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胎盖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2461发布日期:2018-08-31 20:3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上的零部件,特别是一种备胎盖板结构。



背景技术:

备胎盖板是放置在行李箱底部,用于遮挡备胎,同时可以搁置行李及杂物的部件。在需要使用备胎时,将备胎盖板掀开,即可拿出备胎,通常在备胎盖板上设置拉绳,以方便掀开备胎盖板。现有技术中,通常情况下,如图1和图2所示,拉绳02通过两个铆钉03固定在备胎盖板主体01上。该结构具有以下缺点:

(1)拉绳由铆钉固定,长时间使用,容易脱落;

(2)拉绳对手的作用力较大,乘客的手会感觉不舒服,会有受伤的风险;

(3)一个人的一只手掀开备胎盖板,备胎盖板无法固定,只能用手托,另外一只手拿出备胎,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备胎盖板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采用把手结构,使用时手握更加舒适,且设有挂钩,可以悬挂备胎盖板,方便乘客拿出备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备胎盖板结构,包括盖板主体,所述盖板主体上开设第一安装孔,还包括拉手总成,所述拉手总成包括提拉装置和悬挂装置,所述提拉装置包括拉手基座和拉手,所述拉手基座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固定在所述盖板主体上,所述拉手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拉手基座上;

所述悬挂装置包括挂钩和牵拉结构,所述挂钩卡接在所述拉手基座上,所述牵拉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挂钩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拉手基座连接。

前述的备胎盖板结构,优选地,所述拉手基座为盒状结构,其侧壁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拉手为板状结构,其侧面设有旋转卡角,所述旋转卡角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转动配合。

前述的备胎盖板结构,优选地,所述提拉装置还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转轴和扭簧,所述转轴固定在所述拉手基座内,位于所述拉手的下方,所述扭簧的弹簧体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扭簧的第一连接臂与所述拉手连接,所述扭簧的第二连接臂与所述拉手基座连接。

前述的备胎盖板结构,优选地,所述拉手基座上设有转轴固定座,所述转轴固定座的顶端设有斜面特征,所述转轴通过所述斜面特征卡入所述拉手基座。

前述的备胎盖板结构,优选地,所述提拉装置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固定在所述拉手基座上,并位于所述拉手基座和所述拉手之间。

前述的备胎盖板结构,优选地,所述提拉装置还包括安装基板,所述安装基板设于所述盖板主体的下面,所述拉手基座嵌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其四周的翻边卡在所述盖板主体的上面,所述安装基板和所述拉手基座通过螺栓紧固。

前述的备胎盖板结构,优选地,所述悬挂装置还包括挂钩基座,所述挂钩基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基板的下面,所述挂钩卡接在所述挂钩基座上,所述牵拉结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挂钩基座上。

前述的备胎盖板结构,优选地,所述挂钩基座上设有竖直的定位柱和水平的定位筋,所述安装基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匹配的定位孔和与所述定位筋匹配的定位槽。

前述的备胎盖板结构,优选地,所述挂钩基座上设有挂钩安装孔,所述挂钩安装孔具有弹性形变,所述挂钩设有安装卡舌,所述安装卡舌与所述挂钩安装孔卡接配合。

前述的备胎盖板结构,优选地,所述牵拉结构为拉绳,所述挂钩基座上设有固定所述拉绳的拉绳固定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备胎盖板结构,采用拉手基座和拉手组成的提拉装置,拉手结构使得乘客使用时手握更加舒适,设置拉手基座便于拉手的安装和维护,可提高该备胎盖板结构的使用寿命;且设有包括挂钩和牵拉结构的悬挂装置,且挂钩卡接在拉手基座上,当打开盖板主体后,可以将挂钩取下,并悬挂在尾门或者车内其它可以悬挂的位置,即可将盖板主体在打开位置固定,不需要乘客一只手支撑盖板主体,方便乘客拿出备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备胎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备胎盖板结构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拉手总成的轴侧结构示意图一(外部视角);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拉手总成的轴侧结构示意图二(内部视角);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拉手总成打开状态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拉手总成的爆炸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拉手总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b-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中c-c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8中d-d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8中e-e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拉手基座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拉手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复位机构与拉手基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复位机构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安装基板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挂钩与牵拉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挂钩基座的轴侧结构示意图一;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挂钩基座的轴侧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图1-2中:

01-备胎盖板主体,02-拉绳03-铆钉;

图3-21中:

1-盖板主体,2-提拉装置,21-拉手基座,211-第二安装孔,212-转轴固定座,213-斜面特征,214-支撑板,215-凸起,216-预紧卡角,22-拉手,221-旋转卡角,222-防滑筋,223-指口,23-安装基板,231-第三安装孔,232-定位孔,233-定位槽,24-缓冲垫,25-螺栓,31-挂钩,311-安装卡舌,3111-第一缺口,32-牵拉结构,33-挂钩基座,331-定位柱,332-定位筋,333-挂钩安装孔,3331-第二缺口,334-拉绳固定槽,335-第四安装孔,41-转轴,42-扭簧,421-弹簧体,422-第一连接臂,423-第二连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一种备胎盖板结构,包括盖板主体1,所述盖板主体1上开设第一安装孔,还包括拉手总成,所述拉手总成包括提拉装置2和悬挂装置。如图4-8所示,所述提拉装置2包括拉手基座21和拉手22,所述拉手基座21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固定在所述盖板主体1上,所述拉手22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拉手基座21上。所述悬挂装置包括挂钩31和牵拉结构32,所述挂钩31卡接在所述拉手基座21上,所述牵拉结构32的一端与所述挂钩3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拉手基座21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备胎盖板结构,采用拉手基座21和拉手22组成的提拉装置2,拉手22结构使得乘客使用时手握更加舒适,设置拉手基座21便于拉手22的安装和维护,可提高该备胎盖板结构的使用寿命;且设有包括挂钩31和牵拉结构32的悬挂装置,且挂钩31卡接在拉手基座21上,当打开盖板主体1后,可以将挂钩31取下,并悬挂在尾门或者车内其它可以悬挂的位置,即可将盖板主体1在打开位置固定,不需要乘客一只手支撑盖板主体1,方便乘客拿出备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悬挂装置集成在提拉装置2上,是为了便于安装和维修,但实际应用时,也可将悬挂装置安装在盖板主体1的内壁上。

其中,如图10和图14-15所示,所述拉手基座21为盒状结构,其侧壁上设有第二安装孔211,所述拉手22为板状结构,其侧面设有旋转卡角221,所述旋转卡角22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11转动配合。如此,拉手基座21可为拉手22的转动起到引导的作用,使得拉手22的转动更加稳定、可靠,且拉手22为板状结构,在不使用时,其平面可以与车内底板平齐,不仅美观,且便于放置物品,且卡角与安装孔的配合,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如图7、图9和图16-17所示,所述提拉装置2还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转轴41和扭簧42,所述转轴41固定在所述拉手基座21内,位于所述拉手22的下方,所述扭簧42的弹簧体421套设在所述转轴41上,所述扭簧42的第一连接臂422与所述拉手22连接,所述扭簧42的第二连接臂423与所述拉手基座21连接,其中,优选地,图16-17所示,为了增强复位机构的复位功能,可以设置两个扭簧42。设置复位机构,使得拉手22旋转后可以自动回弹,其中,转轴41用于支撑扭簧42,扭簧42的两端分别与拉手22和拉手基座21,可以实现扭簧42的复位功能;且该结构简单、可靠,成本较低。具体地,如图15所示,所述第一连接臂422可以为l形(或是t形或其它可以钩挂的结构),所述拉手22的背部设有弹簧卡接槽224,所述第一连接臂422卡入所述弹簧卡接槽224内,如此,第一连接臂422左右方向被限制在弹簧卡接槽224内,在扭簧42的弹力方向被卡在弹簧卡接槽224的侧壁上,卡接较为牢固,可防止扭簧42失效;如图16所示,所述第二连接臂423与所述拉手基座21抵接,由于扭簧42被限制在转轴41上,第二连接臂423与拉手基座21抵接,可配合拉手22带动的第一连接臂422提供拉手的回弹力,实现扭簧42的复位。

更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14所示,所述拉手基座21上设有转轴固定座212,所述转轴固定座212的顶端设有斜面特征213,所述转轴41通过所述斜面特征213卡入所述拉手基座21,设置转轴固定座212,便于转轴41的固定和安装;设置斜面特征213可以减小转轴的安装力,转轴41可通过斜面特征213卡进转轴固定座212中,实现转轴的固定。具体地,如图9-10、图13-14及图16所示,所述拉手基座21的内侧底部还设有多个用于支撑所述转轴41的支撑板214,所述支撑板214的顶部设有容置所述转轴41的凹槽,支撑板214起到支撑转轴41的作用,且相较于实体支撑,设置支撑板214可降低整体重量,设置凹槽可以便于转轴41的放置。

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12、图14及图16所示,所述提拉装置2还包括缓冲垫24,所述缓冲垫24固定在所述拉手基座21上,并位于所述拉手基座21和所述拉手22之间。设置缓冲垫24,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可以防止拉手22回弹时与拉手基座21碰撞发生异响。

另外,如图4、图6、图13及图15所示,为了方便转动拉手22,在所述拉手22的上设有防滑筋222和指口223,所述防滑筋222设于所述转轴41的上方,且向所述拉手22的边缘延伸,当需要打开盖板主体1时,用手按压边缘防滑筋222位置,可使拉手22打开一定角度,然后手指穿过指口223,便可轻易转动拉动拉手22,将盖板主体1打开;为了使其外形更加美观,所述拉手基座21上设有与所述指口223匹配的凸起215,且凸起215还能对拉手22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在另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11-13所示,所述提拉装置2还包括安装基板23,所述安装基板23设于所述盖板主体1的下面,所述拉手基座21嵌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其四周的翻边卡在所述盖板主体1的上面,所述安装基板23和所述拉手基座21通过螺栓25紧固。通过设置安装基板23,且安装基板23与拉手基座21的底部通过两个螺栓固定,夹紧盖板主体1,将整体固定在盖板主体1上。具体地,如图18所示,可以在所述安装基板23设置第三安装孔231,螺栓25通过所述第三安装孔231将所述安装基板23和所述拉手基座21固定。

其中,如图10、图14及图16所示,所述拉手基座21的两侧设有预紧卡角216,可以在将提拉装置2装配到盖板主体1上时起到一个预卡紧功能,便于提拉装置2的安装。

进一步地,如图5、图7、图11及图20-21所示,所述悬挂装置还包括挂钩基座33,所述挂钩基座33安装在所述安装基板23的下面,所述挂钩31卡接在所述挂钩基座33上,所述牵拉结构3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挂钩基座33上。通过设置挂钩基座33,将该悬挂装置集成在提拉装置上,便于挂钩31和牵拉结构32的安装和维护。因为若将挂钩31和牵拉结构32直接安装在盖板主体1上,则对盖板主体1的改动较大,通常需重新设置模具,而模具的制造成本较高。具体地,可以在所述挂钩基座33上设置第四安装孔335,所述螺栓25依次穿过所述第四安装孔335所述第三安装孔231,将所述挂钩基座33与所述安装基板23固定。因为安装基板23与挂钩基座33通过一个螺栓25固定,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为了加强安装基板23与挂钩基座33之间的匹配固定性,如图11和图21所示,所述挂钩基座33上设有竖直的定位柱331和水平的定位筋332,如图18所示,所述安装基板23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331匹配的定位孔232和与所述定位筋332匹配的定位槽233。通过设置竖直的定位柱331和水平的定位筋332,及与之匹配的定位孔232和定位槽233,可以对挂钩基座33进行六个维度的限制,再通过一个螺栓25固定,进一步保障挂钩基座33的可靠性和牢固性。

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如图20-21所示,所述挂钩基座33上设有挂钩安装孔333,所述挂钩安装孔333具有弹性形变,所述挂钩31设有安装卡舌311,所述安装卡舌311与所述挂钩安装孔333卡接配合。通过安装卡舌311与挂钩安装孔333的配合,实现挂钩31的可拆卸固定,且挂钩安装孔333具有弹性形变,便于挂钩基座33的安装和拆卸。

具体地,如图19-21所示,可以在所述安装卡舌311的顶部中间开设一向内延伸的第一缺口3111,在所述挂钩安装孔333的孔壁上开设第二缺口3331,所述第二缺口3331可以为十字形。设置缺口,可实现安装卡舌311和挂钩安装孔333的弹性形变,减小挂钩31的安装、拆卸力。

在另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如图11和图20-21所示,所述牵拉结构32为拉绳,所述挂钩基座33上设有固定所述拉绳的拉绳固定槽334。软材质的拉绳便于安装和放置,采用拉绳固定槽334,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其中,牵拉结构32也可以是拉带、皮带或者其它能够牵拉的带类或绳类物件。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