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式自行车,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车座管装置,特别是指座管相对车架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骑乘自行车从早期的代步通勤工具,到近年来演变休闲、运动潮流,轻松悠游于城市街道路段,也能作为快速行驶于一般道路,甚至冒险行进于崎岖、巅簸的山林之间。也因此为了能够更符合上述用途与使用环境,自行车发展多种分类,提供使用者选择使用。特别是折叠车能够被折叠体积缩小,装入携车袋,携带方便可以自由搭配大众交通如公交车、捷运、铁路等,更可以轻易收纳于后车厢,大幅延伸移动范围。回转半径小更适合市区内狭窄的道路,甚至对于居住于大楼没有电梯的人更是方便。
请参阅中国台湾第I545049号发明专利「折叠自行车结构」,其为申请人核准专利案,此专利通过第一连杆枢接本体,并以第二连杆枢接第二连杆,再由第二连杆枢接管件组,又管件组提供滑动杆、坐垫组接,且管件组与本体枢接。
然而,前述所指专利采用较多枢接组件(结构),虽然达成坐垫(座管)相对车架的折叠功能,不仅增加了整体重量,连带也提高组装上的麻烦、费时。再者,其第二连杆上组装曲柄,代表每一次折叠、展开使用都会改变曲柄位置间接也影响其传动后轮的准确度,间接影响骑乘效率。
有鉴于此,为了精简座管与车架间折叠结构,以及避免每次折叠与展开会有改变曲柄位置的问题进行相关产品的开发与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折叠车座管装置,其结构简易,更不会有折叠与展开使用时改变曲柄位置的问题,成为新型态折叠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折叠车座管装置,其包括:一车架,其包括有一前段与一后段,该前段枢设于后段,该前段与该后段有限角度相对枢折,该后段的下缘设有一衍架,且该衍架包括有一通孔、一弧形孔以及一驱动孔,该通孔位于该后段与该弧形孔之间,而该驱动孔较该通孔、该弧形孔靠近该车架的前段位置;该弧形孔包括一第一孔端与一第二孔端以及相连该第一、二孔端的一窄孔段;一座杆组,其包括有二摆动杆、一底座以及一升降杆,该二摆动杆相对该通孔与弧形孔分别设有一贯孔与一穿孔,该底座组设于该二摆动杆之间,且该升降杆的一端组设有一座垫,而该升降杆的另一端组设于该底座并朝该车架的后段远离与靠近移动;一转轴组,其穿设于该通孔与该贯孔,该座杆组以该转轴组相对该车架的前段方向转动为收折状态,该座杆组以该转轴组相对该车架的后段方向转动为矗立状态;一锁定组,包括有一锁定轴、一转向轴以及一弹簧,该锁定轴与该转向轴活动穿设于该弧形孔以及该穿孔,该转向轴一端与该锁定轴组接,该转向轴另一端具有一定位头端其可穿设定位于第一孔端与第二孔端;而该弹簧套设于该转向轴,且该弹簧的两端分别弹抵于该衍架与该转向轴之间;该转向轴朝该锁定轴轴向位移并压缩该弹簧,同时该转向轴的定位头端脱离该弧形孔的第一孔端或第二孔端,且该定位头端位该窄孔段外侧,以致该座杆组相对该车架转动而呈解锁状态,且该锁定组以该转向轴移动于该窄孔段并朝该第一孔端或第二孔端移动;以及一大盘曲柄组,其包括有一心轴穿设于该驱动孔。
前述折叠车座管装置进一步包括下列技术特征:该扩槽段的径向尺寸大于该窄孔段,而该转向轴的定位头端抵顶定位于该扩槽段,该转向轴进一步包括有一轴穿段且该轴穿段与该定位头端呈相反方向设置,且该轴穿段与该定位头端间具有顶抵于该锥槽段的一环锥部,该环锥部由该轴穿段朝向该定位头端方向呈渐扩状。
该转向轴设有与该锁定轴组设的一内轴孔,且该内轴孔由该轴穿段朝向该定位头端方向设置。
该衍架彼此相对平行间隔排列设置于该后段下缘位置的二板体。
进一步包括有二挡块且分别设置于该后段的相对两侧,该二挡块抵顶该座杆组的该二摆动杆,借以定位该座杆组相对该车架的后段方向转动范围。
该转轴组包括有一中空管、二端盖、一螺栓、一螺帽,该中空管穿设该通孔,且该中空管两端分别对应该二摆动杆的贯孔,而该二端盖穿设该贯孔而穿组于该中空管的两端,该螺栓穿设该二端盖与该中空管,且该螺栓头部抵接于该二端盖其中一个,而该螺帽螺接于该螺栓并抵接于该二端盖另一个。该中空管两端内径呈阶梯状结构,该二端盖部分穿设于该中空管两端阶梯状结构。
该锁定轴朝向转向轴方向设有向内凹设的内环槽,该弹簧一端容置顶抵于该内环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简易,更不会有折叠与展开使用时改变曲柄位置的问题,成为新型态折叠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折叠车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折叠车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尚未安装于折叠车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锁定组剖视且呈锁定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锁定组剖视且呈解锁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转向轴定位于第一孔端定位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转向轴的定位头端位该窄孔段外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转向轴定位于第二孔端定位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座杆组相对车架的后段转动为矗立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座杆组相对该车架转动收折过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座杆组相对该车架的前段转动收折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车架 11前段
12后段 13衍架
131通孔 132弧形孔
134第一孔端 1341锥槽段
1342扩槽段 135第二孔端
1351锥槽段 1352扩槽段
136窄孔段 133驱动孔
14挡块 2座杆组
21摆动杆 211贯孔
212穿孔 22底座
23升降杆 24座垫
3转轴组 31中空管
32端盖 33螺栓
34螺帽 4锁定组
41锁定轴 411内环槽
42转向轴 421定位头端
422轴穿段 423环锥部
424内轴孔 43弹簧
44挡环 5大盘曲柄组
51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请配合参阅图1、图2所示。图中揭示一种折叠自行车,而本实用新型折叠车座管装置则是指座管相对车架1折叠。
为了达成前述目的与功效提供一种折叠车座管装置,其包括:一车架1,其包括有一前段11与一后段12,该前段11枢设于后段12,该前段11与该后段12有限角度相对枢折,该后段12的下缘设有一衍架13,且该衍架13包括有一通孔131、一弧形孔132以及一驱动孔133,该通孔131位于该后段12与该弧形孔132之间,而该驱动孔133较该通孔131、该弧形孔132靠近该车架1的前段11位置;该弧形孔132包括一第一孔端134与一第二孔端135以及相连该第一、二孔端134、135的一窄孔段136;一座杆组2,其包括有二摆动杆21、一底座22以及一升降杆23,该二摆动杆21相对该通孔131与弧形孔132分别设有一贯孔211与一穿孔212,该底座22组设于该二摆动杆21之间,且该升降杆23的一端组设有一座垫24,而该升降杆23的另一端组设于该底座22并朝该车架1的后段12远离与靠近移动;一转轴组3,其穿设于该通孔131与贯孔211,该座杆组2以该转轴组3相对该车架1的前段11方向转动为收折状态,该座杆组2以该转轴组相对该车架1的后段12方向转动为矗立状态;一锁定组4,包括有一锁定轴41、一转向轴42以及一弹簧43,该锁定轴41与该转向轴42活动穿设于该弧形孔132以及该穿孔212,且该转向轴42一端与该锁定轴41组接,该转向轴42另一端具有一定位头端421其可穿设定位于第一孔端134与第二孔端135;而该弹簧43套设于该转向轴42,且该弹簧43的两端分别弹抵于该衍架13与该转向轴42之间;该转向轴42朝该锁定轴41轴向位移并压缩该弹簧43,同时该转向轴42的定位头端421脱离该弧形孔132的第一孔端134或第二孔端135,且该定位头端421位该窄孔段136外侧,以致该座杆组2相对该车架1转动而呈解锁状态,且该锁定组4以该转向轴42移动于该窄孔段136并朝该第一孔端134或第二孔端135·移动;以及一大盘曲柄组5,其包括有一心轴51穿设于该驱动孔133。
请配合参阅图4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座杆组2通过转轴组3枢设于衍架13,以及锁定组4穿设于衍架13与座杆组2的摆动杆21,得以让座杆组2以转轴组3为轴心相对车架1的衍架13转动,如图9至图11所示,而大盘曲柄组5直接组设于车架1后段12的衍架13,且大盘曲柄组5皆未与座杆组2组接。座杆组2朝车架1的前段11方向转动为收折状态,而座杆组2朝车架1的后段12方向转动为矗立(展开)使用状态,且在切换收折或展开使用,都必须通过操作锁定组4的锁定轴41,让锁定轴41带动转向轴42的定位头端421脱离第一孔端134或第二孔端135,并以该转向轴42移动于该窄孔段136并朝相反方向的孔端移动。由上述说明可知,座杆组2配合转轴组3为轴心而与车架1的衍架13枢设,而锁定组4穿设于衍架13与座杆组2,且锁定组4具有相对衍架13轴向位移锁定与解锁位置,借以限制座杆组2是否持续保持收折与使用状态,以及提供两个状态间的切换;特别的是上述切换状态过程中,组设于衍架13的大盘曲柄组5皆未有任何位置改变,如此能够解决先前技术因为折叠、展开使用过程会有改变曲柄位置所带来的问题。
请配合参阅图3至图8所示,该第一孔端134与第二孔端135各具有一锥槽段1341、1351与一扩槽段1342、1352,其中该扩槽段1342、1352的径向尺寸大于该窄孔段136,而该转向轴42的定位头端421抵顶定位于该扩槽段1342、1352。该转向轴42进一步包括有一轴穿段422且该轴穿段422与该定位头端421呈相反方向设置,且该轴穿段422与该定位头端421间具有顶抵于该锥槽段1341、1351的一环锥部423,该环锥部423由该轴穿段422朝向该定位头端421方向呈渐扩状。据此,于弹簧43弹力恢复后带动锁定轴41复位时,通过转向轴42其环锥部423能够随锥槽段1341、1351导引并相互卡抵,有助于转向轴42的定位头端421迅速定位并抵顶于扩槽段1342、1352。
另外,该转向轴42设有与该锁定轴41组设的一内轴孔424,且该内轴孔424由该轴穿段422朝向该定位头端421方向设置。
值得一提的是,以车辆行进为向前方向,而本实用新型锁定组4可位于车架1左侧或右侧位置,而本实施例是以位于车架1左侧为例。另外,该衍架13彼此相对平行间隔排列设置于该后段12下缘位置的二板体。
请参阅图2、图9所示,进一步包括有二挡块14且分别设置于该后段12的相对两侧,该二挡块14抵顶该座杆组2的该二摆动杆21,借以定位该座杆组2相对该车架1的后段12方向转动范围。如此借由该二挡块14的表面抵顶于该摆动杆21下缘位置,防止该座杆组2超过相对车架1后段12的转动范围。再者,乘坐的重力由座杆组2向下传递,得以由摆动杆21与挡块14相互抵顶处而分散于车架1后段12位置。
请参阅图3、图4所示,该转轴组3包括有一中空管31、二端盖32、一螺栓33、一螺帽34,该中空管31穿设该通孔131,且该中空管31两端分别对应该二摆动杆21的贯孔211,而该二端盖32穿设该贯孔211而穿组于该中空管31的两端,该螺栓33穿设该二端盖32与该中空管31,且该螺栓33头部抵接于该二端盖32其中一个,而该螺帽34螺接于该螺栓33并抵接于该二端盖32另一个。该中空管31两端内径呈阶梯状结构,该二端盖32部分穿设于该中空管31两端阶梯状结构。通过两侧的端盖32与中空管31组合并以螺栓33与螺帽34穿设固定,让转轴组3的端盖32与中空管31稳固定位摆动杆21与衍架13,且中空管31末端与端盖32之间排列组合形成对摆动杆21内、外侧定位效果,并由中空管31相对衍架13的通孔131径向转动。
该锁定轴41朝向转向轴42方向设有向内凹设的一内环槽411,该弹簧43一端容置顶抵于该内环槽41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