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结构及车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555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结构及车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及应用该连接结构的车体。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环保”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话题,轻量化也广泛应用到汽车领域。相较于传统汽车,轻量化汽车在提高汽车的操控性方面和节能方面均具有优良的表现,除此之外,降低汽车自身的重量还可以提供输出功率、降低噪音、减少废气排放量和提高安全性能,因此轻量化汽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现有技术中,车身一般均采用钢板材料通过点焊而成,由于钢板的密度较大,不利于实现汽车的轻量化,且由于需要焊接的零部件较多,在焊接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模具、夹具和焊接工装,从而造成制造成本和制作时间大幅度增加。除此之外,在焊接时,很可能发生焊接处变形的现象,从而导致在车身的使用寿命期限内,各零件之间在传递力时不稳定的现象,进一步使焊接处出现溃缩现象,严重缩短车身的使用寿命,降低客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结构紧凑,提高不同零件的安装精度和安装效率,有利于提高不同零件传递力的稳定性,防止不同零件的连接处出现溃缩现象,有利于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体,该车体不同零件之间安装和拆卸方便,力传递稳定性强,不易出现变形和溃缩现象,使用寿命长。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包括:

外壳,其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限位板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端,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导向筋和加强筋;

第一连接件,其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的一端,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容纳第一零件的第一接口,且所述第一零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

第二连接件,其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侧板形成容纳第二零件的第二接口,且所述第二零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一限位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上底边上,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两条腰上,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彼此连接呈预设角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件整体呈l形,其包括第三部和第四部,所述第三部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部与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筋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筋的延伸方向由第一连接件指向第二连接件。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导向筋垂直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筋和所述加强筋的数量均不少于两条,所述导向筋彼此平行设置,所述加强筋彼此平行设置,所述导向筋和所述加强筋连接呈网格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连接架以及沿连接架均匀设置的第一加强肋条,所述连接架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肋条一端与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结构采用铝材制成。

一种车体,包上述所述的连接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接结构包括外壳、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在外壳一端设置第一连接件,另一端设置第二连接件,从而能够利用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接口和第二连接件上的第二接口将不同的零件可拆卸式连接。通过连接结构将不同零件可拆卸式连接能够避免由于焊接带来的零件变形和溃缩现象,有利于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通过利用连接结构自身的面来定位和安装,有利于降低夹具和定位工装的使用数量,降低制造成本和制造周期。且通过在外壳内部设置导向筋和加强筋,有利于提高不同零件传递力的稳定性,保证正碰力的有效、安全的传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接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接结构的仰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图中:1、外壳;101、底板;102、第一侧板;1021、第一部;1022、第二部;103、第一限位板;104、第二侧板;105、第二限位板;106、第一安装孔;

2、第一连接件;201、连接架;202、第一加强肋条;203、第二安装孔;

3、第二连接件;301、第三部;302、第四部;303、第三安装孔;304、第二加强肋条;

4、导向筋;5、加强筋;6、第一零件;7、第二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外壳1,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外壳1包括底板101、第一侧板102、第一限位板103和第二侧板104,第一限位板103设置在外壳1的一端,外壳1内部设置有导向筋4和加强筋5。第一连接件2固定连接在外壳1的一端,且第一连接件2上设置有容纳第一零件6的第一接口,且第一零件6与第一连接件2可拆卸式连接。第二连接件3固定连接在外壳1的另一端,且第二连接件3与第一侧板102形成容纳第二零件7的第二接口,且第二零件7与第二连接件3可拆卸式连接。

该连接结构利用第一接口和第二连接口来连接不同零件,在连接过程中,将第一零件6置于第一接口内,并将第一连接件2和第一零件6可拆式连接,将第二零件7置于第二接口内,并将第二连接件3和第二零件7可拆式连接。通过连接结构将不同零件可拆卸式连接有利于避免由于焊接带来的零件变形和溃缩现象,从而能够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且有利于降低安装难度,节约安装所需时间。在安装过程中,通过利用连接结构自身的面来定位,不仅能够降低夹具和定位工装的使用数量,还能够提高定位精度。且通过在外壳1内部设置导向筋4和加强筋5,有利于提高不同零件传递力的稳定性,保证正碰力的有效、安全的传递。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4所示,底板101为梯形结构,第一限位板103固定连接在底板101的上底边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连接在底板101的两条腰上,第一限位板103和第一侧板102之间的夹角、第一限位板103和第二侧板104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第一侧板102包括第一部1021和第二部1022,第一部1021和第二部102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二侧板104的结构与第一部1021的结构相同。通过将第一部1021和第二部1022设置之间的夹角设置为钝角,能够使连接结构连接处于不同安装平面上的零件,降低处于不同平面的零件的连接难度。且通过将底板101设置为梯形结构,并将第一限位板103和第一侧板102、第一限位板103和第二侧板104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能够有效地扩大外壳1开口的大小,从而有利于提高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传输力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3所示,该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限位板105,第二限位板105固定连接于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104之间,第二限位板105、第一部1021和第二连接件3彼此连接呈预设角度,预设角度可以为直角或者其他角度,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根据实际需求设定。第二限位板105、第一部1021和第二连接件3整体形成呈第三接口。通过在第二接口的基础上设置第二限位板105形成第三接口,能够进一步限定第二零件7的连接位置,方便快速定位第二零件7,节约安装第二零件7所需的时间。且通过将第二限位板105、第一部1021和第二连接件3彼此垂直设置,能够限制零件三个方向上的移动自由度,有利于第二零件7快速进入和定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接口的具体形状也可以根据第二零件7具体设定。为了实现第二限位板105与第二零件7可拆卸式连接,在第二限位板105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06。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件3整体呈l形,其包括第三部301和第四部302,第三部301与底板101固定连接,第四部302与第二侧板104固定连接。将第二连接件3设置为l形,能够提高第二连接件3与第二零件7的连接强度。为了将第二连接件3与第二零件7可拆卸式连接,在第二连接件3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安装孔303,利用螺栓或者螺钉依次穿过第三安装孔303和第二零件7上的连接孔将第二零件7与第二连接件3可拆卸式连接。为了提高第二连接件3的强度,在第二连接件3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肋条30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肋条304沿第二连接件3的延伸方向设置,且将每个第三安装孔303设置在两个第二加强肋条304之间,从而能够保证第二连接件3应力分布的均匀性。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3所示,导向筋4一端与第一限位板103固定连接,导向筋4的延伸方向由第一连接件2指向第二连接件3。在通过连接结构在第一零件6和第二零件7之间传递正碰力时,正碰力沿导向筋4的方向传递,不仅有利于提高力传输的稳定性,还能够缓冲正碰力对零件造成的损伤。

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结构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将加强筋5与导向筋4垂直设置,导向筋4和加强筋5的数量均不少于两条,导向筋4彼此平行设置,加强筋5彼此平行设置,导向筋4和加强筋5连接呈网格状。加强筋5和导向筋4的具体数量根据连接结构、第一零件6以及第二零件7的尺寸决定。在本实施例中,导向筋4和加强筋5的数量均为两条。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件2包括连接架201以及沿连接架201均匀设置的第一加强肋条202,连接架201包括一端与第一限位板103固定连接,第一加强肋条202一端与连接架20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外壳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架201包括呈u字形依次连接的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第二板用于支撑第一零件6,第一板和第三板连接在第一板的两端。为了将第一连接件2与第一零件6可拆卸式连接,在第一板和第三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03,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螺栓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孔203和第一零件6上的连接孔将第一零件6和第一连接件2连接。

为了实现轻量化,整个连接结构采用铝材制成,由于铝材的密度仅为钢材的三分之一,利用铝材制成连接件,能够在极大程度上降低连接件的重量。且由于铝材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氧化后的铝材在表面容易形成保护膜,因此整个连接结构不需要进行防腐处理,不仅有利于节约制造成本,减少制作工序,还能够提高制作效率。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体,该车体包含上述连接结构。在车体中,上述连接结构常被用于将前纵梁连接到车架上,也就是说,在车体中,上述第一零件6代表前纵梁,上述第二零件7代表车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过改变连接结构的尺寸,也可以将该连接结构用于连接其他零件。利用该连接结构连接零件的车体安装和拆卸方便,力传递稳定性强,不易出现变形和溃缩现象,使用寿命长。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