分别设有一凹部18,该管部11的两个侧壁14远离第一组接端20的一端继续延伸形成第二组接端30,该第二组接端30上方径向设有半圆弧状的一凹槽31,且该第二组接端30于凹槽31的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侧缘32及一第二侧缘33,该第一侧缘32与管部11的两个侧壁14衔接,且该第一侧缘32与第二侧缘33的两侧分别轴向设有一第二组接孔34,该第一侧缘32顶面与凹部18底面平齐,并且,该第一侧缘32上方中段部位设有与容室12相通的一缺口35,该第二侧缘33底部中央设有一槽331,于该槽331轴向贯穿设有一第三组接孔332;至少一夹持件36,呈弯弧状,于本实施例中设有弯弧杆状的两个夹持件36,各夹持件36内周凹设有一弯弧部361,且各夹持件36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孔362,其将该两个夹持件36的两端分别跨接于第一、第二侧缘32、33,使各孔362与第二组接孔34对应,借各弯弧部361及凹槽31相对夹合于一自行车把手A,且利用一结合件37穿设结合各孔362及第二组接孔34,即可将该自行车把手A稳固定位于夹持件36与第二组接端30之间。

该盖体40呈长片状,其一端形成有一凹缘41,且该盖体40的两侧对应第一组接孔15而分别穿设有一第一结合孔42,该盖体40的另一端对应本体10形状而呈斜向下弧状延伸设有勾状的一夹合部43,该夹合部43的两侧下方相对设有一凹弧缘44,且该夹合部43内侧对应第二侧缘33的槽331而相对设有一凸部45,该夹合部43底部穿设凸部45而设有一第二结合孔451,使该盖体40封盖于管部11及第一组接端20,即可封盖自行车立管,且该凹缘41与第一组接端20间形成一开口46,并使该夹合部43封盖于第二组接端30上,该凹弧缘44盖合于自行车把手A上,利用两个锁紧件47分别穿设第一结合孔42及第一组接孔15后,并与该结合块17的螺孔171螺接固定,再将一锁紧件47穿设第三组接孔332并螺接固定于第二结合孔451,以将该盖体40稳固结合且完全盖合于本体10上。

其可将一电子装置50设于本体10的容室12中,于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50为一电子变速器控制盒51,该电子变速器控制盒51一端设有左、右变速控制线52、53,另一端设有多个线体54,该左、右变速控制线52、53可分别由凹部18穿伸至外部,再由该自行车把手A左、右侧预设的穿孔进入把手内,供与把手上的拨杆连接,以控制该电子变速器控制盒51动作,该电子变速器控制盒51另一端的线体54可由开口46穿伸至外部供与前、后变速器连接,且该穿孔13可供前煞车线穿设,避免煞车线外露,借由该左、右变速控制线52、53使电子变速器控制盒51内的微电脑经线体54传递信号至前、后变速器,来进行换档动作。

借由上述结构,该本体10设有容室12可供容设电子装置50,且该盖体40盖合于本体10上,该本体10与盖体40间设有凹部18及开口46等,可供该电子装置50的左、右变速控制线52、53及线体54穿设,借该盖体40完全封盖住电子装置50,有效防止该电子装置50与水接触而产生失效的问题,且使该电子装置50的线体不会外露,避免日晒而使线体受损、被勾断、漏电等情况,并且,该盖体40的夹合部43形成一斜向下弧状的流线设计,其外部滑顺可有效降低风阻,使骑者在低风阻下取得较佳的速度,其结构简单且便于组设,故整体结构极具创新性及实用便利性。

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现将本实用新型使用方式加以叙述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组设,为将该本体10的第一组接端20的轴孔21与自行车立管相互穿设组接,接着将该夹持件36与第二组接端30相对夹合固定自行车把手A,再将该电子装置50设于本体10容室12内,并将该盖体40盖合于本体10上,利用多个该锁紧件47穿设结合固定盖体40与本体10,使该盖体40完全封盖于本体10的管部11、第一组接端20、第二组接端30及电子装置50,即组设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该自行车把手立管改良结构,于自行车把手立管本体10设有管部11、第一组接端20及第二组接端30,该管部11内设有容室12,可供容设该电子装置50,该第一组接端20供与自行车立管组接,且该第二组接端30供与自行车把手A组接,于该本体10上盖设有盖体40,该盖体40对应本体形状,而可完全封盖于该本体10,借该盖体40完全封盖住电子装置50,防止该电子装置50与水接触而产生失效的问题,以达保护的功效,且整体结构简单且便于组设,则达极佳实用性及便利性者;再者,该盖体40与本体10间具有凹部18及开口46可供电子装置50的线体穿设至外部,以便利连接于该自行车把手A或前、后变速器,且于该容室设有穿孔13,可供煞车线穿设,使线体不会外露,避免日晒而使线体受损被勾断或产生漏电的情况,提供线体便利组设及具保护的功效。

该盖体40另端对应本体10形状而斜向下弧状延伸设有勾状的夹合部43,该夹合部43形成斜向下弧状的流线设计,其外部滑顺可有效降低风阻,使骑者在低风阻下取得较佳的速度,以达降低风阻的功效。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行车把手立管改良结构,提供一具盖体40封盖的把手立管结构,该把手立管的本体10设有容室12,该容室12可供容设电子装置50,且该盖体40完全封盖于本体10上,有效防止该电子装置50与水接触而产生失效的问题,并可保护线体,且该盖体40外部具有流线设计可有效降低风阻,其结构简单且便于组设,使整体确具产业实用性及创新性,且其构成结构又未曾见于书刊或公开使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要素,特提出专利申请。

需陈明的是,以上所述乃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图式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