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的加速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9886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电动车辆的加速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使电动轮椅等电动车辆行驶的电动车辆的加速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动轮椅等电动车辆中,如专利文献1所述,配置在前轮的上方的手柄构成为具备:手柄弯折部,其具备手柄握持部;以及箱主体,其相对于手柄握持部隔开一些间隔附设有加速器杆。这种电动车辆通过用手指按下加速器杆而行驶。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在驾驶员不切断电动车辆的电源而上下车时,驾驶员的手、身体的一部分、衣服等误接触到加速器杆而导致该加速器杆被按下时,在万一的情况下,电动车辆有可能意外地行驶。

本实用新型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可靠地防止电动车辆违背驾驶员的意图而行驶的电动车辆的加速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的加速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加速器杆;加速器操作部,其通过该加速器杆的按下操作对电动车辆的行驶进行操作;电动机,其对驱动轮施加驱动力;以及控制装置,其具有驱动控制部,该驱动控制部在上述电动机停止对上述驱动轮提供驱动力时,并且在上述加速器操作部连续被操作至少2次时将上述电动机的驱动力施加到上述驱动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电动车辆处于停车状态而加速器操作部连续被操作至少2次时,控制部允许电动车辆的行驶,因此例如在电动车辆的驾驶员未切断电源而进行上下车时,即使驾驶员的手、身体的一部分等对加速器杆误进行了一次按下操作,也不会允许电动车辆的行驶。其结果是,能可靠地防止电动车辆违背驾驶员的意图而行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的加速器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左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电动车辆的手柄单元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图2的III局部向视图。

图4是示出图1的电动车辆的加速器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5是说明基于来自图4的手柄单元的加速器信号进行的控制装置的控制的坐标图,(A)是示出允许行驶的情况的坐标图,(B)是示出禁止行驶的情况的坐标图。

图6是示出图4的控制装置所进行的行驶控制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的加速器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基于来自手柄单元的加速器信号进行的控制的坐标图,(A)是示出允许行驶的情况的坐标图,(B)是示出禁止行驶的情况的坐标图。

图8是示出进行在图7中说明的控制装置的行驶控制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的加速器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基于来自手柄单元的加速器信号进行的控制的坐标图,(A)和(B)均是示出允许行驶的情况的坐标图。

图10是示出在图9中说明的控制装置所进行的行驶控制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11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的加速器装置的第4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基于来自手柄单元的加速器信号进行的控制的坐标图,(A)是示出允许行驶的情况的坐标图,(B)是示出禁止行驶的情况的坐标图。

图12是示出在图11中说明的控制装置所进行的行驶控制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的加速器装置的第5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所进行的行驶控制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的加速器装置的第6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所进行的行驶控制的顺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A]第1实施方式(图1~图6)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的加速器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左视图。如该图1所示,在手柄式电动轮椅等电动车辆10中,左右一对前轮12和后轮13通过未图示的悬架支撑于车体框架11。车体框架11除了其一部分以外,被包括前部罩14、腿部挡风板15、底板16和后部罩17等的由树脂制成的罩覆盖。

车体后部的大致箱形的上述后部罩17向上方突出地设置,在该后部罩17的内侧收纳有用于驱动后轮13的电动机18、将该电动机18的输出传递到车轴19的齿轮单元以及电池(均未图示)等。电动机18对作为驱动轮的后轮13施加驱动力来使电动车辆10行驶,由控制装置20的驱动控制部如后述那样进行控制。

在后部罩17的上方,隔着从车体框架11立起的未图示的托架而搭载有驾驶员就坐的座椅22。该座椅22包括座垫23和座椅靠背(椅背)24。而且,在座椅靠背24的两侧部设有扶手26,各扶手26被支撑为能绕支点27转动。

腿部挡风板15在车体前部配置于上下方向,保护就坐于座椅22的驾驶员的腿附近使其免于受风等。在该腿部挡风板15的内部立设有用于对前轮12进行操舵的转向轴29,在该转向轴29的上端装配有作为加速器操作部的手柄单元30。驾驶员就坐于座椅22,对手柄单元30进行左右转动操作,从而对前轮12进行操舵。

如图2所示,上述手柄单元30构成为在开关箱31的左右两侧分别装配有半圆形的操作手柄32,并且使加速器杆33突出地设置。开关箱31装备有电源开关34、最高速度设定开关35、前进后退切换开关36、左右的转向信号灯开关37、警报声开关38等开关类及显示窗39。

加速器杆33从轴向中央部分的旋转轴部41向两侧弯曲成曲柄状而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在两顶端部分设有操作部42。加速器杆33的旋转轴部41以被定位在操作手柄32的把手部44的轴线的延长线上的状态通过未图示的托架被轴支撑于开关箱31并能转动。

因此,被定位在操作手柄32的把手部44的附近的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在相对于操作手柄32的把手部44的轴线为等距离的范围中按图3的P方向和Q方向转动。上述P方向是电动车辆10的驾驶员将手掌放在操作手柄32的把手部44,用手指对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进行按下操作时的方向。另外,上述Q方向是由用于使加速器杆33返回初始位置(图3的实线所示)的复位弹簧(未图示)作用了复原力时的方向。通过按下上述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对电动车辆10的行驶进行操作。

加速器杆33的旋转轴部41的旋转由未图示的齿轮、带等动力传递机构传递到内置于开关箱31的旋转式的可变电阻器45(图4),该可变电阻器45的电阻发生变化而使来自可变电阻器45的输出电压变化。该可变电阻器45的输出电压作为加速器信号发送到控制装置20。

如图4所示,控制装置20具有驱动控制部,该驱动控制部基于由于按下手柄单元30的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操作而变化的来自可变电阻器45的加速器信号的变化对电动机18进行控制,而允许电动车辆10的行驶。此时,控制装置20的驱动控制部在电动车辆10处于停车状态而上述电动机停止对上述驱动轮提供驱动力时,当检测出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连续被进行按下操作至少2次,且从最初的按下操作起在规定时间T(图5)以内被再次进行了下一次按下操作时,对电动机18进行控制而允许电动车辆10的行驶,将上述电动机的驱动力施加到上述驱动轮。此外,控制装置20也可以在对电动机18进行控制而允许电动车辆10行驶之前,进行控制而利用警报器46发出警报。

具体地说,如图5(B)所示,通过第1次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从可变电阻器45向控制装置20输入了第1加速器信号47B(振幅V11>0),在该第1加速器信号47B结束后规定时间T以后,即使通过第2次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从可变电阻器45向控制装置20输入了第2加速器信号48B(振幅V21>0),控制装置20的驱动控制部也会保持禁止电动车辆10行驶而不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保持停止电动机18对后轮13提供驱动力。

而另一方面,如图5(A)所示,通过第1次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从可变电阻器45向控制装置20输入了第1加速器信号47A(振幅V11>0),在该第1加速器信号47A结束后规定时间T以内,通过第2次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从可变电阻器45向控制装置20输入了第2加速器信号48A(振幅V21>0)时,在该时点,控制装置20的驱动控制部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而允许电动车辆10的行驶,将电动机18的驱动力施加到后轮13。

基于图6的流程图说明上述控制装置20的电动车辆10的行驶控制。

控制装置20根据是否从手柄单元30的可变电阻器45输入了第1加速器信号47A、47B而检测是否对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进行了按下操作(S11)。在该步骤S11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0根据是否从手柄单元30的可变电阻器45输入了第2加速器信号48A、48B来检测是否对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再次进行了按下操作(S12)。

在步骤S12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0判断在步骤S11的检测结束后规定时间T以内是否有步骤S12的检测(S13)。在该步骤S13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0的驱动控制部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而允许电动车辆10的行驶(S14),控制装置20也可以在向该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之前,进行控制而利用警报器46发出警报。另外,在步骤S11、S12和S13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0的驱动控制部为了禁止电动车辆10的行驶而不向电动车辆18输出动作指令(S15)。

如图4所示,包括上述加速器杆33和可变电阻器45的手柄单元30、控制装置20以及电动机18构成了使电动车辆10行驶的电动车辆的加速器装置50。并且,由于该加速器装置50如上述这样构成,因此,根据本第1实施方式,能取得以下效果(1)和(2)。

(1)在电动车辆10处于停车状态,手柄单元30的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连续被进行按下操作至少2次,而且这些按下操作的间隔为规定时间T以内时,控制装置20的驱动控制部对电动机18进行控制而允许电动车辆10的行驶。因此,例如在电动车辆10的驾驶员不切断电源而进行上下车时,即使驾驶员的手、身体的一部分、衣服等仅对加速器杆33误进行了1次按下操作,或者以规定时间T以上的间隔进行了多次按下操作,也不会允许电动车辆10的行驶。其结果是,能可靠地防止电动车辆10违背驾驶员的意图而行驶。

(2)在手柄单元30的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连续被进行按下操作至少2次,并且这些按下操作是在规定时间T以内实施的情况下,允许电动车辆10的行驶。因此,对于电动车辆10的驾驶员来说,只需连续进行同一操作至少2次,因此不需要进行例如换手来把持操作手柄32的把手部44等繁琐的操作。因此,电动车辆10的行驶操作对作为电动车辆10的主要用户的老人的亲和性高。

[B]第2实施方式(图4、图7、图8)

图7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的加速器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基于来自手柄单元的加速器信号进行的控制的坐标图,(A)是示出允许行驶的情况的坐标图,(B)是示出禁止行驶的情况的坐标图。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从而简化或者省略说明。

如图4所示,本第2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10的加速器装置55构成为具有:包括加速器杆33和可变电阻器45的手柄单元30、控制装置56以及电动机18。该控制装置56的驱动控制部在电动车辆10为停车状态时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连续被进行按下操作至少2次,且对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进行按下操作的当前的操作量超过前次的操作量时,对电动机18进行控制而允许电动车辆10的行驶。此外,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56也可以在对电动机18进行控制而允许电动车辆10的行驶之前,进行控制而利用警报器46发出警报。

具体地说,如图7(B)所示,通过第1次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从可变电阻器45向控制装置56输入了第1加速器信号57B(振幅V12b>0),在第1加速器信号57B结束后规定时间T以内,即使通过第2次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从可变电阻器45向控制装置56输入了第2加速器信号58B(振幅V22>0),也会由于对应于该第2次按下操作量的第2加速器信号58B的振幅V22为对应于第1次按下操作量的第1加速器信号57B的振幅V12b以下(V22≤V12b),而控制装置56的驱动控制部保持禁止电动车辆10的行驶,而不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

而另一方面,如图7(A)所示,通过第1次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从可变电阻器45向控制装置56输入了第1加速器信号57A(振幅V12a>0),在该第1加速器信号57A结束后规定时间T以内,通过第2次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从可变电阻器45向控制装置56输入了第2加速器信号58A(振幅V22>0),而且对应于第2次按下操作量的第2加速器信号58A的振幅V22超过了对应于第1次按下操作量的第1加速器信号57A的振幅V12a时,在该时点,控制装置56的驱动控制部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而允许电动车辆10的行驶。

基于图8的流程图说明上述控制装置56进行的电动车辆10的行驶控制。

控制装置56根据是否从手柄单元30的可变电阻器45输入了第1加速器信号57A、57B来检测是否对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进行了按下操作(S21)。在该步骤S21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6根据是否从手柄单元30的可变电阻器45输入了第2加速器信号58A、58B来检测是否对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再次进行了按下操作(S22)。

在步骤S22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6判断是否在步骤S21的检测结束后规定时间T以内检测出步骤S22(S23)。并且,控制装置56在步骤S23中为“是”的情况下,判断步骤S22的按下操作量(对应于第2加速器信号58A、58B的振幅V22)是否超过了步骤S21的按下操作量(对应于第1加速器信号57A、57B各自的振幅V12a、V12b)(S24)。

在该步骤S24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6的驱动控制部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而允许电动车辆10的行驶(S25),但是控制装置56也可以进行控制而在对该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之前利用警报器46发出警报。另外,在步骤S21、S22、S23和S24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6的驱动控制部为了禁止电动车辆10的行驶而不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S26)。

由于如以上这样构成,因此,根据本第2实施方式,除了能取得与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1)和(2)同样的效果以外,还能取得以下效果(3)。

(3)控制装置56构成为在检测出对手柄单元30的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进行按下操作的当前的操作量超过前次的操作量时,允许电动车辆10的行驶。因此,在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当前的按下操作量为前次的按下操作量以下时,控制装置56禁止电动车辆10的行驶。其结果是,例如在电动车辆10的驾驶员按下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并进行上下车,改变了体位而对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再次进行了按下操作的情况等的误操作时,能可靠地防止电动车辆10的行驶。

[C]第3实施方式(图4、图9、图10)

图9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的加速器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基于来自手柄单元的加速器信号进行的控制的坐标图,(A)和(B)均是示出允许行驶的情况的坐标图。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从而简化或者省略说明。

如图4所示,本第3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10的加速器装置60构成为具有:包括加速器杆33和可变电阻器45的手柄单元30、控制装置61以及电动机18。该控制装置61的驱动控制部在电动车辆10处于停车状态时,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连续被进行按下操作至少2次,且对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进行按下操作的当前的操作持续时间超过前次的操作持续时间时,对电动机18进行控制而允许电动车辆10的行驶。此外,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61也可以在对电动机18进行控制而允许电动车辆10的行驶之前,进行控制而利用警报器46发出警报。

具体地说,如图9(A)所示,通过第1次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从可变电阻器45向控制装置61输入了第1加速器信号62A(振幅V13a>0;所需时间T13a),在该第1加速器信号62A结束后,通过第2次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从可变电阻器45向控制装置61输入了第2加速器信号63A(振幅V23>0;所需时间T23a),而且,对应于第2次按下操作持续时间的第2加速器信号63A的所需时间T23a超过对应于第1次按下操作持续时间的第1加速器信号62A的所需时间T13a时,在该时点,控制装置61的驱动控制部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而允许电动车辆10的行驶。

另外,如图9(B)所示,通过第1次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从可变电阻器45向控制装置61输入了第1加速器信号62B(振幅V13b>0;所需时间T13b),在该第1加速器信号62B结束后,通过第2次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从可变电阻器45向控制装置61输入了第2加速器信号63B(振幅V23>0;所需时间T23b),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对应于第2次按下操作量的第2加速器信号63B的振幅V23与对应于第1次按下操作量的第1加速器信号62B的振幅V13b相同,当对应于第2次按下操作持续时间的第2加速器信号63B的所需时间T23b超过对应于第1次按下操作持续时间的第1加速器信号62B的所需时间T13b时,在该时点,控制装置61的驱动控制部也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而允许电动车辆10的行驶。

基于图10的流程图说明上述控制装置61进行的电动车辆10的行驶控制。

控制装置61根据是否从手柄单元30的可变电阻器45输入了第1加速器信号62A、62B来检测是否对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进行了按下操作(S31)。在该步骤S31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61根据是否从手柄单元30的可变电阻器45输入第2加速器信号62A、62B来检测是否对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再次进行了按下操作(S32)。

在步骤S32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61判断步骤S32的按下操作持续时间(对应于第2加速器信号63A、63B各自的所需时间T23a、T23b)是否超过步骤S31的按下操作持续时间(对应于第1加速器信号63A、63B各自的所需时间T13a、T13b)(S33)。在步骤S33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61的驱动控制部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而允许电动车辆10的行驶(S34),但是控制装置61也可以进行控制而在对该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之前利用警报器46发出警报。

另外,在步骤S31、32和S33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61的驱动控制部为了禁止电动车辆10的行驶而不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S35)。在此,控制装置61也可以在步骤S32和步骤S33之间插入是否在步骤S31的检测结束后规定时间T以内检测出步骤S32的判断,并进行控制而在该判断中为“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3。

由于如以上这样构成,因此,根据本第3实施方式,除了能取得与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1)和(2)同样的效果以外,还能取得以下效果(4)。

(4)控制装置61构成为在检测出对手柄单元30的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进行按下操作的当前的操作持续时间超过前次的操作持续时间时,允许电动车辆10的行驶。因此,例如在电动车辆10的驾驶员习惯了操作的情况下,能实现如下驾驶方法:作为行驶用触发而对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瞬时进行按下操作,然后,为了使电动车辆10行驶而对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进行长时间按下操作。

[D]第4实施方式(图4、图11、图12)

图11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的加速器装置的第4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基于来自手柄单元的加速器信号进行的控制的坐标图,(A)是示出允许行驶的情况的坐标图,(B)是示出禁止行驶的情况的坐标图。另外,图12是示出在图11中说明的控制装置所进行的行驶控制的顺序的流程图。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从而简化或者省略说明。

本第4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加速器装置65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电动车辆10处于允许行驶状态时手柄单元30的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被解除后,对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再次进行了按下操作的情况下的控制装置66的控制这方面。

也就是说,该控制装置66的驱动控制部构成为,在电动车辆10处于允许行驶状态而行驶时,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被解除的情况下,如果从在电动车辆10的停车状态下上述电动机停止对上述驱动轮提供驱动力的期间中最初对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进行按下操作起为规定时间Z(图11)以内,则保持电动车辆10的允许行驶状态,在上述规定时间Z以内对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再次进行按下操作时,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而使电动车辆10行驶。

具体地说,如图11(A)和(B)所示,通过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第1次按下操作从可变电阻器45向控制装置66输入了第1加速器信号67,在该第1加速器信号67结束后规定时间T以内,通过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第2次按下操作从可变电阻器45向控制装置66输入了第2加速器信号68时,在该时点,控制装置66的驱动控制部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而允许电动车辆10的行驶。

在电动车辆10处于允许行驶状态而行驶时,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第2次按下操作被解除而第2加速器信号68的输出结束的情况下,控制装置66不会立即使电动车辆10成为禁止行驶状态。即,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66在电动车辆10的停车状态下通过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第1次按下操作从可变电阻器45输出的第1加速器信号67结束后规定时间Z的期间内,保持电动车辆10的允许行驶状态。

如图11(A)所示,控制装置66的驱动控制部在上述规定时间Z以内通过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例如第3次按下操作从可变电阻器45输出了例如第3加速器信号69A时,基于该第3加速器信号69A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而使电动车辆10行驶。另外,如图11(B)所示,在通过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例如第3次按下操作从可变电阻器45输出的第3加速器信号69B超过了上述规定时间Z的情况下,控制装置66的驱动控制部与上述规定时间Z的结束同时地使电动车辆10成为禁止行驶状态,而不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

此外,在超过上述规定时间Z而输出的第3加速器信号69B结束后规定时间T以内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被进行了第4次按下操作时,在通过该按下操作从可变电阻器45输出的第4加速器信号(未图示)被输入到控制装置66的时点,控制装置66的驱动控制部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而允许电动车辆10行驶。

基于图12的流程图说明上述控制装置66进行的电动车辆10的行驶控制。该图12的步骤S41~S45的顺序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6所示的行驶控制的步骤S11~S15是同样的。

控制装置66根据来自手柄单元30的可变电阻器45的第2加速器信号68的输入是否被切断来检测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第2次按下操作是否被解除(S46)。在该步骤S46中按下操作被解除而为“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66根据是否从手柄单元30的可变电阻器45输入了第3加速器信号69A、69B来检测是否对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再次(第3次)进行了按下操作(S47)。

在步骤S47中检测出再次(第3次)的按下操作而为“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66判断在步骤S41的第1次按下操作的检测结束后规定时间Z以内是否检测出步骤S47的再次(第3次)的按下操作(S48)。在该步骤S48规定时间Z以内检测出再次(第3次)的按下操作而为“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66的驱动控制部由于电动车辆10的允许行驶状态在上述规定时间Z中是被保持的,因此基于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再次(第3次)的按下操作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而使电动车辆10行驶(S49)。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66也可以进行控制而在向上述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之前利用警报器46发出警报。

在步骤S46中检测出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第2次按下操作未被解除而为“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66的驱动控制部基于该第2次按下操作的第2加速器信号68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使电动车辆10的行驶继续。另外,在步骤S47中未检测出再次(第3次)的按下操作而为“否”的情况下以及在步骤S48中在规定时间Z以内未检测出再次(第3次)的按下操作而为“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66的驱动控制部禁止电动车辆10的行驶,而不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

由于如以上这样构成,因此,根据本第4实施方式,能取得以下效果(5)。

(5)控制装置66的驱动控制部如下进行控制:在电动车辆10处于允许行驶状态而行驶时,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被解除的情况下,如果从在电动车辆10的停车状态下进行的最初(第1次)的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结束起为规定时间Z以内,则保持电动车辆10的允许行驶状态,在上述规定时间Z以内对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再次进行操作时,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使电动车辆10行驶。

因此,在电动车辆10处于允许行驶状态而行驶时,即使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被解除,也不需要为了使该电动车辆10再次行驶而对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连续进行至少2次按下操作,进行1次按下操作就够了。其结果是,能提高电动车辆10的操作性。

[E]第5实施方式(图4、图13)

图1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的加速器装置的第5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所进行的行驶控制的顺序的流程图。在该第5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从而简化或者省略说明。

本第5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加速器装置70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电动车辆10处于允许行驶状态时,手柄单元30的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被解除后,对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再次进行了按下操作的情况下的控制装置71的控制这方面。

也就是说,该控制装置71的驱动控制部构成为,在电动车辆10处于允许行驶状态而行驶时,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被解除的情况下,如果电动车辆10的车速超过规定值(例如0.1km/时)则保持电动车辆10的允许行驶状态,在上述车速超过规定值时,若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再次被进行按下操作,则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使电动车辆10行驶。在此,电动车辆10的车速使用例如检测电动机18的转速的转速传感器来进行检测。

基于图13的流程图说明该控制装置71的行驶控制。该图13的步骤S51~S55的顺序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6所示的行驶控制的步骤S11~S15是同样的。

控制装置71检测步骤S52中的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是否被解除(S56)。在该步骤S56中按下操作被解除而为“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1判断是否检测出电动车辆10的车速为规定值以下(S57)。在该步骤S57中判断为车速超过规定值而为“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1检测是否对手柄杆33的操作部42再次进行了按下操作(S58)。

在步骤S58中检测出再次的按下操作而为“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1的驱动控制部由于在车速超过规定值时电动车辆10的允许行驶状态是被保持的,因此基于步骤S58中的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再次的按下操作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使电动车辆10行驶(S59)。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71也可以进行控制而在向上述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之前利用警报器46发出警报。

在步骤S56中检测出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未被解除而为“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1的驱动控制部基于通过该按下操作从可变电阻器45输出的加速器信号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使电动车辆10的行驶继续。另外,在步骤S57中电动车辆10的车速为规定值以下而为“是”的情况下以及在步骤S58中未检测出再次的按下操作而为“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1的驱动控制部禁止电动车辆10的行驶,不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

由于如以上这样构成,因此,根据本第5实施方式,能取得以下效果(6)。

(6)控制装置71的驱动控制部如下进行控制:在电动车辆10处于允许行驶状态而行驶时,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被解除的情况下,如果电动车辆10的车速超过规定值则保持电动车辆10的允许行驶状态,在该车速超过规定值时,若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再次被进行按下操作,则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使电动车辆10行驶。

因此,在电动车辆10处于允许行驶状态而行驶时,即使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被解除,也不需要为了使该电动车辆10再次行驶而对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连续进行至少2次按下操作,进行1次按下操作就够了。其结果是,能提高电动车辆10的操作性。

[F]第6实施方式(图4、图14)

图1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的加速器装置的第6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所进行的行驶控制的顺序的流程图。在该第6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从而简化或者省略说明。

本第6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加速器装置75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电动车辆10处于允许行驶状态时手柄单元30的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被解除后,对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再次进行了按下操作的情况下的控制装置76的控制这方面。

也就是说,该控制装置76的驱动控制部构成为,在电动车辆10处于允许行驶状态而行驶时,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被解除的情况下,如果电动车辆10的制动器处于非工作状态则保持电动车辆10的允许行驶状态,在上述制动器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若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再次被进行按下操作,则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使电动车辆10行驶。

基于图14的流程图说明该控制装置76的行驶控制。该图14的步骤S61~S65的顺序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6所示的行驶控制的步骤S11~S15是同样的。

控制装置76检测步骤S62中的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是否被解除(S66)。在该步骤S66中按下操作被解除而为“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6检测电动车辆10的制动器是否处于工作(S67)。在该步骤S67中判断为制动器处于非工作状态而为“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6检测是否对手柄杆33的操作部42再次进行了按下操作(S68)。

在步骤S68中检测出再次的按下操作而为“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6的驱动控制部由于在制动器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电动车辆10的允许行驶状态是被保持的,因此基于步骤S68中的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再次的按下操作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使电动车辆10行驶(S69)。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76也可以进行控制而在向上述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之前利用警报器46发出警报。

在步骤S66中检测出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未被解除而为“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6的驱动控制部基于通过该按下操作从可变电阻器45输出的加速器信号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使电动车辆10的行驶继续。另外,在步骤S67中制动器处于工作状态而为“是”的情况下以及在步骤S68中未检测出再次的按下操作而为“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6的驱动控制部禁止电动车辆10的行驶,不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

由于如以上这样构成,因此,根据本第6实施方式,能取得以下效果(7)。

(7)控制装置76的驱动控制部如下进行控制:在电动车辆10处于允许行驶状态而行驶时,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被解除的情况下,如果电动车辆10的制动器处于非工作状态则保持电动车辆10的允许行驶状态,在该制动器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若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被再次进行按下操作,则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使电动车辆10行驶。

因此,在电动车辆10处于允许行驶状态而行驶时,即使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的按下操作被解除,也不需要为了使该电动车辆10再次行驶而对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连续进行至少2次按下操作,进行1次按下操作就够了。其结果是,能提高电动车辆10的操作性。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给出的,并不意图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以其它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要旨的范围中能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另外,这些置换、变更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范围、要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述的实用新型及其等同的范围。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电动车辆10处于停车状态时为了允许电动车辆10的行驶而需要对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连续进行至少2次即进行多次按下操作,但是在对加速器杆33的操作部42进行1次或者多次按下操作,此时进行的按下操作持续了一定时间以上时,加速器装置的控制装置也可以向电动机18输出动作指令而允许电动车辆10的行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