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模式变换器的负重载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7941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具有模式变换器的负重载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优先权要求

本申请根据美国法典第35篇119条(e)款要求2013年7月1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1/845,648的优先权,该申请通过引用明确结合在此。



背景技术:

本披露涉及一种负重载体、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多个轮的、可以折叠以采取紧凑储存模式的一种负重载体。更具体地说,本披露涉及一种带有轮的负重载体,该负重载体可以由用户在现场重新配置以便在两种运行模式下起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披露,一种可折叠负重载体包括滚动基座和安装在所述滚动基座上的用于相对于所述滚动基座移动的基座推动器。在多个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负重载体进一步包括联接到所述滚动基座和所述基座推动器上的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所述模式变换器被配置用于使所述滚动基座的左前轮单元和右前轮单元相对于所述滚动基座的成对的轮支撑轨条从折叠储存位置枢转到展开滚动位置。

在多个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滚动基座包括负重支撑框架,该负重支撑框架包括左轮支撑轨条和右轮支撑轨条,并且所述基座推动器安装在这些轨条上以便相对于所述负重支撑框架围绕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可枢转地移动。所述滚动基座还包括左前轮单元和右前轮单元,该左前轮单元安装在所述左轮支撑轨条上以便在折叠储存位置与展开滚动位置之间可枢转地移动,该右前轮单元安装在所述右轮支撑轨条上以便在折叠储存位置与展开滚动位置之间可枢转地移动。所述模式变换器在后端处联接到所述可枢转基座推动器上并且在前端处联接到所述可枢转左前轮单元和所述可枢转右前轮单元上。

在多个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被联接到所述滚动基座和所述基座推动器上、并且被配置来提供用于以下的装置:根据用户的选择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将所述负重载体转换为一种扁平储存模式、一种前后轮式手推车(cart)模式或一种2-轮杠杆式手推车(hand-truck)模式。所述模式变换器包括前部联动机构,该前部联动机构联接到这些前轮单元上并且被安排成在所述负重支撑框架的轮支撑轨条上滑动。所述模式变换器还包括后部联动机构,在用户所选择的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中,该后部联动机构被联接到所述可枢转基座推动器和所述前部联动机构上。在所述负重载体的一种替代的前后轮式手推车模式下使用单个后轮而使得三个轮接合所述滚动基座下方的地面并且在所述地面上滚动,这是位于本披露范围之内的。

在多个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滚动基座包括两个前轮并且所述基座推动器包括两个后轮。当所述负重载体处于所述扁平储存模式时,所有四个轮都与所述滚动基座下方的地面脱离接合。当所述负重载体由用户在现场配置成采取一种前后轮式手推车模式时,所有四个轮都被安排成用于接合所述滚动基座下方的地面并且在所述地面上滚动。相比之下,当所述负重载体由用户在现场配置成采取一种2-轮杠杆式手推车模式时,仅这两个前轮被安排成用于接合所述滚动基座下方的地面并且在所述地面上滚动。

在多个说明性实施例中,用户可以使所述基座推动器围绕所述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枢转经过180°角,以便相对于所述滚动基座从所述滚动基座的负重支撑框架顶部上的储存位置移动,从而使所述负重载体从扁平储存模式变换成2-轮杠杆式手推车模式。首先,使所述基座推动器在向后的第一方向上枢转经过约90°角,以便采取直立的手推车位置,从而将一个或多个后轮放置在地面上,同时所述后部联动机构是处于第一位置而位于所述前部联动机构上,以致使所述前部联动机构和所述后部联动机构作为一个单元一起移动,从而使得所述左前轮单元和所述右前轮单元枢转到展开滚动位置、并且使得这些前轮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后轮一起放置在地面上,由此建立所述负重载体的所述前后轮式手推车模式。然后,使所述基座推动器在相同方向上枢转经过另一个90°角,以便在所述后部联动机构移动到所述前部联动机构上的第二位置的过程中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后轮与地面脱离接合,从而将所述基座推动器放置成与所述滚动基座的所述负重支撑框架的顶部成一直线以便采取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由此建立所述负重载体的所述2-轮杠杆式手推车模式。因此,用户可以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使用所述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将所述负重载体在现场转换成采取一种扁平储存模式、一种前后轮式手推车模式或一种2-轮杠杆式手推车模式。

通过考虑例示出了如当前所构想的本披露的最佳实施模式的多个说明性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本披露的额外特征。

附图说明

详细的说明具体参照了附图,在附图中:

图1a是处于紧凑的扁平储存模式下的可折叠负重载体的透视图,该图中示出了,可枢转基座推动器已围绕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枢转成位于滚动基座顶部上的储存位置,并且所述滚动基座中的两个前轮位于所述基座推动器的u型手柄之下的折叠储存位置并且包括在所述基座推动器中的两个后轮被安排成位于所述滚动基座下方的地面上方,并且该图显示,所述负重载体还包括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所述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被联接到所述可枢转基座推动器和这些前轮上并且可以由用户通过在图4a至图4d中图解性地并且在图5至图7以及图12至图14中说明性地给出的方式在现场进行操作,以便将所述负重载体从图1a中所示的扁平储存模式转换成图1b中所示的前后轮式手推车模式和图1c中所示的2轮杠杆式手推车模式;

图1b是图1a的负重载体在已由用户使用所述负重载体变换器在现场重新配置成采取前后轮式手推车模式之后的透视图,其中所述负重载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在其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上滚动:使所述基座推动器围绕所述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远离所述滚动基座向上枢转经过约90°的角以便采取直立的手推车位置,以致使所述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在包括在所述滚动基座的负重支撑框架中的两个水平轨条上向前滑行移动从而接合这些前轮单元中的每一个并且使其从图1a中所示的折叠储存位置向外枢转到图1b中所示的展开滚动位置,并且该图显示了,所述模式变换器包括联接到所述左前轮单元和所述右前轮单元上的前部联动机构以及被联接到所述前部联动机构和所述可枢转基座推动器上的后部联动机构;

图1c是图1a和图1b的负重载体在已使用所述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在现场重新配置成采取2-轮直立杠杆式手推车模式之后的透视图,其中所述负重载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而仅在它的两个前轮上滚动:使包括在所述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的所述后部联动机构中的可枢转推动器转子在包括在所述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的所述前部联动机构中的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上沿着向前的方向朝向这些较大直径的前轮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以便使所述基座推动器围绕所述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从所述直立手推车位置向后枢转经过约90°角,从而采取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并且该图显示了,所述前部联动机构包括扩展驱动器和轮扩展器并且所述后部联动机构包括可枢转推动器转子和推杆;

图2是包含图1a至图1c的可折叠负重载体的多个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类似于图2的视图,该图中示出了几个负重载体子组件并且具体地示出了:(1)滚动基座,所述滚动基座包括左前轮支撑轨条和右前轮支撑轨条以及左前轮单元和右前轮单元,这些前轮单元具有大直径的前轮并且被形成来安装在这些前轮支撑轨条的前端上,以便在折叠储存位置与展开滚动位置之间可枢转地移动,这些折叠储存位置处于单一水平面中,此时所述负重载体处于如图1a中所示的紧凑的扁平储存模式,而这些展开滚动位置处于间隔开的平行的竖直平面中,此时所述负重载体处于图1b中所示的前后轮式手推车模式和图1c中所示的2-轮杠杆式手推车模式;(2)具有多个小直径的后轮的基座推动器;以及(3)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所述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包含前部联动机构和后部联动机构,所述前部联动机构被适配成有待联接到所述左前轮单元和所述右前轮单元上并且被形成来安装成在这些前轮支撑轨条上前后滑行移动,并且所述后部联动机构被适配成有待联接到所述前部联动机构和所述可枢转底座推动器上并且与所述前部联动机构协作以致使这些前轮单元响应于所述基座推动器围绕所述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从图1a中所示的储存位置到图1b中所示的直立手推车位置的枢转移动而在展开储存位置与折叠滚动位置之间枢转;

图4a至图4c是图解视图,这些图中示出了所述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在所述滚动基座的左轨条和右轨条上滑行移动,以致使这些前轮单元响应于所述基座推动器从储存位置到直立手推车位置的枢转移动而从折叠储存位置枢转到展开滚动位置,并且图4d是图解视图,该图中示出了包括在所述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的后部联动机构中的所述可枢转推动器转子在包括在所述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的前部联动机构中的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上滑行移动,以致使所述基座推动器从图4c中所示的直立手推车位置枢转到图4d中所示的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

图4a是处于图1a的紧凑的扁平储存模式下的所述负重载体的图解视图并且示出了,所述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的前部联动机构包括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和轮扩展器,所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通过所述后部联动机构联接到所述可枢转基座推动器上并且被安装成用于在包括在所述滚动基座中的这些轨条上滑行移动,所述轮扩展器被安排用于使所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与所述可枢转左前轮单元和所述可枢转右前轮单元互相连接,并且示出了,所述轮扩展器被安排成用于接合每个前轮单元的根部区段,并且显示了,包括在所述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的后部联动机构中的所述可枢转基座推动器转子被联接到所述基座推动器上并且被安装成用于在所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上枢转移动、并且被安排成位于所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上的第一位置;

图4b是类似于图4a的图解视图,该图中示出了:由于所述轮扩展器与每个前轮单元的凸轮区段接合,所以响应于基座推动器围绕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远离所述滚动基座的枢转移动,所述左前轮单元和所述右前轮单元已朝向彼此枢转经过约45°的角度,以致使所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在所述滚动基座的左轨条和右轨条上沿着朝向这些前轮单元的方向进行滑行移动并且致使所述轮扩展器在每个前轮单元的凸轮区段上的移动;

图4c是类似于图4a和图4b的图解视图,该图中示出了响应于所述基座推动器枢转移动而采取所述直立手推车位置,这些前轮单元已在这些轨条上进一步枢转以便采取展开滚动位置,并且显示了所述轮扩展器已沿每个前轮单元的凸轮区段移动来接合每个前轮单元的锁定区段,从而将这些前轮单元保持在展开滚动位置;

图4d是类似于图4a至图4c的图解视图,该图中示出了:响应于所述可枢转基座推动器转子在所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上从所述第一位置在远离所述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并朝向这些前轮的方向上枢转移动而到达第二位置,所述基座推动器已围绕所述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在向后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滚动基座枢转从而采取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

图5是处于在图4a中图解性地所示的扁平储存模式下的说明性可折叠负重载体的透视图,并且示出了处于所述滚动基座的负重支撑框架的顶部上的储存位置中的所述基座推动器、以及处于包括在所述基座推动器中的u型手柄之下的折叠储存位置中的所述左前轮单元和所述右前轮单元;

图5a是图5的负重载体的缩小尺寸的侧面正视图;

图6是处于在图4b中图解性所示的过渡模式下的说明性可折叠负重载体的透视图,该图中示出了所述左前轮单元和所述右前轮单元枢转移动而到达图5中所示的折叠储存位置与图7和图8中所示的展开滚动位置之间的中途点;

图6a是图6的负重载体的缩小尺寸的侧面正视图;

图7是处于在图4c中图解性地所示的前后轮式手推车模式下的说明性负重载体的透视图,其中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均沿所述负重载体下方的地面滚动,并且示出了处于直立手推车位置的基座推动器和处于展开滚动位置的左前轮单元和右前轮单元;

图7a是图7的负重载体的缩小尺寸的侧面正视图;

图8是图7的负重载体的一部分的详细透视图,所述部分被剖开以便示出所述扩展驱动器止动件包括被联接到所述负重支撑框架上的一对滑块止动销和被联接到所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上的销释放件,这对滑块止动销在所述基座推动器到达直立手推车位置时沿所述负重支撑框架将所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固持在适当位置,并且所述销释放件用于在所述基座推动器从直立手推车位置被折叠成储存位置时推动这些滑块止动销与所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脱离接合;

图8a是图8的一部分的详细俯视平面图,该图中示出了这些滑块止动销被接纳在形成于所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中的多个孔中,以便相对于所述负重支撑框架将所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固持在位;

图9是类似于图8的视图,该图中示出了用户按压被包括在所述扩展驱动器止动件的销释放件中的滑块释放按钮,这样使得当所述基座推动器从直立手推车位置被折叠成储存位置时所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可相对于所述负重支撑框架自由移动;

图9a是图9的一部分的详细俯视平面图,该图中示出了所述销释放件包括多个销推动器,这些销推动器在用户按压所述滑块释放按钮时将这些滑块止动销从形成于所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中的孔中推出;

图10是图6的负重载体的一部分的放大的局部透视图,该图中示出了所述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的轮扩展器接合在所述滚动基座的右前轮单元的凸轮区段上;

图11是图7的负重载体的一部分的放大的局部透视图,该图中示出了所述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的轮扩展器接合在所述滚动基座的右前轮单元的锁定(通道)区段中,并且示出了所述右前轮单元的凸轮区段的、在所述凸轮区段的竖直的第一支腿与所述锁定(通道)区段之间延伸的成角度的第二支腿;

图12至图14示出了图7的负重载体从前后轮式手推车模式到2-轮杠杆式手推车模式的转换;

图12是图7的负重载体在以下情况之后的透视图:包括在所述滚动基座中并且位于这些前轮上方的可枢转趾板搁架已在向前的方向上从图7中所示的非活动位置枢转到图12中所示的活动位置;

图12a是图12的负重载体的缩小尺寸的侧面正视图;

图13是处于过渡模式下的图12的负重载体的透视图,该图中示出了:响应于包括在所述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的后部联动机构中的所述可枢转推动器转子的操作,所述基座推动器围绕所述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向后枢转移动而到达图12中所示的直立手推车位置与图14中所示的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之间的中途点;

图13a是图13的负重载体的缩小尺寸的侧面正视图;

图14是处于在图4d中图解性地所示的2-轮杠杆式手推车模式下的图12和图13的负重载体的透视图,并且示出了处于展开滚动位置的所述左前轮单元和所述右前轮单元、处于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的所述基座推动器、以及处于所述第二位置而位于所述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的前部联动机构的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上的所述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的后部联动机构的可枢转推动器转子;

图14a是图14的负重载体的缩小尺寸的正视图;

图15是包括在图12的负重载体中的后部联动机构的详细透视图,该图中示出了所述推动器转子被安排成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的第一侧接合,以便在所述负重载体处于手推车模式时将所述手柄的这些滑块连杆固持在适当位置直到用户将所述扩展驱动器止动件解锁,这样使得所述推杆的这些推动器连杆能够相对于所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移动,如图16中所示;

图16是包括在图13的负重载体中的后部联动机构的类似于图15的视图,该图中示出了:在所述负重载体从前后轮式手推车模式到2-轮杠杆式手推车模式的重新配置过程中,当所述基座推动器从直立手推车位置移动到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时,所述扩展驱动器止动件与所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脱离接合并且所述手柄的这些滑块连杆相对于所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枢转;

图17是包括在图14的负重载体中的后部联动机构的类似于图15和图16的视图,该图中示出了所述推动器转子被安排成处于第二位置、与所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接合,以便在所述负重载体处于2-轮杠杆式手推车模式时将所述手柄的这些滑块连杆固持在适当位置;

图18是类似于图1至图17中所示的负重载体的另一种说明性负重载体的透视图,所述说明性负重载体包括替代的推动器转子,该推动器转子用于维持所述后部联动机构的位置,由此将所述基座推动器固持在直立手推车位置或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并且

图18a是图18的负重载体的一部分的详细视图,该图中示出了所述替代的推动器转子包括前锁件和后锁件,每个锁件均被联接到所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上并且被适配成当所述基座推动器处于直立手推车位置或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中的位置时接合被联接到所述后部联动机构上的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披露的负重载体10包括滚动基座12、可枢转基座推动器14以及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16,如图1a至图1c中所示。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16可以由用户通过在图4a至图4d中图解性地以及在图5至图7和图12至图14中说明性地所示的方式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现场进行操作,来将负重载体10从图1a、图4a以及图5中所示的扁平储存模式转换成图1b、图4c以及图7中所示的前后轮式手推车模式和图1c、图4d以及图12中所示的2-轮杠杆式手推车模式。

滚动基座12包括负重支撑框架18、包括左前轮21的左前轮单元36、以及包括右前轮22的右前轮单元38,如(例如)图2和图3中所示。负重支撑框架18包括左轮支撑轨条31、右轮支撑轨条32以及趾板搁架24,该趾板搁架安装在轨条31、32的前端上以便围绕搁架枢转轴线24a在图1a和图1b中所示的用于负重载体10的扁平储存模式和前后轮式手推车模式下的非活动的扁平位置与图1c中所示并且用于负重载体10的2轮杠杆式手推车模式下的活动的伸展位置之间可枢转地移动。一旦将左前轮单元36安装在左轨条31上,左前轮单元36就是围绕一条与左轨条31对准的左枢转轴线36a可枢转的,如图3中所示。一旦将右前轮单元38安装在右轨条32上,右前轮单元38就是围绕一条与右轨条32对准的右枢转轴线38a可枢转的,如图3中所示。负重支撑框架18还包括左端盖33和右端盖34,该左端盖有待在左前轮单元36安装在左轨条31上之后被安装在左轨条31的前端上,该右端盖有待在右前轮单元38安装在右轨条32上之后被安装在右轨条32的前端上。

基座推动器14包括推动把手55和外伸轮单元60,该外伸轮单元被配置成有待联接到推动把手55上以便与该推动把手一起移动,如(例如)图2和图3中所示。推动把手55包括左支腿55l、右支腿55r、以及将支腿55l、55r的上端互相连接的u型手柄55h,如图2中所示。外伸轮单元60包括:包括左后轮61r的左脚轮61、包括右后轮62r的右脚轮62、以及联接到基座推动器14的左支腿55l和右支腿55r的下端上并且联接到每个脚轮61、62上的脚轮支撑轨条64。

模式变换器16包括前部联动机构70和后部联动机构72,如图2和图3中所示。前部联动机构70包括:扩展驱动器80和轮扩展器74,该轮扩展器包括可枢转扩展板74p、以及插入在可枢转扩展板74p与扩展驱动器80之间并且联接到这两者上的轮连杆75、76,如图2和图3中所示。前部联动机构70还包括扩展驱动器止动件82,该扩展驱动器止动件被配置来根据用户的选择而阻止或允许扩展驱动器80沿负重支撑框架18的轨条31、32滑行移动。后部联动机构72包括:可枢转推动器转子86;以及包括推动器连杆113、114的推杆86p,该推杆在一端处可枢转地联接到该可枢转推动器转子86上并且在相反端处可枢转地联接到可枢转基座推动器14上、在推动把手55的左支腿55l和右支腿55r的下端、在脚轮支撑轨条64之下,如图3中所示。推动器转子86包括:包含枢转连杆111、112以及将枢转连杆111、112互相连接的横杆116的可移动手柄117;和与横杆116相关联的手柄运动阻止器118,如图2和图3中所示。

在多个说明性实施例中,模式变换器16可由用户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现场操作,来容易地将负重载体10从它的扁平储存模式转换成一种前后轮式手推车模式或一种直立的2轮杠杆式手推车模式。在扁平储存模式下,前轮20、21进行对准以致使它们的着地面是面向彼此的并且它们的旋转轴线处于彼此间隔开的平行关系。在另外两种模式下,前轮21、22进行对准以致使它们的着地面接合滚动基座12下方的地面35并且在该地面上滚动并且致使前轮21、22围绕一条共同的旋转轴线旋转。

左前轮单元36包括凸轮块49,该凸轮块被安排成与轮21并排并且在基座推动器14围绕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14的枢转运动过程中接合模式变换器16的前部联动机构70的轮扩展器74的扩展板74p的一部分,从而将负重载体10的模式从扁平储存模式变换成前后轮式手推车模式,如在图4a至图4c中图解性地并且在图10和图11中说明性地所示。类似地,右前轮单元38包括靠近右轮22的凸轮块59。凸轮块49依次包括根部区段491、凸轮区段492以及锁定区段493,并且凸轮块59依次包括根部区段591、凸轮区段592以及锁定区段593。当负重载体10处于图4a所示的扁平储存模式时,轮扩展器74的扩展板74p接合了或邻近于根部区段491、591。在前部联动机构70相对于滚动基座12移动(伴随着负重载体10从该扁平储存模式到该前后轮式模式的变换)的过程中,扩展板74p接合了凸轮区段492、592,如图4b和图4c以及图10中所示。在这种情况下,扩展板74p朝向前轮21、22移动来接合凸轮区段492、592并且以凸轮驱动关系骑在这两个凸轮区段上,以便将相应的前轮单元36或38从折叠储存位置移动到展开滚动位置、并且由此使前轮单元36、38扩展分开。最后,轮扩展器74的扩展板74p接合了形成于包括在凸轮块(49或59)中的钩(41或51)中的锁定区段493、593(例如,通道),如在图4c和图4d中图解性地并且在图11中说明性地所示,以便将前轮单元36、38保持在它们的展开滚动位置。

图4a至图4c中图解性地示出了:响应于基座推动器14从储存位置到直立手推车位置的枢转移动,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16在滚动基座12的左轨条31和右轨条32上滑行移动,以致使前轮单元36、38从折叠储存位置枢转到展开滚动位置。包括在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16的后部联动机构72中的可枢转推动器转子86从图4c中所示的第一位置到图4d中所示的第二位置的移动致使该基座推动器14从图4c中所示的直立手推车位置枢转到图4d中所示的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

如图4a中所提供的负重载体10的图解视图中所示,负重载体10被保持在图1a的紧凑的扁平储存模式下。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16的前部联动机构70包括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和轮扩展器74,该扩展驱动器通过后部联动机构72联接到基座推动器14上并且被安装成用于在包括在滚动基座12中的轨条31、32上滑行移动,并且该轮扩展器被安排来将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与可枢转的左前轮单元36和右前轮单元38互相连接。轮扩展器74的扩展板74p被安排来接合每个前轮单元36、38的根部区段。包括在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16的后部联动机构70中的可枢转基座推动器转子86被联接到基座推动器14上并且被安装成用于在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上枢转移动、并且被安排成在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上位于第一位置。

图4b是类似于图4a的图解视图,该图中示出了:由于轮扩展器74的扩展板74p与每个前轮单元36、38的凸轮区段接合,所以响应于基座推动器14围绕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14a远离滚动基座12的枢转移动而致使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在滚动基座12的左轨条31和右轨条32上、在朝向前轮单元36、38的方向上进行滑行移动并且轮扩展器74的扩展板74p在每个前轮单元36、38的凸轮区段上移动,左前轮单元36和右前轮单元38已朝向彼此在方向121、122上枢转经过约45°的角度。

图4c是图解视图,该图中示出了响应于基座推动器14枢转移动而采取直立手推车位置,前轮单元36、38已在轨条31、32上进一步枢转以便采取展开滚动位置,并且显示了轮扩展器74的扩展板74p已沿每个前轮单元36、38的凸轮区段移动来接合每个前轮单元36、38的锁定区段,以便将前轮单元36、38保持在展开滚动位置。

图4d是图解视图,该图中示出了:响应于可枢转基座推动器转子86在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上从该第一位置在远离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14a并朝向前轮21、22的方向上枢转移动而到达第二位置,基座推动器14已围绕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14a在向后的方向上相对于滚动基座12枢转,从而采取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

在多个说明性实施例中,滚动基座12包括:负重支撑框架18,该负重支撑框架包括被安排成处于彼此间隔开的平行关系的左前轮支撑轨条31和右前轮支撑轨条32;左前轮单元36,该左前轮单元被安装在左前轮支撑轨条31上以便围绕左枢转轴线36a可枢转地移动;以及右前轮单元38,该右前轮单元被安装在右前轮支撑轨条32上以便围绕右枢转轴线38a可枢转地移动,该右枢转轴线被安排成与左枢转轴线36a处于间隔开的平行关系,如图3、图4a以及图5至图7中所示。左前轮单元36和右前轮单元38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围绕它的枢转轴线36a或38a在图1a中所示的折叠储存位置与图1b和图1c中所示的展开滚动位置之间枢转。在这些折叠储存位置,位于左前轮单元36和右前轮单元38中的前轮21、22均没有被安排成接合该滚动基座12下方的地面35并且在该地面上滚动,如图1a和图4a中所示。然而,在这些展开滚动位置中,前轮21、22被安排成接合该滚动基座12下方的地面35并且在该地面上滚动,如图1b和图1c中所示。

负重载体10还包括弹簧装置46、56,这些弹簧装置用于使每个前轮单元36、38围绕它的枢转轴线36a或38a正常地且可屈从地枢转以便采取折叠储存位置,在该折叠储存位置中位于前轮单元36、38中的前轮21、22与滚动基座12下方的地面35脱离接合,并且位于左前轮单元36中的前轮21被安排成朝向位于右前轮单元38中的前轮22延伸,如图4a至图4c以及图5至图7中所示。说明性地,弹簧装置46、56包括联接到左轨条31和左前轮单元36上的左扭转弹簧46和联接到右轨条32和右前轮单元38上的右扭转弹簧56。

在说明性实施例中,基座推动器14被形成为包括左后轮61r和右后轮62r,如图1a至图1c、图2以及图3中所示。基座推动器14中仅包括后轮是在本披露的范围之内的。

基座推动器14被安装在滚动基座12的左前轮支撑轨条31和右前轮支撑轨条32上,以便围绕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14a在第一方向上从储存位置(在负重载体10的扁平储存模式(参见图1a)下,该基座推动器被安排成与左前轮支撑轨条31和右前轮支撑轨条32并排、在滚动基座12的顶部上)远离该左前轮支撑轨条31和该右前轮支撑轨条32可枢转地移动,首先经过约90°角而到达直立手推车位置,从而建立负重载体10的前后轮式手推车模式(参见图1b),在该前后轮式手推车模式下该基座推动器14的两个后轮61r、62r与左前轮单元36和右前轮单元38中的两个前轮21、22一起在负重载体10下方的地面35上滚动。然后,基座推动器14可以围绕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14a在相同的方向上枢转经过另一个约90°角而到达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在该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中仅左前轮单元36和右前轮单元38中的这两个前轮21、22在负重载体10下方的地面35上滚动,从而建立负重载体10的2-轮杠杆式手推车模式(参见图1c)。

负重载体10包括联接到滚动基座12和基座推动器14上的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16,如图1a至图1c、图2以及图3中所示。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16被配置成提供用于以下作用的装置:使经弹簧偏置的左前轮单元36和右前轮单元38围绕它们的枢转轴线36a或38a枢转,以便相对于左前轮支撑轨条31和右前轮支撑轨条32从图1a、图5以及图5a中所示的折叠储存位置移动,从而采取图1b、图7以及图7a中所示的展开滚动位置,在这些展开滚动位置中,响应于由用户在现场使基座推动器14相对于滚动基座12围绕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14a进行枢转移动,包括在左前轮单元36和右前轮单元38中的前轮21、22被安排成接合滚动基座12下方的地面35并且在该地面上滚动并且围绕一条共同的旋转轴线旋转,并且与包括在基座推动器14中的后轮61r、62r协作来建立负重载体10的前后轮式手推车模式。

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16包括联接到可枢转左前轮单元36和可枢转右前轮单元38上的前部联动机构70和联接到可枢转基座推动器14上的后部联动机构72,如图2、图3、图4a以及图5中所示。后部联动机构72总是结合到前部联动机构70上以便响应于基座推动器14围绕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14a在远离前轮单元36、38的方向上的枢转移动,而与该前部联动机构协作来致使可枢转左前轮单元36和可枢转右前轮单元38抵抗由弹簧机构46、56提供的偏置力而从折叠储存位置枢转到展开滚动位置。

在多个说明性实施例中,前部联动机构70包括: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该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被安装成用于在滚动基座12的前轮支撑轨条31、32上滑行移动;和轮扩展器74,该轮扩展器被联接到扩展驱动器80以及左前轮单元36和右前轮单元38上,如图4a中图解性地和图2、图3中说明性地所示。后部联动机构72包括:可枢转推动器转子86,该可枢转推动器转子被安装成用于在扩展驱动器80上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和推杆86p,该推杆包括联接到该可枢转推动器转子86和可枢转基座推动器14上的推动器连杆113、114。正常情况下,可枢转推动器转子86被保持在扩展驱动器80上的该第一位置,以便响应于基座推动器14围绕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14a在远离前轮单元36、38的方向上的枢转而致使前轮单元36、38在轨条31、32上从它们的折叠储存位置枢转到它们的展开滚动位置,从而将负重载体10从扁平储存模式转换成前后轮式手推车模式。根据用户的选择,通过以下方式将负重载体10从前后轮式手推车模式转换成2轮杠杆式手推车模式:使可枢转推动器转子86在扩展驱动器80上从该第一位置移动到该第二位置,以便使推杆86p相对于滚动基座12移动,从而使基座推动器14围绕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14a经过约90°角而从直立手推车位置枢转到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

负重载体10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可由用户在现场转换到采取一种扁平储存模式、一种手推车模式以及一种2-轮杠杆式手推车模式,如图1a至图1c中所示。在图1a中所示的扁平储存模式下,包括在滚动基座12中的一对前轮21、22处于折叠储存位置中,并且基座推动器14处于储存位置中而沿滚动基座12的负重支撑框架18延伸,这样使得负重载体10大体上是扁平的以供储存。在图1b中所示的手推车模式下,前轮21、22被移动到展开滚动位置,并且基座推动器14被移动到直立手推车位置而大体上垂直于滚动基座12的负重支撑框架18延伸,这样使得负重载体10提供了用于运输货物的2-轮杠杆式手推车。在图1c中所示的2-轮杠杆式手推车模式下,前轮21、22保持在展开滚动位置,并且基座推动器14被移动到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而大体上平行于滚动基座12的框架18延伸,这样使得负重载体10提供了用于运输货物的2-轮式直立拖车。

在该说明性实施例中,负重载体10包括联接到滚动基座12和基座推动器14上的模式变换器16,如图1a至图1c中所示。模式变换器16提供了用于以下作用的前轮移动装置:响应于基座推动器14从储存位置到直立手推车位置的移动,使前轮21、22从折叠储存位置枢转到展开滚动位置,如图5至图7a、图10以及图11中所示。模式变换器16提供了用于将基座推动器14相对于负重支撑框架18固持在直立手推车位置或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中的推动器止动装置,如图7至图8a以及图14至图17中所示。

说明性地,负重载体10包括滚动基座12、联接到滚动基座12上的基座推动器14、以及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16,如(例如)图1a至图1c中所示。滚动基座12被适配成用于支撑有待由负重载体10运输的货物。基座推动器14在负重支撑框架18的第一端17附近被联接到包括在滚动基座12中的负重支撑框架18上以便相对于滚动基座12围绕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14a移动、并且被适配成用于在使用负重载体10的过程中向用户提供柄。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16被联接到滚动基座12和基座推动器14上并且通过移动被包括在滚动基座12中的前轮21、22且将基座推动器14相对于滚动基座12固持在预定位置来促进负重载体10在多种模式间的重新配置。

滚动基座12包括负重支撑框架18和趾板搁架24,该趾板搁架在负重支撑框架18的第二端19附近联接到负重支撑框架18上以便围绕搁架枢转轴线24a移动。趾板搁架24围绕搁架枢转轴线24a从图7和图7a中所示的非活动的扁平位置移动到如图12和图12a中所示的活动的伸展位置。

负重支撑框架18包括左轨条31、与左轨条31间隔开并且被安排成平行于该左轨条延伸的右轨条32、被设定大小以便接纳左轨条31并且联接到该左轨条上的左端盖33、以及被设定大小以便接纳右轨条32并且联接到该右轨条上的右端盖34,如图2和图3中所示。左前轮21被联接到左轨条31上以便围绕沿左轨条31延伸的左轮轴线36a移动。右前轮22被联接到右轨条32上以便围绕沿右轨条32延伸的右轮轴线38a移动,这样使得右轮轴线38a是与左轮轴线36a间隔开的并且被安排成平行于该左轮轴线延伸。趾板搁架24被联接到负重支撑框架18的左端盖33和右端盖34以便围绕搁架枢转轴线24a移动。

左前轮单元36被联接到负重支撑框架18的左轨条31上,并且右前轮单元38被联接到负重支撑框架18的右轨条32上,如图4中所示。左前轮单元36包括左前轮21并且将左前轮21联接到负重支撑框架18的左轨条31上以便围绕左轮轴线36a移动。右前轮单元38包括右前轮22并且将右前轮22联接到负重支撑框架18的右轨条32上以便围绕右轮轴线38a移动。前轮21、22围绕轮轴线36a、38a从图5和图5a中所示的折叠储存位置移动到图7和图7a中所示的展开滚动位置。前轮21、22的移动独立于趾板搁架24的移动。

在这些折叠储存位置,前轮21、22被安排成朝向彼此向内延伸,以致使负重载体10成为扁平的,如图1a和图5中所示。更确切地说,当处于折叠储存位置时,左前轮21被安排成从左轨条31朝向右前轮22和负重支撑框架18的右轨条32延伸。相应地,当处于折叠储存位置时,右前轮22被安排成从右轨条32朝向左前轮21和负重支撑框架18的左轨条31延伸。

在展开滚动位置中,前轮21、22被安排成向下延伸来接合负重载体10下方的地面35,如图1b、图1c、图7以及图14中所示。更确切地说,当处于展开滚动位置时,左前轮21和右前轮22被安排成在相同的向下方向上远离负重支撑框架18延伸。

左前轮单元36包括:联接到左轨条31上的斜撑托架42、联接到左轨条31上以便围绕左轮轴线36a移动的轮支撑件44、以及联接到轮支撑件44上的左前轮21,如图2中所示。轮偏置弹簧46被联接到左轨条31和轮支撑件44上。轮支撑件44包括轨条接纳件47、叉形件48以及凸轮块49,如图2和图3中所示。轮偏置弹簧46被安排成围绕左轨条31的一部分延伸并且接合斜撑托架42和轮支撑件44,以使得轮支撑件44与左前轮21一起朝向折叠储存位置偏置,如图1a、图5以及图5a中所示。

说明性地,左前轮单元36的轮支撑件44为整体部件,该整体部件被形成为包括轨条接纳件47、叉形件48、凸轮块49以及钩41,如图2和图3中所示。轨条接纳件47被联接到左轨条31上。叉形件48被联接到轨条接纳件47上并且被配置成用于支撑左前轮21以便相对于轮支撑件44旋转。凸轮块49被联接到叉形件48上并且在左前轮21从折叠储存位置移动到展开滚动位置时与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16的前部联动机构70的轮扩展器74的扩展板74p相互作用。钩41从凸轮块49延伸并且被配置用于在基座推动器14处于储存位置(如图1a和图5中所示)时接纳基座推动器14,这样使得基座推动器14相对于滚动基座12被固持在适当位置。

右前轮单元38类似于左前轮单元36并且包括:联接到右轨条32上的斜撑托架52、联接到右轨条32上以便围绕右轮轴线38a移动的轮支撑件54、以及联接到轮支撑件54上的右前轮22。轮偏置弹簧56被联接到右轨条32和轮支撑件54上。轮偏置弹簧56被安排成围绕右轨条32的一部分延伸并且接合斜撑托架52和轮支撑件54,以使得轮支撑件54与右前轮22一起朝向折叠储存位置偏置,如图1a、图5以及图5a中所示。

说明性地,右前轮单元38的轮支撑件54为整体部件,该整体部件被形成为包括轨条接纳件57、叉形件58、凸轮块59以及钩51,如图2和图3中所示。轨条接纳件57被联接到右轨条32上。叉形件58被联接到轨条接纳件57上并且被配置成用于支撑右前轮22以便相对于轮支撑件54旋转。凸轮块59被联接到叉形件58上并且在右前轮22从折叠储存位置移动到展开滚动位置时与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16的轮扩展器74的扩展板74p相互作用。钩51从凸轮块59延伸并且被配置用于在基座推动器14处于折叠储存位置(如图1a和图5中所示)时接纳基座推动器14,这样使得基座推动器14相对于滚动基座12被固持在适当位置。

说明性地,基座推动器14包括推动把手55和外伸轮单元60,如(例如)图4中所示。推动把手55被联接到滚动基座12的负重支撑框架18上以便围绕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14a移动。外伸轮单元60被联接到推动把手55上以便与推动把手55一起围绕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14a移动并且说明性地包括左脚轮61、右脚轮62以及被安排来将左脚轮61与右脚轮62互相连接的脚轮支撑轨条64。基座推动器14围绕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14a从图5中所示的储存位置枢转到图7中所示的直立手推车位置、并且枢转到图14中所示的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

在图1a和图5中所示的储存位置,基座推动器14被安排成沿滚动基座12的负重支撑框架18延伸,以致使负重载体10成为大体上扁平的以供储存。更确切地说,当基座推动器14处于储存位置时,基座推动器14的推动把手55被安排成在负重支撑框架18的一部分上延伸。当基座推动器14处于如图5a中所示的储存位置时,外伸轮单元60被安排成大体上位于负重支撑框架18的第一端17之外,以致使左脚轮61和右脚轮62处于由负重支撑框架18所限定的平面中。

在图2和图7中所示的直立手推车位置,基座推动器14被安排成大体上垂直于滚动基座12的负重支撑框架18延伸,以致使负重载体10提供一种用于运输货物的四轮式手推车,如图1b和图7中所示。当基座推动器14处于直立手推车位置时,推动把手55被安排成从负重支撑框架18远离下方的地面35而向上延伸。当基座推动器14处于直立手推车位置时,外伸轮单元60被安排成从负重支撑框架18向下延伸,以致使左脚轮61和右脚轮62接合下方的地面35。

在图1c和图14中所示的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基座推动器14被安排成大体上平行于滚动基座12的负重支撑框架18延伸,以致使负重载体10提供一种用于运输货物的2-轮式直立拖车,如图1c和图14中所示。当基座推动器14处于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时,推动把手55被安排成大体上平行于并且远离负重支撑框架18的第一端17延伸。当基座推动器14处于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时,外伸轮单元60被安排成大体上平行于并且朝向负重支撑框架18的第二端19延伸。

说明性地,负重载体模式变换器16包括前部联动机构70和后部联动机构72,如图2和图3中所示。前部联动机构70被配置成:响应于基座推动器14从储存位置到直立手推车位置的移动,使前轮21、22从折叠储存位置移动到展开滚动位置,如图5至图7a、图10以及图11中所示。后部联动机构72被配置用于将基座推动器14相对于负重支撑框架18固持在直立手推车位置或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中,如图7至图8a以及图14至图17中所示。

说明性地,前部联动机构70包括:包含扩展板74p和轮连杆75、76的轮扩展器74、以及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如图2和图3中所示。轮扩展器74的扩展板74p被配置成用于接合左前轮单元36和右前轮单元38的凸轮块49、59,以便将单元36、38以及这些单元36、38中的前轮21、22从折叠储存位置推动到展开滚动位置,如图10和图11中所示。当前轮21、22被移动到展开滚动位置时,轮扩展器74的扩展板74p被接纳在形成于附接到相应前轮21、22上的钩41、51中的锁定(通道)区段493、593中,以便在负重载体10的使用过程中将前轮21、22固持在展开滚动位置并且斜撑这些前轮21、22。轮连杆75、76被可枢转地联接到扩展板74p上以便相对于扩展板74p枢转、并且被可枢转地联接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上以便相对于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枢转。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被联接到负重支撑框架18上以便沿负重支撑框架18滑动。

后部联动机构72包括扩展驱动器止动件82、可枢转推动器转子86以及推杆86p,如(例如)图2和图3中所示。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联接到负重支撑框架18上以便相对于负重支撑框架18滑动、并且经由后部联动机构72联接到基座推动器14上。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促进基座推动器14从储存位置到直立手推车位置的移动,如图5至图7中所示。扩展驱动器止动件82被配置用于阻止或允许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沿负重支撑框架18的移动。后部联动机构72被联接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和基座推动器14上,以便将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和基座推动器14互相连接。后部联动机构72促进基座推动器14相对于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和负重支撑框架18从直立手推车位置到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的移动,如图12至图14中所示。

说明性地,扩展驱动器止动件82包括左弹簧销91、右弹簧销92以及销释放件95,如图2和图3中所示。左弹簧销91联接到负重支撑框架18的左轨条31上,并且右弹簧销92联接到负重支撑框架18的右轨条32上。当基座推动器14从储存位置被移动到直立手推车位置时,左弹簧销91和右弹簧销92延伸进入形成于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中的相应的左销接纳件93和右销接纳件94中,如图7、图8以及图8a所示。当弹簧销91、92被接纳在销接纳件93、94中时,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被阻止而不能沿负重支撑框架18移动。销释放件95被配置用于在用户准备好将基座推动器14从直立手推车位置移动回到储存位置时推动这些销91、92脱离销接纳件93、94。

说明性地,销释放件95包括左销推动器101、右销推动器102、按钮104以及偏置弹簧106,如图4中所示。左销推动器101和右销推动器102被安装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上,以便响应于用户按压按钮104而向外滑动,以致使销91、92被推出形成于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中的销接纳件93、94之中,如(例如)图8和图9中所示。按钮104被联接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上以便相对于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从脱离接合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该脱离接合位置允许通过销91、92使左销推动器101和右销推动器102向内移动,该接合位置向外推动左销推动器101和右销推动器102。偏置弹簧106被安排成处于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与按钮104之间,以便将按钮104偏置到脱离接合位置。

后部联动机构72包括滑块连杆111、112以及推动器连杆113、114,如图2和图3中所示。滑块连杆111、112联接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以便相对于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枢转。推动器连杆113、114可枢转地联接到相应的滑块连杆111、112以及基座推动器14两者上,以便相对于相应的滑块连杆111、112以及基座推动器14两者枢转。后部联动机构72的推动器转子86在第一位置(此时基座推动器14处于直立手推车位置)与第二位置(此时基座推动器14处于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之间移动。当推动器转子86处于该第一位置时,滑块连杆111、112从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朝向基座推动器14延伸,如图12中所示。当推动器转子86处于该第二位置时,滑块连杆111、112从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远离基座推动器14延伸,如图14中所示。

为了使负重载体10从扁平储存模式移动到手推车推动模式(如图5至图7中所示),用户使基座推动器14围绕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14a在如图7中的箭头120所示的第一方向上从储存位置枢转到直立手推车位置。响应于基座推动器14的移动,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沿负重支撑框架18在如箭头125所示的向前方向上移动,直到扩展驱动器止动件82阻止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沿负重支撑框架18的进一步移动,如图8中所示。另外,响应于基座推动器14的移动,前轮21、22围绕轴线36a、38a如箭头121、122所示进行移动以便从折叠储存位置移动到展开滚动位置,如图7中所示。如果需要的话,用户还可以将趾板搁架24从非活动的扁平位置移动到活动的伸展位置。

为了将负重载体10从4-轮式手推车模式移动到2-轮杠杆式手推车模式(如图12至图14中所示),用户将推动器转子86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如由图16中的箭头124所示),以致使基座推动器14围绕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14a在第一方向上从直立手推车位置枢转到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如由图14中的箭头126所示。如果还没有这样移动的话,用户还可以将趾板搁架24从非活动的扁平位置移动到活动的伸展位置。

为了将负重载体10从2-轮杠杆式手推车模式移动到4轮式手推车模式,用户将推动器转子86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这种移动致使基座推动器14围绕推动器轴线14a从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枢转到直立手推车位置。

为了将负重载体10从4-轮式手推车模式移动到扁平储存模式,用户首先将趾板搁架24移动到扁平位置,如果该趾板搁架先前已被移动到伸展位置的话。接着,用户按压滑块止动件82的按钮104,如图9中的箭头130所示。响应于用户按压按钮104,销推动器101、102向外移动并且推动弹簧销91、92脱出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之中,从而释放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80来沿负重支撑框架18移动。然后,用户使基座推动器14围绕基座推动器枢转轴线14a从直立手推车位置枢转到储存位置。当基座推动器14从直立手推车位置移动到储存位置时,前轮移动件70允许轮偏置弹簧46、56将前轮21、22从展开滚动位置移动到折叠储存位置。

图18和图18a中示出了另一种说明性的负重载体210。负重载体210大致上类似于图1至图17中所示和在此所描述的负重载体10。因此,200/300系列中的类似参考数字指示负重载体210与负重载体10之间共同的特征。对负重载体10的描述由此通过引用结合,以应用于杠杆式手推车210,当它与杠杆式手推车210的具体描述和附图冲突的情况除外。

不同于负重载体10,负重载体210包括具有前锁件318和后锁件319(而非单一锁件118)的推动器转子286。推动器转子286提供了用于以下作用的装置:阻止或允许连杆213、214在对应于基座推动器214的直立手推车位置的第一位置与对应于基座推动器214的后倾杠杆式手推车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说明性地,推动器转子286包括把手315、横杆316、前锁件318以及后锁件319,如图18和图18a中所示。把手315和横杆316在滑块连杆311与312之间延伸并且将这两个连杆互相连接。前锁件318沿着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280的面向基座推动器214的一侧联接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280上。后锁件319沿着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280的面向趾板搁架224的另一侧联接到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280上。前锁件318被配置成当连杆213、214处于第一位置时接合把手315。后锁件319被配置成当移位联动机构278处于第二位置时接合把手315。

每个锁件318、319均包括相应壁338、339以及相应阻止器348、349,如(例如)图18a中所示。当把手315与锁件318、319接合时,把手315被接纳在壁338、339与阻止器348、349之间。阻止器348、349相对于可滑动的扩展驱动器280枢转,以便阻止或允许把手315的移动并且进而阻止或允许连杆213、214的移动。阻止器348、349被偏置弹簧(未示出)偏置成阻止把手315和连杆213、214的移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