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维修用轮胎运输用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9440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维修用轮胎运输用小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维修,具体是一种汽车维修用轮胎运输用小车。



背景技术:

汽车维修,就是对出现故障的汽车通过技术手段排查,找出故障原因,并采取一定措施使其排除故障并恢复达到一定的性能和安全标准。传统的轮胎拆卸维修的过程通常为:在拆卸轮胎之前首先使用千斤顶将车举起离地,然后用套筒扳手将固定轮胎的螺丝依次拧松,之后再用千斤顶把车辆局部举升起,千斤顶支起后,将之前拧松的螺丝依次拧下,然后再把轮胎整体取下。将轮胎取下过后便可以重新安装新的轮胎,在安装新的轮胎时新轮胎与车轮的固定螺丝不容易对齐,特别是对于较大的货车,双排的车轮较重,利用人力举升轮胎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升起的高度也不好把握,轮胎拆卸安装维修工序较多,过程比较繁琐,维修不能快速高效完成。另外,传统的轮胎放置小车高度较矮,不方便移动搬运;且传统的轮胎放置小车不能良好的固定轮胎,需要人力扶持,操作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固定的汽车维修用轮胎运输用小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维修用轮胎运输用小车,包括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顶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固定装置和倾斜杆;所述倾斜杆的底部焊接在底板的右侧顶部;倾斜杆的顶部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左端焊接在倾斜杆的顶部;所述固定装置的底部焊接在底板的顶部;固定装置由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和凹槽组成;所述第二固定板焊接在底板的顶部中心线上;所述第一固定板焊接在第二固定板的左侧;所述第三固定板焊接在第二固定板的右侧;所述凹槽设置在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的中心;凹槽内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由支撑装置和挡板组成;所述支撑装置由支撑横杆、第一支撑竖杆和第二支撑竖杆组成;所述第一支撑竖杆焊接在支撑横杆的右端;所述支撑横杆的右端焊接在第一支撑竖杆的左端,支撑横杆的左端焊接在第二支撑竖杆的右端;所述第二支撑竖杆焊接在支撑横杆的左端;所述挡板由竖板、夹槽和横板组成;所述横板焊接在竖板的顶部;所述夹槽设置在竖板的中心线上,且与支撑横杆对应设置;所述竖板焊接在横板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把手上设置有防滑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万向轮上设置有刹车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二支撑竖杆的长与第一支撑竖杆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固定装置由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组成,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之间都有相同的距离,与轮胎的宽度相对应,在轮胎放置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之间,然后支撑装置从凹槽内输入,从轮胎的中心槽中穿过,最后将挡板卡在支撑横杆上,用于固定轮胎,从而便于对轮胎进行运输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维修用轮胎运输用小车结构示意图;

图2为汽车维修用轮胎运输用小车中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汽车维修用轮胎运输用小车中的固定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汽车维修用轮胎运输用小车中的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汽车维修用轮胎运输用小车中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把手、2-万向轮、、3-底板、4-固定装置、41-凹槽、42-第一固定板、43-第二固定板、44-第三固定板、5-固定块、6-倾斜杆、7-挡板、71-横板、72-夹槽、73-竖板、8-支撑装置、81-第二支撑竖杆、82-支撑横杆、83-第一支撑竖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维修用轮胎运输用小车,包括万向轮2;所述万向轮2的顶部设置有底板3;所述底板3的顶部设置有固定装置4和倾斜杆6;所述倾斜杆6的底部焊接在底板3的右侧顶部;倾斜杆6的顶部设置有把手1;所述把手1的左端焊接在倾斜杆6的顶部;所述固定装置4的底部焊接在底板3的顶部;凹槽41内设置有固定块5;万向轮2便于对该装置进行移动,底板3用于支撑该装置,把手1便于移动该装置,固定装置4便于固定轮胎,能够安全的将轮胎进行移动。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装置4由第一固定板42、第二固定板43、第三固定板44和凹槽41组成;所述第二固定板43焊接在底板3的顶部中心线上;所述第一固定板42焊接在第二固定板43的左侧;所述第三固定板44焊接在第二固定板43的右侧;所述凹槽41设置在第一固定板42、第二固定板43和第三固定板44的中心,用于对轮胎进行固定,以便于能够安全的移动轮胎。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块5由支撑装置8和挡板7组成;支撑装置8便于将轮胎进行固定,挡板7用于配合支撑装置8进行使用,以便于能够更好的固定轮胎。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挡板7由竖板73、夹槽72和横板71组成;所述横板71焊接在竖板73的顶部;所述夹槽72设置在竖板73的中心线上,且与支撑横杆82对应设置;所述竖板73焊接在横板71的底部;与支撑装置8配合设置,便于固定轮胎。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装置8由支撑横杆82、第一支撑竖杆83和第二支撑竖杆81组成;所述第一支撑竖杆83焊接在支撑横杆82的右端;所述支撑横杆82的右端焊接在第一支撑竖杆83的左端,支撑横杆82的左端焊接在第二支撑竖杆81的右端;所述第二支撑竖杆81焊接在支撑横杆82的左端;支撑装置8便于固定轮胎,以便于能够将轮胎进行安全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将轮胎放置在第一固定板42和第二固定板43与第二固定板43和第三固定板44之间,然后支撑装置8从凹槽41内输入,从轮胎的中心槽中穿过,最后将挡板7卡在支撑横杆82上,用于固定轮胎,从而便于对轮胎进行运输移动,使用轮胎时,将支撑装置8取出,然后便可将轮胎取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并不局限于上述两种实施方式。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