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弯梁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弯梁摩托车车架。
背景技术:
弯梁摩托车作为一种经济实用的车型,在国内及东南亚各国有着广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弯梁车多采用主体梁式结构车架,其刚度和强度较弱。一方面,车架主梁受运动中的冲击负荷较大,同时受发动机震动的影响,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其结构特点,无法有效保护发动机等主要部件,同时,在整体外观上缺乏力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弯梁摩托车需求的变化,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弯梁车主体梁式结构车架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间框架结构、包围式的弯梁摩托车车架,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弯梁摩托车车架,包括主立管、车架主梁、座椅主梁、后座支撑、动力悬挂组件和发动机下保护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立管设置在车架正前方;所述车架主梁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二根,其前端与所述主立管上端固定连接,中部向后、向下弯折延伸,后端与所述后座支撑下端及所述动力悬架组件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座椅主梁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二根,其前端固定在所述车架主梁中部且与车架主梁形成一定夹角并向后延伸,后端与所述后座支撑上端固定连接且继续向后延伸形成车辆货架;所述后座支撑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二根且设置在座椅主梁与车架主梁之间;所述发动机下保护托架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二根,其前端与所述主立管下端固定连接,中部弯折向后延伸,后端与所述动力悬挂组件下端或发动机固定连接;所述动力悬挂组件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二根支柱及设置在支柱之间的横杆,支柱的上端与车架主梁的后端连接,支柱的下端与发动机下保护托架的后端连接,横杆中间设置有左、右对称的发动机固定件。
进一步的,所述弯梁摩托车车架还包括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二根,呈开口端朝下的V型,其下端固定在所述发动机下保护托架中部,上端固定在所述车架主梁中部;所述车架主梁与所述动力悬挂组件、发动机下保护托架以及连接支架间形成的空间为发动机舱。
进一步的,所述弯梁摩托车车架还包括保险杠组件,所述保险杠组件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二根,呈U型结构,其开口端固定在所述发动机下保护托架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主梁和座椅主梁间还设置有若干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上还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发动机下保护托架间还设置有若干加强梁。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主梁、座椅主梁、发动机下保护托架为一体结构或分段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悬挂组件二根支柱内侧或外侧还设置有左、右对称的后轮平叉固定件。
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下保护托架后端底部或发动机下部,还固定安装有脚蹬连杆,所述脚踏连杆为一体或分段结构。
本实用新型弯梁摩托车车架,其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包围式结构的车架,大大增加了弯梁车的刚度和强度,同时,可以将发动机完全包裹在发动机舱内,有效避免了现有弯梁车发动机裸露容易受损的问题;另一方面,弯梁车表面安装的各种装饰件,将与车架外轮廓平齐且略朝内安装,可以避免日常行驶中的磨损,并且,采用包围式结构车架,也使得车辆整体更具力量感,更符合当下的市场需求。
2)设置在动力悬挂组件内侧的后轮平叉固定件,可以将后轮平叉固定安装在左右对称的动力悬挂组件内,区别于现在技术中采用的后轮平叉安装在车架外侧的方式,可以更有效的固定及调整后轮平叉左右摆动,从而降低车辆后轮承受的冲击,提高运行稳定性和驾驶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弯梁摩托车车架左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弯梁摩托车车架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弯梁摩托车车架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1为主立管;2为车架主梁;3为座椅主梁、301为车辆货架;4为后座支撑;5为动力悬挂组件、501为支柱、502为横杆、503为后轮平叉固定件、504为发动机固定件;6为发动机下保护托架;7为连接支架;8为保险杠组件;9为发动机舱。
实施例1: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弯梁摩托车车架,包括主立管1;车架主梁2、座椅主梁3、后座支撑4、动力悬挂组件5和发动机下保护托架6;其中:
主立管1居中设置在车架正前方;车架主梁2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两根,其前端与主立管1上端焊接为一体,中部向后、向下弯折延伸,后端与后座支撑4下端及动力悬架组件5上端焊接;
座椅主梁3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两根,其前端焊接在车架主梁2中部且与车架主梁2形成139度夹角并向后延伸,后端与后座支撑4上端焊接,且继续向后延伸形成车辆货架301;
后座支撑4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二根且设置在座椅主梁3与车架主梁2之间;
发动机下保护托架6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两根,其前端与主立管1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中部弯折向后延伸,后端与动力悬挂组件5下端螺栓固定连接;
动力悬挂组件5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二根支柱501及设置在支柱之间的横杆502,支柱501的上端与车架主梁2的后端连接,支柱501的下端与发动机下保护托架6的后端连接,二根支柱501内侧还设置有后平叉固定件503,横杆502中间还设置有左、右对称的发动机固定件504。
连接支架7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两根,呈开口端朝下的V型结构,其开口端焊接在发动机下保护托架6中部,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车架主梁2中部。
保险杠组件8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两根,呈U型结构,其开口端一端设置有套筒,套装在发动机下保护托架6上,并通过螺栓固定,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发动机下保护托架中部。
车架主梁2与动力悬挂组件5、发动机下保护托架6以及连接支架7间形成的空间为发动机舱9。
在本实施例中,车架主梁2和座椅主梁3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板;发动机下保护托架6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梁。
在本实施例中,车架主梁2、座椅主梁3、发动机下保护托架6为一体结构的金属管材。
在本实施例中,支柱501内侧还设置有左、右对称设置的后轮平叉固定件501,用于固定后轮平叉。
在本实施例中,发动机下保护托架6后端底部还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脚蹬连杆(未标示),所述脚踏连杆为一体结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1的主要区别特征在于:动力悬挂组件5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二根支撑板(未标示)及设置在支撑板下端的横杆(未标示)和支撑板上端的连接板(未标示),支撑板的上端与车架主梁2的后端连接,支撑板的下端与发动机下保护托架6的后端连接;且在二根支撑板外侧左、右对称设置有后轮平叉固定件(未标示)。
本实用新型弯梁摩托车车架,其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包围式结构的车架,大大增加了弯梁车的刚度和强度,同时,可以将发动机完全包裹在发动机舱内,有效避免了现有弯梁车发动机裸露容易受损的问题;另一方面,弯梁车表面安装的各种装饰件,将与车架外轮廓平齐且略朝内侧安装,避免对装饰件的磨损,并且,采用包围式结构车架,也使得车辆整体更具力量感,更符合当下的市场需求。
2)设置在动力悬挂组件内侧的后轮平叉固定件,可以将后轮平叉固定安装在左右对称的动力悬挂组件内,区别于现在技术中采用的后轮平叉安装在车架外侧的方式,可以更有效的固定及调整后轮平叉左右摆动,从而降低车辆后轮承受的冲击,提高运行稳定性和驾驶的舒适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