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2294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振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减振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绿色环保的交通出行工具,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共享单车的涌现,使得自行车的使用量大大增加。传统的自行车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势,应用广泛。但此类自行车除了坐垫具有一定的减振作用之外,并没有设计其他的减振机构,人们如果长时间骑行在此类减振效果差的自行车上,会感到非常不舒适。而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减振自行车往往价格昂贵,且该类减振自行车大都具有变速等其它附加功能,结构较为复杂,并不适合大多数普通自行车用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舒适性好且成本低的减振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减振自行车,该自行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前端并与车架转动连接的前叉、设置在车架后端并与车架铰接的后叉、倾斜设置在车架后端并位于后叉上方的立管以及设置在立管与后叉之间的拉杆,所述的立管的侧面设有弹簧滑块机构,所述的后叉上设有夹角调节机构,所述的拉杆的顶部与弹簧滑块机构铰接,底部与夹角调节机构铰接,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由弹簧滑块机构减弱或消除。当自行车在颠簸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会产生剧烈的振动,振动能量传递至后叉上,再通过拉杆传递至弹簧滑块机构中,通过弹簧滑块机构实现对振动能量的减弱或消除,从而提高骑行的舒适度。其中,夹角调节机构能够调节拉杆与立管之间的夹角,以实现较优的减振效果。

所述的弹簧滑块机构包括设置在立管侧面的滑槽、沿立管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滑槽内的滑块以及一上一下并列设置在滑槽内且分别位于滑块两侧的上减振弹簧、下减振弹簧,所述的拉杆的顶部与滑块铰接。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传递至拉杆中,拉杆带动滑块上下运动,使上减振弹簧、下减振弹簧不断被压缩、拉伸,逐渐将振动减弱或消除。

所述的滑槽的顶端设有上盖板,底端设有下盖板,所述的上减振弹簧的顶端与上盖板固定连接,底端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的下减振弹簧的顶端与滑块固定连接,底端与下盖板固定连接。上盖板及下盖板分别将滑槽的上下两端封口,对滑块的移动进行限位。

所述的滑槽包括滑板、一对并列设置在滑板两侧的侧板以及一对并列设置在两侧板上并与滑块、上减振弹簧及下减振弹簧相适配的挡板。挡板与滑板、侧板一起,将滑块、上减振弹簧及下减振弹簧围在内部,避免相关部件掉落出滑槽,同时,由于两挡板之间留有空隙,便于拉杆与滑块的上下运动。

所述的上减振弹簧及下减振弹簧均为变刚度螺旋弹簧。变刚度螺旋弹簧的刚度值随着压缩或拉伸量的增大而增大,以便自行车在载重较大时也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减振作用。

所述的夹角调节机构包括多个沿后叉长度方向均匀开设在后叉上的定位孔以及与拉杆底部铰接的安装板,该安装板上开设有与定位孔相适配的安装孔。为了保证滑块能在滑槽里顺利滑动,实现较好的减振效果,当自行车处于空载状态时,拉杆与立管之间的夹角不宜过大,通过左右移动安装板,改变拉杆与立管之间的夹角,之后利用螺栓螺母同时穿过安装孔及定位孔,将安装板与后叉固定在一起。

所述的前叉的外部套设有套管,该套管与车架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前叉通过套管与车架转动连接。

所述的前叉与套管之间设有轴承。轴承能够减小前叉与套管之间相对转动时的摩擦力。

所述的前叉的顶部设有车把,底部设有前车轮,所述的后叉的后端设有后车轮。

所述的立管的顶部设有坐垫。自行车上还设有脚踏及链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自行车在颠簸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会产生剧烈的振动,振动能量通过后车轮传递至后叉上,再通过拉杆传递至滑块,最终通过减振弹簧实现对振动能量的减弱或消除,从而增加骑行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时,自行车行驶在不平路面上时产生上下振动,当后车轮向下运动时,后叉绕其与车架的铰接点向下转动,带动拉杆拉动滑块向下移动,此时,下减振弹簧被压缩,上减振弹簧被拉伸;当后车轮向上运动时,后叉绕其与车架的铰接点向上转动,带动拉杆推动滑块向上移动,此时,下减振弹簧被拉伸,上减振弹簧被压缩。在此过程中,后车轮的振动能量转化为减振弹簧的势能,使振动被不断减弱,从而实现减振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通过后车轮、后叉、拉杆、滑块与减振弹簧的配合,将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减弱或消除,提高长时间骑行中的舒适性,且通过上减振弹簧与下减振弹簧的配合,不仅在减振时更加稳定可靠,且能够承受较大载重,安全性好;

2)通过夹角调节机构调节拉杆与立管之间的夹角,能够根据不同自行车承载质量和滑块安装行程等参数,依据动力学理论进行优化,尽可能提高减振效果,且调节过程快速简便,易于操作;

3)只需对现有自行车稍加改动即可,改装成本低,克服了现有自行车存在的易产生疲劳不适感的缺陷,减振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弹簧滑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滑槽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夹角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车把、2—车架、3—立管、4—坐垫、5—滑槽、501—滑板、502—侧板、503—挡板、6—上减振弹簧、7—滑块、8—下减振弹簧、9—拉杆、10—前车轮、11—前叉、12—脚踏、13—后叉、14—后车轮、15—上盖板、16—下盖板、17—定位孔、18—安装板、19—安装孔、20—套管、21—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减振自行车,该自行车包括车架2、设置在车架2前端并与车架转动连接的前叉11、设置在车架2后端并与车架2铰接的后叉13、倾斜设置在车架2后端并位于后叉13上方的立管3以及设置在立管3与后叉13之间的拉杆9,立管3的侧面设有弹簧滑块机构,后叉13上设有夹角调节机构,拉杆9的顶部与弹簧滑块机构铰接,底部与夹角调节机构铰接,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由弹簧滑块机构减弱或消除。

如图2所示,弹簧滑块机构包括设置在立管3侧面的滑槽5、沿立管3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滑槽5内的滑块7以及一上一下并列设置在滑槽5内且分别位于滑块7两侧的上减振弹簧6、下减振弹簧8,拉杆9的顶部与滑块7铰接。滑槽5的顶端设有上盖板15,底端设有下盖板16,上减振弹簧6的顶端与上盖板15固定连接,底端与滑块7固定连接,下减振弹簧8的顶端与滑块7固定连接,底端与下盖板16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滑槽5包括滑板501、一对并列设置在滑板501两侧的侧板502以及一对并列设置在两侧板502上并与滑块7、上减振弹簧6及下减振弹簧8相适配的挡板503。上减振弹簧6及下减振弹簧8均为变刚度螺旋弹簧。

如图4所示,夹角调节机构包括多个沿后叉13长度方向均匀开设在后叉13上的定位孔17以及与拉杆9底部铰接的安装板18,该安装板18上开设有与定位孔17相适配的安装孔19。

前叉11的外部套设有套管20,该套管20与车架2的前端固定连接,前叉11通过套管20与车架2转动连接。前叉11与套管20之间设有轴承。前叉11的顶部设有车把1,底部设有前车轮10,后叉13的后端设有后车轮14。立管3的顶部设有坐垫4。自行车上还设有脚踏12及链条21。

在实际应用时,自行车行驶在不平路面上时产生上下振动,当后车轮14向下运动时,后叉13绕其与车架2的铰接点向下转动,带动拉杆9拉动滑块7向下移动,此时,下减振弹簧8被压缩,上减振弹簧6被拉伸;当后车轮14向上运动时,后叉13绕其与车架2的铰接点向上转动,带动拉杆9推动滑块7向上移动,此时,下减振弹簧8被拉伸,上减振弹簧6被压缩。在此过程中,后车轮14的振动能量转化为减振弹簧的势能,使振动被不断减弱,从而实现减振功能。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