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轮支撑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81604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辅助轮支撑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辅助轮支撑装置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两轮摩托车、两轮电动车和两轮自行车,在驻车停放时,均采用中支撑形式,并且需要用力提起,导致驻车停放时很不方便,用户体验较差。

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电动支撑装置,但因为结构太复杂,且操作时间过长、成本过高等各种因素,导致未能在两轮车上使用。

另外,还提供了一种采用滚轮用于两轮车驻车停放的装置,然而,其需要两个动作机构来分别操控滚轮升降,操作起来很不方便,且驻车时无阻止滚轮升起的结构,即没有驻车锁固功能,在受到轻微碰撞或者晃动时,很容易使两轮车摔倒,同时造成两轮车存在被盗的安全隐患,由于该装置只有一个限位,驻车时无法使车轮总成继续抬升,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轮支撑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辅助轮支撑装置的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轮支撑装置,适用于车辆,包括:第一固定架,固设于车辆上,第一固定架上设置有可移动地支撑杆,支撑杆上设置有滚轮;棘轮机构,包括相配合的棘轮和棘爪组件,棘爪组件包括驱动棘爪和止动棘爪;第一牵引组件,一端与支撑杆相连,另一端与棘轮相连;其中,在驱动棘爪带动棘轮转动时,第一牵引组件随棘轮运动,使支撑杆带动滚轮下降或上升,且在棘轮转动预设角度时,止动棘爪与棘轮卡接,限制棘轮向反方向转动。

本发明提供的辅助轮支撑装置,在车辆的第一固定架上设置有可移动地支撑杆,并在支撑杆上设置有滚轮,通过设置棘轮机构,具体地,棘轮机构包括相配合的棘轮和棘爪组件,棘爪组件包括驱动棘爪和止动棘爪,在驱动棘爪运动时,能够带动棘轮转动,由于棘轮通过第一牵引组件与支撑杆相连,因此,在棘轮转动时,通过第一牵引组件能够使支撑杆带动滚轮下降或上升,本方案中的辅助轮支撑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降低生产及使用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实用性好,且可靠性较高。

进一步地,若在驱动棘爪带动棘轮转动时,第一牵引组件随棘轮运动,并使支撑杆带动滚轮下降,并且由于棘轮在转动预设角度时能够与止动棘爪卡接,从而能够使滚轮下降至一个预设高度位置,并将其固定该预设高度位置,达到利用支撑杆及滚轮进行支撑的目的,实现驻车停放,或者可以利用上述滚轮来代替车辆的车轮总成,使车辆能够在车轮总成损坏的情况下继续行驶。

其中,可以选用不同结构大小的棘轮,以及与该棘轮相匹配的驱动棘爪和止动棘爪,由于每个棘轮外周面上的齿结构不同,使得预设角度可以为任意一个角度值以及该角度值的倍数。

另外,由于设置有止动棘爪,在驱动棘爪与棘轮分离时,止动棘爪能够限制棘轮向反方向转动,从而在驱动棘爪进行往复运动时能够不断地带动棘轮转动,使支撑杆能够带动滚轮下降至低于车辆车轮总成的位置,将车辆抬升至一定高度,便于对车辆进行维修和保养。

可选地,第一牵引组件为绳索,具体可以选用钢丝绳,并将钢丝绳套设在保护软管内。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辅助轮支撑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固定架与车辆的后平叉固定连接,支撑杆呈u形,支撑杆的两个开放端分别连接至少一个滚轮,支撑杆的中间部位与第一固定架转动连接,使支撑杆能够相对于第一固定架转动。

本方案中,第一固定架与车辆的后平叉固定连接,可选地,车辆为两轮摩托车、两轮电动车或两轮自行车,通过设置支撑杆呈u形,且支撑杆的中间部位与第一固定架转动连接,使支撑杆处于车辆的前后车轮总成之间且靠近车辆后车轮总成的位置,支撑杆的两个开放端分别处于前后车轮总成所在平面的两侧,且对称设置,使得在驻车时,平稳性较好,由于支撑杆能够相对于第一固定架转动,且支撑杆的两个开放端分别连接至少一个滚轮,通过止动棘爪与棘轮卡接,在驱动棘爪往复运动时,能够使支撑杆带动滚轮下降至低于车辆后车轮总成的位置,从而将后车轮总成抬升至一定高度,便于对后车轮总成进行更换或维修。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滑动杆,套设于第一固定架上的滑槽内;连接件,两端分别与滑动杆以及支撑杆转动连接;其中,滑动杆在滑槽内运动时,支撑杆带动滚轮下降或上升。

在本方案中,滑动杆能够在第一固定架上的滑槽内滑动,通过设置连接件,使其两端分别与滑动杆以及支撑杆转动连接,当滑动杆在滑槽内的两个极限位置之间滑动时,能够带动支撑杆相对第一固定架转动,从而简单的实现了使支撑杆带动滚轮下降或上升,该结构简单,且易于操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弹性件,一端连接第一固定架,另一端连接滑动杆,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使滑动杆处于滑槽的第一侧,滚轮处于最高位置点;第一牵引组件与滑动杆连接,在第一牵引组件随棘轮运动时,能够使滑动杆处于滑槽的第二侧,滚轮处于最低位置点;其中,车辆的车轮总成的最低点低于最高位置点,并高于最低位置点。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连接第一固定架和滑动杆的第一弹性件,能够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使滑动杆处于滑槽的第一侧,从而使滚轮处于高于车辆车轮总成最低点的最高位置点。通过将第一牵引组件与滑动杆连接,在第一牵引组件随棘轮运动时,能够使滑动杆处于滑槽的第二侧,此时,第一弹性件被拉长,滚轮处于低于车辆车轮总成最低点的最低位置点,之后,若第一牵引组件不再对滑动杆施加力,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滑动杆将滑动至滑槽的第一侧。通过上述方案,简单的实现了滚轮的下降和上升过程,达到利用支撑杆及滚轮进行支撑的目的,不需要分别操控两个控制机构来实现控制滚轮上升或下降,降低了成本,具有较佳的经济效益,提升产品竞争力。

其中,第一弹性件包括弹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轴承,套设于滑动杆上,并与滑动杆固定连接;其中,滑槽内形成能够与轴承外圈相配合的滚道,轴承容纳于滚道中。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滑动杆上套设并固定轴承,并将轴承安装于滑槽内的滚道中,能够降低滑动杆的移动阻力,滑动杆不易卡死在滑槽内,实用性好。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固定架,与车辆的车架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架上设有安装轴;其中,棘轮套设于安装轴上,止动棘爪一端与棘轮外周面上的齿槽卡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弹性件与第二固定架相连。

在本方案中,与车辆的车架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架上设有安装轴,通过将棘轮套设于安装轴上,并设置止动棘爪一端与棘轮外周面上的齿槽卡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弹性件与第二固定架相连,能够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使止动棘爪与棘轮外周面上的齿槽卡接,限制棘轮向反方向转动。

其中,第二弹性件包括弹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卷盘,套设于安装轴上,卷盘的外周面设有卡槽,第一牵引组件卡接于卡槽内,其中,棘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卷盘的两侧,并与卷盘固定连接。

在本方案中,卷盘的外周面上设有卡槽,便于与第一牵引组件卡接,通过将卷盘套设在安装轴上,能够使卷盘随棘轮一起转动,以在棘轮转动时,带动第一牵引组件运动。

其中,优选地,棘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卷盘的两侧,并与卷盘固定连接,使其在转动时稳定性较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踏板机构,包括第三固定架,第三固定架上设有悬梁,悬梁的开放端设有踏板;其中,第三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转动连接,驱动棘爪一端与棘轮外周面上的齿槽卡接,另一端通过第三弹性件与第三固定架相连。

在本方案中,踏板机构包括第三固定架,以及设于第三固定架上的悬梁,在悬梁的开放端设有踏板,由于第三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转动连接,且驱动棘爪一端与棘轮外周面上的齿槽卡接,另一端通过第三弹性件与第三固定架相连,使得在第三弹性件的作用下,止动棘爪能够与棘轮外周面上的齿槽卡接,通过上述方案,当踏板受力时,能够使第三固定架相对第二固定架转动,并带动驱动棘爪运动,从而使驱动棘爪带动棘轮转动,实现滚轮的上升或下降,具体地,踏板机构设置于车辆的脚踏板处,便于用户在停车时,直接用脚进行操作,实用性较高。

其中,第三弹性件包括弹簧。

优选地,该踏板机构与车辆的刹车系统集成在一起,在踏板受力时,能够使第三固定架及悬梁相对第二固定架转动,进而使车辆刹车鼓上的刹车片卡住刹车轮盘,使车辆减速或停止运行。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四弹性件,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固定架和第三固定架,在第四弹性件的作用下,使第三固定架处于第一极限位置;其中,当踏板受力时,能够使第三固定架相对第二固定架转动至第二极限位置。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四弹性件,使其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固定架和第三固定架,能够在第四弹性件的作用下,使第三固定架处于第一极限位置,且当踏板受力时,能够使第三固定架相对第二固定架转动至第二极限位置,之后,如果取消施加在踏板上的力,在第四弹性件的作用下,能够使第三固定架复位至第一极限位置,其中,驱动棘爪随第三固定架的转动而运动,从而在第三固定架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够使驱动棘爪带动棘轮转动,从而达到利用支撑杆及滚轮进行支撑的目的。

其中,第四弹性件包括弹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开关结构,包括拨块和滑轨,滑轨设于悬梁上,拨块与滑轨滑动连接;第二牵引组件,一端连接驱动棘爪,另一端连接拨块,当拨块带动第二牵引组件运动时,能够使驱动棘爪与棘轮分离;和/或第三牵引组件,一端连接止动棘爪,另一端连接拨块,当拨块带动第三牵引组件运动时,能够使止动棘爪与棘轮分离。

在本方案中,设置有开关结构,包括相配合的拨块与滑轨,其中,滑轨设置在悬梁上,拨块能够卡接于滑轨内,并相对滑轨滑动,通过设置第一牵引组件和/或第二牵引组件,具体地,第二牵引组件一端连接驱动棘爪,另一端连接拨块,使得在拨块相对滑轨滑动时,能够带动第二牵引组件运动,使驱动棘爪与棘轮分离,第三牵引组件一端连接止动棘爪,另一端连接拨块,使得在拨块相对滑轨滑动时,能够带动第三牵引组件运动,使止动棘爪与棘轮分离,提高了该辅助轮支撑装置的可控性。

优选地,拨块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与第二牵引组件及第三牵引组件相连,且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能够相对运动。

可选地,第二牵引组件和第三牵引组件均为绳索,具体可以选用钢丝绳,并将钢丝绳套设在保护软管内。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锁固机构,包括相配合的滑动套和限位轴,限位轴套设于滑动套内,且限位轴的端部设有限位块,在滑动套沿限位轴的中轴线方向运动时,能够使限位轴转动;第四牵引组件,一端连接滑动套,另一端连接开关控制机构,开关控制机构能够带动滑动套运动,使限位块卡接于驱动棘爪和第二固定架之间,限制驱动棘爪相对棘轮转动;其中,开关控制机构包括:电子锁和机械锁。

在本方案中,锁固机构包括滑动套以及套设于滑动套内的限位轴,通过设置第四牵引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滑动套和开关控制机构,在开关控制机构通过第四牵引组件带动滑动套沿限位轴的中轴线方向运动时,能够使限位轴转动,从而使限位轴端部的限位块卡接于驱动棘爪和第二固定架之间,限制驱动棘爪相对棘轮转动,实现驻车锁固功能,其中,开关控制机构包括:电子锁和机械锁,进一步地,可以设置电子龙头锁或机械龙头锁,使其只能利用特定的钥匙才能打开,降低了车辆被盗的风险,提高安全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牵引组件、第二牵引组件、第三牵引组件和第四牵引组件均包括绳索,且绳索套设于保护管内。

在本方案中,可以设置第一牵引组件、第二牵引组件、第三牵引组件和/或第四牵引组件为绳索,具体地,可以选用钢丝绳,钢丝绳的强度高、自重轻、工作平稳、不易骤然整根折断,工作可靠,另外,通过将绳索套设在保护管内,能够提高绳索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辅助轮支撑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因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辅助轮支撑装置,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车辆包括两轮自行车、两轮电动车和两轮摩托车。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辅助轮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辅助轮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辅助轮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三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棘轮和卷盘的组装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止动棘爪和第二弹性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驱动棘爪和第三弹性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辅助轮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辅助轮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辅助轮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辅助轮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辅助轮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锁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锁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锁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2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2第一固定架,104第一牵引组件,106支撑杆,108滑动杆,110第一弹性件,112轴承,114连接件,116第二固定架,118卷盘,120棘轮,122驱动棘爪,124第三固定架,126悬梁,128踏板,130第三弹性件,132第四弹性件,134安装轴,136止动棘爪,138第二弹性件,140第二牵引组件,142第三牵引组件,144拨块,146限位轴,148第四牵引组件,150限位块,152滑动套,154后平叉,1022滑槽,1062滚轮,1182卡槽,车辆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22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轮支撑装置。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轮支撑装置,适用于车辆,包括:第一固定架102,固设于车辆上,第一固定架102上设置有可移动地支撑杆106,支撑杆106上设置有滚轮1062;棘轮机构,包括相配合的棘轮120和棘爪组件,棘爪组件包括驱动棘爪122和止动棘爪136;第一牵引组件104,一端与支撑杆106相连,另一端与棘轮120相连;其中,在驱动棘爪122带动棘轮120转动时,第一牵引组件104随棘轮120运动,使支撑杆106带动滚轮1062下降或上升,且在棘轮120转动预设角度时,止动棘爪136与棘轮120卡接,限制棘轮120向反方向转动。

本发明提供的辅助轮支撑装置,在车辆的第一固定架102上设置有可移动地支撑杆106,并在支撑杆106上设置有滚轮1062,通过设置棘轮机构,具体地,棘轮机构包括相配合的棘轮120和棘爪组件,棘爪组件包括驱动棘爪122和止动棘爪136,在驱动棘爪122运动时,能够带动棘轮120转动,由于棘轮120通过第一牵引组件104与支撑杆106相连,因此,在棘轮120转动时,通过第一牵引组件104能够使支撑杆106带动滚轮1062下降或上升,本方案中的辅助轮支撑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降低生产及使用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实用性好,且可靠性较高。

进一步地,若在驱动棘爪122带动棘轮120转动时,第一牵引组件104随棘轮120运动,并使支撑杆106带动滚轮1062下降,并且由于棘轮120在转动预设角度时能够与止动棘爪136卡接,从而能够使滚轮1062下降至一个预设高度位置,并将其固定该预设高度位置,达到利用支撑杆106及滚轮1062进行支撑的目的,实现驻车停放,或者可以利用上述滚轮1062来代替车辆的车轮总成,使车辆能够在车轮总成损坏的情况下继续行驶。

其中,可以选用不同结构大小的棘轮120,以及与该棘轮120相匹配的驱动棘爪122和止动棘爪136,由于每个棘轮120外周面上的齿结构不同,使得预设角度可以为任意一个角度值以及该角度值的倍数。

另外,由于设置有止动棘爪136,在驱动棘爪122与棘轮120分离时,止动棘爪136能够限制棘轮120向反方向转动,从而在驱动棘爪122进行往复运动时能够不断地带动棘轮120转动,使支撑杆106能够带动滚轮1062下降至低于车辆车轮总成的位置,将车辆抬升至一定高度,便于对车辆进行维修和保养。

可选地,第一牵引组件104为绳索,具体可以选用钢丝绳,并将钢丝绳套设在保护软管内。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驱动棘爪122带动棘轮120转动时,第一牵引组件104随棘轮120运动,并使支撑杆106带动滚轮1062上升,另外,在驻车停放时,控制驱动棘爪122与棘轮120分离,使得在重力的作用下,滚轮1062能够自动与地面接触,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在连接件114的作用下,能够使支撑杆106与第一固定架102之间不发生相对运动,达到利用滚轮进行支撑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固定架102与车辆的后平叉154固定连接,支撑杆106呈u形,支撑杆106的两个开放端分别连接至少一个滚轮1062,支撑杆106的中间部位与第一固定架102转动连接,使支撑杆106能够相对于第一固定架102转动。

本方案中,第一固定架102与车辆的后平叉154固定连接,可选地,车辆为两轮摩托车、两轮电动车或两轮自行车,通过设置支撑杆106呈u形,且支撑杆106的中间部位与第一固定架102转动连接,使支撑杆106处于车辆的前后车轮总成之间且靠近车辆后车轮总成的位置,支撑杆106的两个开放端分别处于前后车轮总成所在平面的两侧,且对称设置,使得在驻车时,平稳性较好,由于支撑杆106能够相对于第一固定架102转动,且支撑杆106的两个开放端分别连接至少一个滚轮1062,通过止动棘爪136与棘轮120卡接,在驱动棘爪122往复运动时,能够使支撑杆106带动滚轮1062下降至低于车辆后车轮总成的位置,从而将后车轮总成抬升至一定高度,便于对后车轮总成进行更换或维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辅助轮支撑装置还包括:滑动杆108,套设于第一固定架102上的滑槽1022内;连接件114,两端分别与滑动杆108以及支撑杆106转动连接;其中,滑动杆108在滑槽1022内运动时,支撑杆106带动滚轮1062下降或上升。

在本方案中,滑动杆108能够在第一固定架102上的滑槽1022内滑动,通过设置连接件114,使其两端分别与滑动杆108以及支撑杆106转动连接,当滑动杆108在滑槽1022内的两个极限位置之间滑动时,能够带动支撑杆106相对第一固定架102转动,从而简单的实现了使支撑杆106带动滚轮1062下降或上升,该结构简单,且易于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辅助轮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10,一端连接第一固定架102,另一端连接滑动杆108,在第一弹性件110的作用下,使滑动杆108处于滑槽1022的第一侧,滚轮1062处于最高位置点;第一牵引组件104与滑动杆108连接,在第一牵引组件104随棘轮120运动时,能够使滑动杆108处于滑槽1022的第二侧,滚轮1062处于最低位置点;其中,车辆的车轮总成的最低点低于最高位置点,并高于最低位置点。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连接第一固定架102和滑动杆108的第一弹性件110,能够在第一弹性件110的作用下,使滑动杆108处于滑槽1022的第一侧,从而使滚轮1062处于高于车辆车轮总成最低点的最高位置点。通过将第一牵引组件104与滑动杆108连接,在第一牵引组件104随棘轮120运动时,能够使滑动杆108处于滑槽1022的第二侧,此时,第一弹性件110被拉长,滚轮1062处于低于车辆车轮总成最低点的最低位置点,之后,若第一牵引组件104不再对滑动杆108施加力,在第一弹性件110的作用下,滑动杆108将滑动至滑槽1022的第一侧。通过上述方案,简单的实现了滚轮1062的下降和上升过程,达到利用支撑杆106及滚轮1062进行支撑的目的,不需要分别操控两个控制机构来实现控制滚轮1062上升或下降,降低了成本,具有较佳的经济效益,提升产品竞争力。

其中,第一弹性件110包括弹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辅助轮支撑装置还包括:轴承112,套设于滑动杆108上,并与滑动杆108固定连接;其中,滑槽1022内形成能够与轴承112外圈相配合的滚道,轴承112容纳于滚道中。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滑动杆108上套设并固定轴承112,并将轴承112安装于滑槽1022内的滚道中,能够降低滑动杆108的移动阻力,滑动杆108不易卡死在滑槽1022内,实用性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辅助轮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架116,与车辆的车架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架116上设有安装轴134;其中,棘轮120套设于安装轴134上,止动棘爪136一端与棘轮120外周面上的齿槽卡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弹性件138与第二固定架116相连。

在本方案中,与车辆的车架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架116上设有安装轴134,通过将棘轮120套设于安装轴134上,并设置止动棘爪136一端与棘轮120外周面上的齿槽卡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弹性件138与第二固定架116相连,能够在第二弹性件138的作用下,使止动棘爪136与棘轮120外周面上的齿槽卡接,限制棘轮120向反方向转动。

其中,第二弹性件138包括弹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和图7所示,辅助轮支撑装置还包括:卷盘118,套设于安装轴134上,卷盘118的外周面设有卡槽1182,第一牵引组件104卡接于卡槽1182内,其中,棘轮12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卷盘118的两侧,并与卷盘118固定连接。

在本方案中,卷盘118的外周面上设有卡槽1182,便于与第一牵引组件104卡接,通过将卷盘118套设在安装轴134上,能够使卷盘118随棘轮120一起转动,以在棘轮120转动时,带动第一牵引组件104运动。

其中,优选地,棘轮12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卷盘118的两侧,并与卷盘118固定连接,使其在转动时稳定性较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6、图8至图11所示,辅助轮支撑装置还包括:踏板机构,包括第三固定架124,第三固定架124上设有悬梁126,悬梁126的开放端设有踏板128;其中,第三固定架124与第二固定架116转动连接,驱动棘爪122一端与棘轮120外周面上的齿槽卡接,另一端通过第三弹性件130与第三固定架124相连。

在本方案中,踏板机构包括第三固定架124,以及设于第三固定架124上的悬梁126,在悬梁126的开放端设有踏板128,由于第三固定架124与第二固定架116转动连接,且驱动棘爪122一端与棘轮120外周面上的齿槽卡接,另一端通过第三弹性件130与第三固定架124相连,使得在第三弹性件130的作用下,止动棘爪136能够与棘轮120外周面上的齿槽卡接,通过上述方案,当踏板128受力时,能够使第三固定架124相对第二固定架116转动,并带动驱动棘爪122运动,从而使驱动棘爪122带动棘轮120转动,实现滚轮1062的上升或下降,具体地,踏板机构设置于车辆的脚踏板128处,便于用户在停车时,直接用脚进行操作,实用性较高。

其中,第三弹性件130包括弹簧。

优选地,该踏板机构与车辆的刹车系统集成在一起,在踏板128受力时,能够使第三固定架124及悬梁126相对第二固定架116转动,进而使车辆刹车鼓上的刹车片卡住刹车轮盘,使车辆减速或停止运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辅助轮支撑装置还包括:第四弹性件132,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固定架116和第三固定架124,在第四弹性件132的作用下,使第三固定架124处于第一极限位置;其中,当踏板128受力时,能够使第三固定架124相对第二固定架116转动至第二极限位置。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四弹性件132,使其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固定架116和第三固定架124,能够在第四弹性件132的作用下,使第三固定架124处于第一极限位置,且当踏板128受力时,能够使第三固定架124相对第二固定架116转动至第二极限位置,之后,如果取消施加在踏板128上的力,在第四弹性件132的作用下,能够使第三固定架124复位至第一极限位置,其中,驱动棘爪122随第三固定架124的转动而运动,从而在第三固定架124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够使驱动棘爪122带动棘轮120转动,从而达到利用支撑杆106及滚轮1062进行支撑的目的。

其中,第四弹性件132包括弹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12至图14所示,辅助轮支撑装置还包括:开关结构,包括拨块144和滑轨,滑轨设于悬梁126上,拨块144与滑轨滑动连接;第二牵引组件140,一端连接驱动棘爪122,另一端连接拨块144,当拨块144带动第二牵引组件140运动时,能够使驱动棘爪122与棘轮120分离;和/或第三牵引组件142,一端连接止动棘爪136,另一端连接拨块144,当拨块144带动第三牵引组件142运动时,能够使止动棘爪136与棘轮120分离。

在本方案中,设置有开关结构,包括相配合的拨块144与滑轨,其中,滑轨设置在悬梁126上,拨块144能够卡接于滑轨内,并相对滑轨滑动,通过设置第一牵引组件104和/或第二牵引组件140,具体地,第二牵引组件140一端连接驱动棘爪122,另一端连接拨块144,使得在拨块144相对滑轨滑动时,能够带动第二牵引组件140运动,使驱动棘爪122与棘轮120分离,第三牵引组件142一端连接止动棘爪136,另一端连接拨块144,使得在拨块144相对滑轨滑动时,能够带动第三牵引组件142运动,使止动棘爪136与棘轮120分离,提高了该辅助轮支撑装置的可控性。

优选地,拨块144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与第二牵引组件140及第三牵引组件142相连,且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能够相对运动。

可选地,第二牵引组件140和第三牵引组件142均为绳索,具体可以选用钢丝绳,并将钢丝绳套设在保护软管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至图18所示,辅助轮支撑装置还包括:锁固机构,包括相配合的滑动套152和限位轴146,限位轴146套设于滑动套152内,且限位轴146的端部设有限位块150,在滑动套152沿限位轴146的中轴线方向运动时,能够使限位轴146转动;第四牵引组件148,一端连接滑动套152,另一端连接开关控制机构,开关控制机构能够带动滑动套152运动,使限位块150卡接于驱动棘爪122和第二固定架116之间,限制驱动棘爪122相对棘轮120转动;其中,开关控制机构包括:电子锁和机械锁。

在本方案中,锁固机构包括滑动套152以及套设于滑动套152内的限位轴146,通过设置第四牵引组件148的两端分别连接滑动套152和开关控制机构,在开关控制机构通过第四牵引组件148带动滑动套152沿限位轴146的中轴线方向运动时,能够使限位轴146转动,从而使限位轴146端部的限位块150卡接于驱动棘爪122和第二固定架116之间,限制驱动棘爪122相对棘轮120转动,实现驻车锁固功能,其中,开关控制机构包括:电子锁和机械锁,进一步地,可以设置电子龙头锁或机械龙头锁,使其只能利用特定的钥匙才能打开,降低了车辆被盗的风险,提高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牵引组件104、第二牵引组件140、第三牵引组件142和第四牵引组件148均包括绳索,且绳索套设于保护管内。

在本方案中,可以设置第一牵引组件104、第二牵引组件140、第三牵引组件142和/或第四牵引组件148为绳索,具体地,可以选用钢丝绳,钢丝绳的强度高、自重轻、工作平稳、不易骤然整根折断,工作可靠,另外,通过将绳索套设在保护管内,能够提高绳索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2所示,包括辅助轮升降结构、棘轮机构、解除锁止机构和驻车锁固机构。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辅助轮升降结构包括拉线(即第一牵引组件104)、辅助轮固定支架(即第一固定架102)、辅助轮(即滚轮1062)、滑槽1022、卡线管(即滑动杆108)和第一复位弹簧(即第一弹性件110),辅助轮升降结构通过辅助轮固定支架安装于电动车(即车辆200)的平叉护板(即后平叉154)下方,其中卡线管两端装有线性轴承(即轴承112)。

初始状态下,拉线松弛,卡线管在第一复位弹簧作用下处于滑槽最右端,此时辅助轮抬起(如图3虚线位置)。当使用者通过棘轮机构拉紧第一拉线(即第一牵引组件104)时,卡线管在第一拉线作用下在滑槽中左移,此时辅助轮绕支架固定点旋转,逐渐放下,最终到达极限位置,如图3实线位置所示。

棘轮机构位于脚踏板右前方,如图22所示,方便使用者用脚操控。棘轮机构部件组成如图4所示。

当使用者踩下脚踏时,第四复位弹簧(即第四弹性件132)拉伸,主动棘爪(即驱动棘爪122)在第三复位弹簧(即第三弹性件130)的作用下,卡进棘轮齿,随脚踏带动棘轮120旋转,从动棘爪(即止动棘爪136)被棘轮120齿推动,运动如图10所示。此时第一拉线(即第一牵引组件104)在拉线固定结构(即卷盘118)作用下拉紧,辅助轮逐渐放下。

当使用者松开脚踏时,从动棘爪在(即止动棘爪136)第二复位弹簧(即第二弹性件138)作用下卡住棘轮,棘轮静止不动,辅助轮也保持不动,脚踏(即踏板机构)在第四复位弹簧(即第四弹性件132)作用下旋转复位,如图11所示。

解除锁止机构位于棘轮机构中,如图12至图14所示,辅助轮放下将保持锁止状态,此时想将辅助轮升起,则需通过解除锁止机构来实现,可用脚尖向上抬起拨块144,第二拉线(即第二牵引组件140)和第三拉动(即第二牵引组件142)分别拉动从动棘爪和主动棘爪,使其与棘轮齿分离,棘轮机构解除锁止状态,辅助轮可在第一复位弹簧(即第一弹性件)作用下升起。

驻车锁固机构同样置于棘轮机构中,其组成如图15和图16所示,驻车锁固机构通过钥匙或电门开关控制进一步锁止棘轮,且只有用户一人可以解开,使得驻车状态下,辅助轮支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高。

套筒(即滑动套152)位于脚踏连杆机构滑槽中,只能做往复运动,第五复位弹簧两端分别固定于套筒和脚踏连杆机构上,锁芯(即限位轴146)只作绕自身旋转轴的旋转运动。

开启锁固机构,第四拉线(即第四牵引组件148)拉动套筒,锁芯在其凸轴和套筒滑槽的共同作用下旋转,最终锁芯挡块抵住主动棘爪,棘轮和辅助轮支撑锁固,运动如图17所示。

关闭锁固机构,第四拉线放松,套筒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回移,锁芯挡块也从抵住主动棘爪的位置转开,运动如图18所示。

在本方案中,两个辅助轮的升起和下降的执行机构合并为一个,单脚操作即可,节省空间,美观,且在辅助轮降落至地面时,有安全锁止机构,除了驻车外,还可以使后轮继续抬升,方便特殊情况下使用。

另外,图示的辅助轮支撑装置为机械结构,也可以是电气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200,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辅助轮支撑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车辆200,因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辅助轮支撑装置,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车辆200包括两轮自行车、两轮电动车和两轮摩托车。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辅助轮支撑装置及车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降低生产及使用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实用性好,且可靠性较高,由于棘轮在转动预设角度时能够与止动棘爪卡接,从而能够将滚轮固定在一个指定高度位置,达到利用支撑杆及滚轮进行支撑的目的,实现驻车停放,或者可以利用上述滚轮来代替车辆的后车轮总成,使车辆能够在后车轮总成故障的情况下继续行驶。

另外,由于设置有止动棘爪,在驱动棘爪与棘轮分离时,止动棘爪能够限制棘轮向反方向转动,从而在驱动棘爪进行往复运动时能够不断地带动棘轮转动,使支撑杆能够带动滚轮下降至低于车辆车轮总成的位置,将车辆抬升至一定高度,便于对车辆进行维修和保养。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