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的机舱盖角度调节机构、机舱盖及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2851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汽车的机舱盖角度调节机构、机舱盖及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体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机舱盖角度调节机构、机舱盖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机舱盖通过手动打开后,需要用支撑杆进行支撑;机舱盖开启角度受支撑杆长度限制,为固定开启角度;当使用者的身高差异较大时,较大或较小的开启角度都会造成使用者开启、关闭机舱盖的不舒适性;此外,当短暂开闭机舱盖时,若用支撑杆支撑机舱盖,则操作较复杂,若单手支撑机舱盖,则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因此,如何实现机舱盖的开启角度可调节且不需要用支撑杆支撑,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机舱盖角度调节机构、机舱盖及电动汽车,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的机舱盖的开启角度不可调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的机舱盖角度调节机构,包括:

铰链;

与所述铰链固定连接的磁流变执行机构;

与所述铰链固定连接的角度传感器;

与所述磁流变执行机构连接的磁流变调节机构;以及,通过开关与所述磁流变调节机构连接的电源。

其中,所述角度传感器与电动汽车的电子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还与所述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其中,所述铰链的一端与机舱盖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磁流变执行机构与车身连接部连接。

其中,所述磁流变执行机构包括:

与所述铰链连接的壳体;

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车身连接部连接的旋转结构;

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磁线圈和磁流变液。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

与所述铰链连接的固定结构;

与所述固定结构连接的主壳体结构;

与所述主壳体结构固定连接,且设置有开口的壳体盖。

其中,所述壳体盖与所述主壳体结构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磁流变液均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其中,所述旋转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旋转结构和第二旋转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旋转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旋转结构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车身连接部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电磁线圈套设于所述第一旋转结构上。

其中,所述磁流变调节机构包括:停止按钮、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其中,所述停止按钮包括有一按压部、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在按压部按下时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连通,在按压部未按下时,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断开;

所述停止按钮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连接端通过第一电阻与所述电磁线圈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开关的第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磁线圈的第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电磁线圈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所述第二电阻为旋钮式可调电阻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机舱盖,其中,所述电动汽车的机舱盖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动汽车的机舱盖角度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其中,所述电动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动汽车的机舱盖。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机舱盖的铰链上安装角度传感器,从而实现实时采集机舱盖的开启角度;通过在铰链与车身连接部之间安装一磁流变执行机构从而实现在机舱盖关闭时,为所述机舱盖提供一阻尼力,使所述机舱盖缓慢关闭,避免在所述机舱盖关闭时造成人员和物品的伤害;同时,在机舱盖开启到合适的角度时,所述磁流变执行机构产生一与所述机舱盖的自身重力方向相反的阻尼力,使所述机舱盖固定,从而避免采用支撑杆支撑所述机舱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舱盖总成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流变执行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流变执行机构的又一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流变调节机构的内部结构及与其他部件连接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舱盖本体,2-铰链,3-磁流变执行机构,4-磁流变调节机构,5-角度传感器,6-电子控制单元,7-车身连接部,8-电源,31-壳体,32-旋转结构,33-电磁线圈,34-磁流变液,311-固定结构,312-主壳体结构,313-壳体盖,321-第一旋转结构,322-第二旋转结构,K1-开关,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的机舱盖本体1开启角度不可调节;机舱盖本体1开启后固定时,需要有支撑杆支撑;以及,机舱盖本体1关闭时,由于支撑不及时造成对人员和物品的伤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的机舱盖角度调节机构、机舱盖及电动汽车。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的机舱盖角度调节机构,包括:铰链2;与所述铰链2固定连接的磁流变执行机构3;与所述铰链2固定连接的角度传感器5;与所述磁流变执行机构3连接的磁流变调节机构4;以及,通过开关K1与所述磁流变调节机构4连接的电源8。

具体的,如图1所示,机舱盖本体1相对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所述铰链2,所述机舱盖本体1通过所述铰链2与车身连接部7连接,并通过所述铰链2的移动,实现所述机舱盖本体1的开闭。

其中一个所述铰链2的一端与所述机舱盖本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磁流变执行机构3与车身右侧的所述车身连接部7连接;另一个所述铰链2的一端与所述机舱盖本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另一端直接与车身左侧的所述车身连接部7连接。所述机舱盖本体1通过所述磁流变执行结构3提供的阻尼力即可实现开启角度的固定和缓慢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也可以在每一所述铰链2的一端都设置所述磁流变执行机构3,从而避免所述磁流变执行机构3出现异常时,所述机舱盖本体1无法正常开闭的问题;两个所述磁流变执行机构3可以与同一个所述磁流变调节结构4连接,也可以相互独立,单独工作。

其中,所述角度传感器5还可以放置在任意能够检测到所述机舱盖本体1的开启角度的位置;如图1所示,所述磁流变调节机构4固定在车身的最前端,从而方便操作人员调节。

其中,所述磁流变执行机构3包括:壳体31、旋转结构32、电磁线圈33和磁流变液34。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壳体31包括:固定结构311、主壳体结构312和壳体盖313;其中,所述固定结构311为一圆柱体结构,所述主壳体结构312为一端面为闭合端面的圆筒结构,所述固定结构311和所述主壳体结构312同轴且两者一体成型;所述壳体盖313通过螺栓与所述主壳体结构312固定连接,且所述壳体盖313与所述主壳体结构312形成了一容置空间;所述电磁线圈33和所述磁流变液34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壳体盖313上设置有一开口,所述旋转结构3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旋转结构321和第二旋转结构322,且两者为同轴的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旋转结构321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二旋转结构322穿过所述开口,一端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二旋转结构322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外部的一端与所述车身连接部7转动连接,通过所述第二旋转结构322相对于所述车身连接部7的转动,使所述磁流变执行机构3移动,最终实现所述机舱盖本体1的开启或关闭。

具体的,所述第一旋转结构311的外径小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内径,从而使所述电磁线圈33套设于所述第一旋转结构321上,所述磁流变液34填充在所述容置空间的间隙内,通过调整所述电磁线圈33上的电流,调整所述磁流变液34的状态,其中,当所述电磁线圈33上没有电流时,所述磁流变液34为液态,从而实现所述壳体31与所述旋转结构32无阻尼运动,随着所述电磁线圈33上的电流逐渐增大,所述电磁线圈33产生的磁场力逐渐增大,从而使所述磁流变液34的粘稠度提高,最终实现所述壳体31与所述旋转结构32有阻尼运动,同时还实现了根据磁场力的变化,调整所述阻尼力,从而使所述机舱盖本体1的关闭速度无极可调。

如图4所示,所述磁流变调节机构4包括:停止按钮41、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其中,所述第二电阻R2为一旋钮式可调变阻器。

具体的,所述停止按钮41包括一按压部、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在按下所述按压部时,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连通,在未按下所述按压部时,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断开。

其中,所述停止按钮41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开关K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停止按钮41的第二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1与所述电磁线圈3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开关K1的第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磁线圈3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磁线圈3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开关K1的第二端与电池8连接;所述开关K1的控制端与电动汽车的电子控制单元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角度传感器5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6的输入端连接。

具体的,所述壳体31上设置有开孔,与所述电磁线圈33的第一端连接的电线通过所述开孔,伸出所述容置空间,并与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与所述电磁线圈33的第二端连接的电线通过所述开孔,伸出所述容置空间并接地。

其中,所述电动汽车的电子控制单元6用于通过获取的所述角度传感器5发送的所述机舱盖本体1开启角度的变化,判断是否闭合所述开关K1。

具体的,所述机舱盖本体1的开启过程为:操作人员拉起机舱盖的拉线,使所述机舱盖本体1弹开,再通过机舱盖的开启手柄打开所述机舱盖本体1,在开启的过程中,所述角度传感器5实时采集所述机舱盖本体1的开启角度并发送至所述电子控制单元6,当所述电子控制单元6判断所述机舱盖本体1的开启角度逐渐增大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6控制所述开关K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断开状态,所述电磁线圈33中无电流,所述磁流变液34为液态,从而实现所述机舱盖本体1的开启过程为无阻尼开启。

当所述机舱盖本体1开启到操作人员合适的位置时,操作人员按下所述停止按钮41,同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6检测到所述机舱盖本体1的开启角度无变化时,输出闭合所述开关K1的控制信号,使所述开关K1闭合,从而实现所述电池8、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电磁线圈33构成闭合回路,使所述电磁线圈33内形成电流,从而提高所述磁流变液34的粘稠度,由于所述第一电阻R1的阻值较小,因此,所述磁流变液34最终呈固态,使所述机舱盖本体1固定在该位置处。其中,若还需要微调所述机舱盖本体1的位置,则将所述停止按钮41的按压部弹开,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断开,若需要增大所述机舱盖本体1的开启角度时,则操作人员手动抬高所述机舱盖本体1,当所述机舱盖本体1到达合适位置后,按下所述停止按钮41,使所述机舱盖本体1固定;若需要减小所述机舱盖本体1的开启角度,则调节所述第二电阻R2的电阻值,使所述磁流变液34的粘稠度变低,使所述机舱盖本体1在重力和惯性,或者是外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当再次达到合适位置时,按下所述停止按钮41,使所述机舱盖本体1固定。

所述机舱盖本体1的关闭过程为:操作人员将所述停止按钮41的按压部弹开,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断开,所述电子控制单元6检测到所述机舱盖本体1的开启角度大于第一预设开启角度,且所述机舱盖本体1的开启角度减小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6保持所述开关K1始终闭合,使所述电源8、所述第二电阻R2和所述电磁线圈33形成闭合回路,最终实现所述机舱盖本体1有阻尼关闭,避免在关闭初期,由于操作者未支撑住所述机舱盖本体1,导致人员和物品的损伤。其中,在关闭过程中,操作者可以调节所述第二电阻R2的阻值,改变所述电磁线圈33内的电流值,从而调节所述机舱盖本体1关闭时的阻尼力,最终改变所述机舱盖本体1的关闭速度。

在所述机舱盖本体1关闭过程中,所述角度传感器5实时采集所述机舱盖本体1的开启角度,当所述开启角度小于第二预设开启角度值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6输出断开所述开关K1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磁流变调节机构4停止工作,不再输入电流至所述磁流变执行机构3,使所述磁流变液34为液态,最终通过操作人员的外力或者所述机舱盖本体1的重力和惯性,将所述机舱盖本体1锁闭。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通过在所述铰链2和所述车身连接部7之间设置所述磁流变执行机构3,在所述机舱盖本体1关闭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6通过角度传感器1采集的所述机舱盖本体1的当前开启角度,将所述磁流变执行机构3、所述磁流变调节机构4和所述电源8构成闭合回路,通过所述磁流变调节机构4调节所述电磁线圈33内的电流,使所述磁流变液34的粘稠度发生变化,最终产生阻止所述壳体31与所述旋转结构32的相对运动的阻尼力,使所述机舱盖本体1有阻尼的关闭,从而避免由于支撑不及时,导致人员和物品的损伤,其中,所述阻尼力为无极可调的,从而使所述机舱盖本体1的关闭速度可以调节;当所述机舱盖本体1开启到合适位置时,通过所述磁流变执行机构3产生足够大的阻尼力,使所述机舱盖本体1固定,从而避免支撑杆支撑所述机舱盖本体1,同时,实现所述机舱盖本体1的开启角度可调,从而提高操作人员作业时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的机舱盖,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动汽车的机舱盖角度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机舱盖。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