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避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管避震组件及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的避震器能提高自行车在复杂路面的通过性,增加骑行达到舒适度。目前,自行车的避震方式主要是在自行车的左前叉和右前叉设置避震组件,该种避震方式避震效果不错,但是存在以下缺点:自行车的左前叉和右前叉均配备了避震组件,造成车辆的生产成本过高并且增加车辆的重量,导致车辆不够轻便,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左右前叉的避震组件长期左右受力不均,容易造成左右前叉的避震组件一方损坏,增加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头管避震组件,其不易损坏,且其能减轻自行车的重量,降低自行车的生产和维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应用头管避震组件的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头管避震组件,包括管套组件、转向轴、避震管和弹性组件,所述转向轴的外壁枢接于所述管套组件的内壁,所述避震管的内壁沿避震管轴向延伸开设有凹槽,所述转向轴的一端外壁沿转向轴轴向延伸凸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嵌入所述凹槽,并与所述凹槽滑动配合;所述弹性组件的弹性力沿所述管套组件的轴向传递。
进一步地,所述管套组件包括管套、轴承、第一外牙螺母和第二外牙螺母;所述管套的一端内壁周向凸设有凸台,所述轴承的一端与所述凸台接触配合,所述第一外牙螺母螺接固定于管套内壁,所述第一外牙螺母的一端与所述轴承的另一端相顶压;所述第二外牙螺母螺接固定于管套内壁,所述第二外牙螺母的一端与所述轴承的一端接触配合;所述转向轴的另一端穿接固定于所述轴承的内圈。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套接于所述转向轴,所述弹性组件一端与所述第二外牙螺母的另一端端面相顶压,另一端与所述避震管的一端相顶压,所述第二外牙螺母的另一端与所述避震管的一端相隔形成所述弹性组件的第一压缩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套接于所述避震管;所述头管避震组件还包括承托件,所述承托件固接于所述避震管的另一端;所述弹性组件一端与所述管套的另一端端部相顶压,另一端与承托件相顶压,所述管套的另一端与所述承托件相隔形成所述弹性组件的第二压缩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管套组件还包括第一卡簧和垫片,所述第一卡簧卡接于所述转向轴的外壁,并与所述第一外牙螺母的另一端相顶压;
所述垫片放置于所述第二外牙螺母与所述轴承之间,并与所述轴承的外圈接触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避震管的一端周缘固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管套内壁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接触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避震管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管套的内壁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管套组件还包括滚珠套、第三外牙螺母和第二卡簧,所述滚珠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块接触配合,所述第三外牙螺母螺接固定于所述管套的内壁,所述第三外牙螺母的一端与所述滚珠套的另一端相顶压;
所述第二卡簧卡接于所述避震管的外壁,并与所述第三外牙螺母的另一端相顶压;
所述滚珠套套接于所述避震管的外壁。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为若干个金属螺旋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采用头管避震组件的自行车:
一种自行车,包括所述头管避震组件、车把和前叉,所述车把固接于所述头管避震组件的转向轴另一端,所述前叉固接于所述头管避震组件的避震管的另一端。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种头管避震组件设置在自行车车架的头管位置,一旦自行车的前轮遇到障碍物时,前轮受力便将力传递到避震管,由于转向轴是枢接安装于管套组件内壁的,避震管的内壁与转向轴的外壁之间是滑动配合,弹性组件产生的弹性力是沿管套组件的轴向传递的,因此避震管便可克服弹性组件产生的弹性力,将避震管的动能转化为弹性组件的弹性势能,起到了缓冲效果,从而达到避震效果;相比自行车采用在前叉左右设置避震组件的避震方式,该种自行车头管避震组件设置自行车车架的头管位置,降低了车辆的生产成本,同时减轻了车辆的重量;同时避震组件设置自行车车架的头管位置,避震组件的受力更加集中均匀,因此避震组件不易损坏,降低车辆的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头管避震组件的剖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向轴与避震管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管套组件;101、管套;1011、凸台;1012、第二限位块;102、轴承;103、第一外牙螺母;104、第二外牙螺母;105、第一卡簧;106、垫片; 107、滚珠套;108、第三外牙螺母;109、第二卡簧;20、转向轴;201、凸块; 30、避震管;301、凹槽;302、第一限位块;40、弹性组件;50、车把;60、前叉;70、承托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头管避震组件,包括管套组件10、转向轴20、避震管 30和弹性组件40,转向轴20的外壁枢接于管套组件10的内壁,避震管30的内壁沿避震管30轴向延伸开设有凹槽301,转向轴20的一端外壁沿转向轴20 轴向延伸凸设有凸块201,凸块201嵌入凹槽301,并与凹槽301滑动配合,弹性组件40套接于转向轴20,弹性组件40的弹性力沿管套组件10的轴向传递。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该种头管避震组件设置在自行车车架的头管位置,一旦自行车的前轮遇到障碍物时,前轮受力便将力传递到避震管30,由于转向轴20是枢接安装于管套组件10内壁的,避震管30的内壁与转向轴20的外壁之间是滑动配合,弹性组件40产生的弹性力是沿管套组件10的轴向传递的,因此避震管30便可克服弹性组件40产生的弹性力,将避震管30的动能转化为弹性组件40的弹性势能,起到了缓冲效果,从而达到避震效果;相比自行车采用在前叉60左右设置避震组件的避震方式,该种自行车头管避震组件设置自行车车架的头管位置,降低了车辆的生产成本,同时减轻了车辆的重量;同时避震组件设置自行车车架的头管位置,避震组件的受力更加集中均匀,因此避震组件不易损坏,降低车辆的维修成本。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管套组件10包括管套101、轴承102、第一外牙螺母103和第二外牙螺母104,管套101的一端内壁周向凸设有凸台1011,轴承102的一端与凸台1011接触配合,第一外牙螺母103螺接固定于管套101 内壁,第一外牙螺母103的一端与轴承102的另一端相顶压;第二外牙螺母104 螺接固定于管套101内壁,第二外牙螺母104的一端与轴承102的一端接触配合;转向轴20的另一端穿接固定于轴承102的内圈,轴承102的外圈通过第一外牙螺母103固定在管套101内壁,方便轴承102的维修和更换。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组件40的安装位置是:弹性组件40套接于转向轴20,弹性组件40一端与第二外牙螺母104的另一端端面相顶压,另一端与避震管30的一端相顶压,第二外牙螺母104的另一端与避震管30的一端相隔形成弹性组件40的第一压缩空间;
同样,弹性组件40的安装位置也可以是:弹性组件40套接于避震管30,头管避震组件还包括承托件70,承托件70固接于避震管30的另一端;弹性组件40一端与管套101的另一端端部相顶压,另一端与承托件70相顶压,管套 101的另一端与承托件70相隔形成弹性组件40的第二压缩空间;
又或者弹性组件40同时设于上述两种安装位置,以达到更好的避震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管套组件10还包括第一卡簧105和垫片106,第一卡簧105卡接于转向轴20的外壁,并与第一外牙螺母103的另一端相顶压,通过设置第一卡簧105,避免第一外牙螺母103的松脱;
垫片106放置于第二外牙螺母104与轴承102之间,并与轴承102的外圈接触配合,通过设置垫片106,将轴承102的外圈垫高,保护轴承102的内圈不与第二外牙螺母104接触摩擦,避免轴承102的损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避震管30的一端周缘固接有第一限位块302;管套101内壁设有第二限位块1012,第一限位块302与第二限位块1012接触配合,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302和第二限位块1012,限制避震管30的活动范围,避免避震管30与管套101脱开。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302与避震管30一体成型,第二限位块1012与管套101的内壁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好处是方便加工,简化工艺,同时增强避震管30和管套101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管套组件10还包括滚珠套107、第三外牙螺母 108和第二卡簧109,滚珠套107的一端与第二限位块1012接触配合,第三外牙螺母108螺接固定于管套101的内壁,第三外牙螺母108的一端与滚珠套107 的另一端相顶压,这样设计的好处是方便滚珠套107的维修和更换;
第二卡簧109卡接于避震管30的外壁,并与第三外牙螺母108的另一端相顶压,通过设置第二卡簧109,防止第三外牙螺母108松脱;
滚珠套107套接于避震管30的外壁,通过设置滚珠套107,减小避震管30 的转动阻力和滑动阻力,使得避震管30的转动和滑动更加顺畅。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组件40为若干个金属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但并不局限采用金属螺旋弹簧,也可采用橡胶弹簧、液压弹簧等。
一种自行车,如图3所示,包括头管避震组件、车把50和前叉60,车把 50固接于头管避震组件的转向轴20另一端,前叉60固接于所述头管避震组件的避震管30的另一端,该种自行车在自行车车架的头管位置设置避震组件,降低自行车的生产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使得避震组件受力更加集中,使用寿命更长。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