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双闭合件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813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双闭合件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大体上涉及机动车辆,并且尤其涉及具有包括锁定部件的双门的车辆,锁定部件同时将提升式门和行李箱盖锁定到车辆车身、只将提升式门锁定到车辆车身、或只将提升式门锁定到行李箱盖。



背景技术:

已经研发了各种类型的双门车辆闭合件来封闭车辆的行李箱/后舱口开口。通常,用于车辆的双闭合件包括可移动地安装至车辆车身的提升式门面板和可移动地安装到提升式门面板的行李箱盖面板。行李箱盖面板可自行打开,打开方法与传统的行李箱盖的方法有几分类似。还可一起打开行李箱盖面板和提升式门面板,所用方法与打开传统的背式舱口的后舱口有几分类似。然而,已知的系统可能经受各种不利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双闭合件系统,该双闭合件系统能够彼此不干涉地单独打开各闭合件或同时打开闭合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双闭合件系统,包括:具有进入开口的车辆车身结构;提升式门面板,提升式门面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部分和第二边缘部分,其中,提升式门面板邻近进入开口可移动地连接至车辆车身结构;行李箱盖面板,行李箱盖面板邻近提升式门面板的第二边缘部分可移动地连接至提升式门面板,由此行李箱盖面板适于相对于提升式门面板移动;以及:至少可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移动的可移动锁构件,并且其中:当可移动锁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可移动锁构件使提升式门面板和行李箱盖面板互连,并且阻止行李箱盖面板相对于提升式门面板移动,而不阻止提升式门面板相对于车辆车身结构移动,由此,可相对于车辆车身结构打开提升式门面板和行李箱盖面板;当可移动锁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可移动锁构件使提升式门面板和车辆车身结构互连,并且阻止提升式门面板相对于车辆车身结构移动,而不阻止行李箱盖面板相对于提升式门面板移动,由此,可相对于提升式门面板打开行李箱盖面板;当可移动锁构件处于第三位置时,可移动锁构件使提升式门面板和行李箱盖面板互连至车辆车身结构,并且阻止提升式门面板和行李箱盖面板相对于车辆车身结构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可移动锁构件包括线性平移的锁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锁销可移动地安装至提升式门面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行李箱盖面板包括第一接收结构;当锁销处于第一位置时,锁销的第一端接合第一接收结构;并且第一接收结构和锁销的第一端中的至少一个是锥形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车辆车身结构包括第二接收结构;当锁销处于第二位置时,锁销的第二端接合第二接收结构;并且第二接收结构和锁销的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是锥形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可移动锁构件包括旋转锁定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旋转锁定盘可旋转地安装至提升式门面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行李箱盖面板包括第一接收结构当旋转锁定盘处于第一位置时,旋转锁定盘的第一部分接合第一接收结构;并且第一接收结构和旋转锁定盘的第一部分中的至少一个是锥形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车辆车身结构包括第二接收结构;当旋转锁定盘处于第二位置时,旋转锁定盘的第二部分接合第二接收结构;并且第二接收结构和旋转锁定盘的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个是锥形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具有开口的车身;邻近开口可移动地安装至车身的提升式门;可移动地安装至提升式门的行李箱盖;锁构件,锁构件可移动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并且当处于第一位置时只将提升式门锁定至行李箱盖,并且在处于第二位置时只将提升式门锁定至车身,并且在处于第三位置时将提升式门和行李箱盖锁定至车身。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是用于车辆的双闭合件系统,其包括具有进入开口的车辆车身结构。双闭合件系统还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部分和第二边缘部分的提升式门面板。提升式门面板邻近进入开口可移动地连接至车辆车身结构。行李箱盖或后挡板面板邻近提升式门面板的第二边缘部分可移动地连接至提升式门面板,由此行李箱盖面板适于相对于提升式门面板移动。可移动锁构件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移动。当可移动锁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该可移动锁构件使提升式门面板和行李箱盖面板互连并且阻止行李箱盖面板相对于提升式门面板移动,而不阻止提升式门面板相对于车辆车身结构移动。当可移动锁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可相对于车辆车身结构打开提升式门面板和行李箱盖面板。当可移动锁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该可移动锁构件使提升式门面板和车辆车身结构互连并且阻止提升式门面板相对于车辆车身结构移动,而不阻止行李箱盖面板相对于提升式门面板移动。当可移动锁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可相对于提升式门面板打开行李箱盖面板。当可移动锁构件处于第三位置时,可移动锁构件使提升式门面板和行李箱盖面板与车辆车身结构互连并且阻止提升式门面板和行李箱盖面板相对于车辆车身结构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是一种车辆,其包括具有开口的车身、邻近所述开口可移动地安装至车身的提升式门面板、以及可移动地安装至提升式门的行李箱盖。车辆包括可移动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的锁构件。锁构件在处于第一位置时仅将提升式门锁定至行李箱盖。锁构件在第二位置时仅将提升式门锁定至车身,并且锁构件在处于第三位置时将提升式门和行李箱盖锁定至车身。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是一种封闭车辆车身结构中的开口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具有开口的车身结构、可移动地安装至车身结构的提升式门、可移动地安装至提升式门的行李箱盖、以及可移动锁构件。该方法包括使锁构件接合提升式门和行李箱盖,从而使得当处于提升式门模式时,行李箱盖不能相对于提升式门移动。该方法还包括使锁构件接合车身结构和提升式门,从而使得当处于行李箱盖模式时,提升式门不能相对于车身结构移动。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使锁构件同时接合车身结构、提升式门、以及行李箱盖,从而使得当处于锁定模式时,提升式门和行李箱盖不能相对于车身结构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双闭合件系统能够彼此不干涉地单独打开各闭合件或同时打开两个闭合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对下列说明书、权利要求以及附图的学习可以理解和领会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以及其他方面、目标、以及特性。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包括双闭合件的车辆的局部示意侧视图;

图2为图1的车辆的侧视图,其示出行李箱盖处于打开位置;

图3为图1的车辆的侧视图,其示出提升式门处于打开位置;

图4为局部分解等轴图,其示出了将图1至图3的提升式门和行李箱盖互连的铰链和锁;

图5为图4的铰链和锁的放大图;

图6为局部示意分解图,其示出了将车辆车身、提升式门和行李箱盖互连的锁定销;

图7为局部示意分解图,其示出了处于行李箱盖模式的锁机构的第一版本,其中,销锁定车辆车身和提升式门;

图8为局部示意分解图,其示出了处于提升式门模式的锁机构的第一版本,其中,锁销将提升式门和行李箱盖互连;

图9为局部示意分解图,其示出了将车辆车身、提升式门和行李箱盖互连的锁定楔形件;

图10为局部示意分解图,其示出了处于行李箱盖模式的锁机构的第一版本,其中,楔形件锁定车辆车身和提升式门;以及

图11为局部示意分解图,其示出了处于提升式门模式的锁机构的第二版本,其中,锁楔形件将提升式门和行李箱盖互连;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行说明,术语“上”、“下”、“右”、“左”、“后”、“前”、“竖直”、“水平”及其同义词应以图1所示的方向为准1。但是,应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各种替代方向和步骤顺序,除非另有明确相反说明。还应当了解的是,附图示出的以及下面说明书中描述的特定装置和过程均仅为附录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概念的示范实施例。因此,与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有关的特定尺寸和其它物理特征不应视为限制性的,除非权利要求书中另有明确说明。

本申请涉及于2016年3月16日提交的名为“POWERED DUAL CLOSURE SYSTEM FOR VEHICLES”(Atty.案号.83631811)美国专利申请第15/071,649号,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包含于此。

参考图1至图3,车辆1包括具有后部进入开口4的车身结构2,后部进入开口4具有上部4A和下部4B。面板组件10可移动地安装到车辆车身。面板组件10可封闭整个后部开口4(图1)、只封闭开口4的上部4A(图2)、或打开以提供通过开口4的上部4A和下部4B的入口(图3)。面板组件10包括提升式门面板6和行李箱盖或后挡板面板8。提升式门6通过第一铰链12可移动地安装至车辆车身结构2,并且行李箱盖8通过第二铰链14可移动地连接至提升式门6。第一撑杆16可产生力矩,其作用在提升式门6上以便于提升式门6绕第一铰链12旋转,并且第二撑杆18可操作地将提升式门6和行李箱盖8互连。撑杆18可绕第二铰链14产生力矩,该力矩倾向于将行李箱盖8旋转到相对于提升式门6的打开位置(图2)。撑杆16和18可包括气体弹簧或诸如此类,它们用于帮助行李箱盖8相对于提升式门面板6旋转,以允许将行李箱盖8手动打开至图2所示位置。同样地,撑杆16可包括气体弹簧或诸如此类,用于在将提升式门面板6打开至图3所示的打开位置时提供帮助。替代地,撑杆16和18可包括线性电动致动器,其提供行李箱盖8的自动地电动打开和/或关闭(图2)、或提升式门面板6和行李箱盖8二者的电动打开(图3)。车辆1优先地包括一对撑杆16和一对撑杆18,其中,所示撑杆位于车辆1的左侧和右侧。关于电动致动器(可利用电动致动器打开和关闭面板组件10)的详细细节可在上述题为“POWERED DUAL CLOSURE SYSTEM FOR VEHICLES”(Atty.案号83631811)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5/071,649号中找到。

可利用闩锁机构20(图1)将面板组件10保持在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如将在下面更详细加以讨论,锁组件25在处于提升式门模式时将提升式门面板选择性地互连至后挡板面板,以允许将提升式门6和行李箱盖8作为一个单元一起打开(图3)。锁组件25在处于行李箱盖模式时将提升式门面板6锁定到车辆车身2上(图2),并且当锁组件25处于锁定模式时将提升式门面板和行李箱盖8二者都选择性地锁定到车辆车身结构2上。

车辆1可包括控制器32和电源34。外部用户输入部件(诸如按压按钮26)可操作地连接至控制器32。类似地,内部输入部件(诸如按压按钮28)也可操作地连接至控制器32。此外,遥控无线钥匙30也可以可操作地与控制器32连接。按压按钮26和28、以及钥匙30可包括用于行李箱盖模式和提升式门模式的“打开”和“关闭”按钮,以允许用于选择性地仅打开和关闭行李箱盖8(图2)、或一起打开和关闭提升式门6和行李箱盖8(图3)、以及同时将提升式门6和行李箱盖8锁定到处于关闭位置的车辆结构2(图1)。控制器32可操作地连接到锁组件25并且提供锁组件25的电动致动/操作,如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如果撑杆16和18包括电动撑杆,控制器32可操作地连接至撑杆18和20,以提供提升式门面板6和/或后挡板(行李箱盖)面板8的电动打开和/或关闭。

进一步参考图4和图5,铰链14可包括销或枢轴构件36,其可枢转地将弯曲铰链臂38的第一端42互连至固定到提升式门6的支架40。铰链臂38的第二端44通过支架46固定到行李箱盖8。铰链臂38穿过提升式门面板6中的开口48。图4和图5的铰链组件14包括左铰链。应了解,可利用设置在车辆1的左右两侧的一对铰链组件14将提升式门面板6和行李箱盖8可移动地互连。本领域已知各种合适的铰链机构并且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图4和图5所示的特定设置。

锁组件25包括电动致动器50,其使锁销52分别在第一方向A1和第二方向A2上在第一致动位置和第二致动位置以及中心位置之间移动。电动致动器50可包括通过齿轮驱动装置(未示出)或其他合适的装置可操作地连接至锁销52的电磁线圈或电动机。锁销52包括第一端部54,当电动致动器50被致动以将锁销52沿第一方向A1移动至第一致动位置时,第一端部54接收在支架60的开口58或车辆车身结构2的其他结构中。当锁销52基于电动致动器50的致动沿第二方向A2移动至第二致动位置时,锁销52的第二端56接合铰链臂38中的开口62。电动致动器50还被构造成将锁销52移动至中心或锁定构造/位置,其中,锁销52同时接合铰链臂38中的开口62和车身结构2中的开口58。锁销52的端部54和/或56和/或开口58和/或62可具有锥形表面以保障紧密接合,从而防止冲击噪声或其他不期望的移动。

当面板组件10处于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时,锁组件25的电动致动器50可被构造/致动,从而使得锁销52处于锁定模式或构造,其中,锁销52同时接合铰链臂38的开口62和车辆车身结构2的开口58。因为电动致动器50安装至提升式门面板6,锁销52将车身结构2、提升式门面板6和行李箱盖8锁定在一起或互连在一起。因此,当锁组件25处于图6的锁定模式时,后挡板8不能相对于提升式门面板6旋转,并且提升式门面板6不能相对于车身结构2移动。可通过按压外部按钮26、或通过按压内部按钮28、或通过按压按钮来致动无线钥匙30而致动电动致动器50。在操作期间,锁组件25可移动至图6的锁定模式,并且可同时闭锁闩锁机构20。这保证面板组件10在车辆1的操作期间不相对于车辆车身2移动。

如图2所示,可在行李箱盖模式中打开行李箱盖8。为打开行李箱盖8,用户按压按钮26或28中的一个或致动遥控钥匙30。电动致动器50被构造成移动到行李箱盖模式(图7),其中,锁销52接合车辆车身结构2的开口58。如图7所示,锁销52的第二端56与铰链臂38的开口62分离。因此,在图7的行李箱盖模式中,提升式门面板6被互连或锁定到车辆车身结构2,但行李箱盖8可基于释放闩锁20而相对于提升式门6旋转。如果撑杆16和18包括气缸或诸如此类,用户可选择“在行李箱盖模式中打开”按钮26或28或无线钥匙30,以释放闩锁20并将锁组件25移动至行李箱盖模式(图7)。然后用户抓住行李箱盖8并将其从关闭位置(图1)旋转到打开位置(图2)。当锁组件处于行李箱盖模式中时,用户还可抓住行李箱盖8并将其旋转回图1的关闭位置。若撑杆16和18包括电动致动器,控制器32将电动致动器50移动至行李箱盖模式并且基于从按钮26或28或遥控钥匙30接收“在行李箱盖模式中打开”输入而开锁闩锁20,以及致动第二撑杆18因而打开行李箱盖8。用户可选择“在行李箱盖模式中关闭”输入以致动撑杆18,从而关闭行李箱盖8并且将锁组件25移动到锁定模式。电动致动器50可向控制器32提供指示锁组件25的模式的信号。类似地,可将开关或传感器(未示出)可操作地互连到锁销52(图6至图8),以为控制器32提供指示锁销52的位置的信号。按钮26、28和钥匙30可具有单一“关闭”输入,由此控制器32根据锁销52的当前构造/模式确定是否只需要致动撑杆18以关闭行李箱盖8。

如图3所示,在提升式门模式中可一起打开提升式门和行李箱盖8。进一步参考图8,在提升式门模式中,电动致动器50移动锁销,从而使得锁销52的第二端56接合铰链臂38中的开口62,并且锁销52的第一端54从车辆车身结构2中的开口58中分离。因此,当锁组件25处于提升式门模式,锁销52刚性地将提升式门6与行李箱盖8互连以防止绕第二铰链14旋转,但允许提升式门6相对于车辆车身结构2绕铰链12旋转。用户可利用“在提升式门模式中打开”按压按钮26、28或遥控钥匙30操作面板组件10,由此使电动致动器50将锁销52移至图8所示位置,若撑杆16包括电动致动器,则释放闩锁机构20并致动撑杆16。若撑杆16为电动致动器,则面板组件10基于致动撑杆16而关闭,由此使得闩锁机构闭锁。当面板组件10处于关闭位置时(图1),则可将锁组件25从提升式门模式(图8)移至锁定模式(图6)。

进一步参考图9至图11,锁定机构25A包括通过电动致动器70移动的锁楔形件72。锁楔形件72可移动至锁定构造或模式(图9)、行李箱盖构造或模式(图10)以及提升式门构造或模式(图11)。锁楔形件72可构造成分别选择性地接合铰链臂38和车身结构2中的槽或接合表面64和66。当锁楔形件72处于图9所示的锁定模式时,提升式门6、行李箱盖8和车身结构2全部被锁定在一起,从而防止这些组件之间的相对移动。当锁组件25A处于图10所示的行李箱盖模式时,锁楔形件72将提升式门6锁定至车辆车身结构2,但允许行李箱盖8相对于提升式门6移动。当锁组件25A处于提升式门构造或模式时(图11),锁楔形件72将提升式门6和行李箱盖8互连,从而使得行李箱盖8不能相对于提升式门6移动,但允许提升式门6相对于车身结构2移动。图9至图11中示出的电动致动器70和锁楔形件72的操作分别对应于结合图6至图8更加详细地描述的电动致动器50和锁销52的操作。槽或接合表面64和66和/或锁楔形件72可被构造成提供锥形楔型接合以使锁楔形件72与接合表面64和66紧密互连,由此可根据需要防止提升式门6、行李箱盖8和车身结构之间的相对移动。

驱动组件74可操作地将电动致动器70连接至锁楔形件72并且使锁楔形件72选择性地绕销或进口68相对于提升式门面板6旋转。驱动组件74可包括齿轮或其他合适的机械互连装置。电动致动器70可包括步进电机,其可逆地允许锁定楔形件72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旋转。电动致动器70被构造成使锁楔形件72旋转到图9至图11所示的特定位置。可利用开关或其他合适的传感器(未示出)产生对应于图9至图11所示的锁定楔形件72的位置的信号传送给控制器32。

以上描述的锁定组件25和25A允许提升式门6锁定到车辆车身结构2,同时释放行李箱盖8以允许在如图2所示的行李箱盖模式中打开和关闭行李箱盖8。替代地,可利用锁组件25和25A将提升式门6锁定到行李箱盖8而不将提升式门6锁定到车身结构2,以允许在如图3所示的提升式门模式操作中打开和关闭面板组件10。此外,可利用锁组件25和25A将提升式门6和行李箱盖8互连到车辆车身结构2上,从而保证面板组件10保持在如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

可通过单一电动致动器50驱动锁销52,并且可通过单一电动致动器70驱动锁楔形件72。或者,可利用第一电动致动器和第二电动致动器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驱动锁销52。类似地,可利用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驱动锁楔形件72。此外,锁销52优选为单个一件式构件,并且锁楔形件72也优选为单个一件式构件。然而,锁销52可包括接合开口58和62的两个或更多个部件。类似地,锁楔形件72可包括接合槽或接合表面64和66的两个或更多个单独部件。

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概念的情况下,可以对前述结构进行多种改变和修改,并且进一步应理解,意欲通过以下权利要求涵盖这些概念,除非这些权利要求另有明确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