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折叠的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069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折叠的童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折叠的童车,应用于儿童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用品领域得到快速的发展,童车是供儿童玩耍的重要玩具之一,常常被家长携带至户外,然后供儿童玩耍,童车的尺寸较大,因此如何实现便捷携带至关重要,但目前市场上,许多童车不具备折叠功能或折叠繁琐且折叠后体积较大,均不方便携带,操作起来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折叠的童车,具有操作方便、折叠体积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折叠的童车,包括:推把、后支撑组、关节、扶手、前脚管、后脚管、滑块、座管,所述关节固接在后支撑组上,所述后支撑组安装在推把的一侧,所述后支撑组上部与推把下部通过铆钉固接在一起,所述滑块滑动装配在前脚管上部,所述推把为倒置的U型结构,且推把的两个底端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两个前脚管的上端,所述扶手呈U型结构,所述扶手的后端转动连接在内外两侧的两个关节上,所述后脚管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扶手的内外两侧,所述后脚管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扶手前端,所述后脚管与同一侧的滑块互为交叉且在交叉处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座管的中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内外两侧的后脚管上,所述座管的后端与前脚管上端转动连接。

所述后支撑组、关节、滑块的数目均为两个。

所述座管设置在前脚管与滑块交叉处的上方。

两个前脚管之间通过连杆一连接,两个后脚管之间通过连杆二连接,所述连杆一、连杆二分别置于前脚管、后脚管的下部。

所述前脚管、后脚管的底端均装配有行走轮。

采用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操作方便;

2、折叠体积小且折叠后能自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折叠的童车的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折叠的童车半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折叠的童车完全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推把;2-后支撑组;3-关节;4-扶手;5-前脚管;6-后脚管;7-滑块;8-座管;51-连杆一;61-连杆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折叠的童车,包括:推把1、后支撑组2、关节3、扶手4、前脚管5、后脚管6、滑块7、座管8,推把、后支撑组、关节、扶手、前脚管、后脚管、滑块、座管,所述关节3固接在后支撑组2上,所述后支撑组2安装在推把1的一侧,所述后支撑组2上部与推把1下部通过铆钉固接在一起,所述滑块7滑动装配在前脚管5上部,所述推把1为倒置的U型结构,且推把1的两个底端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两个前脚管5的上端,所述扶手4呈U型结构,所述扶手4的后端转动连接在内外两侧的两个关节3上,所述后脚管6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扶手4的内外两侧,所述后脚管6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扶手4前端,所述后脚管6与同一侧的滑块7互为交叉且在交叉处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座管8的中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内外两侧的后脚管6上,所述座管8的后端与前脚管5上端转动连接。

所述后支撑组2、关节3、滑块7的数目均为两个。

所述座管8设置在前脚管5与滑块7交叉处的上方。

两个前脚管5之间通过连杆一51连接,两个后脚管6之间通过连杆二61连接,所述连杆一51、连杆二61分别置于前脚管5、后脚管6的下部。

所述前脚管5、后脚管6的底端均装配有行走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当需要对童车进行折叠时,只需向下按动后支撑组2,后支撑组2带动扶手3向下运动,扶手3带动后脚管6一起运动,由于后脚管6、座管8与滑块7之间为转动的三角形连接关系,故后脚管6带动滑块7、座管8一起折叠,滑块7带动前脚管5运动,形成如图2所示的半折叠结构,至最后可完全折叠在一起,采用本技术方案,操作简单,且使用后折叠体积小,可自立不占空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