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流快递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0309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流快递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流快递车。



背景技术:

物流快递车是使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实体流动的车辆,起到承载和运输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的物流快递车仅具有运输功能,功能单一。

因此,如何丰富物流快递车的功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物流快递车,以丰富物流快递车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物流快递车,包括:

底盘;

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舱体,所述舱体内设置有用于供工作人员办公的工作台;

设置在所述舱体上的制冷空调;

与所述底盘连接的副车架;

位于所述舱体内的双视角通道式X光机。

优选的,在上述物流快递车中,所述舱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舱体分隔成位于所述车体前端的工作间和位于车体后端的设备间。

优选的,在上述物流快递车中,所述舱体的后侧壁上开设有对开门,所述对开门与所述设备间连通;

所述舱体的与所述后侧壁垂直的侧壁上开设有单开门,所述单开门与所述工作间连通;

设置在所述副车架上用于供工作人员进入所述对开门的第一工作梯;

设置在所述副车架上用于供工作人员进入所述单开门的第二工作梯。

优选的,在上述物流快递车中,所述舱体包括底架和用于组成封闭舱体的六个舱板,六个所述舱板包括位于所述底架上的底板、与所述底板平行布置的顶板、位于所述车体后端的所述后侧板、与所述后侧板平行布置的前侧板、一端与所述后侧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侧板连接的左侧板和与所述左侧板平行布置的右侧板,相邻所述舱板焊接连接,所述舱板的焊接处设置有铝护板和外包角,所述铝护板和所述外包角与所述舱板通过拉丝铆钉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物流快递车中,所述舱板包括:

钢骨架,所述钢骨架由方钢管组成,相邻所述方钢管焊接连接;

填充在所述钢骨架内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夹芯板;

所述钢骨架的朝向所述舱体的一侧设置有内衬胶合板;

所述内衬胶合板朝向所述舱体的一侧设置有内蒙皮;

所述钢骨架的背向所述舱体的一侧设置有外蒙皮。

优选的,在上述物流快递车中,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所述后侧板、所述单开门的门板和所述对开门的门板的外蒙皮为1.0mm的彩钢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所述后侧板、所述单开门的门板和所述对开门的门板的内蒙皮为1.0mm防锈铝板;所述顶板的内蒙皮和所述顶板的外蒙皮为1.0mm 防锈铝板;所述工作间的底板的内蒙皮为实木地板;所述设备间的底板的内蒙皮为花纹铝板。

优选的,在上述物流快递车中,所述后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靠近所述后侧板的部分设置有换气扇窗,所述换气扇窗与电磁阀通信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物流快递车中,所述隔板上设置有推拉门,所述推拉门上设置有锁卡。

优选的,在上述物流快递车中,还包括:

与所述底盘连接用于辅助支撑所述车体的千斤顶,所述车体的前端设置有分别位于所述车体两侧的所述千斤顶,所述车体的后端设置有分别位于所述车体两侧的所述千斤顶。

优选的,在上述物流快递车中,所述车体上设置有后防护和侧防护侧防护。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流快递车,包括:底盘、舱体、制冷空调、副车架和双视角通道式X光机。舱体设置在底盘上,底盘对舱体起到了支撑和固定的作用,舱体内设置有用于供工作人员办公的工作台,能够供工作人员办公;制冷空调能够对物流快递车的驾驶室和舱体进行制冷,提高工作人员在夏季办公的舒适度;副架的作用是阻隔振动和噪声,其不直接进入舱体,减少对舱体内空间的占用;双视角通道式X光机位于舱体内,在物流快递车上即可实现对货物的检验,进一步提高了物流效率。本方案提供的物流快递车不仅具有运输功能,而且能够供工作人员随车办公、对物流快递车进行制冷和在物流快递车上实现对货物的检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物流快递车的功能,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物流快递车功能单一的现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流快递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流快递车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流快递车的左视图。

1、舱体,11、工作间,12、设备间,2、制冷空调,3、双视角通道式X 光机,4、对开门,5、单开门,6、第一工作梯,7、第二工作梯,8、换气扇窗,9、千斤顶,10、后防护,13、侧防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流快递车,以丰富物流快递车的功能。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流快递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流快递车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流快递车的左视图。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流快递车,包括:底盘、舱体1、制冷空调2、副车架和双视角通道式X光机3。

舱体1设置在底盘上,底盘对舱体1)到了支撑和固定的作用,舱体1内设置有用于供工作人员办公的工作台,能够供工作人员办公。本方案提供的物流快递车工作人员可以随车办公,从而省去了远程与物流人员沟通的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舱体1内为工作人员提供办公空间,提高了工作人员随车办公的舒适度。

本方案选用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五十铃FTR中型商用车 QL5140XXY9RFR二类载货汽车底盘作为载体满足物流快递临检车辆改装,其底盘技术成熟,性能稳定,操作简便,可靠性、舒适性及安全性好。

本方案的底盘搭载4HK1-TCG40发动机,采用高压共轨、精密电子控制、多级喷射、最佳燃烧、废气再循环处理和双级燃油过滤等最新技术、实现高功率、高扭矩、低耗油与低排放、低噪音的完美结合,采用DOC(机内净化) 后处理系统,无需添加尿素,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本方案提供的物流快递车的舱体1上设置在舱体1上的制冷空调2,制冷空调2能够对物流快递车的驾驶室和舱体1进行制冷,提高工作人员在夏季办公的舒适度。

副架的作用是阻隔振动和噪声,其不直接进入舱体1,减少对舱体1内空间的占用。

副车架作为承受货物重量的主要构件,副车架的强度要求高,采用汽车大梁专用热轧钢板,尺寸要求严格。为保证该部件结构强度及位置尺寸要求,零件制作中,采用数控剪板机定位挡板下料,进行直线度矫正和检验,采用折弯机进行冷弯成型。副车架的横梁和副车架的纵梁间采用冷弯角板联接,纵梁和冷弯角板间采用螺钉联接,副车架的枕垫采用汽车专用硬橡胶垫层,性能优异。

副车架连接时采用专用工装对零件各位置尺寸进行限位,检测各位置尺寸及对角线尺寸偏差下于3mm。副车架首先四周边梁采用对角线对称焊接(减少变形量),再依次进行其它焊接,焊接后进行焊缝外观质量检验,是否光滑平整,无虚焊、漏焊等缺陷,检验合格后放在平台进行检验及矫正。副车架表面采用喷砂处理,按喷漆工艺文件喷涂汽车大梁专用漆。

双视角通道式X光机3位于舱体1内,在物流快递车上即可实现对货物的检验,进一步提高了物流效率。

本方案提供的物流快递车不仅具有运输功能,而且能够供工作人员随车办公、对物流快递车进行制冷和在物流快递车上实现对货物的检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物流快递车的功能,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物流快递车功能单一的现状。

舱体1内设置有隔板,隔板用于对舱体1空间进行分隔,将舱体1空间分隔成位于车体前端的工作间11和位于车体后端的设备间12,其中工作间 11用于供工作人员随车办公,设备间12用于放置双视角通道式X光机3。工作间11内放置工作台,工作台为不锈钢工作台,集成专用装置、3层抽拉工具柜和洗手池。工作台的个数可以为2个。

舱体1的后侧壁上开设有对开门4,对开门4与设备间12连通,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开门4进出设备间12。在本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对开门4的高*宽尺寸为(2156±5mm)×(2221±5mm)。对开门4在车辆行驶时无振颤和撞击噪声,启闭灵活,密封性良好。对开门4转动时铰链轻便无卡滞现象,开启角度270°,带有解锁装置。对开门4打开后,能承受在外边框上加载的垂直向下的0.9kN载荷。锁具机构动作灵活可靠,保证在行驶时门无自开现象,当在外部锁闭时,不用工具能在舱内将舱门打开。

舱体1的与后侧壁垂直的侧壁上开设有单开门5,单开门5与工作间11 连通,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单开门5进出工作间11。在本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单开门5的高*宽尺寸为2000mm×1000mm,通口的高*宽尺寸为(1909mm ±5)×(909mm±5),单开门5为铝型材,采用粘接工艺制造,外蒙皮为 2.0mm防锈铝板,内蒙皮为1.0mm厚防锈铝板,单开门5钢性强,不易变形,填充50mm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环保、隔热和保温效果好;门止口上嵌装防水密橡胶条;单开门5铰链采用专用不锈钢铰链,翻板把手+内扣锁具装置。

为了降低工作人员进出设备间12的难度,副车架上设置有用于供工作人员进入对开门4的第一工作梯6,第一工作梯6与副车架抽拉连接。

为了降低工作人员进出工作间11的难度,副车架上设置有用于供工作人员进入单开门5的第二工作梯7,第二工作梯7与副车架抽拉连接。

不使用时,抽拉梯可以收纳在副车架处,使用时,则从副车架内抽出。优选的,第一工作梯6和第二工作梯7上配有折叠护栏,折叠护栏使用时打开,不使用时收起。

第一工作梯6和第二工作梯7为不锈钢工作梯,采用不锈钢矩管组焊,踏板用不锈钢板加工并带防滑结构,采取推拉折叠方式储存。

舱体1包括底架和用于组成封闭舱体1的六个舱板。相邻舱板焊接连接,舱板的焊接处设置有铝护板和外包角,铝护板和外包角与舱板通过拉丝铆钉连接。

六个舱板包括位于底架上的底板、与底板平行布置的顶板、位于车体后端的后侧板、与后侧板平行布置的前侧板、一端与后侧板连接另一端与前侧板连接的左侧板和与左侧板平行布置的右侧板。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前后是以车体行驶方向为参照,车体前进方向为前,车体后退方向为后,左右仍是一车体为参照,驾驶员坐在车上,驾驶员的左侧即为左侧板,驾驶员的右侧即为右侧板。

舱板包括钢骨架、硬质聚氨酯泡沫夹芯板、内衬胶合板、内蒙皮和外蒙皮。

钢骨架,钢骨架由壁厚2.5mm,40mm*50mm的方钢管焊接珩架结构,组焊矫形、打磨和磷化防锈处理,喷防锈漆。

填充在钢骨架内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夹芯板,硬质聚氨酯泡沫夹芯板作为保温层,与内蒙皮、外蒙皮和钢骨架粘接牢固,硬质聚氨酯泡沫夹芯板的厚度为48mm,能够抗老化和耐腐蚀,保温层的抗压强度≥180kPa,阻燃性能够达到离火5s自熄,其中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密度为38-42kg/m3

内衬胶合板设置在钢骨架的朝向舱体1的一侧。

内蒙皮设置在内衬胶合板朝向舱体1的一侧,内蒙皮为1.0mm铝板,在骨架和内蒙皮之间设置有9mm厚的PU板作为隔热板起隔热作用,采用优质专用结构胶与保温层及骨架压制粘接一次成型的方式,使芯材与面板粘接牢固,不易脱层,平整高、整体强度高。在本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工作间11 内蒙皮表面喷涂专用白漆,设备间12内蒙皮表面为金属原色。

外蒙皮设置在钢骨架的背向舱体1的一侧,外蒙皮为δ1彩钢板,对接焊接成板,采用专用结构胶与保温层及骨架压制粘接。舱体1四周采用专用铝合金型材铆接,车外壁表面平整,其平面度控制公差在1000×1000mm范围内,不大于2mm。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单开门5的门板和对开门的门板的外蒙皮为1.0mm的彩钢板,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单开门5的门板和对开门的门板的内蒙皮为1.0mm防锈铝板;顶板的内蒙皮和顶板的外蒙皮为1.0mm防锈铝板;工作间11的底板的内蒙皮为实木地板;设备间12的底板的内蒙皮为花纹铝板。各舱板之间的连接采用钢骨架接触,可靠焊接及配合部位用单组份密封胶密封并用的方式,具有综合强度高、可靠连接、隔热性能好、外观精美和维护保养方便等优点。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底板采用大板粘接复合板结构,其厚度为53~65mm,中间填充40mm高密度保温层,骨架采用40×50×3mm矩形钢管,骨架间距取300mm~360mm,底板上先铺衬15mm后胶合板,再在其表面粘接2.5mm花纹铝板(设备间12)或者铺衬实木地板(工作间11),底板的外蒙皮为1.0mm彩色钢板,抗腐蚀,耐老化。底板能承受3kN/m2的均布负荷和10kN/0.25m2的集中负荷而无永久变形。

后侧板和右侧板的靠近后侧板的部分设置有换气扇窗8,换气扇窗8与电磁阀通信连接。设置两个与电磁通信连接的换气扇调节舱内空气。

在舱体1右侧板后部和后侧板各安装一换气扇窗8,开孔尺寸为282mm ×282mm×50mm,通过电磁实现换风扇自动启闭,控制排风以防止室外灰尘、异物等进入,防护等级达到IP54。

隔板上设置有推拉门,推拉门上设置有锁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推拉门进出工作间11与设备间12,不需要每次都下车,进一步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与底盘连接用于辅助支撑车体的千斤顶9,车体的前端设置有分别位于车体两侧的千斤顶9,车体的后端设置有分别位于车体两侧的千斤顶9。本方案中千斤顶9的最大顶起力为10吨,作为车辆辅助支撑,物流快递车长期停车时用作轮胎减负。优选的,千斤顶9为螺旋式千斤顶9。

行驶状态时,千斤顶9采取向上折叠收起,并有锁紧机构,能有效防止脱开。

车体上设置有后防护10和侧防护13。

底盘喷漆底漆用灰色环氧防锈底漆,面漆用醇酸亚光黑漆,喷涂各2遍,漆膜总厚度60~85μm,要求均匀,不能露底;工作间11内部使用灰色环氧防锈底漆和环保面漆,喷涂各2遍,漆膜总厚度70~90μm;整车车身涂装按客户要求喷涂,喷漆漆膜应平整、光滑、无露底、无流痕、无污物、无缩孔和无明显桔皮,色调光泽一致,漆膜总厚度在110μm以上。

底盘的下端面设置有电缆盘专用箱,外接电缆长度50米,插接装置采用军用标准防水航空插头,配备电缆盘。

本方案的物流快递车具有接地装置,以保证物流快递车使用的安全性。

本方案提供的物流快递车还具有倒车影像,进一步提高了物流快递车使用的安全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