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2020发布日期:2018-06-05 21:0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控制装置,尤其是一种采用无极变速机构进行转向控制的转向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转向的功能是车辆控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现行的车辆通常通过变速箱进行转向控制,通过不同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距,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进行转换,还需要通过转向差速器,控制一侧车轮的速度,使得车辆两侧的车轮产生速度差,从而实现转向,这种控制方式,结构复杂,维修不便,车辆控制不够灵敏,同时转弯半径大,操作的笨重感十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控制装置,其改进结构简单合理,整体机构更为简单,使得转向操作更为灵敏,实现车辆的转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控制装置,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动力源和变速装置,所述动力源与第一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变速装置包括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第二传动轮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包括镜像设置的第一定盘和第一移动盘,所述第二传动轮包括镜像设置的第二定盘和第二移动盘,所述第一定盘、第一移动盘、第二定盘和第二移动盘均成锥台状设置,第一定盘固定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第一移动盘可滑动的套设在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一定盘和第一移动盘之间形成有用于搭设皮带的第一调整槽,第二定盘固定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第二移动盘可滑动的套设在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二定盘和第二移动盘之间形成有用于搭设皮带的第二调整槽,所述第一定盘与第二移动盘同侧设置,所述第二定盘与第一移动盘同侧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移动盘沿第一传动轴滑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移动盘沿第二传动轴滑动的第二驱动件。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工作中,第一传动轴与其中左侧车轮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轴与右侧车轮传动连接,当然也可以让第一传动轴与右车轮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轴与左车轮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轴在动力源的作用下工作转动,需要进行向左转向时,依第一传动轴与其中左侧车轮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轴与右侧车轮传动连接为例,在第一驱动件作用下,第一移动盘靠近第一定盘运动,第一移动盘与第一定盘间距变小,在第二驱动件作用下,第二移动盘远离第二定盘运动,第二移动盘与第二定盘间距变大,在第一移动盘和第二移动盘移动过程中,皮带在第一传动轮上部分沿第一调整槽扩大,相当于第一传动轮直径变大,皮带在第二传动轮上部分沿第二调整槽内所,相当于第二传动轮直径变小,从而使得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之间出现速度差,使得左侧车轮转速变慢,右侧车轮速度提高,从而完成左转操作,右转操作反之,这里的转向装置是cvt中的一部分,同时皮带设置在调整槽上不会出现打滑的现象,在两转动轴锁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上调节过程实现对单侧车轮的转速的调整,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可以是多种形式,例如通过涡轮蜗杆的驱动形式,该驱动方式属于现有技术,在此就不多做赘述,这种转向结构结构简单,不再需要转向差速器,转向差速器会使得单侧车轮转速增加,从而引起皮带的打滑,减小转向装置的体积,同时操作更为灵敏,没有繁琐的传动操作,零部件更少,更加容易控制,转弯半径也更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移动盘与第一定盘间距小于皮带宽度设置,所述第二移动盘与第二定盘间距小于皮带宽度设置。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第一移动盘与第一定盘间距以及第二移动盘与第二定盘间距小于皮带的宽度,可以避免移动盘在移动后使得皮带冲侧壁上脱离,从而搭设在传动轴上,使得后续移动盘回复位置后,皮带难以再次搭上移动盘与定盘的侧壁,保证设备的运行稳定,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盘、第一移动盘、第二定盘和第二移动盘侧壁倾角为12至14°。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在该倾角状态下,皮带的滑移最为顺畅,同时与皮带之间仍具有较大的摩擦,使得皮带不易从第一调整槽或第二调整槽中松脱出去,保证设备的运行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上均设置有转速传感器。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设置转速传感器,方便对车轮转速进行感应,从而更有效控制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操控移动盘的位置,从而调整车速,使得车辆运行更为稳定,避免因差速过大而引发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控制装置,包括第一传动轴11、第二传动轴12、动力源6和变速装置,所述动力源6与第一传动轴11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11和第二传动轴12上均设置有转速传感器,所述变速装置包括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设置在第一传动轴11上,第二传动轮设置在第二传动轴12上,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通过皮带4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包括镜像设置的第一定盘31和第一移动盘21,所述第二传动轮包括镜像设置的第二定盘32和第二移动盘22,所述第一定盘31、第一移动盘21、第二定盘32和第二移动盘22均成锥台状设置并且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定盘31、第一移动盘21、第二定盘32和第二移动盘22侧壁倾角为13°,第一定盘31固定设置在第一传动轴11上,第一移动盘21可滑动的套设在第一传动轴11上,所述第一定盘31和第一移动盘21之间形成有用于搭设皮带4的第一调整槽,第二定盘32固定设置在第二传动轴12上,第二移动盘22可滑动的套设在第二传动轴12上,所述第二定盘32和第二移动盘22之间形成有用于搭设皮带4的第二调整槽,所述第一定盘31与第二移动盘22同侧设置,所述第二定盘32与第一移动盘21同侧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轴1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移动盘21沿第一传动轴11滑动的第一驱动件51,所述第二传动轴1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移动盘22沿第二传动轴12滑动的第二驱动件52,第一驱动件51和第二驱动件52均采用蜗轮蜗杆的形式设置,所述第一移动盘21与第一定盘31间距小于皮带4宽度设置,所述第二移动盘22与第二定盘32间距小于皮带4宽度设置。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比如采用类似工艺、类似结构的等效产品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