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助力转向器的下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6803发布日期:2018-11-20 21:3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助力转向器的下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转向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助力转向器的下壳体。



背景技术:

转向器是将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且具有动力源的机械装置,使其在运行过程中随机改变运行路线和方形的装置,转向器又名转向机、方向机、他是转向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他的作用是:增大转向盘传到转向传动机构的力和改变力的传递方向,采用动力转向系统的汽车所需的能量,在正常情况下,只有小部分是驾驶员提供的体能,而大部分是发动机驱动的油泵提供的液压能或者电机提供的机械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助力转向器逐渐普及,它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精准和舒适的操控体验,但是,现有的电子助力转向器也有其不足,例如其壳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一般采用螺栓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势必需要在壳体上开设螺孔,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螺孔中的螺纹逐渐被磨损,可能导致壳体之间连接出现问题,从而需要重新更换壳体,这就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所以,亟需提供一种新式的壳体连接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深入研究,遂得到本案一种电子助力转向器的下壳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助力转向器的下壳体,其优化了壳体的连接方式,有效降低了壳体的使用成本。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电子助力转向器的下壳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相通,所述第一腔体侧部具有用于组装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设有与第一腔体内部相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腔体侧部具有用于组装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内部相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周边分别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板和固定件,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固定通孔,所述固定件包括母件、子件和定位杆,所述母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操作部,所述第一操作部呈六棱柱形,所述第一操作部与第一连接部的连接处具有由所述第一操作部侧面形成的第一台阶,所述母件内部具有圆柱状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连接部所在一侧的外部相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操作部所在一侧的外部相通,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通且其两者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上具有螺纹,所述子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呈圆柱状且其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设螺纹相匹配的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的连接处具有由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侧面形成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操作部的连接处形成有由所述第二操作部的侧面形成的第三台阶,所述第二操作部呈六棱柱形,所述子件内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相等,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孔壁上分别设有若干卡槽,所述卡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三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的竖直截面的外轮廓形状一致,所述竖直截面是指与第三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垂直的竖直截面,所述定位杆的外壁具有与所述若干卡槽匹配的若干卡齿。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杆中设有注油通道,所述注油通道包括主通道和分通道,所述主通道连通所述定位杆两端,所述分通道为人字形,人字形的顶端通向定位杆的侧壁外部,人字形的两个底端与所述主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分通道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分通道沿所述主通道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杆包括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所述注油通道设于所述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均呈圆柱形。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长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长度之和。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杆的两端分别具有横穿其自身的第四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杆的两端端面的周边为弧面,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端部的边缘也为弧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助力转向器的下壳体,其通过设置连接组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壳体上开设螺孔的方式所带来的高使用成本的问题,同时,所述连接组件的结构稳定性高,在使用时,让母件穿过所述固定通孔,让子件和母件对接,然后利用所述定位杆对母件和子件进行定位,防止产生松动,能够很好地实现壳体的紧密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助力转向器的下壳体的不带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助力转向器的下壳体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助力转向器的下壳体的固定件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助力转向器的下壳体的母件的左视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助力转向器的下壳体的定位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助力转向器的下壳体的固定件的剖视图。

图中:

第一腔体-1;第一端面-11;第二腔体-2;

第二端面-21;第二开口-211;固定板-3;

固定通孔-31;母件-4;第一连接部-41;

第一操作部-42;第一台阶-43;第一通孔-44;

第二通孔-45;子件-5;第二连接部-51;

第三连接部-52;第二操作部-53;第二台阶-54;

第三台阶-55;第三通孔-56;卡槽-61;

卡齿-62;定位杆-7;主通道-71;

分通道-72;第四通孔-7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电子助力转向器的下壳体,包括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所述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相通,所述第一腔体1侧部具有用于组装的第一端面11,所述第一端面11上设有与第一腔体1内部相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腔体2侧部具有用于组装的第二端面21,所述第二端面2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2内部相通的第二开口211,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211的周边分别设有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用于容纳转向器的相关组件,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211用于壳体内的相关组件伸出与其他组件进行连接,在组装完成后,所述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21与相关组件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相关组件并非特指,而是除了本实施例所述一种电子助力转向器的下壳体以外部件的泛称。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板3和固定件,所述固定板3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211的周边,例如如图1中所示,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211的周边分别设置三个,此处的数量不做限定,可以为两个、四个、五个甚至更多,所述固定板3上设有固定通孔31,所述固定件包括母件4、子件5和定位杆7,所述母件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和第一操作部42,所述第一操作部42呈六棱柱形,此处的六棱柱形指的是外形,所述第一操作部42与第一连接部41的连接处具有由所述第一操作部42侧面形成的第一台阶43,即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操作部42的竖直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1的竖直截面面积,所述母件4内部具有圆柱状的第一通孔44和第二通孔45,所述第一通孔44与第一连接部41所在一侧的外部相通,所述第二通孔45与所述第一操作部42所在一侧的外部相通,即所述第一通孔44和第二通孔45由左至右贯穿所述母件4,所述第一通孔44和第二通孔45相通且其两者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通孔44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45的孔径,所述第一通孔44的孔壁上具有螺纹,所述子件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接部51、第三连接部52和第二操作部53,所述第二连接部51呈圆柱状且其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44中所设螺纹相匹配的螺纹,这要求所述第二连接部51的竖直截面与所述第一通孔44的竖直截面的形状以及面积接近才能让两者上所设螺纹实现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51和第三连接部52的连接处具有由所述第三连接部52的侧面形成的第二台阶54,所述第三连接部52和所述第二操作部53的连接处形成有由所述第二操作部53的侧面形成的第三台阶55,即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二连接部51的竖直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三连接部52的竖直截面面积,所述第二操作部53的竖直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三连接部52的竖直截面面积,所述第二操作部53呈六棱柱形,更进一步来说,所述第二操作部53和第一操作部42的设置形式可以设置成一致的,类似于现有技术中螺栓头部的形状,所述子件5内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三通孔56,第三通孔56贯穿所述子件5,所述第三通孔56与所述第二通孔45的孔径相等,所述第二通孔45和第三通孔56的孔壁上分别设有若干卡槽61,进一步来说,所述若干卡槽61沿所述第二通孔45和第三通孔56的孔壁圆周分布,所述卡槽6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通孔45和第三通孔56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三连接部52和第一连接部41的竖直截面的外轮廓形状一致,所述竖直截面是指与第三连接部52和第一连接部4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竖直截面,所述定位杆7的外壁具有与所述若干卡槽61匹配的若干卡齿62,卡齿62的设置位置如图3,由于其与卡槽61相配合,根据卡槽61的形状可以得出相应的卡齿62形状,而卡槽61的结构如图5所示,所以卡齿62的结构没有必要示出,具体来说,所述卡槽61呈长条状且由第二通孔45和第三通孔56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若干卡槽61沿第二通孔45和第三通孔56的孔壁呈圆周分布,为了与卡槽61配合,所述卡齿62也呈长条状且由所述定位杆7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若干卡齿62沿所述定位杆7的外壁圆周分布,在装配完成后,所述定位杆7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45、第一通孔44和第三通孔56,对所述子件5和母件4进行固定。

在装配时,与本实施例中所述一种电子助力转向器的下壳体连接的组件上应当设有与所述固定通孔31形式一致的通孔,将固定通孔31和通孔对准二者共同形成一个固定孔,首先,将所述母件4的第一连接部41穿过固定孔,此时所述第一台阶43抵顶在固定孔的侧壁上,然后让所述第二连接部51对准所述第一通孔44,转动所述第一操作部42和第二操作部53,让所述子件5和母件4反方向转动,由于所述第二连接部51的外壁与第一通孔44内部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在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51逐渐深入第一通孔44中,所述第一操作部42和第二操作部53逐渐靠近,所述第一台阶43和第三台阶55对固定孔的两侧形成压力,从而实现相关组件与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子助力转向器的下壳体的紧固连接,接着,将所述定位杆7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通孔56、第一通孔44和第二通孔45,这里穿过的方向不做限定,也可以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45、第一通孔44和第三通孔56,穿过以后,由于所述定位杆7上所设的卡齿62和第二通孔45、第三通孔56中所设的卡槽61啮合,所述子件5和母件4此时不能产生相对转动,也就进一步加强了所述固定件的紧固效果,为了保证所述定位杆7能够顺畅深入,卡齿62数量应当在50-100之间,所述卡槽61的数量与所述卡齿62的数量一致。相对于现有技术在壳体上开设螺孔的方式,所述固定通孔31通常情况下是不会损坏的,若固定件损坏,只需要更换固定件即可,如果使用现有技术中设置螺孔的方法,螺孔的螺纹损坏后就需要更换壳体,这样势必导致使用成本的上升,所以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助力转向器的下壳体的设置方式有效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所述定位杆7中设有注油通道,所述注油通道包括主通道71和分通道72,所述主通道71连通所述定位杆7两端,所述分通道72为人字形,人字形的顶端通向定位杆7的侧壁外部,人字形的两个底端与所述主通道71连通,所述分通道72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分通道72沿所述主通道71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在日常的维护过程中,可以向所述主通道71中注入润滑油,润滑油经由主通道71进入分通道72,然后由分通道72流出对固定件中的各部件进行润滑,防止固定件锈蚀,由于所述分通道72人字形的设置,当润滑油进入分通道72的一端时,由于另一端与主通道71相通,这样可以维持润滑油两侧的气压平衡,从而润滑油可以自由流动。

进一步,为了满足所述注油通道的加工要求,所述定位杆7包括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所述注油通道设于所述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之间,这样,在加工时可以分别在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上面开设沟槽,当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合在一起时沟槽即形成所述注油通道,这样保证了所述注油通道加工的便利性,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结合可以采用粘合的形式,粘结剂可以采用环氧树脂胶。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第三连接部52均呈圆柱形,进一步来说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51的竖直截面的直径即等于固定孔的孔径。

所述定位杆7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通孔45和第三通孔56长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通孔44、第二通孔45和第三通孔56长度之和,所述定位杆7的两端分别具有横穿其自身的第四通孔73,当定位杆7深入时,需要至少让定位杆7两端中的一端凸出于第一操作部42或第二操作部53外部,这样可以很方便利用工具例如小铁杆穿过所述第四通孔73将所述定位杆7拔出。

为了定位杆7深入的顺畅,所述定位杆7的两端端面的周边为弧面,所述第一通孔44、第二通孔45和第三通孔56的端部的边缘也为弧面,进一步解释来说:对于所述定位杆7,所述弧面由所述定位杆7的端面延伸至定位杆7的侧面;对于所述第一通孔44、第二通孔45和第三通孔56,所述弧面由其端部延伸至其孔壁,依靠弧面的导向作用,所述定位杆7能够很方便地深入第一通孔44、第二通孔45或者第三通孔56中。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