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侧门锁柱加强板。
背景技术: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汽车零部件的创新,同时汽车发展也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来支撑。
汽车车门锁柱是汽车零部件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侧门锁柱的安装是十分重要的,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原先的汽车锁柱安装位置处在实车实验后,常常出现侧门锁柱焊点位置开裂,安装的结构强度较差,属易破损区域。遇到颠簸路面情况下,侧门锁柱易发生松动,侧门易产生咯吱咯吱的噪声,影响汽车乘坐舒适性;同时锁柱长期晃动,易导致侧门打开,如果出现在行车的过程中,给车内乘客带来极大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够明显提高侧门锁柱安装强度,避免在颠簸路况中出现侧门焊点开裂,大幅度提高侧门锁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汽车侧门锁柱加强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侧门锁柱加强板,具有:
加强板本体,所述加强板本体呈“L”型结构,所述加强板本体与后轮罩外板连接;
锁柱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加强板本体上,锁柱与加强板本体通过锁柱安装孔螺栓连接;
加强凹台和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加强板本体上拐角过渡区域。
所述加强板本体上还设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位于拐角过渡区域中部。
所述锁柱加强板侧边缘为弧形的向下弯曲结构。
所述加强板本体与侧围焊点相连,所述加强板本体与侧围之间设有结构胶。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锁柱加强板截面形状呈“L”字型,能够很大幅度的满足总成局部总布置要求,同时截面呈现“L”字型形状,制作过程较易,成本低。
(2)锁柱加强板“L”字型形状,关键区域局部起凹台和加强筋,对横梁抗扭和抗弯能力提升明显,在不改变加强板结构和不增加加强板料厚的情况下,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锁柱安装点强度性能,降低整车重量,提高整车的NVH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汽车侧门锁柱加强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汽车侧门锁柱加强板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后轮罩外板,2、锁柱,3、加强板本体,4、锁柱安装孔,5、加强凹台,6、加强筋,7、加强翻边,8、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2,一种汽车侧门锁柱2加强板,具有:
加强板本体3,加强板本体3呈“L”型结构,加强板本体3与后轮罩外板1连接;
锁柱安装孔4,设置在加强板本体3上,锁柱2与加强板本体3通过锁柱安装孔4螺栓连接;
加强凹台5和加强筋6,设置在加强板本体3上拐角过渡区域。
加强板本体3上还设有减重孔8,减重孔8位于拐角过渡区域中部。
锁柱2加强板侧边缘为弧形的向下弯曲结构。
加强板本体3与侧围焊点相连,加强板本体3与侧围之间设有结构胶。
加强板本体3边缘还设有加强翻边。
加强板本体3与后轮罩外板1在端部通过焊点焊接,中部通过塞焊孔焊接,锁柱2与加强板本体3通过锁柱安装孔4螺栓连接。如图1所示,考虑到局部总布置的需要,加强板本体3造型呈现L型,为了提高加强板本体3的抗弯强度,通过CAE形貌优化,在加强板本体3拐角过渡区域起加强凹台5和加强筋6;充分考虑汽车减重的需要,采用拓扑优化分析,在加强板本体3过渡区域中间开凿了一个减重孔8;加强板本体3与侧围焊点相连,同时为了减小焊点开裂的风险,在加强板本体3与侧围之间打上了一层结构胶;加强板本体3侧边缘弧形向下弯曲,达到提高整个加强板本体3端部的抗扭和抗弯能力的作用。综合来看,以上加强板本体3能够大大的提高汽车锁柱2安装点刚度,同时对提升整车NVH也有较大帮助。
考虑总布置的要求,加强板结构呈“L”型结构,加强板上设置有锁柱安装孔4;经过CAE形貌优化,在加强板上关键位置起加强凹台5。
新型汽车侧门锁柱2加强板,充分考虑汽车减重的需要,经过CAE拓扑优化,在非重要力传递路径处开凿减重孔8,通过将加强板侧边弧形向下弯曲,从而达到提高整个加强板强度的作用。
通过CAE分析,上述锁柱2安装点强度值远低于目标值,能够满足汽车锁 柱2安装点强度的性能要求。
采用上述的结构后,
(1)锁柱2加强板截面形状呈“L”字型,能够很大幅度的满足总成局部总布置要求,同时截面呈现“L”字型形状,制作过程较易,成本低。
(2)锁柱2加强板“L”字型形状,关键区域局部起凹台和加强筋6,对横梁抗扭和抗弯能力提升明显,在不改变加强板结构和不增加加强板料厚的情况下,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锁柱2安装点强度性能,降低整车重量,提高整车的NVH性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