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架的车架纵梁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7497发布日期:2018-06-08 19:52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车架的车架纵梁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架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车架的车架纵梁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架纵梁,其包括车架腹面和车架翼面,所述车架翼面呈扩口状分别布置于车架腹面的宽度方向两端、对称布置,由于车辆对于承载能力以及舒适性的需求,需要对车架纵梁进行加强,然而现有的加强结构,其普遍为在车架内腔焊接一块内板,内板的强度仍然不能满足汽车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架的车架纵梁加强结构,其使得整个纵梁的强度得到提升,满足汽车对于强度的需求。

一种汽车车架的车架纵梁加强结构,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车架腹面和车架翼面,所述车架翼面呈扩口状分别布置于车架腹面的宽度方向两端、对称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腹面和所述车架翼面所组合形成的内腔内布置有工字钢,所述工字钢的内端紧贴所述车架腹面的内端面、并焊接连接,所述工字钢的外端插装于加强块的中心内腔,所述加强块包括中心连接部件、两侧翼,所述中心连接部件内设置有沿着加强块的长度方向贯穿布置的中心内腔,两侧翼分别布置于所述中心连接部件的两侧、并外扩对称布置,每个所述侧翼外端面紧贴对应的所述车架翼面的内壁、且所述侧翼的外端部和对应的所述车架翼面的对应位置焊接连接。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内腔的上部形状和所述工字钢的外端的上端面的形状相同,使得中心内腔的上壁贴合所述工字钢的外端的上端面,所述中心内腔的下壁为平面结构,所述中心内腔的高度大于所述工字钢的厚度,所述中心内腔的下壁上平铺插装有垫板结构,所述垫板结构的上端面贴合所述工字钢的外端的下平面布置,确保工字钢和加强块的紧固连接;

所述中心连接部件的对应于所述垫板结构的下部设置有若干个贯穿螺纹孔,所述贯穿螺纹孔连通至所述中心内腔,螺栓连接所述贯穿螺纹孔,所述螺栓的拧入端为平面,所述螺栓的拧入端紧压所述垫板结构的下端面布置,确保工字钢和加强块的紧固连接;

所述侧翼的扩口角度和所述车架翼面的扩口角度相同,确保侧翼整体贴合对应的所述车架翼面;

所述工字钢的长度和所述加强块的长度相同,所述工字钢完全插装进入所述加强块后,所述工字钢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面的外周分别和对应位置的所述加强块的外缘焊接连接,确保两者成为整体结构;

所述车架翼面的外端设置有水平外翻的副翼结构。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车架纵梁的内腔内设置有用于加强的工字钢和加强件,其使得整个纵梁的强度得到提升,满足汽车对于强度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车架腹面1、车架翼面2、内腔3、工字钢4、内端41、外端42、加强块5、中心连接部件6、中心内腔61、侧翼7、垫板结构8、贯穿螺纹孔9、螺栓10、副翼结构11。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汽车车架的车架纵梁加强结构,见图1、图2:其包括车架腹面1和车架翼面2,车架翼2面呈扩口状分别布置于车架腹面1的宽度方向两端、对称布置,车架腹面1和车架翼面2所组合形成的内腔3内布置有工字钢4,工字钢4的内端41紧贴车架腹面1的内端面、并焊接连接,工字钢4的外端42插装于加强块5的中心内腔61,加强块5包括中心连接部件6、两侧翼7,中心连接部件6内设置有沿着加强块5的长度方向贯穿布置的中心内腔61,两侧翼7分别布置于中心连接部件6的两侧、并外扩对称布置,每个侧翼7外端面紧贴对应的车架翼面2的内壁、且侧翼7的外端部和对应的车架翼面2的对应位置焊接连接。

中心内腔61的上部形状和工字钢4的外端42的上端面的形状相同,使得中心内腔61的上壁贴合工字钢4的外端42的上端面,中心内腔61的下壁为平面结构,中心内腔61的高度大于工字钢4的厚度,中心内腔61的下壁上平铺插装有垫板结构8,垫板结构8的上端面贴合工字钢4的外端42的下平面布置,确保工字钢4和加强块5的紧固连接;

中心连接部件6的对应于垫板结构的下部设置有若干个贯穿螺纹孔9,贯穿螺纹孔9连通至中心内腔61,螺栓10连接贯穿螺纹孔9,螺栓10的拧入端为平面,螺栓10的拧入端紧压垫板结构8的下端面布置,确保工字钢4和加强块5的紧固连接;

侧翼7的扩口角度和车架翼面2的扩口角度相同,确保侧翼7整体贴合对应的车架翼面2;

工字钢4的长度和加强块5的长度相同,工字钢4完全插装进入加强块5后,工字钢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面的外周分别和对应位置的加强块5的外缘焊接连接,确保两者成为整体结构;

车架翼面2的外端设置有水平外翻的副翼结构11。

车架纵梁的内腔内设置有用于加强的工字钢和加强件,其使得整个纵梁的强度得到提升,满足汽车对于强度的需求。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