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自行车的握把伸缩收纳式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3057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握把伸缩收纳式把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电动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的握把伸缩收纳式把手。



背景技术:

自行车、滑板车、电动车和健身器材等上都设有把手。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103521980、公开日为2012年12月26日、名称为“一种自行车车把及其制造方法”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不可折叠的把手。不可折叠把手在存放时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

为了克服不可折叠把手的上述不足,设计出了可折叠的把手。可折叠把手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在中国专利号2008100408871、公开日为2010年1月27日、名称为“折叠式自行车把手”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把手。

目前,市场上可折叠电动自行车的产品很多,为了使整车折叠后尺寸更小,把手的折叠结构也是多种多样。但是,现有的可减小尺寸的把手普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握把与车把主架为铰接结构,折叠收纳时可通过转动握把缩小横向尺寸,但是展开时要解决握把与车把主架快接的问题,结构较为复杂,操作不便;二是,电动自行车在握把处设置调速装置而调速装置的信号线需要与电动自行车的控制盒连接,而车把为了保证折叠结构的正常工作,将信号线裸露在外,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的握把伸缩收纳式把手,通过伸缩弹簧可使握把快速缩入,从而达到把手整体尺寸快速减小的效果,结构简单;而且电动自行车握把上的调速装置信号线不外露,进一步提高使用过程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电动自行车的握把伸缩收纳式把手,安装在带有前叉的前支撑杆上,包括车把主架和设置在车把主架左/右两端的两个握把,两个握把为左握把和右握把,右握把内置调速装置且调速装置通过信号线与电动车整体的控制盒连接,所述车把主架和握把为伸缩套接结构;所述车把主架为中空结构,且中间的空腔为供握把连接的信号线通过的导线腔;所述导线腔内设置一沿导线腔轴向贯穿导线腔的伸缩弹簧,伸缩弹簧两端分别与两个握把固定连接并分别向左握把、右握把施加向车把主架中心收拢的拉力。

所述导线腔内壁两端均设置与握把配套连接用的展开凹部、伸缩滑槽,展开凹部的长度小于伸缩滑槽的长度;所述展开凹部位于车把主架与握把连接端口;所述伸缩滑槽从车把主架与握把连接端口向车把主架中心延伸;所述握把靠近车把主架的一端设置限位凸部。

所述握把的限位凸部可在展开凹部与伸缩滑槽中切换位置:即所述握把伸展开时限位凸部位于展开凹部,所述握把向车把主架中心回缩收纳时限位凸部位于伸缩滑槽。

本实用新型中,车把主架的左端口对应左握把、右端口对应右握把、下端口与带有前叉的前支撑杆连接,而且连接左握把、右握把的伸缩弹簧始终保持拉伸状态;同时,连接调速装置和控制盒的信号线始终在内部的导线腔内布置。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握把其限位凸部在展开凹部、伸缩滑槽两个位置的切换,实现握把展开与收纳状态的快速切换,操作简单、固定方便。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握把包括连接为一体的握柄、伸缩滑块,环状的伸缩滑块外壁为限位凸部且内壁为连通握把内腔和导线腔的、供信号线穿过的通道。

本实用新型中,从调速装置中引出的信号线直接穿过通道进入车把主架的导线腔,进而与控制盒连接。所述伸缩滑块整体呈环状,一是环状结构的外壁为限位凸部,二是环状结构的内壁形成一个空腔,即通道。所述握柄上嵌入调速装置的可操作的面板,可以是电子的也可以是机械式的。调速装置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并不在于调速装置本身,而在于解决调速装置信号线排布问题,故不赘述调速装置的具体结构等。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滑块中心还设置“十”字型的连接肋,连接肋与伸缩滑块内壁间的镂空即为通道,连接肋的中心设置固定伸缩弹簧自由端的弹簧座。

本实用新型中,在伸缩滑块的圆形通道中设置一连接肋,一是连接肋与伸缩滑块内壁间仍然保留供信号线穿过的通道,二是连接肋中心即“十”字型的交叉处形成一个共伸缩弹簧固定的弹簧座的安装点,三是加强伸缩滑块的机械强度。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座由分别与连接肋连接为一体且同轴设置的内座圈、外座圈组成;所述内座圈、外座圈之间形成嵌套伸缩弹簧自由端的空间,且外座圈上设置一仅供伸缩弹簧自由端簧丝穿过的安装孔,伸缩弹簧自由端簧丝从内座圈、外座圈之间的空间穿过安装孔后缠绕在外座圈的外壁。本实用新型中,伸缩弹簧的两端通过弹簧座进行固定安装。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车把主架的导线腔内还设置一可伸缩的软管;所述软管两端分别与左握把处的外座圈和右握把出的外座圈套接,软管将内部的伸缩弹簧与外部的信号线分隔。

本实用新型中,软管套设在伸缩弹簧外,将伸缩弹簧与信号线分隔。所述软管结构类似风琴管结构或者波纹管结构或者饮料吸管中间可伸缩结构,既不影响伸缩弹簧的伸缩变化,又有效隔离信号线,防止信号线缠入伸缩弹簧中而可能影响握把的收、放。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软管为长度可自由伸缩调节的波纹管。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导线腔两端的伸缩凹槽共线但不连通,共线的两个伸缩凹槽之间最近的距离大于伸缩弹簧自然状态下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中,车把主架左端、右端的共线的伸缩凹槽不连通,可以通过结构使得左握把、右握把之间始终保持一定距离,即伸缩弹簧始终保持拉伸状态。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伸缩凹槽的长度不小于握把的长度且握把远离车把主架中心的一端设置便于拉出握把的拉绳。

本实用新型中,只要握把沿车把主架的导线腔向其中心缩进,把手的横向尺寸就减小了。但是为了更好的缩小占用空间,伸缩凹槽的长度大于握把总长时,握把可以完全缩进车把主架中。然而,握把可以完全缩进车把主架,有可能存在不方便取出的情况,因此,又增设不占太多空间的拉绳,方便人通过拉扯拉绳而将握把拉出。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车把主架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两组相位角均成180°的展开凹部、伸缩滑槽,左握把、右握把分别设置两个相位角成180°的限位凸部,限位凸部同时位于展开凹部中或同时位于伸缩滑槽中。

本实用新型中,右握把设置相位角成180°的两个上限位凸部,车把主架的右端部设置一组相位角成180°的展开凹部和一组相位角成180°的伸缩滑槽。用户握住右握把即可将限位凸部放入展开凹部中,使把手展开;再握住右握把转动即可将限位凸部对准伸缩滑槽,松手后,右握把在伸缩弹簧的簧力作用下迅速缩进车把主架中,完成收纳。左握把的操作方式与右握把相同,故不再赘述。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车把主架靠近握把的端部还安装一限位、防尘用的防尘盖,防尘盖螺纹连接在车把主架端部且防尘盖的内部与车把主架的端部留有供限位凸部旋转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中,握把始终受到向车把主架中心的拉扯同时握把的限位凸部可在展开凹部、伸缩滑槽两个位置切换,实现握把展开与收纳状态的切换,操作简单、固定方便;

(2)本实用新型中连接调速装置和控制盒的信号线始终在内部的导线腔内布置,有效避免外部环境对信号线的侵蚀,保证其工作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车把主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伸缩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两个握把均伸展开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两个握把均缩进收纳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伸缩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左握把、右握把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为伸缩弹簧外套设软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为左握把安装拉伸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把主架;11、导线腔;12、展开凹部;13、伸缩滑槽;2、右握把;21、握柄;22、伸缩滑块;23、限位凸部;24、连接肋;25、弹簧座;26、通道;3、左握把;4、伸缩弹簧;5、软管;6、防尘盖;7、拉绳;001、前支撑杆;002、调速装置。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电动自行车的握把伸缩收纳式把手,安装在带有前叉的前支撑杆001上,包括车把主架1和设置在车把主架1左/右两端的两个握把,两个握把为左握把3和右握把2,右握把2内置调速装置002且调速装置002通过信号线与电动车整体的控制盒连接,所述车把主架1和握把为伸缩套接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车把主架1为中空结构,且中间的空腔为供握把连接的信号线通过的导线腔11。如图4、图5、图6所示,所述导线腔11内设置一沿导线腔11轴向贯穿导线腔11的伸缩弹簧4,伸缩弹簧4两端分别与两个握把固定连接并分别向左握把3、右握把2施加向车把主架1中心收拢的拉力;

如图2所示,所述导线腔11内壁两端均设置与握把配套连接用的展开凹部12、伸缩滑槽13,展开凹部12的长度小于伸缩滑槽13的长度;所述展开凹部12位于车把主架1与握把连接端口;所述伸缩滑槽13从车把主架1与握把连接端口向车把主架1中心延伸;所述握把靠近车把主架1的一端设置限位凸部23。

如图4、图5所示,所述握把的限位凸部23可在展开凹部12与伸缩滑槽13中切换位置:即所述握把伸展开时限位凸部23位于展开凹部12,所述握把向车把主架1中心回缩收纳时限位凸部23位于伸缩滑槽13。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握把包括连接为一体的握柄21、伸缩滑块22,环状的伸缩滑块22外壁为限位凸部23且内壁为连通握把内腔和导线腔11的、供信号线穿过的通道26。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伸缩滑块22中心还设置“十”字型的连接肋24,连接肋24与伸缩滑块22内壁间的镂空即为通道26,连接肋24的中心设置固定伸缩弹簧4自由端的弹簧座25。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弹簧座25由分别与连接肋24连接为一体且同轴设置的内座圈、外座圈组成;所述内座圈、外座圈之间形成嵌套伸缩弹簧4自由端的空间,且外座圈上设置一仅供伸缩弹簧4自由端簧丝穿过的安装孔,伸缩弹簧4自由端簧丝从内座圈、外座圈之间的空间穿过安装孔后缠绕在外座圈的外壁。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如图6、图7所示,所述车把主架1的导线腔11内还设置一可伸缩的软管5;所述软管5两端分别与左握把3处的外座圈和右握把2出的外座圈套接,软管5将内部的伸缩弹簧4与外部的信号线分隔。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软管5为长度可自由伸缩调节的波纹管。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4、图5所示,车把主架1的左端口对应左握把3、右端口对应右握把2、下端口与带有前叉的前支撑杆001连接,而且连接左握把3、右握把2的伸缩弹簧4始终保持拉伸状态;同时,连接调速装置002和控制盒的信号线始终在内部的导线腔11内布置。所述车把主架1和握把主要有两种可随意切换的工作状态:状态一,握把的限位凸部23恰好位于展开凹部12中,此时两个握把从车把主架1中伸出而形成一个展开状态;状态二,握把的限位凸部23位于伸缩滑槽13中,此时两个握把从车把主架1两端伸着导线腔11缩入而形成一个收纳状态。收纳状态比展开状态的横向尺寸要小,从而达到车把尺寸减小的技术效果。

而且,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伸缩弹簧4始终保持拉伸状态,两个握把始终受到伸缩弹簧4施加的向车把主架1中心拉扯的拉力,除非外力克服伸缩弹簧4簧力而拉动握把,否则握把要么通过限位凸部23与展开凹部12的位置对接而通过结构使左握把3、车把主架1、右握把2依次横向共轴展开状态,要么通过限位凸部23从伸缩滑槽13由车把主架1端部向其中心滑动缩进而成车把主架1的导线腔11内收纳握把的收纳状态。

另一方面,握把上调速装置002的信号线埋设在车把主架1的导线腔11内,既不外露也不影响握把的展开或收纳。此段信号线始终不外露,效防止外部环境的侵害,如:意外剐蹭、过度弯折、雨水侵袭、风沙腐蚀等,延长使用寿命、保证正常工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伸缩凹槽结构进一步说明,所述导线腔11两端的伸缩凹槽共线但不连通,共线的两个伸缩凹槽之间最近的距离大于伸缩弹簧4自然状态下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4、图5所示,车把主架1左端、右端的共线的伸缩凹槽不连通,可以通过结构使得左握把3、右握把2之间始终保持一定距离,即伸缩弹簧4始终保持拉伸状态。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伸缩凹槽的长度不小于握把的长度且握把远离车把主架1中心的一端设置便于拉出握把的拉绳7。

本实用新型中,只要握把沿车把主架1的导线腔11向其中心缩进,把手的横向尺寸就减小了。但是为了更好的缩小占用空间,伸缩凹槽的长度大于握把总长时,握把可以完全缩进车把主架1中。然而,握把可以完全缩进车把主架1,有可能存在不方便取出的情况,因此,又增设不占太多空间的拉绳7,方便人通过拉扯拉绳7而将握把拉出。

本实施例的其他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对展开凹部12、伸缩滑槽13、限位凸部23的结构进一步描述,如图2、图3所示,所述车把主架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两组相位角均成180°的展开凹部12、伸缩滑槽13,左握把3、右握把2分别设置两个相位角成180°的限位凸部23,限位凸部23同时位于展开凹部12中或同时位于伸缩滑槽13中。

本实用新型中,右握把2设置相位角成180°的两个上限位凸部23,车把主架1的右端部设置一组相位角成180°的展开凹部12和一组相位角成180°的伸缩滑槽13。用户握住右握把2即可将限位凸部23放入展开凹部12中,使把手展开;再握住右握把2转动即可将限位凸部23对准伸缩滑槽13,松手后,右握把2在伸缩弹簧4的簧力作用下迅速缩进车把主架1中,完成收纳。左握把3的操作方式与右握把2相同,故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其他内容与实施例1或2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3任一项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所示,所述车把主架1靠近握把的端部还安装一限位、防尘用的防尘盖6,防尘盖6螺纹连接在车把主架1端部且防尘盖6的内部与车把主架1的端部留有供限位凸部23旋转的空间。

本实施例的其他内容与实施例1-3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