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用自平衡杯架。
背景技术:
在自行车上加装杯架,使自行车能够方便的携带水杯是自行车用户常见的做法,方便在骑行的过程中补充水分。但是咖啡、热茶这些热饮通常采用广口的纸杯来盛放,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杯架不能用来支撑和固定这种广口纸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带有“Y”形支架和连接环,使杯托的开口能够始终朝上,从而使自行车能够携带广口纸杯,使用方便的自行车用自平衡杯架。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一种自行车用自平衡杯架,包括一卡箍,所述的自行车用自平衡杯架还包括一“Y”形支架、一连接环和一杯托,所述的“Y”形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的卡箍组成可拆卸的连接结构,所述的连接环的左右两端与所述的“Y”形支架的两个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的连接环的前后两端与所述的杯托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卡箍上设置有一连接锥,所述的连接锥上设置有一卡槽,所述的“Y”形支架的下端为一锥形筒,所述的锥形筒上设置有一卡条,所述的卡条的内侧设置有一突起,所述的连接锥与所述的锥形筒组成可拆卸的连接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连接环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一第一耳柱、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连接孔;所述的杯托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二耳柱,所述的两个第一耳柱分别与所述的“Y”形支架的两个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耳柱与所述的连接孔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用自平衡杯架的优点是:带有“Y”形支架和连接环,使杯托的开口能够始终朝上,从而使自行车能够携带广口纸杯,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用自平衡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自行车用自平衡杯架与一自行车把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卡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Y”形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连接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杯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卡箍;11、连接锥;12、卡槽;
2、“Y”形支架;21、锥形筒;211、卡条;
3、连接环;31、第一耳柱;32、连接孔;
4、杯托;41、第二耳柱;
5、广口纸杯;6、自行车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用自平衡杯架的优点是:带有“Y”形支架和连接环,使杯托的开口能够始终朝上,从而使自行车能够携带广口纸杯,使用方便。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自行车用自平衡杯架,包括一卡箍1,该自行车用自平衡杯架还包括一“Y”形支架2、一连接环3和一杯托4,该“Y”形支架2的下端与该卡箍1组成可拆卸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环3的左右两端与该“Y”形支架2的两个上端转动连接,该连接环3的前后两端与该杯托4转动连接。由于该连接环3能够沿“Y”形支架2的两个上端的连接线自由转动、而杯托4能够沿连接环3的前后两端的连接线自由转动,因此如图2所示,当自行车发生倾斜时,该杯托4的开口始终朝上,使该广纸杯5的开口也始终朝上,其内的饮料不会洒出。
如图3所示,该卡箍1上设置有一连接锥11,该连接锥11上设置有一卡槽12,如图4所示,该“Y”形支架2的下端为一锥形筒21,该锥形筒21上设置有一卡条211,该卡条211的内侧设置有一突起,该连接锥11与该锥形筒21组成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可拆卸结构使用户可以轻松地卸下该“Y”形支架2、该连接环3和该杯托4。
如图5所示,该连接环3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一第一耳柱31、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连接孔32;如图6所示,该杯托4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二耳柱41,该两个第一耳柱31分别与该“Y”形支架2的两个上端转动连接,该第二耳柱41与该连接孔32转动连接。
以上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的设计思路,在系统允许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扩展为同时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块,从而最大限度扩展其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