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轮眉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4771发布日期:2018-08-04 14:18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轮眉,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轮眉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造型原因,越来越多的汽车为了增加运动感,与前、后保险杠下本体造型相呼应,都设计有前、后轮眉。一般汽车的前、后轮眉宽度比较窄,一般为50mm—65mm,和车身钣金搭接弧面均匀,布置单排安装点即可满足零件强度需求,参见图1至图4,所示的现有轮眉的安装结构,包括现有车身钣金5和现有轮眉6,在现有轮眉5的内侧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现有轮眉,在每个现有轮眉卡扣座51上设有卡扣3,所述现有车身钣金6的下边缘设有多个现有车身钣金卡孔61,多个现有车身钣金卡孔61与多个卡扣3一一对应配合。安装时,首先卡扣3安装在现有轮眉卡扣座51上,然后将卡扣对准现有车身钣金卡孔61,用力拍紧即可。

采用卡扣连接虽然提高了现有轮眉和现有车身钣金的结构强度,但由于生产时难以保证产品零部件的一致性,装配时可能导致现有轮眉与现有车身钣金配合边界间隙不均,无法满足精度要求,影响装配质量。

并且针对宽度超过100mm的轮眉,目前普遍在轮眉上采取W形交错布置卡扣来解决。但如果在宽度面上只布置一排卡扣,距离边界较远的安装点会造成拉紧力不够,如果布置两排卡扣,则存在卡扣的卡紧力不均,同样会造成现有轮眉和现有车身钣金的配合边界间隙不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轮眉安装结构,其能够保证轮眉安装质量,满足超宽的轮眉的安装需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轮眉安装结构,包括轮眉本体和车身钣金,所述轮眉本体通过卡扣卡接固定于所述车身钣金下边缘,在轮眉本体内侧间隔设有多个定位柱,所述车身钣金的下边缘设有多个定位孔,多个定位孔与多个定位柱对应配合。

进一步,所述定位柱的数量为两个,包括主定位柱和次定位柱,所述主定位柱设于轮眉间隙精度要求最高的位置,所述次定位柱设于轮眉本体远离主定位柱的端部。

进一步,所述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间隙为0.1mm。

进一步,所述卡扣与车身钣金的连接处设有防水泡沫垫。

安装时,首先将卡扣安装在轮眉本体的卡扣座上,再将主定位柱、次定位柱与车身钣金上的定位孔对齐,然后将卡扣与车身钣金上的卡孔大致对齐,用力拍紧,所有卡扣卡接进卡孔后,轮眉安装完成。由于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间隙为0.1mm,精度较高,并且主定位柱设于轮眉间隙精度要求最高的位置,能够有效控制轮眉与车身钣金的配合间隙,防止轮眉下掉。如果产品零部件的一致性不好,能够通过对定位柱的修模来调校轮眉间隙,保证轮眉的安装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定位柱对轮眉与车身钣金的间隙的精度控制更好,保证了轮眉安装质量,满足了超宽的轮眉的安装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轮眉与现有车身钣金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现有轮眉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车身钣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轮眉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身钣金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沿B-B线的剖视图。

图中,1—车身钣金,11—卡孔,12—定位孔,2—轮眉本体,21—卡扣座,22—定位柱,221—主定位柱,222—次定位柱,3—卡扣,4—防水泡沫垫,5—现有车身钣金,51—现有车身钣金卡孔,6—现有轮眉,61—现有轮眉卡扣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参见图5至图8,所示的汽车轮眉安装结构,包括车身钣金1和轮眉本体2,所述轮眉本体2通过卡扣3卡接固定于所述车身钣金1下边缘,在轮眉本体2的内侧间隔设有多个卡扣座21,在每个卡扣座21上设有卡扣3,所述车身钣金1下边缘设有多个卡孔11,多个卡孔11与多个卡扣3一一对应配合。所述卡扣3与车身钣金1的连接处设有防水泡沫垫4。

在轮眉本体2内侧间隔还设有两个定位柱22,所述车身钣金1的下边缘设有两个定位孔12,定位孔12与定位柱22对应配合,定位柱22与定位孔12的间隙为0.1mm。所述定位柱22包括主定位柱221和次定位柱222,所述主定位柱221设于轮眉本体2间隙精度要求最高的位置,所述次定位柱222设于轮眉本体2远离主定位柱221的端部。

安装时,首先将卡扣3安装在轮眉本体2的卡扣座21上,再将主定位柱221、次定位柱222与车身钣金1上的定位孔12对齐,然后将卡扣3与车身钣金1上的卡孔11大致对齐,用力拍紧,所有卡扣3卡接进卡孔11后,轮眉安装完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