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阻的客车后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1122发布日期:2018-08-29 00:5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是指一种可降阻的客车后围设备。



背景技术:

大量研究表明,只有空气动力特性好的汽车,才能保证其具有好的动力性、经济性、操纵稳定性以及舒适性,只有具有最佳气动外形的造型才有生命力,可以说,汽车空气动力特性是决定汽车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的重要性能;

为提高空气动力性能,目前的客车主要通过加装简单的导流罩、尾翼等导流板来降低风阻,结构简单,降阻效果不大,燃油经济性提高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降阻的客车后围设备,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客车导流板结构简单,降阻效果不大,燃油经济性提高不明显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降阻的客车后围设备,包括

上导流板,可活动地与客车上顶相连接;

后导流板,可活动地与客车后围相连接;

尾部导流板,其设置于客车尾部上方,并分别与所述上导流板、后导流板活动连接;

电控模块,能够在检测到车速超过设定值(80㎞/h~120㎞/h)时,自动控制所述上导流板向下偏移、后导流板向车前偏移、尾部导流板展开。

进一步的,所述电控模块包括仪表控制器、电机以及传动机构,所述仪表控制器获取客车的速度信号并进行判断后,向所述电机发出相应指令,该电机执行指令,从而控制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上导流板、后导流板、尾部导流板做出相应的动作。

进一步的,还包括翘板开关,其用于手动控制所述上导流板、后导流板、尾部导流板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翘板开关包括第一档位、第二档位和第三档位,所述第一档位能够优先于所述仪表控制器获取的速度信号并控制所述上导流板向下偏移、后导流板向车前偏移、尾部导流板展开;所述第二档位能够优先于所述仪表控制器获取的速度信号并控制所述上导流板、后导流板、尾部导流板三者恢复原状;所述第三档位能够使所述电控模块恢复自动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上导流板向下偏移后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1°~11°),所述后导流板向车前偏移后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δ(15°~25°),所述尾部导流板展开后与向车前偏移后的后导流板之间的夹角为β(95°~105°)。

进一步的,所述α的角度值为6°,所述δ的角度值为20°,所述β的角度值为100°。

进一步的,所述设定值为80㎞/h。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导流板、后导流板、尾部导流板实现对客车后围的改进与控制,可以有效梳理车辆尾部紊流,减小高速行驶时的风阻,可降低汽车燃油消耗率,提高能源利用率;并且,本实用新型在客车本身结构上进行改进,几乎不增加车辆重量,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客车处于正常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客车处于高速行驶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6为图4的俯视图。

图7为图4的背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一种可降阻的客车后围设备,包括

上导流板1,可活动地与客车上顶5相连接;

后导流板2,可活动地与客车后围6相连接;

尾部导流板3,其设置于客车尾部7上方,并分别与上导流板1、后导流板2活动连接;

电控模块4,能够在检测到车速超过设定值(80㎞/h~120㎞/h)时,自动控制上导流板1向下偏移、后导流板2向车前偏移、尾部导流板3展开。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导流板1、后导流板2、尾部导流板3实现对客车后围的改进与控制,可以有效梳理车辆尾部紊流,减小高速行驶时的风阻,可降低汽车燃油消耗率,提高能源利用率;并且,本实用新型在客车本身结构上进行改进,几乎不增加车辆重量,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实用性较强。

参照图8。具体的,电控模块4包括仪表控制器41、电机42以及传动机构43,仪表控制器41获取客车的速度信号并进行判断后,向电机42发出相应指令,该电机42执行指令,从而控制传动机构43带动上导流板1、后导流板2、尾部导流板3做出相应的动作。仪表控制器、电机、传动机构均采用现有客车内的装置,电机位于客车后排台阶下方,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8。还包括翘板开关8,其用于手动控制上导流板1、后导流板2、尾部导流板3动作。具体的,翘板开关8包括第一档位81、第二档位82和第三档位83,第一档位81能够优先于仪表控制器41获取的速度信号并控制上导流板1向下偏移、后导流板2向车前偏移、尾部导流板3展开;第二档位82能够优先于仪表控制器41获取的速度信号并控制上导流板1、后导流板2、尾部导流板3三者恢复原状;第三档位83能够使电控模块4恢复自动控制。

参照图5。具体的,上导流板1向下偏移后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1°~11°),后导流板2向车前偏移后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δ(15°~25°),尾部导流板3展开后与向车前偏移后的后导流板2之间的夹角为β(95°~105°)。本实施例中,α的角度值为6°,δ的角度值为20°,β的角度值为100°,设定值为80㎞/h。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一种可降阻的客车后围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客车行驶过程中,当电控模块4中的仪表控制器41检测到客车行驶速度超过设定值(80㎞/h~120㎞/h)时,向电控模块中的电机42发出指令,使该电机控制电控模块中的传动机构43带动上导流板1向下偏移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1°~11°)、带动后导流板2向车前偏移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δ(15°~25°)、带动尾部导流板3展开至与向车前偏移后的后导流板2之间的夹角为β(95°~105°);

其中,最佳方案为:α的角度值为6°,δ的角度值为20°,β的角度值为100°,设定值为80㎞/h。

步骤二

当仪表控制器41检测到客车的行驶速度低于设定值时,向电机42发出指令,使该电机控制传动机构43带动上导流板1、后导流板2、尾部导流板3三者恢复原状。

步骤三

当在不需要使用自动控制时,通过翘板开关8手动控制上导流板1、后导流板2、尾部导流板3动作。

通过该翘板开关手动控制的方法为:调至翘板开关8的第一档位81使电机42优先于仪表控制器41获取的速度信号而直接控制上导流板1向下偏移、后导流板2向车前偏移、尾部导流板3展开;调至翘板开关的的第二档位82使电机42优先于仪表控制器41获取的速度信号而直接控制上导流板1、后导流板2、尾部导流板3三者恢复原状;调至翘板开关的第三档位83使电控模块4恢复自动控制。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