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损转向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5199发布日期:2018-11-02 23:37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耐磨损转向节。



背景技术:

转向节的功用是传递并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在汽车行驶状态下,它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因此,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强度。

目前,市场上的转向节,它包括内设有转向轴孔的本体以及设置于本体周侧的销轴座A、销轴座B、销轴座C、第一固定臂以及第二固定臂。传统的转向节在进行安装后,与其他部件之间的接触,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磨损,从而降低了使用寿命;并且如何提高本体的结构强度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损,润滑效果好以及结构强度高的转向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损转向节,包括内设有转向轴孔的本体以及设置于本体周侧的销轴座A、销轴座B、销轴座C、第一固定臂以及第二固定臂,所述本体上设有依次设置于转向轴孔周侧的第一台阶、第二台阶以及第三台阶,本体上还设有第一储油环槽、第二储油环槽以及第三储油环槽,且第一储油环槽设置于第一台阶上、第二储油环槽设置于第二台阶上以及第三储油环槽设置于第三台阶上,第一储油环槽和第二储油环槽之间设有若干导流通道A,第二储油环槽和第三储油环槽之间设有若干导流通道B。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体上设有依次设置于转向轴孔周侧的第一台阶、第二台阶以及第三台阶,本体上还设有第一储油环槽、第二储油环槽以及第三储油环槽,且第一储油环槽设置于第一台阶上、第二储油环槽设置于第二台阶上以及第三储油环槽设置于第三台阶上,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增加了润滑的范围,确保耐磨损效果,第一储油环槽和第二储油环槽之间设有若干导流通道A,第二储油环槽和第三储油环槽之间设有若干导流通道B,提高了各储油环槽之间润滑油的流动,提高润滑的持续效果,以及逐层的储油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通道A的口径有第一储油环槽往第二储油环槽方向逐渐减小,导流通道B的结构与导流通道A的结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通道A的口径有第一储油环槽往第二储油环槽方向逐渐减小,导流通道B的结构与导流通道A的结构相同,配合台阶状结构分布的第一储油环槽、第二储油环槽以及第三储油环槽,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导流通道A、B,减缓了流速,控制了各储油环槽之间润滑流的流通,提高了耐磨损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储油环槽、第二储油环槽以及第三储油环槽的槽深和槽口口径之间比值在1.8-2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储油环槽、第二储油环槽以及第三储油环槽的槽深和槽口口径之间比值在1.8-2之间,在确保槽深的同时,控制槽口口径,可以控制储油量,确保了持续润滑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上还设有若干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体上还设有若干加强筋,通过在本体上设有的加强筋,提高了对本体的结构加强效果,并且将各加强筋设置于本体和销轴座A、销轴座B、销轴座C、第一固定臂以及第二固定臂之间,则提高了各部分与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磨损转向节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本体,10-第一储油环槽,11-第二储油环槽,12-第三储油环槽,13-导流通道A,14-导流通道,2-销轴座A,20-加强筋,3-销轴座B,4-销轴座C,5-第一固定臂,6-第二固定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磨损转向节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耐磨损转向节,包括内设有转向轴孔的本体1以及设置于本体1周侧的销轴座A2、销轴座B3、销轴座C4、第一固定臂5以及第二固定臂6,本体1上设有依次设置于转向轴孔周侧的第一台阶、第二台阶以及第三台阶,本体1上还设有第一储油环槽10、第二储油环槽11以及第三储油环槽12,且第一储油环槽10设置于第一台阶上、第二储油环槽11设置于第二台阶上以及第三储油环槽12设置于第三台阶上,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增加了润滑的范围,确保耐磨损效果,第一储油环槽10和第二储油环槽11之间设有若干导流通道A13,第二储油环槽11和第三储油环槽12之间设有若干导流通道B14,提高了各储油环槽之间润滑油的流动,提高润滑的持续效果,以及逐层的储油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导流通道A13的口径有第一储油环槽10往第二储油环槽11方向逐渐减小,导流通道B14的结构与导流通道A13的结构相同,配合台阶状结构分布的第一储油环槽10、第二储油环槽11以及第三储油环槽12,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导流通道A、B,减缓了流速,控制了各储油环槽之间润滑流的流通,提高了耐磨损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储油环槽10、第二储油环槽11以及第三储油环槽12的槽深和槽口口径之间比值在1.8-2之间,在确保槽深的同时,控制槽口口径,可以控制储油量,确保了持续润滑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本体1上还设有若干加强筋20,通过在本体1上设有的加强筋20,提高了对本体的结构加强效果,并且将各加强筋20设置于本体1和销轴座A2、销轴座B3、销轴座C4、第一固定臂5以及第二固定臂6之间,则提高了各部分与本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