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底部活动牵引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5064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车厢底部活动牵引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挂车用牵引销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厢底部活动牵引销。



背景技术:

市场中挂车的销售产品主要是挂车车头,而车厢一般是根据货运需要进行定制,挂车的车头尺寸有大有小,而车厢并不会发生大的尺寸变化,为了两者的适配,通常会将车厢底部安装牵引销的底板位置进行变更,但是这样需要制造多种型号的车厢,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厢底部活动牵引销,提供了两个活动式牵引销的安装位,方便讲车厢与车头进行上挂。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车厢底部活动牵引销,包括设置在车厢的底部用于安装牵引销的底板、借助螺栓与底板固定的牵引销,牵引销包括销帽和销体,销帽与底板焊接固定,所述的销体借助螺栓与销帽连接,所述的车厢底部增设有加强框架,所述的底板与加强框架固定,所述的底板包括前底板及后底板,前底板及后底板在加强框架的下端面一前一后设置。

所述的销帽固定在底板与加强框架之间,所述的销帽的上端面与加强框架固定,销帽的下端面与底板固定。

所述的加强框架为网状框架结构,加强框架与车厢底部焊接固定,所述的车厢的侧板设置在加强框架上端面。

所述的前底板及后底板上分别设置有前销帽及后销帽,前销帽与后销帽之间的距离为700mm。

所述的销帽内增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圆柱形结构的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增加底板数量的方式,调节车头与车厢的位置,避免相互之间发生干涉,使得车厢能够适配多种车头,减少了设计难度,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销帽部分的示意图;

附图中,1、车厢,2、牵引销,3、销体,4、加强框架,5、前底板,6、后底板,7、前销帽,8、后销帽,9、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车厢底部活动牵引销,包括设置在车厢1的底部用于安装牵引销2的底板、借助螺栓与底板固定的牵引销2,牵引销2包括销帽和销体3,销帽与底板焊接固定,所述的销体3借助螺栓与销帽连接,所述的车厢1底部增设有加强框架4,所述的底板与加强框架4固定,所述的底板包括前底板5及后底板6,前底板5及后底板6在加强框架4的下端面一前一后设置。所述的销体3设置有一个,而销帽分别设置有前后两个,当需要适配不同车型时,将销体3拆下,安装到对应的前或后销帽上即可,方便使用,借助加强框架4提高了牵引销整体的强度,最大程度保证了牵引销的安装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的销帽固定在底板与加强框架4之间,所述的销帽的上端面与加强框架4固定,销帽的下端面与底板固定。由此组成三层结构,保证了销帽具有良好的固定,避免使用中出现振动时,导致的销帽脱落的问题发生。

所述的加强框架4为网状框架结构,加强框架4与车厢1底部焊接固定,所述的车厢1的侧板设置在加强框架4上端面。加强框架4采用方钢焊接,并承托车厢1,起到加强结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底板5及后底板6上分别设置有前销帽7及后销帽8,前销帽7与后销帽8之间的距离为700mm,前销帽7相对靠前,使得销接位置靠近车厢端部,防止了车厢与车头干涉,从而能够适配较小型号的车头。

进一步的,所述的销帽内增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圆柱形结构的橡胶垫9。借助橡胶垫9为销体3提供反推力,使得固定销体3的螺栓在振动中不易脱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