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轮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0984发布日期:2018-10-26 21:1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代步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力三轮车或电动三轮车。



背景技术:

ZL200920053942.0公开了“一种低座椅坐式三轮车及其主车架”,该实用新型专利主车架结构简单、强度高、容易加工,装配性好,采用该主车架组装的低座椅坐式三轮车的座椅位置低、方便上、下车,车辆行驶重心低、稳定性好,转向时不容易翻侧。但该发明的驱动链轮与飞轮之间采用直接传动方式,链条设于车架右侧,这种传动方式不但影响外观,影响上、下车,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在骑行中骑乘者的裤子容易触碰链条造成污损,或被链条卷入链轮导致腿脚受伤;同时,现有三轮车的中轴套管直接焊于车架,不方便拆卸及链条松紧度调节,由于三轮车的传动链条较长,在骑行中容易掉链,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轮车车架,所述三轮车车架结构紧凑、重量轻、强度大;座椅重心低、传动链条隐藏于车架之中,有利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及保证骑乘者的使用安全;后轴连接装置及中轴传动装置方便拆卸,拆卸后可降低包装运输费用及作为老人或残疾人车使用。

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三轮车车架包括主车架、后轴连接装置及中轴传动装置;所述主车架包括前管、两条U形管、两条加强管、横管、设于U形管上方的座椅架、中轴套管安装板、导向板安装架及减震器安装管;

所述前管两侧沿长度方向左右对称地设有侧板;

所述U形管为左、右对称设置,所述U形管中段为水平设置,其前段向前上方延伸与前管或侧板相接,其后段向后上方延伸与座椅架相接,左、右U形管之间通过横管相接;所述加强管为左、右对称水平设置,其两端各与同侧U形管的前后部相接;或者,所述加强管的前端与同侧U形管相接,其后端与座椅架相接;

所述座椅架包括两条左、右对称设置、且中部通过横管连接、后端采用弧形连接的圆管,所述座椅架的后部与U形管的后上端相接,其前端向下方延伸或通过竖管与加强管的中部相接;或者,所述座椅架的后部与U形管的后上端相接,其前端与U形管的中部相接;

所述中轴套管安装板设于加强管的前端,所述导向板安装架设于U形管后部且位于U形管与加强管之间,所述减震器安装管设于座椅架的后部,所述电池架设于座椅架下方或设于加强管后部;

所述后轴连接装置包括导向板、槽形架、左、右对称设置的连接架、前、后连接管、后轴、飞轮、制动器、花鼓及支承件或减震器;

所述前、后连接管两端各与左、右连接架固接,所述槽形架与前、后连接管固接,所述导向板前端与导向板安装架铰接,其后端与槽形架相接;所述后轴通过轴承与左、右连接架活接,且与槽形架间隙配合;所述飞轮装设于后轴,所述支承件或减震器下端与连接架或连接管铰接,其上端与减震器安装管铰接,所述制动器为一对,且各设于左、右连接架外侧并与花鼓配合;

所述中轴传动装置包括中轴套管、中轴、主动链轮及传动组件,所述中轴套管通过其底座装设于中轴套管安装板,所述中轴通过轴承装设于中轴套管,所述主动链轮固设于中轴且通过传动组件与飞轮传动连接。

所述传动组件的设置有三种技术方案可供选择:

1、主动链轮侧置式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副中轴、从动链轮、副链轮、副中轴架、链条及紧链轮;所述副中轴架设于中轴套管安装板下方,所述副中轴通过轴承装设于副中轴架且与中轴21平行设置,所述主动链轮固设于中轴的左端或右端,所述从动链轮固设于副中轴,并通过链条与主动链轮传动连接;所述副链轮固设于副中轴,且位于副中轴的中部或U形管的外侧,所述副链轮与飞轮配合,且通过链条及紧链轮与飞轮传动连接。

2、主动链轮中置式方案1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副中轴、从动链轮、副链轮、副中轴架、链条及紧链轮;所述中轴套管为左、右两段同轴设置,左、右中轴套管之间的内间距大于20mm;所述主动链轮固设于中轴中部;

所述副中轴架设于中轴套管安装板下方,所述副中轴通过轴承装设于副中轴架且与中轴21平行设置,所述从动链轮固设于副中轴并通过链条与主动链轮传动连接;所述副链轮固设于副中轴,且位于从动链轮一侧或U形管的外侧,所述副链轮与飞轮配合,且通过链条及紧链轮与飞轮传动连接。

3、主动链轮中置式方案2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副中轴、从动链轮、副链轮、副中轴架、链条、套筒及紧链轮;所述中轴套管为左、右两段同轴设置,左、右中轴套管之间的内间距大于20mm;所述主动链轮固设于中轴中部;

所述从动链轮及副链轮固设于套筒,所述套筒通过轴承装设于副中轴,所述副中轴固设于副中轴架且与中轴21平行设置,所述副中轴架设于中轴套管安装板的下方;所述从动链轮与主动链轮配合且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所述副链轮与飞轮配合,且通过链条及紧链轮与飞轮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

一、结构紧凑。本实用新型主车架采用双管并列设计,结构紧凑,造型美观,重量轻、强度大;车架前部空间大,方便老人或残疾人上下车及前置儿童座椅;

二、使用安全。采用本实用新型组装的整车小巧轻便,座椅重心低,可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并有效防止侧翻;本实用新型的中轴传动组件及传动链条隐藏于车架之中,车辆行驶中骑乘者的裤脚不至卷入链轮、链条,或受链条污损,从而有利保证骑乘者的使用安全;

三、方便拆卸。后轴连接装置方便拆卸,拆卸后可大大降低包装、运输费用;中轴传动装置方便拆卸,拆卸后可作为老人或残疾人车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主车架方案1透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主车架方案2透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后轴连接装置透视图

图4中轴传动装置主动链轮侧置示意图

图5中轴传动装置主动链轮中置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轴传动装置透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轴传动装置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轴传动装置示意图

图中:主车架1 前管10 侧板101 U形管11 加强管12 横管13 座椅架14 竖管141 中轴套管安装板15 导向板安装架16 减震器安装管17 电池架18 盖板19 中轴传动装置2 中轴套管20 中轴21 主动链轮22 链轮罩221 副中轴23 从动链轮24 副链轮25 副中轴架26 链条27 套筒28 紧链轮29 后轴连接装置3 导向板30 槽形架31 左、右连接架32 前、后连接管33 后轴34 飞轮35 制动器36 花鼓37 支承件或减震器3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见图1,一种三轮车车架,包括主车架1、后轴连接装置3及中轴传动装置2;

所述主车架1包括前管10、两条U形管11、两条加强管12、横管13、设于U形管11上方的座椅架14、中轴套管安装板15、导向板安装架16、减震器安装管17及电池架18;

所述前管10两侧沿长度方向左右对称地设有侧板101;

所述U形管11为左、右对称设置,所述U形管11中段为水平设置,其前段向前上方延伸与前管10或侧板101相接,其后段向后上方延伸且与U形管11的中段形成110°--130°的夹角并与座椅架14相接,左、右U形管11之间通过横管13相接,所述加强管12为左、右对称水平设置,其两端各与同侧U形管11的前后部相接。U形管11的设计使车辆前部空间更大,以方便老人及残疾人上下车,或放置儿童座椅,加强管12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主车架1的纵向强度。

所述座椅架14包括两条左、右对称设置、且中部通过横管13连接、后端采用弧形连接的圆管,所述座椅架14的后部与U形管11的后上端相接,其前端向下方延伸或通过竖管141与加强管12的中部相接。

见图2,所述座椅架14与U形管11及加强管12之间还有另外一种连接方法。所述座椅架14的后部与U形管11的后上端相接,其前端与U形管11的中部相接,所述加强管12的前端与同侧U形管11相接,其后端与座椅架14相接。

如图1所示,所述中轴套管安装板15上设有环形孔(图中未示出),中轴套管安装板15设于加强管12的前端,所述导向板安装架16设于U形管11后部且位于U形管11与加强管12之间,所述减震器安装管17设于座椅架14的后部,所述电池架18设于座椅架14下方或设于加强管12后部;设置中轴套管安装板15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安装后述的中轴传动装置2,设置导向板安装架16是为了方便安装后述的导向板30;设置减震器安装管17是为了方便安装后述的支承件或减震器38;设置电池架18的目的则是为了安装电池。

见图3,所述后轴连接装置3包括导向板30、槽形架31、左、右对称设置的连接架32、前、后连接管33、后轴34、飞轮35、制动器36、花鼓37及支承件或减震器38;

所述前、后连接管33两端各与左、右连接架32固接,所述槽形架31与前、后连接管33固接,所述导向板30的前端设有套管,以便与导向板安装架16铰接,所述导向板30的后部设有4-8个环形孔,槽形架31设有4-8个与该环形孔配合的螺孔或通孔,两者通过螺栓实现可前后调节的连接,以调节主链条27的松紧度(图中未示出);所述后轴34通过轴承与左、右连接架32活接,为避免运动干涉,后轴34与槽形架31之间预留一定的间隙;所述飞轮35装设于后轴34,且位于槽形架31的外侧;所述支承件或减震器38下端与连接架32或通过连接件与连接管33铰接,其上端与减震器安装管17铰接,所述制动器36为一对,且各设于左、右连接架32外侧并与花鼓37配合。后轴连接装置3方便拆卸,由此可减少包装体积、降低长途运输费用。

中轴传动装置2是车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发明对中轴传动装置2作了重大改进。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主动链轮采用中置式。所述中轴传动装置2包括中轴套管20、中轴21、主动链轮22及传动组件。所述中轴套管20为左、右两段同轴设置,左、右中轴套管20之间的内间距大于20mm,以便保证有足够的空间用以安装主动链轮22;中轴套管20通过其底座装设于中轴套管安装板15。中轴套管20与中轴套管安装板15之间可采用固接或螺接。为方便安装及拆卸,本例采用螺接。所述中轴套管安装板15上设有环形孔(图中未示出),所述中轴套管20底座上设有安装孔与中轴套管安装板15上的环形孔配合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中轴套管安装板15中部还设有长方形孔,以避免与主动链轮22及下述的传动链条27产生运动干涉。所述中轴21通过轴承装设于中轴套管20,所述主动链轮22固设于中轴21中部,且通过传动组件与设于后轴34的飞轮35实现传动连接。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副中轴23、从动链轮24、副链轮25、副中轴架26、链条27及紧链轮29。所述副中轴架26设于中轴套管安装板15的下方,所述副中轴23通过轴承装设于副中轴架26且与中轴21平行设置。所述副中轴架26与中轴套管安装板15可采用固接或螺接。为方便安装及拆卸,本例采用螺接。如图5所示,所述副中轴架26设有安装孔与中轴套管安装板15上的环形孔配合并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从动链轮24固设于副中轴23并通过链条27与主动链轮22传动连接,由于中轴套管安装板15设有环形孔,故可调节主动链轮22与从动链轮24之间的传动链条27松紧度;所述副链轮25固设于副中轴23,且位于副中轴架26之间的从动链轮24一侧,或位于副中轴架26的外侧,所述副链轮25与飞轮35配合,且通过链条27及紧链轮29与飞轮35传动连接。所述从动链轮24或副链轮25与副中轴架26之间必须预留10--20mm的间距以便安装助力传感器;由于三轮车的传动链条较长,在骑行中容易掉链,设置紧链轮29方便进行链条27松紧度的调节。

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链轮罩221,所述链轮罩221扣设于主动链轮22之上。设置链轮罩221不仅美观,而且可以更好保护骑乘者的使用安全,在车辆行驶中裤脚不至卷入链轮或受链条污损。

如图6所示,中轴传动装置还有另一方案可供选择。所述中轴传动装置2包括中轴套管20、中轴21、主动链轮22及传动组件。所述中轴套管20为左、右两段同轴设置,左、右中轴套管20之间的内间距大于20mm,以保证有足够的空间安装主动链轮22;中轴套管20通过其底座装设于中轴套管安装板15,中轴套管安装板15设有长方形孔,以便安装主动链轮22及链条27,避免产生运动干涉。所述中轴21通过轴承装设于中轴套管20,所述主动链轮22固设于中轴21中部,且通过传动组件与设于后轴34的飞轮35传动连接。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副中轴23、从动链轮24、副链轮25、副中轴架26、链条27、套筒28及紧链轮29;所述从动链轮24及副链轮25固设于套筒28,所述套筒28通过轴承装设于副中轴23,所述副中轴23固设于副中轴架26且与中轴21平行设置,所述副中轴架26设于中轴套管安装板15的下方;所述从动链轮24与主动链轮22配合且通过链条27传动连接;所述副链轮25与飞轮35配合,且通过链条27及紧链轮28与飞轮35传动连接。见上例所述,本方案的中轴套管20及副中轴架26与中轴套管安装板15也可采用螺栓连接。

由于本实施例采用了主动链轮中置、主动链轮22与飞轮35之间采用两级传动,这一改进将链条27完全隐藏于主车架1之中,因此可以省设链条保护罩或链条装饰件,车辆行驶中骑乘者的裤脚也不至卷入链轮、链条,或受链条污损,从而有利保证骑乘者的使用安全且方便老人或残疾人上、下车;采用两级传动使副链轮25的直径可以做大,主动链轮22的直径可以大大缩小,使整车外观更加简洁美观。此外,由于中轴套管20及副中轴架26与中轴套管安装板15采用螺栓连接,故中轴套管20及副中轴架26拆卸后可作为残疾人车使用。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主车架1及后轴连接装置3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的是中轴传动装置2采用了主动链轮侧置式。

如图4、图7所示,本例所述中轴传动装置2包括中轴套管20、中轴21、主动链轮22及传动组件。所述主车架1中的加强管12前端设有中轴套管安装板15,所述中轴套管20通过其底座装设于中轴套管安装板15的上方,所述中轴21通过轴承装设于中轴套管20,所述主动链轮22固设于中轴21且通过传动组件与飞轮35传动连接。

所述中轴套管20与中轴套管安装板15之间可采用固接或螺接。为方便安装及拆卸,本例采用螺接。所述中轴套管安装板15上设有环形孔(图中未示出),所述中轴套管20为整件设置且设有底座,其底座上设有安装孔与中轴套管安装板15上的环形孔配合并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副中轴23、从动链轮24、副链轮25、副中轴架26、链条27及紧链轮29。所述副中轴架26装设于中轴套管安装板15下方,所述副中轴23通过轴承装设于副中轴架26且与中轴21平行设置,所述主动链轮22固设于中轴21的左端或右端,所述从动链轮24与主动链轮22配合固设于副中轴23,并通过链条27与主动链轮22传动连接;所述副链轮25固设于副中轴23,且位于副中轴23的中部或U形管11的外侧,所述副链轮25与飞轮35配合,且通过链条27及紧链轮29与飞轮35传动连接,设置紧链轮29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调节链条27的松紧度。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链轮罩221,所述链轮罩221设于主动链轮22及从动链轮24外侧,设置链轮罩221可以更好保护骑乘者的使用安全。

所述副中轴架26与中轴套管安装板15可采用固接或螺接。为方便安装及拆卸,本例采用螺接,如图4所示。

所述中轴套管20可采用铝合金热拉一次成形,也可以焊接成形,所述中轴套管长度为150---300cm。中轴套管20、副中轴架26与中轴套管安装板15采用螺接方便安装、拆卸及链条松紧度调节,中轴套管20及副中轴架26拆卸后可作为残疾人车使用。

本实施例的优点是中轴套管20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安装,缺点是主动链轮22及从动链轮24设于主车架外侧,尽管可以加设链轮保护罩,但对使用者仍感不便。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主动链轮侧置采用了另一种方式。

如图8所示,本例所述中轴传动装置2包括中轴套管20、中轴21、主动链轮22及传动组件。所述主车架1中的加强管12前端设有中轴套管安装板15,所述中轴套管20通过其底座装设于中轴套管安装板15的上方,所述中轴21通过轴承装设于中轴套管20,所述主动链轮22固设于中轴21一侧且通过传动组件与飞轮35传动连接。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两条副中轴23及两个副链轮25、链条27及紧链轮29;所述两条副中轴23各装设于中轴套管20下方主车架1的外侧且与中轴21平行设置,或通过副中轴架26(图中未示出)装设于中轴套管20下方主车架1的外侧,所述两个副链轮25各设于两条副中轴23且与主动链轮22配合,其中一个副链轮25位于另一个副链轮25的前下方;所述链条27绕过主动链轮22、两个副链轮25及紧链轮29与飞轮35实现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的优点是中轴传动装置2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安装、维修,缺点是主动链轮22、从动链轮24及链条27设于主车架1外侧,尽管可以加设链条保护罩,但对使用者仍感不便。

产业应用前景

中国早在2003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4年国内60周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2亿人,目前仅60--70岁的低龄老人就有9000多万人,且每年有近1000万人加入老年人的行列。1亿人的出行消费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但真正适合他们使用的交通代步工具却十分有限:拥挤的公共交通不能实现点对点的连接;自行车使用受到老人体能的限制;使用两轮电动车对老人缺乏安全性;现有市面上各式各样的电动三轮车不符合有关标准,不能合法上路;而有标准的电动代步车却车体笨重,速度慢,不能满足他们对交通代步的要求。

此外,中国还有3000多万腿脚不便的轻度肢残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出行问题更大:市场已有的电动三轮车没有标准可依、没有出生证;现有电动代步车虽符合国家标准、可以上路,但行驶速度慢、车身笨重,残疾人上下车不方便,不适合他们使用。因此国内残疾人车的上路及置换问题一直久拖不决,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老大难问题。

本公司多年来一直关注上述问题,并持续进行了不懈努力,希望为此做点有益的事情。从2008年以来公司瞄准欧盟及国内有关标准,以小巧轻便、行驶安全、方便老人及残疾人使用为目标,投入数十万元专注于老人及残疾人电动车研发,研制有关样车五批9部,经过多年不断改进完善,目前样车在技术方面已比较成熟。本申请属于最新车型,为保护多年来的研发成果,特申请本专利予以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