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拼装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4178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拼装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拼装车,属于儿童玩具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儿童玩具车市场品种繁多,从儿童开始学步到成长为10几岁的少年,这个时间段会需要购买各种规格的儿童车,如学步车、滑板车、三轮车、自行车等等,花费大量的金钱,有的仅仅只能使用几个月,之后只能闲置占用家里紧张的储物空间且使用率不高,造成 极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式拼装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拼装车,它包含第一方形连接杆、第二方形连接杆、第三方形连接杆、角度转向装置、第四方形连接杆、第五方形连接杆、三角固定件、第六方形连接杆、轴承座、转向杆、转向装置、第一横拉杆、第二横拉杆、第一转向件、第二转向件、左前轮、右前轮、第七方形连接杆、第八方形连接杆、固定螺栓、后叉、后轮、第一皮带轮、皮带、第二皮带轮、第九方形连接杆、扶手、座椅、第十方形连接杆、靠背,第一方形连接杆的一端两侧设置有第二方形连接杆和第三方形连接杆连接,且第二方形连接杆和第三方形连接杆分别通过角度转向装置固定在第一方形连接杆一端两侧的U型槽内,第二方形连接杆和第三方形连接杆与第一方形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第四方形连接杆和第五方形连接杆,且第四方形连接杆和第五方形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角度转向装置,并通过角度转向装置分别固定在第一方形连接杆、第二方形连接杆和第三方形连接杆一侧的U型槽内,第一方形连接杆的一端固定有三角固定件,三角固定件通过角度转向装置与第六方形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六方形连接杆的一侧U型槽内固定有轴承座,轴承座上设置有转向杆,转向杆上设置有转向装置,转向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横拉杆和第二横拉杆,第一横拉杆和第二横拉杆分别固定在第一转向件和第二转向件上,第一转向件和第二转向件分别固定在第二方形连接杆和第三方形连接杆的另一端,第一转向件和第二转向件上分别安装有左前轮和右前轮,第六方形连接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七方形连接杆和第八方形连接杆,第七方形连接杆和第八方形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角度转向装置,并通过角度转向装置分别固定在第六方形连接杆、第二方形连接杆和第三方形连接杆一侧的U型槽内,第一方形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与后叉的一端固定连接,后叉的另一端安装有后轮,后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连接,第二皮带轮安装在第一方形连接杆的中部,第九方形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角度转向装置,其一端通过角度转向装置与后叉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角度转向装置套设在转向杆上,转向杆的上端安装有扶手,第九方形连接杆上安装有座椅,第十方形连接杆的一端通过角度转向装置与第九方形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十方形连接杆上安装有靠背。

作为优选,所述的转向装置是由固定片、固定件和固定螺杆组成,固定件通过数个固定螺杆与固定片的上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后叉是由两根长度相等的后叉方形长连接杆和一根后叉方形短连接杆组成,两根后叉方形长连接杆的一端分别通过三角固定件与后叉方形短连接杆的两端固定连接,两根后叉方形长连接杆平行设置,其上端面的U型槽内均安装有三角固定件,并通过三角固定件连接有后叉方形连接杆,后叉方形连接杆的一侧U型槽内安装有三角固定件,并通过三角固定件与第九方形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后轮的轮毂上设置有刹车片,后轮上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设置有碟刹器,碟刹器上设置有刹车线,刹车线的一端连接有刹车手,刹车手安装在扶手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刹车线通过数个夹线器固定在第九方形连接杆的一侧U型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它结构设计合理,安装简单,使用方便,采用拼装组合的结构设计,以多个型号相同的方形连接杆可拆卸固定连接,搭建车体,具有创意组合性强,使用安全等特点,安装拆卸方便,可自行设计安装,打破了传统儿童车的固定造型、固定结构的模式,满足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碟刹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向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第一方形连接杆;2-第二方形连接杆;3-第三方形连接杆;4-角度转向装置;5-第四方形连接杆;6-第五方形连接杆;7-三角固定件;8-第六方形连接杆;9-轴承座;10-转向杆;11-转向装置;11-1-固定片;11-2-固定件;11-3-固定螺杆;12-第一横拉杆;13-第二横拉杆;14-第一转向件;15-第二转向件;16-左前轮;17-右前轮;18-第七方形连接杆;19-第八方形连接杆;20-固定螺栓;21-后叉;21-1-后叉方形长连接杆;21-2-后叉方形短连接杆;21-3-后叉方形连接杆;22-后轮;23-第一皮带轮;24-皮带;25-第二皮带轮;26-第九方形连接杆;27-扶手;28-座椅;29-第十方形连接杆;30-靠背;31-刹车片;32-固定座;33-碟刹器;34-刹车线;34-1-夹线器;35-刹车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第一方形连接杆1、第二方形连接杆2、第三方形连接杆3、角度转向装置4、第四方形连接杆5、第五方形连接杆6、三角固定件7、第六方形连接杆8、轴承座9、转向杆10、转向装置11、第一横拉杆12、第二横拉杆13、第一转向件14、第二转向件15、左前轮16、右前轮17、第七方形连接杆18、第八方形连接杆19、固定螺栓20、后叉21、后轮22、第一皮带轮23、皮带24、第二皮带轮25、第九方形连接杆26、扶手27、座椅28、第十方形连接杆29、靠背30,第一方形连接杆1的一端两侧设置有第二方形连接杆2和第三方形连接杆3连接,且第二方形连接杆2和第三方形连接杆3分别通过角度转向装置4固定在第一方形连接杆1一端两侧的U型槽内,第二方形连接杆2和第三方形连接杆3与第一方形连接杆1之间设置有第四方形连接杆5和第五方形连接杆6,且第四方形连接杆5和第五方形连接杆6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角度转向装置4,并通过角度转向装置4分别固定在第一方形连接杆1、第二方形连接杆2和第三方形连接杆3一侧的U型槽内,第一方形连接杆1的一端固定有三角固定件7,三角固定件7通过角度转向装置4与第六方形连接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六方形连接杆8的一侧U型槽内固定有轴承座9,轴承座9上设置有转向杆10,转向杆10上设置有转向装置11,转向装置11上设置有第一横拉杆12和第二横拉杆13,第一横拉杆12和第二横拉杆13分别固定在第一转向件14和第二转向件15上,第一转向件14和第二转向件15分别固定在第二方形连接杆2和第三方形连接杆3的另一端,第一转向件14和第二转向件15上分别安装有左前轮16和右前轮17,第六方形连接杆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七方形连接杆18和第八方形连接杆19,第七方形连接杆18和第八方形连接杆19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角度转向装置4,并通过角度转向装置4分别固定在第六方形连接杆8、第二方形连接杆2和第三方形连接杆3一侧的U型槽内,第一方形连接杆1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20与后叉21的一端固定连接,后叉21的另一端安装有后轮22,后轮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皮带轮23,第一皮带轮23通过皮带24与第二皮带轮25连接,第二皮带轮25安装在第一方形连接杆1的中部,第九方形连接杆26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角度转向装置4,其一端通过角度转向装置4与后叉21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角度转向装置4套设在转向杆10上,转向杆10的上端安装有扶手27,第九方形连接杆26上安装有座椅28,第十方形连接杆29的一端通过角度转向装置4与第九方形连接杆26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十方形连接杆29上安装有靠背30。

其中,所述的转向装置11是由固定片11-1、固定件11-2和固定螺杆11-3组成,固定件11-2通过数个固定螺杆11-3与固定片11-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后叉21是由两根长度相等的后叉方形长连接杆21-1和一根后叉方形短连接杆21-2组成,两根后叉方形长连接杆21-1的一端分别通过三角固定件与后叉方形短连接杆21-2的两端固定连接,两根后叉方形长连接杆21-1平行设置,其上端面的U型槽内均安装有三角固定件,并通过三角固定件连接有后叉方形连接杆21-3,后叉方形连接杆21-3的一侧U型槽内安装有三角固定件,并通过三角固定件与第九方形连接杆2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后轮22的轮毂上设置有刹车片31,后轮22上设置有固定座32,固定座32上设置有碟刹器33,碟刹器33上设置有刹车线34,刹车线34的一端连接有刹车手35,刹车手35安装在扶手27上;所述的刹车线34通过数个夹线器34-1固定在第九方形连接杆26的一侧U型槽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方向转向原理:左右旋转扶手27,转向杆10转动,带动转向装置11,转向装置11带动第六方形连接杆8和第一横拉杆12、第二横拉杆13杆,第一横拉杆12和第二横拉杆13带动第一转向件14和第二转向件15,第一转向件14和第二转向件15带动左前轮16和右前轮17转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结构设计合理,安装简单,使用方便,采用拼装组合的结构设计,以多个型号相同的方形连接杆可拆卸固定连接,搭建车体,具有创意组合性强,使用安全等特点,安装拆卸方便,可自行设计安装,打破了传统儿童车的固定造型、固定结构的模式,满足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使用需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