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链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9278发布日期:2018-11-03 00:20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链轮。

背景技术

骑自行车正在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娱乐形式以及交通工具。此外,骑自行车已经成为在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中非常受欢迎的竞技运动。无论自行车是用于娱乐、交通还是竞赛,自行车工业都在不断改进自行车的各个部件。一种已经被广泛重新设计的自行车部件是自行车链轮。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自行车链轮包括链轮本体和多个链轮齿。所述多个链轮齿设置在所述链轮本体的外周上。所述多个链轮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齿和至少一个第二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具有驱动表面侧和非驱动表面侧。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在所述非驱动表面侧中具有斜切(bevelcut)形状。所述斜切形状构造成避免在自行车链条从相邻的较小自行车链轮换档到所述自行车链轮的换档操作中首先接合所述自行车链条。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齿构造成在所述换档操作中首先接合所述自行车链条。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齿沿相对于所述自行车链轮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周向方向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相邻设置。

利用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防止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具有非驱动表面,以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在所述换档操作中接触所述自行车链条的自行车外链板的轴向内表面之前,与所述自行车外链板的轴向外表面接触。

利用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链轮,至少一个第一齿可能与自行车链条接合。尽管如此,可以防止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一和第二方面中的任一个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具有自行车外侧表面和沿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与所述自行车外侧表面相反的自行车内侧表面。所述自行车内侧表面面向自行车车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在所述自行车外侧表面中具有轴向凹部。

利用根据第三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进一步在可能发生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的区域(在至少一个第一齿处)防止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个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构造成避免在所述换档操作中首先与所述自行车链条接合。

利用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进一步防止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个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齿与沿所述自行车链轮的驱动旋转方向位于下游侧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相邻设置。

利用根据第五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进一步在可能发生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的区域(在位于下游侧的至少一个第一齿处)防止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个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齿与沿所述自行车链轮的驱动旋转方向位于上游侧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相邻设置。

利用根据第六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进一步在可能发生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的区域(在位于上游侧的至少一个第一齿处)防止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个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具有自行车外侧表面和沿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与所述自行车外侧表面相反的自行车内侧表面。所述自行车内侧表面面向自行车车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在所述自行车内侧表面具有内侧切面。

利用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内侧切面在骑车者执行换低速档操作时促进换低速档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七方面中任一个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具有包括凹形弯曲表面的非驱动表面。

利用根据第八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进一步防止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个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具有包括多个凹形弯曲表面的非驱动表面。

利用根据第九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进一步防止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自行车链轮包括链轮本体和多个链轮齿。所述多个链轮齿设置在所述链轮本体的外周上。所述多个链轮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齿和至少一个第二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具有驱动表面和非驱动表面。所述非驱动表面沿相对于所述自行车链轮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周向方向与所述驱动表面相反。所述非驱动表面包括第一非驱动表面部和第二非驱动表面部,使得在所述第一非驱动表面部和所述第二非驱动表面部之间形成隆起。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齿构造成在自行车链条从相邻的较小自行车链轮换档至所述自行车链轮的换档操作中,首先接合所述自行车链条。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齿沿相对于所述自行车链轮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周向方向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相邻设置。

利用根据第十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在至少一个第一齿接触自行车链条的链板的切面之前,自行车链条的滚圈可以在隆起上行进,以防止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以及维持至少一个第一齿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据第十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具有自行车外侧表面和沿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与所述自行车外侧表面相反的自行车内侧表面。所述自行车内侧表面面向自行车车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在所述自行车外侧表面中具有轴向凹部。

利用根据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进一步在可能发生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的区域(在至少一个第一齿处)防止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据第十方面和第十一方面中任一个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非驱动表面部从所述第二非驱动表面部径向向外设置。所述非驱动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非驱动表面部和所述第二非驱动表面部中的至少一个相邻的外侧切面。

利用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在至少一个第一齿接触自行车链条的链板的切面之前,自行车链条的滚圈可以在隆起和/或外侧切面上行进,以进一步防止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以及维持至少一个第一齿的强度。此外,它进一步限制了自行车链条的磨损。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所述外侧切面与所述第二非驱动表面部相邻设置。

利用根据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在至少一个第一齿接触自行车链条的链板的切面之前,自行车链条的滚圈可以在隆起和/或外侧切面上行进,以进一步防止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以及维持至少一个第一齿的强度。此外,它进一步限制了自行车链条的磨损。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据第十二和第十三方面中的任一个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还具有自行车外侧表面和沿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与所述自行车外侧表面相反的自行车内侧表面。所述驱动表面和所述非驱动表面沿所述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自行车外侧表面和所述自行车内侧表面之间。所述外侧切面设置在所述自行车外侧表面与所述第一非驱动表面部和所述第二非驱动表面部中的至少一个之间。

利用根据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在至少一个第一齿接触自行车链条的链板的切面之前,自行车链条的滚圈可以在隆起和/或外侧切面上行进,以进一步防止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以及维持至少一个第一齿的强度。此外,它进一步限制了自行车链条的磨损。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据第十方面至第十四方面中任一个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构造成避免在所述换档操作中首先接合所述自行车链条。

利用根据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进一步构造成防止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以及维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的强度。此外,它进一步限制了自行车链条的磨损。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据第十方面至第十五方面中任一个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齿与沿所述自行车链轮的驱动旋转方向位于下游侧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相邻设置。

利用根据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齿进一步构造成防止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以及维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的强度。此外,它进一步限制了自行车链条的磨损。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据第十方面至第十六方面中任一个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齿与沿所述自行车链轮的驱动旋转方向位于上游侧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相邻设置。

利用根据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齿进一步构造成防止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以及维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的强度。此外,它进一步限制了自行车链条的磨损。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据第十方面至第十七方面中任一个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具有自行车外侧表面和沿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与所述自行车外侧表面相反的自行车内侧表面。所述自行车内侧表面面向自行车车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在所述自行车内侧表面中具有内侧切面。

利用根据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内侧切面在骑车者执行换低速档操作时促进换低速档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自行车链轮包括链轮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链轮本体的外周上的多个链轮齿。所述多个链轮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具有驱动表面和沿相对于所述自行车链轮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周向方向与所述驱动表面相反的非驱动表面。参考线沿相对于所述自行车链轮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径向方向延伸以穿过所述旋转中心轴线。由所述参考线和在所述非驱动表面上限定的非驱动侧倾斜参考线形成的第一角度大于36度。

利用根据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防止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据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由所述参考线和在所述驱动表面上限定的驱动侧倾斜参考线形成的第二角度大于8度。

利用根据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进一步防止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据第十九和第二十方面中的任一个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所述非驱动表面包括第一非驱动表面部和第二非驱动表面部,使得在所述第一非驱动表面部和所述第二非驱动表面部之间形成隆起。所述第一非驱动表面部从所述第二非驱动表面部径向向外设置。所述非驱动侧倾斜参考线限定在所述第一非驱动表面部上。

利用根据第二十一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进一步在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可能发生的区域(在至少一个第一齿处)防止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面,根据第十九方面和第二十一方面中的任一个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所述参考线沿所述周向方向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的齿中心延伸到所述自行车链轮的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使得所述参考线垂直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

利用根据第二十二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进一步防止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参考下文的详细描述,可以容易地获得,同时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更完整意图及其许多附带的优点。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包括自行车链轮的自行车多链轮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自行车多链轮组件的前视立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多链轮组件的自行车链轮的侧视立面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多链轮组件的自行车链轮的另一侧视立面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多链轮组件的自行车链轮的局部侧视立面图。

图6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多链轮组件的自行车链轮的另一局部侧视立面图。

图7是示出了在图5中图示的局部侧视立面图中说明的驱动表面、第一非驱动表面部以及第二非驱动表面部的详细形状的图。

图8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多链轮组件的自行车链轮的局部平面图。

图9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多链轮组件的自行车链轮的局部立体图。

图10是图1中所示的自行车多链轮组件的自行车链轮的另一局部立体图。

图11是用于示出斜切效果的自行车链轮的局部侧视立面图。

图12是用于示出斜切效果的自行车链轮的另一局部侧视立面图。

图13是用于示出斜切效果的自行车链轮的局部侧视立面图。

图14是用于示出斜切效果的自行车链轮的局部侧视立面图。

图15是用于示出斜切效果的自行车链轮的局部侧视立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方式,其中在各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应或相同的元件。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包括自行车链轮的自行车多链轮组件10。自行车多链轮组件10构造成与自行车链条c接合。在该实施方式中,自行车多链轮组件10包括十二个自行车链轮s1至s12。自行车多链轮组件10具有旋转中心轴线a1。在蹬踏期间,自行车多链轮组件10在驱动旋转方向d11上绕旋转中心轴线a1可旋转。驱动旋转方向d11沿自行车多链轮组件10的周向方向d1限定。

如图1所示,自行车多链轮组件10还包括构造成与自行车花鼓组件2(图2)接合的花鼓接合结构12。虽然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自行车多链轮组件10是自行车后链轮组件,但是如果需要和/或期望,自行车多链轮组件10的结构可应用于前链轮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自行车链轮s1至s12中的每个是自行车后链轮,而自行车链轮s1至s12的结构可应用于自行车前链轮。

在本申请中,以下方向术语“前”、“后”、“向前”、“向后”、“左”、“右”、“横向”、“向上”和“向下”以及任何其他类似的方向术语是指基于坐在自行车的车座(未示出)上并面向手把(未示出)的使用者(例如,骑车者)确定的那些方向。因此,这些用于描述自行车多链轮组件10的术语应当相对于装备有自行车多链轮组件10的在水平表面上的直立骑行位置中使用的自行车1来解释。

如图2所示,自行车链轮s1至s12在与旋转中心轴线a1平行的轴向方向d2上布置。自行车链轮s1至s12在轴向方向d2上彼此间隔开。自行车多链轮组件10包括间隔件sp1至sp11。间隔件sp1至sp11中的每个布置在自行车链轮s1至s12的相邻的两个链轮之间。代替这种间隔件,也可以使用链轮支撑构件,多个自行车链轮安装至链轮支撑构件。

自行车链轮s1的外径在自行车链轮s1至s12中最大。自行车链轮s12的外径在自行车链轮s1至s12中最小。在自行车多链轮组件10安装到自行车花鼓组件2的状态下,自行车链轮s1比自行车链轮s12更靠近自行车车架(未示出)的自行车中心平面cp。例如,当自行车链条c由后拨链器rd沿换高速档方向d31从较大链轮换档到相邻的较小链轮时,进行换高速档。当自行车链条c由后拨链器rd沿换低速档方向d32从较小链轮换档到相邻的较大链轮时,进行换低速档。在本申请中,换高速档操作和换低速档操作可以统称为换档操作。

下面将详细描述自行车链轮s3。自行车链轮s1、s2和s4至s12与自行车链轮s3基本上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为了简洁起见,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3和图4所示,自行车链轮s3包括链轮本体14和多个链轮齿16。链轮本体14包括围绕自行车链轮s3的旋转中心轴线a1设置的外周18。多个链轮齿16设置在链轮本体14的外周18上。多个链轮齿16构造成与自行车链条c接合。链轮本体14构造成围绕旋转中心轴线a1可旋转。多个链轮齿16从链轮本体14的外周18径向向外延伸。自行车链轮s3包括附接部分20。自行车链轮s3经由链轮托架(未示出)安装到自行车花鼓组件2。

如图3和4所示,多个链轮齿16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齿22。至少一个第一齿22构造成避免在换档操作中首先与自行车链条c接合。如何避免在换档操作中首先与自行车链条c接合将在下面描述。此外,多个链轮齿16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齿24。至少一个第二齿24构造成在换档操作中首先与自行车链条c接合。更具体地,至少一个第二齿24构造成在换低速档操作中首先与自行车链条c接合。也就是说,至少一个第二齿24构造成在自行车链条c从相邻的较小自行车链轮s4换档到自行车链轮s3的换档操作中,首先与自行车链条c接合。至少一个第二齿24沿相对于自行车链轮s3的旋转中心轴线a1的周向方向d1与至少一个第一齿22相邻设置。更具体地,至少一个第二齿24与沿自行车链轮s3的驱动旋转方向d11位于下游侧的至少一个第一齿22相邻设置。至少一个第二齿24与沿自行车链轮s3的驱动旋转方向d11位于上游侧的至少一个第一齿22相邻设置。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第二齿24在上游侧和下游侧均与至少一个第一齿22相邻设置,但是至少一个第二齿24可以设置在上游侧或下游侧。

图5至图10是放大视图,示出了至少一个第二齿24中的一个和与至少一个第二齿24的所述一个相邻设置的位于上游侧的至少一个第一齿22(具体地,三个第一齿22)。为了便于描述,在图5至图10中,第一齿22a表示三个第一齿22中的在驱动旋转方向d11上最靠近至少一个第二齿24中的所述一个的齿。第一齿22b表示三个第一齿22中的在驱动旋转方向d11上第二最靠近至少一个第二齿24中的所述一个的齿。第一齿22c表示三个第一齿22中的沿驱动旋转方向d11第三最靠近至少一个第二齿24中的所述一个的齿。与至少一个第二齿24的一个相邻设置的位于下游侧的至少一个第一齿22与所述三个第一齿22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为了简洁起见,与至少一个第二齿24的一个相邻设置的位于下游侧的至少一个第一齿22的结构将不再在这里详细描述和/或示出。

如图5至10所示,至少一个第一齿22具有驱动表面26。至少一个第一齿22具有在相对于自行车链轮s3的旋转中心轴线a1的周向方向d1上与驱动表面26相反的非驱动表面28。驱动表面26面向与驱动旋转方向d11相反的反向旋转方向d12。非驱动表面28面向驱动旋转方向d11。如图5和6所示,至少一个第一齿22具有分别对应于驱动表面26和非驱动表面28的驱动表面侧26s和非驱动表面侧28s。在图5至10中,驱动表面26a、26b和26c分别表示第一齿22a、22b和22c的驱动表面26。非驱动表面28a、28b和28c分别表示第一齿22a、22b和22c的非驱动表面28。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第一齿22在非驱动表面侧28s中具有斜切形状30。因此,非驱动表面28包括第一非驱动表面部30和第二非驱动表面部32,使得在第一非驱动表面部30和第二非驱动表面部32之间形成隆起34。第一非驱动表面部30从第二非驱动表面部32径向向外设置。隆起34a、34b和34c分别表示第一齿22a、22b和22c的隆起34。第一非驱动表面部30a、30b和30c分别表示第一齿22a、22b和22c的第一非驱动表面部30。第二非驱动表面部32a、32b和32c分别表示第一齿22a、22b和22c的第二非驱动表面部32。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非驱动表面部30a、30b和30c以及第二非驱动表面部32a、32b和32c是凹形弯曲表面。因此,至少一个第一齿22具有包括凹形弯曲表面30或32的非驱动表面28。另外,至少一个第一齿22具有包括多个凹形弯曲表面30和32的非驱动表面28。凹形弯曲表面是指相对于连接该表面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径向外边缘和该表面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径向内边缘的平坦表面呈凹形的表面。例如,如图7所示,第一非驱动表面部30a包括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径向外边缘p1和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径向内边缘q1,即隆起34a。第二非驱动表面部32a包括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径向内边缘r1和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径向外边缘q1,即隆起34a。第一非驱动表面部30a相对于连接径向外边缘p1和径向内边缘q1的平坦表面fs1呈凹形。第二非驱动表面部32a相对于连接径向内边缘r1和径向外边缘q1的平坦表面fs2呈凹形。类似地,第一非驱动表面部30b相对于连接径向外边缘p2和径向内边缘q2的平坦表面fs3呈凹形,径向外边缘p2和径向内边缘q2与径向外边缘p1和径向内边缘q1分别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第二非驱动表面部32b相对于连接径向内边缘r2和径向外边缘q2的平坦表面fs4呈凹形,径向内边缘r2和径向外边缘q2与径向内边缘r1和径向外边缘q1分别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第一非驱动表面部30c相对于连接径向外边缘p3和径向内边缘q3的平坦表面fs5呈凹形,径向外边缘p3和径向内边缘q3与径向外边缘p1和径向内边缘q1分别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第二非驱动表面部32c相对于连接径向内边缘r3和径向外边缘q3的平坦表面fs6呈凹形,所述径向内边缘r3和径向外边缘q3与径向内边缘r1和径向外边缘q1分别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所有第一非驱动表面部30a、30b和30c以及第二非驱动表面部32a、32b和32c都是凹形弯曲表面。然而,第一非驱动表面部30和第二非驱动表面部32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是平坦表面。因此,隆起34可以是两个凹形弯曲表面之间的边界、两个平坦表面之间的边界、或者一个凹形弯曲表面与一个平坦表面之间的边界。此外,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斜切形状30从非驱动表面28的径向最外边缘(例如p1、p2、p3)延伸到非驱动表面28的中部(例如q1、q2、q3)。但是斜切形状30可以从非驱动表面28的径向最外边缘延伸到径向最内边缘(例如r1、r2、r3)。在这种情况下,非驱动表面28可以包括单个凹形弯曲表面。

如图3和图7所示,驱动表面26和非驱动表面28的形状相对于参考线rl限定。参考线rla、rlb和rlc分别表示第一齿22a、22b和22c的参考线rl。参考线rl沿相对于自行车链轮s3的旋转中心轴线a1的径向方向延伸以穿过旋转中心轴线a1。例如,参考线rla沿径向方向d3a延伸。参考线rlb沿径向方向d3b延伸。参考线rlc沿径向方向d3c延伸。

参考线rl从至少一个第一齿22在周向方向d1上的齿中心(例如m1、m2、m3)延伸到自行车链轮s3的旋转中心轴线a1,使得参考线rl垂直于旋转中心轴线a1。例如,第一齿22a的齿中心m1位于第一齿22a的两个远端r0和r1在周向方向d1上的中间处。远端r0是外周18(齿根圆18)与第一齿22a的驱动表面26a的交点。远端r1是链轮本体14的齿根圆18与第一齿22a的非驱动表面28a的交点。如图3所示,角度r0a1m1基本上等于角度m1a1r1。第一齿22b的齿中心m2位于第一齿22b的两个远端r1和r2在周向方向d1上的中间处。远端r1是齿根圆18和第一齿22b的驱动表面26b的交点以及齿根圆18和第一齿22a的非驱动表面28a的交点。远端r2是齿根圆18和第一齿22b的非驱动表面28b的交点。如图3所示,角度r1a1m2基本上等于角度m2a1r2。第一齿22c的齿中心m3位于第一齿22c的两个远端r2和r3在周向方向d1上的中间处。远端r2是齿根圆18和第一齿22c的驱动表面26c的交点以及齿根圆18和第一齿22b的非驱动表面28b的交点。远端r3是齿根圆18和第一齿22c的非驱动表面28c的交点。如图3所示,角度r2a1m3基本上等于角度m3a1r3。参考线rla穿过齿中心m1和自行车链轮s3的旋转中心轴线a1,使得参考线rla垂直于旋转中心轴线a1。参考线rlb穿过齿中心m2和自行车链轮s3的旋转中心轴线a1,使得参考线rlb垂直于旋转中心轴线a1。参考线rlc穿过齿中心m3和自行车链轮s3的旋转中心轴线a1,使得参考线rlc垂直于旋转中心轴线a1。

当非驱动表面由单个凹形弯曲表面构成时,非驱动表面28的形状可以由参考线rl和非驱动侧倾斜参考线限定,该非驱动侧倾斜参考线在非驱动表面28的径向最外边缘(例如,p1、p2、p3)处与非驱动表面28和垂直于自行车链轮s3的旋转中心轴线a1的平面的交线相切。然而,当非驱动表面28如图7所示由两个凹形弯曲表面构成时,非驱动表面28的形状可以由参考线rl和连接第一非驱动表面部30的径向外边缘(例如p1、p2、p3)和径向内边缘(例如,q1、q2、q3)的非驱动侧倾斜参考线irl2限定。即,非驱动侧倾斜参考线irl2限定在第一非驱动表面部30上。非驱动侧倾斜参考线

irl2a、irl2b以及irl2c分别表示第一齿22a、22b和22c的非驱动侧倾斜参考线irl2。在以下描述中,由参考线rl和非驱动侧倾斜参考线irl2形成的角度被称为第一角度α。第一角度α1、α2和α3分别表示第一齿22a、22b和22c的第一角度α。

驱动表面26是驱动表面26的远端(例如r0,r1,r2)与驱动表面26的径向最外边缘e之间的凹形弯曲表面。当驱动表面26和垂直于自行车链轮s3的旋转中心轴线a1的平面的交线上的切点接近驱动表面26的径向最外边缘e时,由参考线rl和在该切点处与驱动表面26和垂直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平面的交线相切的线形成的角度变得更小。因此,驱动表面26的形状可由参考线rl和驱动侧倾斜参考线irl1限定。如图7所示,驱动侧倾斜参考线irl1是在驱动表面26的径向最外边缘e处与驱动表面26和垂直于自行车链轮s3的旋转中心轴线a1的平面的交线相切的线。径向最外侧边缘e1、e2和e3分别表示第一齿22a、22b和22c的径向最外边缘e。驱动侧倾斜参考线irl1a、irl1b和irl1c分别表示第一齿22a、22b和22c的驱动侧倾斜参考线irl1。在以下描述中,由参考线rl和驱动侧倾斜参考线irl1形成的角度被称为第二角度β。第二角度β1、β2和β3分别表示第一齿22a、22b和22c的第二角度β。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角度α大于36度。也就是说,第一角度α1、α2和α3大于36度。由参考线rl和在驱动表面26上限定的驱动侧倾斜参考线irl1形成的第二角度β大于8度。也就是说,第二角度β1、β2和β3大于8度。

如图5、6和8所示,至少一个第一齿22具有自行车外侧表面36和在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轴向方向d2上与自行车外侧表面36相反的自行车内侧表面38。如图8所示,自行车内侧表面38面向自行车车架bf。换句话说,自行车内侧表面38沿旋转中心轴线a1面向向内方向d22,而自行车外侧表面36沿旋转中心轴线a1面向与向内方向d22相反的向外方向d21。驱动表面26和非驱动表面28在轴向方向d2上设置在自行车外侧表面36和自行车内侧表面38之间。自行车外侧表面36a、36b和36c分别表示第一齿22a、22b和22c的自行车外侧表面36。自行车内侧表面38a、38b和38c分别表示第一齿22a、22b和22c的自行车内侧表面38。

如图5、8和9所示,至少一个第一齿22在自行车外侧表面36中具有轴向凹部40。具体地,第一齿22a和22b具有轴向凹部40a。第一齿22c具有轴向凹部40c。轴向凹部40a、40c从链轮本体14的链轮本体外侧表面14so凹陷。如图8所示,链轮本体外侧表面14so与链轮本体14的面向自行车车架bf的链轮本体内侧表面14si相反。轴向凹部40(每个轴向凹部40a和40c)在骑车者执行换低速档操作时促进换低速档。

此外,非驱动表面28具有与第一非驱动表面部30和第二非驱动表面部32中的至少一个相邻的外侧切面42。更具体地,外侧切面42设置在自行车外侧表面36以及第一非驱动表面部30和第二非驱动表面部32中的至少一个之间。外侧切面42由平坦表面构成,但其可以由弯曲表面构成。外侧切面42a、42b和42c分别表示第一齿22a、22b和22c的外侧切面42。外侧切面42a、42b和42c便于使自行车链条c从第一齿22a、22b和22c掉落。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外侧切面42设置在自行车外侧表面36和第一非驱动表面部30之间以及自行车外侧表面36和第二非驱动表面部32之间。然而,即使外侧切面42与第二非驱动表面部32相邻设置并且外侧切面42不与第一非驱动表面部30相邻设置时,外侧切面42a、42b和42c仍然可以便于使自行车链条c从第一齿22a、22b和22c掉落。

如图6、8和10所示,至少一个第一齿22在自行车内侧表面38上具有内侧切面44。如图8所示,内侧切面44在周向方向d1上设置在驱动表面26与第一非驱动表面部30之间。内侧切面44由平坦表面构成,但其可以由弯曲表面构成。内侧切面44a、44b和44c分别表示第一齿22a、22b和22c的内侧切面44。内侧切面44在骑车者执行换低速档操作时促进换低速档操作。

由于至少一个第一齿22具有上述形状,所以斜切形状30构造成避免在自行车链条c从相邻的较小自行车链轮s4换档到自行车链轮s3的换档操作中(在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中)首先接合自行车链条c。以下参照图11至15描述斜切形状30可以避免首先与自行车链条c接合的原因。如图11所示,自行车链条c包括自行车外链板c1、自行车内链板c2、滚圈c3和链销c4。在图11中,为了便于解释,省略了在轴向方向d2上与自行车外链板c1相反的另一自行车外链板和与自行车内链板c2相反的另一自行车内链板。如图12所示,自行车外链板c1包括第一端c11、第二端c12和在第一端c11和第二端c12之间的中间部c13。如图11所示,自行车外链板c1具有面向向外方向d21的轴向内表面csi(自行车链条c的轴向内表面是指面向自行车链条c的内侧的表面)。如图12所示,自行车外链板c1具有面向向内方向d22的轴向外表面cso(自行车链条c的轴向外表面是指面向自行车链条c的外侧的表面)。自行车外链板c1还具有设置在中间部c13的外周上的切面c14。

如图11所示,当骑车者没有执行换低速档操作而自行车链条c将要从相邻的较小自行车链轮s4换档到自行车链轮s3时,自行车链条c的自行车外链板c1的第一端c11可能在隆起34和/或外侧切面42上行进。然后,第一端c11沿向外方向d21在隆起34和/或外侧切面42上滑动,以从至少一个第一齿22掉落。因此,斜切形状30和外侧切面42使得至少一个第一齿22避免在自行车链条c从相邻的较小自行车链轮s4换档到自行车链轮s3的换档操作中首先与自行车链条c接合。

由于第一端c11沿向外方向d21在隆起34和/或外侧切面42上滑动以从至少一个第一齿22掉落,所以在至少一个第一齿22在换档操作中接触自行车链条c的自行车外链板c1的轴向内表面csi之前,非驱动表面28将与自行车外链板c1的轴向外表面cso接触,如图12所示。更具体地,如图12所示,非驱动表面28将与自行车外链板c1的切面c14接触。

图13至15示出了斜切形状30的另一个优点。如图13所示,在第一齿22c接触自行车链条c之前,斜切形状30c使得自行车链条c接触链轮齿16中的一个的自行车外侧表面。因此,在自行车链条c接触链轮齿16中的所述一个的自行车外侧表面后,非驱动表面28c接触自行车链条c的自行车外链板c1的轴向外表面cso(参见图12)。双点划线28vc示出了在第一齿22c中没有斜切形状30c的情况下非驱动表面28c的形状。如果第一齿22c中没有斜切形状30c,则在换档操作中第一齿22c可以接触自行车外链板c1的轴向内表面csi,而自行车链条c不接触链轮齿16中的所述一个的自行车外侧表面,由此第一齿22c在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中首先与自行车链条c接合。

如图14所示,在第一齿22b接触自行车链条c之前,斜切形状30b使得自行车链条c接触第一齿22c的自行车外侧表面36c。因此,在自行车链条c接触第一齿22c的自行车外侧表面36c后,非驱动表面28b接触自行车链条c的自行车外链板c1的轴向外表面cso(参见图12)。双点划线28vb示出了在第一齿22b中没有斜切形状30b的情况下非驱动表面28b的形状。如果第一齿22b中没有斜切形状30b,则在换档操作中第一齿22b可以接触自行车外链板c1的轴向内表面csi,而自行车链条c不接触第一齿22c的自行车外侧表面36c,由此第一齿22b在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中首先与自行车链条c接合。

如图15所示,在第一齿22a接触自行车链条c之前,斜切形状30a使得自行车链条c接触第一齿22b的自行车外侧表面36b。因此,在自行车链条c接触第一齿22b的自行车外侧表面36b后,非驱动表面28a接触自行车链条c的自行车外链板c1的轴向外表面cso(参见图12)。双点划线28va示出了在第一齿22a中没有斜切形状30a的情况下非驱动表面28a的形状。如果第一齿22a中没有斜切形状30a,则在换档操作中第一齿22a可以接触自行车外链板c1的轴向内表面csi,而自行车链条c不接触第一齿22b的自行车外侧表面36b,由此第一齿22a在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中首先与自行车链条c接合。

根据如在图13至图15中示出的上述特征,在至少一个第一齿22在换档操作中与自行车外链板c1的轴向内表面csi接触之前,非驱动表面28(包括斜切形状30)将与自行车链条c的自行车外链板c1的轴向外表面cso接触。因此,斜切形状30构造成避免在自行车链条c从相邻的较小自行车链轮s4换档到自行车链轮s3的换档操作中首先与自行车链条c接合。

利用自行车链轮s3,至少一个第一齿22在非驱动表面侧28s中具有斜切形状30。斜切形状30构造成避免在自行车链条c从相邻的较小自行车链轮s4换档到自行车链轮s3的换档操作中首先接合自行车链条c。至少一个第二齿24构造成在换档操作中首先与自行车链条c接合。至少一个第二齿24在相对于自行车链轮s3的旋转中心轴线a1的周向方向d1上与至少一个第一齿22相邻设置。因此,可以在骑车者不执行换低速档操作时防止自行车链条c从相邻的较小自行车链轮s4换档到自行车链轮s3(防止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

此外,非驱动表面28包括第一非驱动表面部30和第二非驱动表面部32,使得在第一非驱动表面部30和第二非驱动表面部32之间形成隆起34。因此,在至少一个第一齿22接触自行车链条c的链板c1的切面c14之前,自行车链条c的滚圈c3可以在隆起34上行进,以防止无意中的换低速档链条移动并且维持至少一个第一齿22的强度。此外,它限制了自行车链条c的磨损。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派生词意图为开放式术语,其指明所述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但不排除其他未陈述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这种概念也应用于类似含义的词汇,例如,术语“具有”、“包含”及其派生词。

术语“构件”、“区段”、“部”、“部分”、“元件”、“本体”和“结构”在用作单数时可以具有单个部分或多个部分的双重含义。

本申请中列举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仅为标示,但不具有其他含义,例如,特定顺序等。此外,例如,术语“第一元件”本身并不暗示“第二元件”的存在,而且术语“第二元件”本身并不暗示“第一元件”的存在。

除了一对元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或结构的构造之外,本文所用的术语“一对”可以包括一对元件具有彼此不同形状或结构的构造。

最后,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大致”、“大约”和“接近”的程度术语意味着所修饰术语的合理的偏差量,使得最终结果不会显著改变。

明显地,根据上述教导,可以对本发明做出许多变型和改变。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在本文具体描述以外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