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轮车减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9753发布日期:2018-09-01 02:48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轮车减震机构,属于三轮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动三轮车以电力作为驱动能源,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低碳化发展、降低交通成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同时,电动三轮车以其适应性强,机动灵活,可以灵活地穿行于狭小的马路间,广泛应用于家庭、城乡、厂区等短途运输领域;现有的电动三轮车承载能力有限,同时车架的减震装置简单,运输货物时装载能力有限,需要多次运输影响工作效率;若想提高工作效率就要提高货物的装载量,此时电动三轮车载重过多,车架和轮胎超负载,而车斗与车架之间的摩擦较大,将大大缩短电动车的使用寿命;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20614949.7公开了一种电动三轮车减震装置,它包括两组分别安装在左右车架大梁上的板簧减震装置,其中,所述板簧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轮主轴一端的板簧固定支座、一对板簧安装吊耳、减震板簧和紧固件,其中,所述板簧安装吊耳上端以车轮主轴为对称轴固定安装在所述左右车架大梁上,所述板簧安装吊耳下端设置有连接支持柱,所述减震板簧中间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板簧固定支座上,所述减震板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连接支持柱上;该电动三轮车减震装置具有设计科学、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好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但若三轮车行进在陡峭路段,车斗与车架之间的相对震动作用较大,车斗与车架之间的磨损严重,但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动三轮车减震装置仅在车架与车轮之间安装减震机构,未在车斗与车架之间设置减震装置,容易影响货物运送,因震动过大而导致车斗中的货物抖出,且使得车斗与车架之间产生加大的摩擦力,缩短车体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三轮车减震机构,通过在车架与车斗之间安装减震垫、减震座及钢丝减震组件,减少车斗与车架的摩擦,减震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三轮车减震机构,包括车架,及活动安装于车架上的车斗,及与车架通过角铁固定安装的靠背;所述靠背与车架之间的角铁上安装有减震垫;所述车架中,位于靠背后侧中央设置有卡装位;所述卡装位上嵌入有减震座;所述减震座与车斗固定安装;所述卡装位其一侧固定有卡扣;所述卡扣上套装有钢丝减震组件;所述钢丝减震组件其另一端与车斗连接;

所述减震座其上顶面一体制成有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上方通过固定螺栓安装有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一体固定于车斗其底面;

所述钢丝减震组件包括钢丝环,及与钢丝环通过锁紧螺母固定的拉杆;所述拉杆其背离钢丝环一端一体固定有拉扣;所述钢丝环与车斗其底部的主梁固定;所述卡扣上沿其轴向设置有活动槽;所述拉扣套装于活动槽中,将钢丝环与车斗安装,并将拉扣扣在卡扣上的活动槽内,当车体震动时,拉扣可在活动槽内沿着卡扣轴向上下运动,不但可以将车斗与车架进一步固定,还可起到减震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车斗其靠近靠背一侧底面与减震垫贴合,使得车斗两端通过减震垫与车架安装,减少车斗前两端底面与车架之间的摩擦震动。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座由上座和下座构成;所述上座和下座之间安装有多组减震弹簧,通过减震弹簧的弹性作用,在三轮车运行时,减少车架与车斗之间的相对振动,使得车斗能够更加稳定地运送货物,且减少车斗与车架之间的震动摩擦。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板其下表面及下连接板其上表面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车斗其底部主梁卡设于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的凹槽中,安装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三轮车减震机构,设置钢丝减震组件,将钢丝环安装于车架和车斗之间,并将拉扣扣在卡扣上的活动槽内,当车体震动时,拉扣可在活动槽内沿着卡扣轴向上下运动,不但可以将车斗与车架进一步固定,还可起到减震效果;将减震座一侧与车斗固定,另一侧与车架可装,并在减震座中设置多组减震弹簧,通过减震弹簧的弹性作用,在三轮车运行时,减少车架与车斗之间的相对振动,使得车斗能够更加稳定地运送货物,且减少车斗与车架之间的震动摩擦;车斗两端通过减震垫与车架安装,减少车斗前两端底面与车架之间的摩擦震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标注为:1-车架,2-角铁,3靠背,4-减震垫,5-卡装位,6-减震座,7-卡扣,8-下连接板,9-上连接板,10-钢丝环,11-锁紧螺母,12-拉杆,13-拉扣,14-活动槽,15-凹槽,61-上座,62-下座,63-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三轮车减震机构,包括车架1,及活动安装于车架1上的车斗(未图示),及与车架1通过角铁2固定安装的靠背3;所述靠背3与车架1之间的角铁2上安装有减震垫4;所述车架1中,位于靠背3后侧中央设置有卡装位5;所述卡装位5上嵌入有减震座6;所述减震座6与车斗(未图示)固定安装;所述卡装位5其一侧固定有卡扣7;所述卡扣7上套装有钢丝减震组件;所述钢丝减震组件其另一端与车斗(未图示)连接;

所述减震座6其上顶面一体制成有下连接板8;所述下连接板8上方通过固定螺栓(未图示)安装有上连接板9;所述上连接板8一体固定于车斗(未图示)其底面;

所述钢丝减震组件包括钢丝环10,及与钢丝环10通过锁紧螺母11固定的拉杆12;所述拉杆12其背离钢丝环10一端一体固定有拉扣13;所述钢丝环10与车斗(未图示)其底部的主梁固定;所述卡扣7上沿其轴向设置有活动槽14;所述拉扣13套装于活动槽14中。

所述车斗(未图示)其靠近靠背3一侧底面与减震垫4贴合。

所述减震座6由上座61和下座62构成;所述上座61和下座62之间安装有多组减震弹簧63。

所述上连接板9其下表面及下连接板8其上表面分别开设有凹槽15;所述车斗(未图示)其底部主梁卡设于上连接板9和下连接板8的凹槽15中。

本实用新型的三轮车减震机构,设置钢丝减震组件,将钢丝环安装于车架和车斗之间,并将拉扣扣在卡扣上的活动槽内,当车体震动时,拉扣可在活动槽内沿着卡扣轴向上下运动,不但可以将车斗与车架进一步固定,还可起到减震效果;将减震座一侧与车斗固定,另一侧与车架可装,并在减震座中设置多组减震弹簧,通过减震弹簧的弹性作用,在三轮车运行时,减少车架与车斗之间的相对振动,使得车斗能够更加稳定地运送货物,且减少车斗与车架之间的震动摩擦;车斗两端通过减震垫与车架安装,减少车斗前两端底面与车架之间的摩擦震动。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