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车架内置电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6378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纤维车架内置电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碳纤维车架内置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普通老式的电动自行车通常都是在车架的某个部位外置一个电池盒,用来提供电力来源的电池盒通常是外挂配置在车架管( 如横管或竖管) 上,导致供骑乘者进行系统操控的控制模块通常是配置在车手把的附近,这种布局方式占用了整车的空间,使电动车使用维护不够方便,外观也显得很笨重,而且不能很好的对电池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碳纤维车架内置电池装置,使得电动自行车电池能与车架整体合一,在保证车架整体强度的前提下,外观更简洁,减少空间占用,实用性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车架内置电池装置,包括前三角架和电池,所述前三角架包括斜杆和竖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杆和竖杆的连接处设置有转轴安装座,所述斜杆的内侧面设有容置电池的凹槽和与凹槽相适应的外盖,所述外盖对应电池充电端设有开合部,所述前三角架为一体成型。

优选的是,所述外盖两侧设有卡扣,所述凹槽设有与卡扣对合的卡槽,所述外盖与凹槽对合形成电池仓,且该外盖与所述凹槽合起后的外侧面与斜杆内侧面形成一个面。

优选的是,所述开合部为滑动件。

优选的是,所述凹槽上端设置有防盗锁,所述防盗锁为机械锁、电子锁或者密码锁,所述外盖设有与锁孔相适应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减小体积;2、整体外观曲线美;3、 更安全,防止被盗和进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车架内置电池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车架内置电池装置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车架内置电池装置的外盖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车架内置电池装置的电池仓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4所示,一种碳纤维车架内置电池装置,包括前三角架1和电池2,所述前三角架1包括斜杆3和竖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杆3和竖杆4的连接处设置有转轴安装座5,所述斜杆3的内侧面设有容置电池2的凹槽6和与凹槽6相适应的外盖7,所述外盖7对应电池2充电端设有开合部8,所述前三角架1为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斜杆的内侧面设置容置电池2的凹槽6,斜杆设置有覆盖凹槽6的外盖7,外盖7与凹槽6对合形成电池仓,电池2隐藏放置在电池仓内,外盖7两侧的卡扣9对应卡接于凹槽6两侧的卡槽10内,提高外盖7与斜杆3扣合的稳固度,使得电池不易移动,外盖7合上时,外盖7与所述凹槽6合起后的外侧面与斜杆内侧面形成一个面,前三角架1为一体成型,保证了车架整体强度高的同时让电动车整体外观更简洁,占用空间小,保护电池不易松动、受潮腐蚀,维护方便,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的电池2布局方式也便于将系统操控的控制模块也置于斜杆内,进一步突出美观度,加强了对控制模块的保护。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合部8为滑动件,通过左右移动来开合电池充电口,方便需要充电时打开充电口进行充电,不充电时可以手动闭合充电口,也可以利用滑动件向下的重力作用缓慢下移至关合状态,此设计有效提高了因忘记关闭充电口而导致电池充电口的受潮和外界破坏,有效提高了对电池充电口的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盖7上设置有防盗锁11,所述防盗锁11为机械锁,外盖7设有与锁孔相适应的通孔12,需要解锁后才能开启外盖7,可以防止电池2被盗窃,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实用性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