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平台的复合式边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7324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用于汽车平台的复合式边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平台的复合式边梁。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车架的边梁,尤其是大型拖车上的上平台边梁,由于其需要较大的承受垂直载荷,结构复杂且较为笨重,抗扭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平台的复合式边梁,以实现强度高、承受垂直载荷大、抗扭性好、自身轻量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汽车平台的复合式边梁,其包括:纵长延伸且截面呈M形槽的主体、设置在主体一端且提供旋转中心的旋转支架、以及固定至主体且被M形槽至少部分收容的内衬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进一步包括插入到主体中M形槽内并固定连接的第一加强件、插入到主体中M形槽内固定连接的第二加强件,第一加强件与第二加强件为板状件,其内部均设置有多个通孔。

所述主体为高强度的槽钢,其包括边框、和朝向边框中心设置的凹部。

所述旋转支架包括旋转体、和与旋转体焊接在一起的框架体。

所述框架体包括立柱、位于立柱上方且与旋转体连接的上连接柱、位于立柱下方且与旋转体连接的下连接柱、与上连接柱一体连接且两者相交成钝角的后连接柱。

所述旋转体包括与汽车升降支撑体一端枢接相连的一旋转轴。

所述内衬件的长度短于主体的长度,并大于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的长度之和。

所述内衬件进一步包括内衬体、与内衬体上端相连的上折弯、与内衬体下端相连的下折弯、设置在内衬体上的若干个圆孔、与圆孔间隔相邻的若干个椭圆孔。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强度高、承受垂直载荷大、抗扭性好、自身轻量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主体的结构图,其中部分被省略;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支架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加强件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加强件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内衬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平台的复合式边梁的具体实施例,其包括:纵长延伸且截面呈M形槽的主体1、设置在主体1一端且提供旋转中心的旋转支架2、插入到主体1中M形槽内并固定连接的第一加强件3、插入到主体1中M形槽内固定连接的第二加强件4、以及固定至主体1且被M形槽至少部分收容的内衬件5。

主体1为高强度的槽钢,其用于承受垂直方向载荷,其包括边框10、和朝向边框10中心设置的凹部12。

旋转支架2为焊接组合件并包括旋转体20、和与旋转体20焊接在一起的框架体,其中框架体包括立柱22、位于立柱22上方且与旋转体20连接的上连接柱24、位于立柱22下方且与旋转体20连接的下连接柱26、与上连接柱24一体连接且两者相交成钝角的后连接柱28。旋转体20包括与汽车升降支撑体(未图示)一端枢接相连的一旋转轴200,以把承受部分载荷传递至汽车升降支撑体。

第一加强件3与第二加强件4为板状件,其内部设置有多个通孔30,以减轻零件重量。

内衬件5为槽钢,长度略短于主体1的长度,其与主体1局部焊接并包括内衬体50、与内衬体50上端相连的上折弯52、与内衬体50下端相连的下折弯54、设置在内衬体50上的若干个圆孔500、与圆孔500间隔相邻的若干个椭圆孔502,由此内衬件5纵梁强度进一步得到加强,与主体1形成有高度差,以形成很好的基准平面,成为汽车上平台的各横梁安装基础,圆孔500和椭圆孔502不仅改轻了零件的重量,同时内衬体50与主体1的凹部12焊接连接形成良好的刚性结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强度高,承受垂直载荷大,抗扭性好,自身轻量化等特点。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