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减震三轮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0935发布日期:2018-09-18 22:38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体式减震三轮电动车。



背景技术:

三轮电动车是城乡居民常用的代步工具,目前,三轮电动车的减震系统大多采用在车轴上加装减震弹簧,减震效果有限。当三轮电动车的车速较高地进行转弯时,需较大的向心力维持车体平衡,但因为减震系统的缺陷,在颠簸的情况下进行转向时,向心力受到震动的影响,车体容易出现侧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减震三轮电动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分体式减震三轮电动车,包括车架、前轮结构、后轮结构以及快拆电池;车架包括主体架,主体架具有前轮安装段以及连接在前轮安装段一端的后轮安装段;后轮安装段内具有腔室,快拆电池安装于腔室内,并向前轮结构供能;前轮结构设置于前轮安装段远离后轮安装段的一端,用于控制驾驶方向,将快拆电池的供能转换成动力;后轮安装段远离前轮安装段的一端于外周设有两安装板,两安装板之间具有间隙,两安装板于间隙内,分别在后轮安装段的两侧设有固定杆,两安装板于底端安装后轮结构;后轮结构包括后轮安装件、两后轮以及两避震弹簧,后轮安装件具有前端壁、后端壁以及相对设置于前端壁与后端壁两侧的两后轮装配段,两安装板的底端设置于前端壁与后端壁之间,前端壁、后端壁分别与一安装板相贴,一销轴依次穿过前端壁、两安装板以及后端壁,使后轮安装件与两安装板铰接,后轮安装段在两后轮装配段之间摆动;每一后轮装配段远离前端壁与后端壁的侧面设有后轮;避震弹簧相对设置在后轮安装段的两侧,避震弹簧的一端与后轮装配段临近前端壁与后端壁的侧面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杆连接,避震弹簧控制后轮安装段于两后轮装配段之间的摆动幅度,并起到减震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后轮安装段临近前轮安装段的一端于腔室内设有锁紧结构,以供快拆电池安装于腔室内时,锁紧结构将快拆电池锁紧固定于腔室内;后轮安装段远离前轮安装段的一端于端面对应腔室设有开口,以便于快拆电池的取出与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体式减震三轮电动车通过后轮结构的避震弹簧控制后轮安装段于两后轮装配段之间的摆动幅度,起到减震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分体式减震三轮电动车的整体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车架的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车架的侧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车架连接件的结构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后轮安装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分体式减震三轮电动车,包括车架10、前轮结构20、后轮结构30、车座结构40以及快拆电池50;前轮结构20、后轮结构30、车座结构40以及快拆电池50均设置于车架10上。

请参阅图1、图3,车架10包括主体架11以及设置于主体架11两侧的脚踏板12,主体架11具有前轮安装段101以及连接在前轮安装段101一端的后轮安装段102,前轮安装段101呈弧型,前轮安装段101远离后轮安装段102的一端设有安装孔103,安装孔103贯穿前轮安装段101,用于安装前轮结构20;后轮安装段102的两侧设有所述脚踏板12,用于站立式驾驶;结合参阅图4,后轮安装段102内具有腔室104,所述快拆电池50安装于腔室104内;后轮安装段102远离前轮安装段101的一端于外周设有两安装板105,两安装板105的顶端与后轮安装段102的顶面水平,两安装板105之间具有间隙,两安装板105于间隙内,分别在后轮安装段102的两侧设有固定杆106,固定杆106的两端分别连接两安装板105;两安装板105的两侧连接车座结构40,两安装板105的底端连接后轮结构30。

进一步地,后轮安装段102临近前轮安装段101的一端于腔室104内设有锁紧结构107,以供快拆电池50安装于腔室104内时,通过锁紧结构107将快拆电池50锁紧固定于腔室104内;当要拆除快拆电池50时,则解锁锁紧结构107,解除对固定快拆的固定。后轮安装段102远离前轮安装段101的一端于端面对应腔室104设有开口108,以便于快拆电池50的取出与安装。

请参阅图1,前轮结构20设置于前轮安装段101远离后轮安装段102的一端,用于控制驾驶方向,并将快拆电池50的供能转换成动力。前轮结构20包括两前轮安装件21、车架连接件22以及前轮23,车架连接件22的两侧各设有一所述前轮安装件21,车轮设置于两前轮安装件21之间。具体的,每一前轮安装件21具有车把段211以及连接车把段211一端的前轮装配段212,前轮装配段212上设有减震弹簧(图未示),起到减震作用,提高驾驶舒适度;两前轮安装件21于车把段211之间设有连杆,以增强两车把段211的稳定性;一车把段211远离前轮装配段212的一端均设有第一刹车把手(图未标)以及握把(图未标),另一车把段211远离前轮装配段212的一端设有第二刹车把手(图未标)以及调速把手(图未标),第一刹车把手与第二刹车把手用于前轮23与后轮33的刹车,所述调速把手与快拆电池50电性连接,用于控制驾驶速度。前轮23设置于两前轮安装件21的前轮装配段212之间,前轮23的中心设有用于驱动前轮23转动的电机231以及用于前轮23刹车的前轮刹车装置,前轮刹车装置(图未标)与第一刹车把手或第二刹车把手的刹车线连接,电机231与快拆电池50电性连接,通过快拆电池50向电机231供能。

请参阅图1、图5,车架连接件22与每一前轮安装件21连接于车把段211与前轮装配段212连接处。所述车架连接件22用于连接车架10的前轮安装段101,包括上端板221、下端板222以及连接上端板221与下端板222的连接板223,上端板221与下端板222之间具有安装空间224,通过安装空间224与前轮安装段101连接。车架连接件22与前轮安装段101的连接方式为:将前轮安装段101设有安装孔103的一端设置于上端板221与下端板222之间的安装空间224内,一销轴依次穿过上端板221、前轮安装段101的安装孔103以及下端板222,实现车架连接件22与前轮安装段101的铰接。如此,分体式减震三轮电动车通过车把段211带动车架连接件22绕前轮安装段101摆动,前轮安装段101带动前轮23变向,从而控制驾驶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223分别连接上端板221远离与前轮安装段101铰接处的侧边,以及下端板222远离与前轮安装段101铰接处的侧边。本实施例中,上端板221与下端板222均采用等腰三角形板体,且上端板221与下端板222的大小相等。

进一步地,两前轮安装件21的前轮安装段101之间设有前轮挡泥板24,前轮挡泥板24位于前轮23的上方。

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6,后轮结构30设置于后轮安装段102远离前轮安装段101的一端,相对于前轮结构20,起到从动作用。后轮结构30包括后轮安装件31、两避震弹簧32以及两后轮33,后轮安装件31具有前端壁311、后端壁312以及各设置于前端壁311与后端壁312两侧的后轮装配段313,前端壁311与后端壁312的两端分别连接两后轮装配段313,前端壁311与后端壁312之间具有间隙,前端壁311与后端壁312之间的间隙大于两安装板105之间的间隙,使前端壁311与后端壁312可相对连接两安装板105的底端,前端壁311、后端壁312与两安装板105的连接方式为:两安装板105的底端设置于前端壁311与后端壁312之间,前端壁311、后端壁312分别与一安装板105相贴,一销轴依次穿过前端壁311、两安装板105以及后端壁312,使后轮安装件31与两安装板105铰接,后轮安装段102可在两后轮装配段313之间摆动。

每一后轮装配段313远离前端壁311与后端壁312的侧面设有所述后轮33。避震弹簧32相对设置在后轮安装段102的两侧,避震弹簧32的一端与后轮装配段313临近前端壁311与后端壁312的侧面连接,另一端与设置于两安装板105之间的固定杆106连接,通过避震弹簧32控制后轮安装段102于两后轮装配段313之间的摆动幅度,并起到减震作用。

进一步地,每一后轮33上设有后轮刹车装置(图未示),后轮33刹车装置与第一刹车把手或第二刹车把手的刹车线连接。

请参阅图1,车座结构40设置于后轮安装段102远离前轮安装段101的一端,用于坐式驾驶。车座结构40包括车架安装件41以及车座件42,车架安装件41具有车架连接段411以及与车架连接段411一端连接的车座连接段412,车架连接段411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块413,连接块413与两安装板105的两侧对应相贴,并通过螺铨穿过连接块413与两安装板105的两侧实现连接,使车架安装件41设置于后轮安装段102上;车座连接段412的另一端开设有贯穿车座连接段412的穿孔414,用于安装车座件42。车座件42具有车座421以及调位杆422,调位杆422的一端连接于车座421的下方,调位杆422的另一端穿过穿孔414,从而使车座421设置于车架安装件41的上方,调位杆422穿过穿孔414的一端上设有车座固定件423,通过车座固定件423将调位杆422固定于车座连接段412上。如此,通过调整调位杆422穿过穿孔414的长度,然后以车座固定件423固定的方式,调节车座421于车架安装件41上的高度。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减震三轮电动车,通过在前轮结构20的前轮装配段212上设有减震弹簧,以及通过后轮结构30的避震弹簧32控制后轮安装段102于两后轮装配段313之间的摆动幅度,起到减震作用,有效地防止震动对车体转向造成影响,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感。

只要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均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对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的变型及不同实施例进行的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的任意组合,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