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2814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在多数交通事故中,车辆并不完全受到正面撞击,车辆的侧部也会受到撞击,而在车辆的侧部受到撞击时,A柱不能产生较大变形,以方便乘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能正常打开车门逃生。

相关技术中,车辆侧部的侧围多为前后分体结构,车辆侧部的抗撞击能力较差,车辆侧部在受到撞击时易发生折弯变形,进而车辆无法有效地将碰撞力通过A柱传递至整个侧围,从而造成A柱变形较大,车门不能在交通事故发生后正常打开,进而乘员无法及时从车内逃离,威胁着车内乘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车辆侧部的抗撞击能力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包括A柱侧围外板、前侧围连接板和加强板,所述前侧围连接板与所述A柱侧围外板连接,且所述前侧围连接板设置在所述A柱侧围外板的前方,所述加强板连接在所述前侧围连接板与所述A柱侧围外板之间以在所述加强板、所述A柱侧围外板与所述前侧围连接板之间形成三角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车辆的A柱的抗撞击能力更强,车辆在侧部受到撞击时A柱不会产生较大变形,方便乘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能正常打开车门逃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车辆,所述加强板具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加强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由此,增强了加强板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强了车辆在A柱处的抗撞击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的前端面位于所述加强板的前边缘且所述加强筋的后端面位于所述加强板的后边缘。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强加强板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车辆在A柱处的抗撞击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A柱侧围外板与所述加强板焊接相连。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强A柱侧围外板与加强板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车辆在A柱处的抗撞击能力。

更进一步地,所述A柱侧围外板与所述加强板通过多个焊接点焊接相连,所述焊接点包括位于所述加强筋上面和下面的两组焊接点。由此,可以更进一步增强A柱侧围外板与加强板的连接强度,从而更进一步增强了车辆在A柱处的抗撞击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前侧围连接板与所述加强板螺纹固定。由此前侧围连接板与加强板连接可靠,增强了车辆在A柱处的抗撞击能力,同时前侧围连接板与加强板之间安装更方便。

更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上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前侧围连接板通过所述多个螺纹孔与所述加强板螺纹固定。由此前侧围连接板与加强板连接更可靠,进一步增强了车辆在A柱处的抗撞击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车辆,所述加强板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设有翻边,所述翻边沿所述加强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由此,可以增强加强板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强了车辆在A柱处的抗撞击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翻边上设有工艺孔。由此可以方便加强板的制造。

可选地,所述A柱侧围外板、所述前侧围连接板与所述加强板均为金属件。由此可以增加A柱侧围外板、前侧围连接板与加强板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强了车辆在A柱处的抗撞击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A柱侧围外板、前侧围连接板与加强板在车辆内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辆100,A柱侧围外板1,前侧围连接板2,加强板3,加强筋31,翻边32,工艺孔33,螺纹孔34,焊接点3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

首先结合图1和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可以包括A柱侧围外板1、前侧围连接板2和加强板3,前侧围连接板2可以与A柱侧围外板1连接,A柱侧围外板1的前部设有A柱,且前侧围连接板2可以设置在A柱侧围外板1的前方。

如图1所示,加强板3可以连接在前侧围连接板2与A柱侧围外板1之间,由此加强板3、A柱侧围外板1与前侧围连接板2之间可以形成三角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加强板3的后部可以与A柱侧围外板1连接,加强板3的前部可以与前侧围连接板2连接。由此可以增强加强板3、A柱侧围外板1与前侧围连接板2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强了车辆100侧部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通过设置加强板3、A柱侧围外板1与前侧围连接板2并形成三角结构,增强了加强板3、A柱侧围外板1与前侧围连接板2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强了车辆100侧部的强度,车辆100的A柱的抗撞击能力更强,车辆100在侧部受到撞击时A柱不会产生较大变形,方便乘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能正常打开车门逃生,保障了车内乘员的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加强板3可以具有加强筋31,加强筋31可以沿加强板3的长度方向延伸。由此,可以增强了加强板3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强了车辆100在A柱处的抗撞击能力。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加强筋31的前端面可以位于加强板3的前边缘,且加强筋31的后端面可以位于加强板3的后边缘,即加强筋31可以沿加强板3的长度方向贯穿加强板3。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强加强板3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车辆100在A柱处的抗撞击能力。

进一步地,A柱侧围外板1可以与加强板3焊接相连,即A柱侧围外板1的后部可以与加强板3焊接相连。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强A柱侧围外板1与加强板3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车辆100在A柱处的抗撞击能力。

在一些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A柱侧围外板1与加强板3可以通过多个焊接点35焊接相连,焊接点35可以包括位于加强筋31上面和下面的两组焊接点35,即两组焊接点35可以沿加强板3的宽度方向分别设在加强筋31的两侧。由此,A柱侧围外板1可以与加强板3焊接更牢固,从而可以更进一步增强A柱侧围外板1与加强板3的连接强度,更进一步增强了车辆100在A柱处的抗撞击能力。

进一步地,前侧围连接板2可以与加强板3螺纹固定,即加强板3的前部可以与前侧围连接板2螺纹固定。由此前侧围连接板2与加强板3连接可靠,增强了车辆100在A柱处的抗撞击能力,同时前侧围连接板2与加强板3之间安装更方便。

在一些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加强筋31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可以间隔设有多个螺纹孔34,多个螺纹孔34均可以位于加强板3的前部,前侧围连接板2可以通过多个螺纹孔34与加强板3螺纹固定。由此前侧围连接板2与加强板3连接更可靠,进一步增强了车辆100在A柱处的抗撞击能力。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加强板3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可以分别设有翻边32,翻边32可以沿加强板3的长度方向设置。由此,可以增强加强板3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强了车辆100在A柱处的抗撞击能力。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翻边32上可以设有工艺孔33,工艺孔33附近翻边32的宽度可以大于翻边32在其他位置的宽度。由此加强板3在制造时可以通过工艺孔33进行倒模,更方便加强板3的制造。

可选地,A柱侧围外板1、前侧围连接板2与加强板3均可以为金属件。由此可以增加A柱侧围外板1、前侧围连接板2与加强板3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强了车辆100在A柱处的抗撞击能力。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