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避震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7350发布日期:2018-12-05 19:05阅读:734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的避震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的避震车架。



背景技术:

传统的自行车避震车架避震原理在于正向推动避震器本体压缩来达到减轻颠簸,改善骑行的舒适度,结构简单,前后三脚架间的角度位移无法优化,易于被模仿,不能满足求新求变的消费者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行车的避震车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行车的避震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前三角架,还包括后架,所述后架包括后上架和后下架,后上架后端头和后下架的后端头固定连接,后下架的前端头和前三角架的五通铰接;前三角架上管铰接一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上呈三角状分布有三个通孔,第一通孔用于和前三角架上管铰接,第二通孔和后上架的前端头铰接,第三通孔铰接避震器的头端,所述避震器的尾端铰接于前三角架上管下方的前三角架上。

优选地,前三角架下管和前三角架后管之间设有连接座,所述避震器的尾端铰接于连接座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位于第三通孔的前方。

优选地,前三角架上管的下方设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套筒通孔,所述套筒通孔内穿设一套筒,所述套筒内穿设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的两端套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设于第一通孔内并由压环和螺钉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穿设有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通过压环和螺钉与后上架的前端头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通孔穿设第三销轴并由螺钉将其与连接片固定。

优选地,所述后上架包括两个后架上管,两个后架上管之间连接有一连杆。

优选地,所述后下架包括两个后架下管。

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满足骑行者求新求变的消费需求心理,利用反向压缩方式来创新避震结构,以此来减轻来自地面的颠簸,提升骑行舒适度。

(2)本实用新型可以更大程度的保护避震器,延长避震器寿命,车架前后三角受力连接更加均衡,受力点分散,连接点的锻造零件寿命更长,避震效率更高。

(3)本实用新型利用整体零件安装精度更高,连接点更多,受力更加均衡,车架整体寿命更长,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结构设计独创新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后上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后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连接片第一通孔、第三通孔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的避震车架,车架包括前三角架1,还包括后架2,后架2包括后上架21和后下架22,后上架21后端头和后下架22的后端头固定连接,后下架22的前端头和前三角架1的五通铰接;前三角架上管11铰接一连接片3,连接片3上呈三角状分布有三个通孔,第一通孔31用于和前三角架上管11铰接,第二通孔32和后上架21的前端头铰接,第三通孔33铰接避震器5的头端,避震器5的尾端铰接于前三角架上管11下方的前三角架上。在骑行中遇到颠簸不平路面时,后架2受力发生变化时,后下架22的前端头绕前三角架1的五通旋转,带动后上架21移动,移动的后上架21推动连接片3绕第一通孔31旋转,旋转的连接片3通过第三通孔33压缩避震器5,进而以此来减轻来自地面的颠簸,实现避震效果,调整三个通孔之间不同的距离,可以实现不同的减震幅度,使车架的受力点分散,避震效果更为高效。

具体的,前三角架下管12和前三角架后管13之间设有连接座6,避震器5的尾端铰接于连接座6上。避震器5连接于连接座6上,使车架的整体结构更为简洁。

具体的,第二通孔32位于第三通孔33的前方。

具体的,前三角架上管11的下方设连接部111,连接部111设套筒通孔,套筒通孔内穿设一套筒7,套筒7内穿设第一销轴8,第一销轴8的两端套设有第一轴承9,第一轴承9设于第一通孔31内并由压环和螺钉固定。

具体的,第二通孔32内设第二轴承102,第二轴承102穿设有第二销轴101,第二销轴101通过压环和螺钉与后上架21的前端头固定连接。

具体的,第三通孔33穿设第三销轴103并由螺钉将其与连接片3固定。

具体的,后上架21包括两个后架上管211,两个后架上管211之间连接有一连杆212。

具体的,后下架22包括两个后架下管221。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