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轮载物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3269发布日期:2019-01-05 08:5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轮载物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三轮或三轮以上机动或电动载物车,具体为一种多轮载物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三轮或三轮以上机动或电动载物车(包括快递车、老人助力车等)的设计中,出于行车稳定和制造经济的考虑,其车身都直接采用全承载结构,虽然直线行驶平稳,但该车身结构中的行驶轮不会相对车架进行移位调整,存在体形大、转弯时车身受离心力作用易发生倾斜,特别是在速度过快的情况下极容易侧倾翻倒,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多轮载物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其车架上并行间隔设置有两调整轮,两调整轮可在转弯过程中相对载物箱进行位置和高度调节,以进行车辆的侧倾转弯,使载物箱相对转向侧内移并重心下降,以此来有效减缓车身在转弯时受到的离心力影响,保证转弯平稳,避免侧翻现象发生,具有安全实用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轮载物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包括车架,车架上设置有一载物箱,车架下设置有至少三个车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两个车轮构成两联动的调整轮,两调整轮并行间隔设置在载物箱下方的两侧,两调整轮通过一联动调整机构与车架、载物箱连接;所述联动调整机构包括至少两根定位在载物箱下方的上横杆,各上横杆前后排列布局,上横杆的中部设有纵向布局的中连接轴,上横杆的端部设有纵向布局的侧连接轴;各上横杆上的中连接轴共同与一中连接架上方活动枢接,而同侧的侧连接轴共同与一侧连接架上方活动枢接;所述中连接架与所述车架固连在一起;所述侧连接架和中连接架底部通过若干下横杆连接成一体结构,各下横杆呈前后排列布局,每根下横杆的端部设置有侧连接轴与侧连接架活动枢接,每根下横杆的中部设置有中连接轴与中连接架活动枢接;所述侧连接架的中后部下方设有一横连接轴,横连接轴与一连接臂前端活动枢接,连接臂的后部外侧连接着所述的调整轮;而连接臂的中部向上铰接安装一减震器,减震器的上端与侧连接架的上方中后部活动铰接。

进一步的,上述中连接架包括若干并列间隔布局的中直杆,相邻中直杆之间通过若干连杆连接而构成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上述侧连接架包括若干并列间隔布局的侧直杆,相邻侧直杆之间通过若干连杆连接而构成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上述中连接架在其尾端与一上横杆之间设置有直行状态下调整机构的锁定结构;该锁定结构包括锁定块和u形的锁定盘,其中锁定块设置在中连接架尾端的连接板上,所述锁定盘设置在一上横杆下,锁定块上方设置有可卡入锁定盘的锁口,锁口在中连接架摆动时可相对锁定盘滑动;锁定块上的锁口大小由车架上的操作按钮控制,当锁口变小时将使锁定块与锁定盘锁定固连而限制中连接架相对上横杆的摆动。

本发明在载物箱下方设置有两调整轮,两调整轮通过由若干上横杆、两侧连接架、一中连接架、若干下横杆和两连接臂构成的联动调整机构与车架实现连接。在使用中,利用各下横杆的联动作用,使中连接架、带驾驶位的车架、两侧连接架进行同步协同的侧倾,进而带动两连接臂上的调整轮相对载物箱的位置和高度进行适应性调节。

在车辆转弯过程中,一旦车辆受离心力作用发生倾斜,车架就会在载物箱惯性力和轮胎受力的作用下,使两调整轮对应的联动调整机构相对载物箱下的上横杆发生转动,进而自适应的实现调整轮和带驾驶位的车架朝向转向侧侧倾,使驾驶者和载物箱相对车架内移并下沉一定距离,实现整车重心往转弯侧内移下降,以此来减缓车身在转弯时受到的离心力影响,保证转弯平稳,避免侧翻现象发生,具有安全实用的特点。

在此,为提升直线行驶当中的车辆稳定性,所述中连接架在其尾端与一上横杆之间设置有直行状态下调整机构的锁定结构,该锁定结构包括锁定块和u形的锁定盘。在直线行驶当中,锁定块的锁口变小而使锁定块与锁定盘锁定固连,以锁定中连接架与上横杆,避免两个调整轮、联动调整机构和车架相对载物箱的摆动。此时,整个车身结构与全承载车身相同,具有行车稳定和安全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省略载物箱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联动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联动调节机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侧倾转弯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侧倾转弯时联动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锁定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多轮载物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包括车架1,车架1上设置有一载物箱2,车架1下设置有至少三个车轮。在本实施例图示中仅就三个车轮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实际中可根据需要设定为四个车轮或更多个车轮。

其中两个车轮构成两联动的调整轮31,其他车轮32位于调整轮31的前侧或后侧。两所述调整轮31并行间隔设置在载物箱2下方的两侧,两调整轮31通过一联动调整机构4与车架1、载物箱2连接。

所述联动调整机构4包括至少两根定位在载物箱2下方的上横杆41,本图示中上横杆41采用两根,在实际中可根据车辆规格大小采用更多根的上横杆41。各上横杆41前后排列布局。每根上横杆41的中部设有纵向布局的中连接轴42,每根上横杆41的两端部设有纵向布局的侧连接轴43。

各上横杆41上的中连接轴42共同与一中连接架44上方活动枢接。整个中连接架44包括若干并列间隔布局的中直杆441,相邻中直杆441之间通过若干连杆442连接而构成一体结构。

所述中连接架44与所述车架1固连在一起,两者构成一体结构而实现联动。

同侧的侧连接轴43共同与一侧连接架45上方活动枢接。各侧连接架45包括若干并列间隔布局的侧直杆451,相邻侧直杆451之间通过若干连杆452连接而构成一体结构。

所述侧连接架45和中连接架44底部通过若干下横杆46连接成一体结构,在本图示中设置的下横杆46数量为两根,在实际中可根据需要设定为更多根。各下横杆46呈前后排列布局,每根下横杆46的端部设置有侧连接轴47与侧连接架45活动枢接,每根下横杆46的中部设置有中连接轴48与中连接架44活动枢接。

所述侧连接架45的中后部下方设有一横连接轴49,横连接轴49与一连接臂40前端活动枢接,连接臂40的后部外侧连接着对应侧的调整轮31。而连接臂40的中部向上铰接安装一减震器401,减震器401的上端与侧连接架45的上方中后部活动铰接。

以上主要由若干上横杆41、两侧连接架45、一中连接架44、若干下横杆46和两连接臂40构成联动调整机构4,通过该联动调整机构4,可带动两调整轮31和车架1联动并相对载物箱2进行侧倾转动。在使用中,利用各下横杆46的联动作用,使中连接架44、车架1、两侧连接架45进行同步协同的侧倾调整,进而带动带驾驶位11的车架1和两连接臂40上的调整轮31相对载物箱2的位置和高度进行适应性调节。

在车辆转弯过程中,一旦车辆受离心力作用发生倾斜,车架1就会在载物箱2惯性力和轮胎受力的共同作用下,使两调整轮31对应的联动调整机构4相对载物箱2下的上横杆41发生转动,自适应的实现调整轮31和带驾驶位11的车架1朝向转向侧侧倾,从而使驾驶者和载物箱2相对车架1内移并下沉一定距离,其结构如图5和6所示,实现整车重心往转弯侧内移下降,以此来减缓车身在转弯时受到的离心力影响,保证转弯平稳,避免侧翻现象发生,具有安全实用的特点。

在此,为提升直线行驶当中的车辆稳定性,所述中连接架44在其尾端与一上横杆41之间设置有直行状态下调整机构的锁定结构5,其结构如图7所示,该锁定结构5包括锁定块51和u形的锁定盘52,其中锁定块51设置在中连接架44尾端的连接板44a上,所述锁定盘52设置在一上横杆41下,锁定块51上方设置有可卡入锁定盘52的锁口511,锁口511在中连接架44摆动时可相对锁定盘52滑动。锁定块51上的锁口511大小由车架1上的操作按钮控制,当锁口511变小时将使锁定块51与锁定盘52锁定固连。

在直线行驶当中,锁定块51的锁口511变小而使锁定块51与锁定盘52锁定固连,以此将完全锁定中连接架44与上横杆41,避免两个调整轮31、联动调整机构4和车架1相对载物箱2的摆动。此时,整个车身结构与全承载车身相同,具有行车稳定和安全的特点。

在以上实施例中,两调整轮31位于车架1的后方即用作载物车的后轮使用,在实际中两调整轮31也可设置到车架1前侧以作为前轮使用,其结构和原理完全一样,在此就不在重复叙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