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沉式货厢用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0288阅读:98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沉式货厢用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货车车架,尤其涉及一种下沉式货厢用车架。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载货货车车架均为普通梯形车架,这种普通梯形车架只能按照普通货厢,即货厢底面只能使平面。现有普通梯形车架不能按照下沉式货厢,这是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安装容积大的下沉式货厢的下沉式货厢用车架。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下沉式货厢用车架,包括车架本体,该车架本体上连接有上装联接板,该上装联接板上设置有上装支撑梁的安装位,用以安装上装支撑梁。上装联接板与车架所在平面垂直,上装支撑梁与上装联接板垂直。在上装联接板与上装支撑梁所形成的空间可以安装下沉式货厢,增大了货厢的容积,同时还能够对货厢下沉部位的辅助固定,提高了货厢下沉部位的刚度,避免了因下沉悬空而造成的早期损坏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下沉式货厢用车架,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装联接板与车架本体采用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下沉式货厢用车架,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车架本体包括车架纵梁和横梁,该横梁排列在车架纵梁上。本实用新型的下沉式货厢用车架,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装联接板成对分布,成对分布的上装联接板长度相等或不相等,分别分布在车架本体两侧;上装联接板安装在驱动桥前侧和/或后驱动桥后侧。

本实用新型的下沉式货厢用车架,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装联接板有两对,第一对上装联接板为左前联接板和右前联接板;第二对上装联接板为左后联接板和右后联接板;第一对上装联接板安装在驱动桥的前侧,第二对上装联接板安装在驱动桥的后侧。

本实用新型的下沉式货厢用车架,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成对的两个上装联接板之间可设置有加强梁。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在车架本体上安装有上装联接板,上装联接板上设置有上装支撑梁,上装联接板与上装支撑梁所形成的空间可以安装下沉式货厢,增大了货厢的容积。在成对的上装联接板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梁,进一步提高货厢下沉位的刚度和强度,保证了货厢整体的可靠性。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 1-左前联接板;2-左后联接板;3-右前联接板;4-右后联接板;5-车架纵梁;6-上装支撑梁;7-加强梁;8-货厢下沉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的下沉式货厢用车架,包括车架本体,该车架本体上连接有上装联接板,该上装联接板上设置有上装支撑梁6的安装位。上装联接板与车架所在平面垂直,上装支撑梁6与上装联接板垂直。在上装联接板与上装支撑梁6所形成的空间可以安装下沉式货厢的货厢下沉位8,增大了货厢的容积,同时还能够对货厢下沉部位的辅助固定,提高了货厢下沉部位的刚度,避免了因下沉悬空而造成的早期损坏问题。所述上装联接板与车架本体采用螺纹连接。所述车架本体包括车架纵梁5和横梁,该横梁有多个,排列在车架纵梁5上。所述上装联接板成对分布,成对分布的上装联接板长度相等或不相等,分别分布在车架本体两侧;上装联接板安装在驱动桥前侧和/或后驱动桥后侧。所述上装联接板有两对,第一对上装联接板为左前联接板1和右前联接板3;第二对上装联接板为左后联接板2和右后联接板4;第一对上装联接板安装在驱动桥的前侧,第二对上装联接板安装在驱动桥的后侧。所述成对的两个上装联接板之间可设置有加强梁7。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在车架本体上安装有上装联接板,上装联接板上设置有上装支撑梁,上装联接板与上装支撑梁所形成的空间可以安装下沉式货厢,增大了货厢的容积。在成对的上装联接板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梁,进一步提高货厢下沉位的刚度和强度,保证了货厢整体的可靠性。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