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行车部件的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8389发布日期:2018-12-14 23:30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用于自行车部件的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总体涉及一种自行车链条张紧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自行车后拨链器的阻尼器。

背景技术

自行车后拨链器在本领域中作为自行车传动系统的一部分而为人所熟知。典型的传动系统还包括联接到一个或更多个链轮的曲柄组件。曲柄组件能操作地驱动围绕链轮之一布线或缠绕的链条。链条也被布线至自行车的后轮。

后拨链器设置为传动系统的一部分以执行两个基本功能。后拨链器的主要功能是在附接至后轮的一系列不同直径的嵌齿轮之中选择性地切换传动系统的自行车链条。完成自行车链条从后轮处的一个嵌齿轮到另一个嵌齿轮的切换,以便改变传动系统的传动比。后拨链器的另一功能是在传动系统的非传动侧的链条中将张力施加到链条以吸收松弛,以及保持期望的张力。

后拨链器通过采用链条张紧机构(被称为链条张紧器)来实现张紧功能。链条张紧器通常具有一个或两个可旋转的嵌齿轮或滑轮,并且链条围绕滑轮布线或缠绕。链条张紧器以允许链条张紧器相对于主体枢转的方式连接到后拨链器的主体。链条张紧器也被偏压以在张力的方向上枢转或旋转,或者将张紧力施加到链条。

当自行车在平滑地形上行进时,标准的后拨链器和链条张紧器通常足以保持链条中的足够张力,使得链条不会从链轮或嵌齿轮脱落。然而,当自行车在崎岖地形上行进时,传递到后拨链器的力可能导致链条张紧器为克服施加到链条张紧器的偏压力而在链条松弛方向上非期望地旋转。这造成链条中的松弛状况。松弛的链条可能造成链条撞在自行车的框架上。松弛的链条还可能造成链条从链轮或嵌齿轮脱落。

该非期望状况的方案是将阻尼系统整合到拨链器的链条张紧部分中。阻尼系统被设计成抵抗和/或阻尼链条张紧器特别是在链条松弛方向上的旋转。单向阻尼系统被配置成抵抗链条张紧器在链条松弛方向上的旋转,同时仍允许链条张紧器在链条张紧方向上旋转,链条张紧器在链条张紧方向上的旋转优选地具有较小阻尼、最小阻尼或没有阻尼。典型的单向阻尼系统通过使用摩擦元件以在链条张紧器旋转的链条松弛方向上提供阻尼力来工作,并且包括单向滚子离合器以防止摩擦元件在链条张紧方向上接合。

基于这些滚子离合器的摩擦型阻尼系统相对较重,这与减轻自行车重量的普通性能目标背道而驰。进一步,这种类型的摩擦阻尼系统可能在构造上相当复杂,需要多个部件和许多制造步骤。基于滚子离合器的摩擦型阻尼系统的复杂性质的一个结果在于,这些部件相对昂贵,这增加了后拨链器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一个示例中,一种自行车后拨链器包括:基部构件,所述基部构件能安装到自行车框架;可动构件,所述可动构件能移动地联接到所述基部构件;链条引导组件,所述链条引导组件以能旋转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可动构件;偏压装置,所述偏压装置被配置成相对于所述可动构件在第一旋转方向上偏压所述链条引导组件;和阻尼器装置,所述阻尼器装置布置在所述链条引导组件和所述可动构件之间。所述可动构件具有内环形表面。当所述链条引导组件相对于所述可动构件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时,所述阻尼器装置将阻尼力能操作地施加到所述链条引导组件。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所述阻尼器装置包括摩擦构件,所述摩擦构件具有外环形表面。所述摩擦构件的所述外环形表面与所述可动构件的所述内环形表面摩擦接合。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摩擦构件具有第一端。所述摩擦构件的所述第一端以不能旋转的方式附接至所述链条引导组件。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摩擦构件具有第二端。所述摩擦构件的所述第二端在周向上是自由的。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自行车后拨链器进一步包括轴。所述链条引导组件经由所述轴以能旋转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可动构件。所述摩擦构件布置成与所述轴相距一径向距离。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自行车后拨链器进一步包括套筒。所述可动构件具有环形凹部。所述套筒在所述环形凹部内附接至所述可动构件,使得所述套筒相对于所述可动构件不旋转。所述套筒的表面形成所述可动构件的所述内环形表面。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套筒由第一材料制成,并且所述摩擦构件由第二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材料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材料的硬度。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摩擦构件的所述外环形表面在第一弧长上与所述套筒的所述表面摩擦接合超过所述套筒的180度。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摩擦构件是第一摩擦构件。所述阻尼器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摩擦构件。所述第二摩擦构件具有第一端和外环形表面。所述第二摩擦构件的所述第一端以不能旋转的方式附接至所述链条引导组件。所述第二摩擦构件的所述外环形表面与所述套筒的所述表面摩擦接合。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摩擦构件的所述外环形表面在第二弧长上与所述套筒的所述表面摩擦接合超过所述套筒的180度。所述第二弧长不同于所述第一弧长。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链条引导组件具有面对所述可动构件的表面以及远离所述表面延伸的环形壁。所述环形壁具有延伸穿过所述环形壁的槽缝。所述摩擦构件围绕所述环形壁定位,并且所述摩擦构件的所述第一端定位在穿过所述环形壁的所述槽缝内。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偏压装置相对于所述摩擦构件位于径向内部。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摩擦构件是具有少于单个线圈的弹簧。

在一个示例中,一种用于自行车后拨链器的阻尼器组件能定位在所述自行车后拨链器的可动构件和以能旋转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可动构件的链条引导组件之间。当所述链条引导组件相对于所述可动构件在旋转方向上旋转时将阻尼力能操作地施加到所述链条引导组件。所述阻尼器组件包括:环形摩擦构件,所述环形摩擦构件具有第一端和外环形表面;以及套筒,所述套筒能附接至所述可动构件。所述环形摩擦构件的所述第一端以不能旋转的方式附接至所述链条引导组件。所述套筒具有内环形表面。所述环形摩擦构件的所述外环形表面与所述套筒的所述内环形表面摩擦接合。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套筒由第一材料制成,并且所述环形摩擦构件由第二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材料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材料的硬度。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环形摩擦构件的所述外环形表面在第一弧长上与所述套筒的所述内环形表面摩擦接合超过所述套筒的180度。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环形摩擦构件是具有少于单个线圈的弹簧。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环形摩擦构件是第一环形摩擦构件。所述阻尼器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环形摩擦构件,所述第二环形摩擦构件具有第一端和外环形表面。所述第二环形摩擦构件的所述第一端以不能旋转的方式附接至所述链条引导组件。所述第二环形摩擦构件的所述外环形表面与所述套筒的所述内环形表面摩擦接合。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环形摩擦构件的所述外环形表面在第二弧长上与所述套筒的所述内环形表面摩擦接合超过所述套筒的180度。所述第二弧长不同于所述第一弧长。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环形摩擦构件由第一类型的钢制成,并且所述套筒由第二类型的钢制成。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环形摩擦构件在所述第一端处非周向地被弯曲。

在一个示例中,一种用于自行车后拨链器的链条引导组件以能旋转的方式连接到所述自行车后拨链器的可动构件。所述链条引导组件包括远离所述链条引导组件的表面延伸的阻尼器装置附接部。所述阻尼器装置附接部被配置成相对于所述链条引导组件抗旋转地固定布置在所述链条引导组件和所述可动构件之间的阻尼器装置的端部。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阻尼器装置附接部包括远离所述表面延伸的环形壁。所述环形壁具有延伸穿过所述环形壁的槽缝。所述阻尼器装置能围绕所述环形壁定位,并且所述阻尼器装置的所述第一端能定位在穿过所述环形壁的所述槽缝内。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链条引导组件进一步包括刚性板。所述链条引导组件的所述表面是所述刚性板的表面。所述刚性板和所述阻尼器装置附接部是单个连续部件。

附图说明

在阅读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之后,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可构造成在后拨链器上利用阻尼器的自行车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安装到自行车的电子后拨链器的一个示例的特写侧视图;

图3是从自行车取下的电子后拨链器的另一示例的特写侧视图;

图4是安装到自行车的手动致动的后拨链器的一个示例的特写侧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教导的包括弹簧阻尼器的后拨链器的一个示例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6a是包括图5的后拨链器的从自行车取下并组装好的那部分的后拨链器的示例的立体图;

图6b是沿着线6-6且正交穿过图6a的后拨链器的一个示例的旋转轴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6c是沿着线6-6且正交穿过图6a的后拨链器的另一示例的旋转轴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7a是包括图5的后拨链器的从自行车取下并组装好的那部分的后拨链器的另一示例的立体图;

图7b是沿着线7-7和图7a的后拨链器的一个示例的旋转轴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7c是沿着线7-7和图7a的后拨链器的另一示例的旋转轴线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提供了摩擦阻尼器和自行车后拨链器的示例,其解决或改进了现有已知的阻尼器和拨链器的一个或更多个上述和/或其他缺点。所公开的摩擦阻尼器不需要包括阻尼器中的滚子离合器。摩擦阻尼器限制向前链条张紧器旋转方向上的拨链器链条张紧器移动并且有助于控制自行车受到地面输入(例如,竖直地面输入)时链条下半部分的链条摆动幅度(例如,竖直链条幅度)。所公开的摩擦阻尼器的显著优点在于,与向后链条张紧器旋转方向比较,当拨链器链条张紧器在向前链条张紧器旋转方向上旋转时的阻尼力更高。向前链条张紧器旋转方向上的较高阻尼力有助于限制链条幅度,而向后链条张紧器旋转方向上的较低阻尼力允许复位弹簧(例如,p弹簧)作用于拨链器链条张紧器上并且在复位弹簧的尺寸没有大幅增加或者没有任何增加的情况下保持链条张力。所公开的摩擦阻尼器的另一优点在于,阻尼器比传统的基于滚子离合器的摩擦型阻尼器轻。所公开的阻尼器的又一优点是容易制造阻尼器并且容易装设在后拨链器内。

本文中公开并描述了摩擦阻尼器和采用这种摩擦阻尼器的自行车后拨链器的示例。所公开的阻尼器抵抗链条张紧器旋转的链条松弛方向上的链条张紧器运动超过链条张紧方向上。在一个示例中,当拨链器链条张紧器在链条松弛方向上旋转时由摩擦阻尼器生成的扭矩比当拨链器链条张紧器在链条张紧方向上旋转时由阻尼器生成的扭矩大了大约三比一的比率。结果,由所公开的阻尼器施加的阻尼扭矩在骑行者切换齿轮时较低,并且在例如冲击或振动情况期间较高。

与配备有现有技术滚子离合器阻尼器的后拨链器比较,所公开的摩擦阻尼器能减轻配备有这种阻尼器的后拨链器的重量。例如,与例如包括多个组装部件的基于滚子离合器的阻尼等同物比较,所公开的摩擦阻尼器的简单的最小部件设计更轻。所公开的摩擦阻尼器也能相对较小并且可呈柱形形状,当安装在后拨链器上时,柱形形状可减小后拨链器或链条张紧器的整体尺寸。当与现有拨链器(例如,滚子离合器阻尼器)比较,沿着旋转轴线具有较小尺寸的阻尼器可供骑行者在使用期间允许或产生更大的脚跟间隙。前述内容解决或改进了当采用基于滚子离合器的摩擦型阻尼器时过度重量和脚跟与拨链器接触的问题。

在阅读本公开时,所公开的摩擦阻尼器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在整个附图中,在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情况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各个公开的示例中相同或基本类似的部分。另外,本文公开并描述了利用本公开的所公开方面、特征和部件的特定组合的具体示例。然而,本公开的每个所公开的方面、特征和/或部件均可在未在本文公开或描述的其他示例中独立于或按照本公开的其他方面、特征和部件的不同组合。

现在转到附图,图1总体上图示了采用根据本公开教导构造的后拨链器和阻尼器的自行车50。自行车50包括框架52、均以能旋转的方式附接至框架52的前轮54和后轮56以及传动系统58。设置有用于制动前轮54的前制动器60,并且设置有用于制动后轮56的后制动器62。自行车50还总体上具有座椅64,座椅64靠近框架52的后端并且承载在连接到框架52的座管66的端部上。自行车50还具有把手68,把手68靠近框架52的前端。制动杆70被承载在把手68上以致动前制动器60或后制动器62中的一者,或二者。如果制动杆70仅致动前制动器60和后制动器62中的一者,则还可设置有第二制动杆(未示出)以致动另一个制动器。自行车50的前和/或向前骑行方向或取向由图1中的箭头方向a指示。如此,自行车50的向前方向由箭头方向a指示。

虽然图1中描绘的所示自行车50是具有落下式把手68的公路自行车,但是本公开可应用于任何类型的自行车,包括具有全部或部分悬挂的山地自行车,以及具有机械控制(例如线缆、液压、气动)和非机械控制(例如有线、无线)的驱动系统的自行车。

传动系统58具有链条c和前链轮组件72,前链轮组件72与具有踏板76的曲柄组件74同轴地安装。传动系统58还包括后链轮组件78,后链轮组件78与后轮56和后变速机构(诸如后拨链器80)同轴地安装。

如图1所示,前链轮组件72可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同轴安装的链环、齿轮或链轮。在该示例中,前链轮组件72具有两个这样的链轮f1和f2,每个链轮均具有围绕相应圆周的齿82。如图1和图2中示出的,后链轮组件78可包括多个(例如,十一个)同轴安装的齿轮、嵌齿轮或链轮g1-g11。每个链轮g1-g11也具有围绕相应圆周布置的齿84。较小直径前链轮f2上的齿82的数目可少于较大直径链轮f1上的齿的数目。后链轮g1-g11上的齿84的数目可从最大直径后链轮g1到最小直径链轮g11逐渐减小。虽然本文中没有任何详细描述,前变速器85可操作成从第一操作位置移动到第二操作位置,以使链条c在前链轮f1和f2之间移动。同样,后拨链器80能操作地在十一个不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以将链条c转换到后链轮g1-g11中选定的那个后链轮。

参照图2和图3,后拨链器80在一个示例中被描绘为安装到自行车50的框架52的无线电致动式后拨链器。电后拨链器80具有安装到自行车框架52的基部构件86(例如,b关节)。联动装置88具有枢转地连接到基部构件86的两个连杆l(在图2中,一个连杆隐藏在另一个连杆后面)。可动构件90(例如,p关节)连接到联动装置88。链条引导组件92(例如,保持架)具有保持架板93,保持架板93的近端91枢转地连接到可动构件90的一部分,这在下面进一步描述。保持架板93可绕着保持架旋转轴线r在阻尼方向d和链条张紧方向t上旋转或枢转。

马达模块94被承载在电后拨链器80上并且具有电池96。电池96向马达模块94供电。在一个示例中,马达模块94位于基部构件86中。然而,马达模块94可替代地位于别处,诸如位于联动装置88的一个连杆l或可动构件90中。虽然本文中未示出,但是马达模块94可包括齿轮机构或传动装置。如本领域已知的,马达模块94和齿轮机构可与联动装置88联接以使保持架板93横向移动,由此在后链轮组件78上的后链轮g1-g11之中转换链条c。

保持架板93还具有远端98,远端98承载张紧器嵌齿轮或轮100。轮100还具有围绕圆周的齿102。保持架板93在链条张紧方向t上被偏压以保持链条c中的张力。链条引导组件92还可包括第二嵌齿轮或轮,诸如更靠近保持架板93的近端和可动构件90布置的引导轮104。在操作中,链条c围绕后链轮g1-g11之一布线。链条c的上段向前延伸至前链轮组件72并且围绕前链轮f1或f2之一布线。链条c的下段从前链轮组件72返回到张紧器轮100,然后向前布线到引导轮104。引导轮104将链条c引向后链轮g1-g11。保持架板93、张紧器轮100和引导轮104的横向移动可确定链条c的横向位置以与后链轮g1-g11中选定的那个后链轮对准。

虽然本文中未示出,但是控制单元可安装到把手68以致动马达模块94并操作后拨链器80,从而执行变速和齿轮选择。然而,控制单元可位于自行车50上的任何地方,替代地可分布在自行车50的各种部件之中,布线有通信链路以适应必要的信号和功率路径。控制单元也可位于除自行车50上的其他地方,例如,骑行者的手腕上或运动衫口袋里。通信链路可包括线材,可以是无线的,或者可以是其组合。在一个示例中,控制单元可与后拨链器80集成以在部件之间传达控制命令。控制单元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一个或更多个通信接口。

电池96可替代地是替代电源或功率源并且可操作自行车50的位于链接系统内的其他电子部件。电池96或其他电源也可位于其他位置中,诸如附接至框架52。进一步,可设置有多个电源,多个电源可共同地或单独地为系统的电子部件(包括后拨链器80,诸如用于涉及电动自行车的实施方式的驱动马达)供电。在该示例中,然而,电池96被配置成直接附接至后拨链器80,并且仅为后拨链器80的部件提供动力。

参照图4,线缆致动的或手动后拨链器80被示出为安装到自行车50的框架52。除下面指出的差异之外,手动后拨链器80与电后拨链器基本相同并且以类似的方式操作,如上所述。由此,手动后拨链器80包括安装到自行车框架52的基部构件86。包括两个连杆l的联动装置88枢转地连接到基部构件86。可动构件90连接到联动装置88的连杆l。保持架板93枢转地连接到可动构件90并且能绕着保持架旋转轴线r在阻尼方向d和链条张紧方向t上旋转。在该示例中,致动器线缆110连接到承载在把手68或自行车50的另一部分上的齿轮切换器(未示出)。致动器线缆110围绕由基部构件86承载的线缆引导轮112布线并且联接到联动装置88。如本领域中已知的,骑行者操作齿轮切换器而使联动装置横向移动,以在后链轮g1-g11之中切换链条c。

可动构件90容纳阻尼器装置120,其在下文中被识别为“阻尼器120”以简化描述。现在参照图5至图7c描述阻尼器120。虽然本文中作为自行车的后拨链器的一部分来讨论,但是阻尼器120可整合到自行车的链条张紧器或链条引导组件上,其中链条张紧器不是前拨链器或后拨链器的一部分。

参照图5,链条引导组件92包括分开的外板122(例如,图2至图4中的保持架板93)和内板124。例如,外板122和内板124是刚性板。张紧器轮100和引导轮104以能旋转的方式布置在外板122和内板124之间以接收链条(未示出)。例如,张紧器轮100和引导轮104分别能经由对应轴承123和125相对于链条引导组件92的外板122和内板124旋转,张紧器轮100和引导轮104借助对应轴承123和125旋转。外板122以抗旋转地固定的方式与旋转轴126连接。旋转轴126被支撑着在可动构件90的空腔128(参见图7a至图7c)中旋转。空腔128可形成从可动构件90的第一轴向侧130延伸到可动构件90中的通道。在一个示例中,空腔128形成从第一轴向侧130延伸到第二轴向侧(与第一轴向侧130相对)的通道。

中间构件132(例如,中间垫圈)位于外板122和可动构件90之间。中间构件132通过例如接合在外板122的开口中的突起以抗旋转地固定的方式连接到外板122。在一个示例中,外板122和中间构件132形成为单个连续部分。换句话说,外板122包括表面134,环形壁136从表面134延伸。

包括中间构件132的外板122以及内板124通过螺钉138与旋转轴126连接。例如,螺钉138被旋拧到旋转轴126的内螺纹中。螺钉138也通过轴承125延伸穿过开口,使得引导轮104能绕着螺钉138和/或旋转轴126旋转。例如,轴承125的内座圈相对于螺钉138抗旋转地固定,并且轴承125的外座圈且因此引导轮104能相对于轴承125的内座圈旋转。

偏压装置140在可动构件90(参见图7a至图7c)中以形状锁合的方式与联接部分接合并且在142(诸如孔)处在中间构件132和/或外板122中以形状锁合的方式与联接部分接合。偏压装置140由此在链条张紧方向t上偏压链条引导组件92以保持或恢复与张紧器轮100和引导轮104接合的链条的必要张紧。偏压装置140可以是任何数目的不同类型的偏压装置,包括例如扭力弹簧。

根据本公开的教导,阻尼器120被布置在链条引导组件92和可动构件90之间。当链条引导组件在阻尼方向d上旋转时,阻尼器120将阻尼力能操作地施加到链条引导组件92。

阻尼器120包括摩擦构件144(例如,环形摩擦构件)。在一个示例中,摩擦构件144是具有少于单个线圈的弹簧。摩擦构件144相对于旋转轴126和偏压装置140位于径向外部。换句话说,摩擦构件144相对于旋转轴126和偏压装置140定位在相应距离处。

摩擦构件144具有第一端146、第二端148、内环形表面150和外环形表面152。摩擦构件144定位在可动构件90的空腔128内,使得摩擦构件144的外环形表面152与可动构件90的空腔128内的内环形表面154摩擦接合(例如,物理接触、抵接)。例如,空腔128内的内环形表面154的尺寸和形状匹配或者小于外径,或摩擦构件144的外径和厚度。在一个示例中,摩擦构件144的未组装外径大于可动构件90的空腔128内的内环形表面154的直径。

摩擦构件144的尺寸能缩放,以在操作后拨链器80期间增加或降低摩擦构件144和空腔128内的内环形表面154之间的摩擦力。例如,摩擦构件144的外径、宽度(例如,轴向宽度)和/或厚度以及/或者摩擦构件144与空腔128内的内环形表面154之间的摩擦系数可增大或减小,以改变摩擦构件144的摩擦力能力。

在一个示例中,阻尼器120包括附接至可动构件90的中间构件或套筒156(例如,环156)。环156具有内环形表面158和外环形表面160。环156的内环形表面158形成可动构件90的空腔128内的内环形表面154,并且摩擦构件144的外环形表面152与环156的内环形表面158摩擦接合(例如,物理接触、抵接)。环156的内环形表面158的尺寸和形状匹配或者小于外径,或摩擦构件144的外径和厚度。

在一个示例中,可动构件90包括凹部162,凹部162形成可动构件90的空腔128的一部分。凹部162的尺寸和形状匹配环156的外环形表面160或者直径小于环156的外环形表面160。环156附接至可动构件90,使得环156不会相对于可动构件90移动。例如,凹部162的直径小于环156的外径,并且环156被压配合到凹部162中。另外,环156可包括环156的外环形表面160上的纹理,纹理有助于防止环156相对于可动构件90移动。环156可以任何数目的不同方式(例如,包括用粘合剂、突片、凸缘、其他连接器或其任何组合)附接至可动构件90。例如,环156可使用包覆成型或键入以不能旋转的方式附接至可动构件90。

在一个示例中,环156由第一材料制成,并且摩擦构件144由不同于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制成。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可以是任何数目的材料。例如,第一材料是硬化钢(例如,4140合金钢),并且第二材料是被热处理和弹簧回火的高碳钢(例如,1080碳钢)。可使用其他材料。例如,环156的内环形表面158具有精细的机加工表面。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材料的硬度大于第二材料的硬度,使得摩擦构件144在环156之前失效,因为由于环156相对于可动构件90的不能旋转附接,摩擦构件144可能比环156更容易替换。

油脂可用于辅助包括摩擦构件144和环156的阻尼器120的组装。在操作后拨链器80期间,来自阻尼器120的组件的油脂润滑摩擦构件144和环156之间的接触表面并且与摩擦构件144和环156之间没有油脂的阻尼器120比较减小了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

摩擦构件144的第一端146以不能旋转的方式附接至链条引导组件92,而摩擦构件144的第二端148相对于链条引导组件92自由移动。例如,摩擦构件144的第二端148是周向自由端,而不是固定地紧固到链条引导组件92或可动构件90。术语“以不能旋转的方式附接”包括允许摩擦构件144的第一端146和链条引导组件92之间有游隙或缝隙(例如,由于摩擦构件144的第一端146和链条引导组件92之间的连接处的间隙)的摩擦构件144与链条引导组件92的附接。链条引导组件92包括阻尼器装置附接部163。如图5和图6a至图6c的示例中示出的,阻尼器装置附接部163通过环形壁136的远离外板122的表面134延伸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环形壁136包括延伸穿过环形壁136的一个或更多个开口或槽缝164(例如,三个开口或槽缝164a、164b和164c)。环形壁136的形成阻尼器装置附接部163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可具有与环形壁136的其余一个或多个部分相比更大的高度和/或厚度,以承受由摩擦构件144作用在环形壁136上的力。

如图5和图6a至图6c的示例中示出的,环形壁136被分成由三个开口164a、164b和164c限定的部分165(例如,三个部分165a、165b和165c)。环形壁136的部分165可具有相同的尺寸和/或形状,或者部分165中的至少一个与其他部分165比较可具有不同的尺寸和/或形状,如图5和图6a至图6c的示例中所示。环形壁136的每个部分165的端部包括朝向环形壁136的中心(例如,在保持架旋转轴线r处)延伸的突起或突片166。换句话说,环形壁136的厚度是变化的,部分165的两端分别厚于环形壁136的其余部分。较厚端有助于环形壁136承受由摩擦构件144作用在环形壁136上的力。

参照图6b,当后拨链器80组装好时,摩擦构件144定位在可动构件90的内环形表面154(例如,环156的内环形表面158)和环形壁136之间。在图6b和图6c中,取下偏压装置140,暴露出外板122的表面134,并且示出了远离外板122的表面134延伸的环形壁136。偏压装置140与链条引导组件92接合所在的孔142相对于环形壁136位于径向内部。摩擦构件144围绕远离外板122的表面134延伸的环形壁136定位。例如,摩擦构件144的尺寸和形状使得摩擦构件144与环156的内环形表面158物理接触(例如,摩擦接合),但不与环形壁136物理接触(例如,摩擦接合)。在一个示例中,摩擦构件144的第一部分与环156的内环形表面158物理接触(例如,摩擦接合),但不与环形壁136物理接触(例如,摩擦接合),而摩擦构件144的第二部分与环形壁136物理接触(例如,摩擦接合),但不与环156的内环形表面158物理接触(例如,摩擦接合)。例如,邻近第一端146(例如,第二部分)的摩擦构件144远离环形壁136且朝向环156的内环形表面158延伸。

例如,在第一端146处或邻近第一端146,摩擦构件144定位在三个槽缝164中的一个槽缝内。在图6b和图6c所示的示例中,槽缝164一直延伸穿过环形壁136。在其他示例中,槽缝164不会一直延伸穿过环形壁136。换句话说,槽缝164仅部分地延伸穿过环形壁136。槽缝164的宽度匹配或小于摩擦构件144的厚度。在摩擦构件144的第一端146处或邻近摩擦构件144的第一端146,摩擦构件144非周向地被弯曲。例如,摩擦构件144的位于第一端146处或邻近第一端146的部分朝向摩擦构件144的中心弯曲。摩擦构件144的此部分形成突片或柄脚167。突片或柄脚167的形状有助于最小化在接合摩擦构件144之前链条引导组件92行进通过的游隙量。使在接合摩擦构件144之前链条引导组件92行进通过的游隙最小化提高了摩擦构件144在链条移位时的有效性。

突片或柄脚167可具有与图5和图6a至图6c所示不同的形状。例如,柄脚167可比图6b所示弯曲得更多,使得摩擦构件144的第一端146定位在摩擦构件144的内环形表面150处或邻近摩擦构件144的内环形表面150定位,由此形成圆形柄脚。外板122或中间构件132可包括对应的柱,圆形柄脚能绕着对应的柱定位。在另一示例中,摩擦构件144的位于摩擦构件144的第一端146处或邻近摩擦构件144的第一端146的至少一部分在远离摩擦构件中心的方向上非周向地被弯曲。外板122或中间构件132包括分别远离外板122或中间构件132延伸的一个或更多个对应的柱,其将摩擦构件144的第一端146相对于链条引导组件92抗旋转地固定。

摩擦构件144的第一端146可以任何数目的其他方式以不能旋转的方式附接至链条引导组件92。例如,摩擦构件144的第一端146可用一个或更多个连接器(例如,螺钉、螺母/螺栓组合、其他突片、凸缘和/或粘合剂)以不能旋转的方式附接至链条引导组件92。

摩擦构件144的外环形表面152在第一弧长上与环156的内环形表面158摩擦接合例如超过环156的180度。例如,如上文讨论的,摩擦构件144可以是具有少于单个线圈的弹簧,并且摩擦构件144可围绕该摩擦构件144的第一端146以不能旋转的方式附接的环形壁136的少于全部圆周(例如,180度和360度之间)延伸。在一个示例中,摩擦构件144围绕环形壁136的圆周的整个范围延伸。在另一示例中,摩擦构件144具有超过单个线圈,并且摩擦构件144缠绕在自身的顶部上,或者摩擦构件144的线圈定位成彼此相邻。

如图6c中示出的,在一个示例中,摩擦构件144是第一摩擦构件,并且阻尼器120还包括第二摩擦构件170。如同第一摩擦构件144,第二摩擦构件170例如是具有少于单个线圈的弹簧。第二摩擦构件170定位在可动构件90的内环形表面154(例如,环156的内环形表面158)和远离外板122的表面134延伸的环形壁136之间。第二摩擦构件170将第一摩擦构件144围绕远离外板122的表面134延伸的环形壁136定位。第一摩擦构件144和第二摩擦构件170沿着环形壁136的高度并排定位并且二者均与可动构件90的内环形表面154摩擦接合。

第二摩擦构件170具有第一端172、第二端174、内环形表面176和外环形表面178。如同第一摩擦构件144的外环形表面152,第二摩擦构件170的外环形表面178与可动构件90的内环形表面154摩擦接合。第二摩擦构件170的第一端172以不能旋转的方式附接至链条引导组件92,而第二摩擦构件170的第二端174自由移动。在第二摩擦构件170的第一端172处或邻近第二摩擦构件170的第一端172,第二摩擦构件170与第一摩擦构件144的第一端146定位在相同的槽缝内。替代地,例如,在第二摩擦构件170的第一端172处或邻近第二摩擦构件170的第一端172,第二摩擦构件170定位在三个槽缝164中的另一槽缝内。

第二摩擦构件170的外环形表面178在第二弧长上与环156的内环形表面158摩擦接合例如超过环156的180度。例如,第二摩擦构件170可围绕该第二摩擦构件170的第一端172以不能旋转的方式附接的环形壁136的少于全部整个圆周范围(例如,180度和360度之间)延伸。

第一摩擦构件144的第一弧长和第二摩擦构件170的第二弧长可不同。在这样的配置中,由第一摩擦构件144和第二摩擦构件170提供的扭矩是附加的。因此,第二摩擦构件170可用于微调由第一摩擦构件144和第二摩擦构件170的组合在链条引导组件92上形成的合成阻力扭矩。

摩擦构件144(更具体地,摩擦构件144的外环形表面152和环156的内环形表面158之间的摩擦接合)限制链条引导组件92相对于可动构件90的旋转运动。当链条引导组件92在摩擦构件144的第一端146以不能旋转的方式附接至链条引导组件92且摩擦构件144的第二端148自由的情况下在阻尼方向d上旋转时,链条引导组件92相对于环156的内环形表面158且沿着环156的内环形表面158推动摩擦构件144。当链条引导组件92在张紧方向t上旋转时,链条引导组件92相对于环156的内环形表面158且沿着环156的内环形表面158拉动摩擦构件144。与当相对于环156的内环形表面158且沿着环156的内环形表面158拉动摩擦构件144时(例如,当链条引导组件92在张紧方向t上旋转时)比较,当相对于环156的内环形表面158且沿着环156的内环形表面158推动摩擦构件144时(例如,当链条引导组件92在阻尼方向d上旋转时),摩擦构件144在链条引导组件92上形成更高的扭矩。例如,摩擦构件144可在推动摩擦构件144时形成比拉动摩擦构件144时高三比一的比率的扭矩。可基于摩擦构件144和/或环156的不同尺寸、形状和/或材料提供其他比率。

参照图7a和图7b,链条引导组件92和摩擦构件144经由旋转轴126和螺钉138以能旋转的方式附接至可动构件90,并由此以能旋转的方式附接至环156。例如,螺钉138被旋拧到旋转轴126的内螺纹180中。旋转轴126可在可动构件90的附接部182处以能旋转的方式附接至可动构件90,使得旋转轴126不能相对于可动构件90平移移动,或者旋转轴126相对于可动构件90的平移移动被最小化。

包括带环形壁136的外板122、内板124、轴承125和引导轮104(在图7b中示出)的链条引导组件92与摩擦构件144一起在阻尼方向d和张紧方向t上旋转。在张紧方向t上偏压链条引导组件92的偏压装置140相对于摩擦构件144和环156位于径向内部,并且相对于旋转轴126位于径向外部。随着链条引导组件92在阻尼方向d上旋转,偏压装置140作用在链条引导组件92上以使链条引导组件92返回到保持链条张力的旋转位置。由摩擦构件144在张紧方向t上形成的较低扭矩(与阻尼方向d比较)允许偏压装置140保持链条张力,在偏压装置140的尺寸上与无摩擦构件144的后拨链器比较没有大幅增加或任何增加。

例如,当链条引导组件92在阻尼方向d上旋转时,摩擦构件144和环156之间的摩擦接合可在自行车50例如受到地面输入时限制竖直链条移动量。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施方式的摩擦构件的重量轻且制造成本低,并且易于装设在成品自行车内。如果在公差范围内制造部件(例如,从外板122的表面134延伸的摩擦构件144、环156和环形壁136),则本实施方式的摩擦构件还提供相对稳定的扭矩输出范围。

如图7c中示出的,在一个示例中,摩擦构件144是第一摩擦构件,并且阻尼器120还包括第二摩擦构件170。如同第一摩擦构件144,例如,第二摩擦构件170是具有少于单个线圈的弹簧。第二摩擦构件170定位在可动构件90的内环形表面154(例如,环156的内环形表面158)和远离外板122的表面134延伸的环形壁136之间。第二摩擦构件170将第一摩擦构件144围绕远离外板122的表面134延伸的环形壁136定位。第一摩擦构件144和第二摩擦构件170沿着环形壁136的高度并排(例如,邻近彼此)定位并且二者均与可动构件90的内环形表面154摩擦接合。与第一摩擦构件144比较,第二摩擦构件170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尺寸。例如,第二摩擦构件170可具有与第一摩擦构件144相比较短的弧长。

摩擦阻尼器的上述示例中的每一个均说明了阻尼器的配置和构造能以不同的方式变化。然而,与本文公开和描述的那些不同的其他示例也是可能的。本发明和本公开不旨在仅限于图1至图7c的示例。

尽管根据本公开的教导已经在本文中描述了某些摩擦阻尼器、自行车拨链器和自行车,但是本专利的覆盖范围不限于此。相反,本专利涵盖了完全落入可允许的等同范围内的本公开教导的所有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